導讀: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這個詞被後來者不斷賦予越來越多的新內容,甚至連美蘇核武器競賽、太空競爭、地緣爭奪都容納了進去。但實際上,美國中情局在「冷戰」發起之初就明確表示:冷戰,就是文化戰爭!
《文化戰爭》第一節(起源)
作者:周小平
「在原子彈時代,全面戰爭註定難以實施,因此我們和敵人都只能通過和平的「冷戰」來屈敵。」【美國】威廉.多諾萬—— 今天,美國無孔不入的對外輸出意識形態、對外發動顏色革命、以及在和平時期利用商業、文化、藝術、語言以及網絡輿情進行文化冷戰和意識形態滲透仍在繼續。這是冷戰的延續,冷戰也從未結束。2021年,在後疫情時代,中國註定要開始迎來最終的文化決戰。這是一場自1840年以來,自我們的首都被帝國主義攻破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也是最後一場危機。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會打多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三件事,第一:敵人是專業且強大的。第二:我們面對的挑戰和困難是巨大的。第三:我們是終將贏得勝利的。
(冷戰之父:喬治.坎南)
在蘇聯軍隊剛剛攻入德國的第二天,美國的國家戰略機關就高速運轉了起來,提出了核武器平衡之下的新型戰爭模式,而負責執行這些「冷戰計劃」的機構前身叫做「文化自由代表大會」(該代表大會實際隸屬於OPC,1950年-1967年期間較為活躍),其直接負責人就是中情局特工麥可,喬斯爾森。他們將自1947年以來聯絡的文化藝術人士進行集中的包裝、授獎以及平臺支持,在35個歐美國家設立了辦事處,以龐大的資金和情報網絡控制經營起了許多後來響徹世界的電視臺、報社、雜誌社、音樂獎、文學獎、藝術獎。並且將這些當中的佼佼者,直接與「常青藤」聯盟對接,以便其形成良好的上下級和從屬服務關係。
這些被選中的文化藝術人士,不再是文化藝術從業者,而是美國新型戰爭模式之下的冷戰武器和冷戰炮彈,是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人型兵器。這個冷戰機關後來不斷擴充和發展,不斷成立新的NGO,投入新的國家資源,在擊倒和吞食蘇聯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控制全球文化藝術和意識形態的跨國文化殖民機構。坦白地說,在研究美國文化冷戰的過程中,我時常感到非常羨慕。我非常羨慕美國在那麼多年前就以驚人的敏銳性和強大到難以想像的執行力以及國家機器動員能力開啟和組建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而恐怖的文化戰爭機器。而直到2021年的今天,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在全球文化影響力上的差距和工業實力正在快速下滑的美國比起來,依然還是小木船和航母之間的差別。
當然筆者研究這個冷戰怪物,並不是為了崇拜和羨慕,而是為了警醒更多人,最終聚合眾生之力消滅這個霸權冷戰機器,消除籠罩在全世界人民頭頂上的信息霸主和文化霸權陰影,唯有這樣人類文明才有可能繼續進步,否則只會陷入全球內卷的惡性循環和整體文明倒退。人間正道是滄桑,我對最終消滅這個冷戰怪物,充滿信心。尊重敵人就是尊重自己,在開始動員之前,我們先來一點點了解一下這個冷戰機器的誕生、運作以及現狀。
和我們印象中的官僚機構不同,美國的文化機構更像是一個軍事化組織,這也是筆者在腦中構想了無數次的場景。在美國中情局關於「冷戰」的官方文件當中明確寫道:「有效的宣傳就是:宣傳對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走,但他卻認為這個方向是自己選的。」 這,是美國冷戰機構的核心指導理念和總綱。筆者對此拍案叫絕:天下輿論英雄唯美帝與克思爾~ 想想河山碩,染病慘被拋棄臨死卻還在執迷不悟的誇獎美國。想像那些精日、崇美、拋家棄子跑到國外,結果錯失國家發展紅利,終身落魄不已的人們,他們的行為裡多多少少帶了點「信仰」的味道,雖然他們信奉的是一尊偽神。
1947年在德國,美國大兵們享受著戰勝者的「紅利」。由於缺醫少藥以及食品短缺,一條美國產的香菸原本只需要50美分,但賣到德國市場上按照戰勝時的特殊匯率就可以換到1800第三帝國馬克,相當於用24條煙就能換到一輛奔馳轎車。僅僅為了得到一條巧克力或奶油麵包,年輕的德國女性也願意在美國大兵軍營外提供性交易。——因此在不缺乏食品、香菸、酒水、基本藥品的美軍基地裡,每一個人都享受著戰勝帶來的狂歡。也就是在這種時候,美國戰時情報機關最高首腦威廉.多諾萬提出了那句後來影響整個世界的結論:「由於原子彈帶來的戰略平衡,我們和我們的敵人都只能選擇用一種全新的和平方式來屈敵。」
冷戰序幕由此拉開。其實更早之前已故英國作家迪斯雷利就對這種冷戰圖景做出過驚人的預判評價,他說:「一本書的力量,可能不亞於一場戰役。」 ——在後續的日子裡,筆者將帶領讀者們親眼目睹一本書、一份報、一部劇、一部電影、一則網絡謠言會產生怎樣的破壞力,甚至是直接影響國家興亡和文明存續。
美國的文化冷戰機關是絕對軍事化的管理,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得整個運作團隊完美地避開諸多官僚體制的限制,以最高效率高速運轉並服從國家文化發展的意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外交官喬治.坎南在《外交事務》上發表了名為「X」的著名文章,他提出:「我們必須要有一支永久性的絕對力量來實施政治宣傳」,1947年坎南在國家軍事學院正式提出:「必要的謊言,是美國戰後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47年的12月19日下達了代號為NSC-4*的最高指令,從此喬治.坎南驚天設想終於開始正式啟動。美國,以戰後最大工業國的身份,踏上了制霸全球文化和意識形態制高點的登頂之路。
今天很多人都嘲笑蓬佩奧,嘲笑他公開說美國撒謊、盜竊、欺騙。但其實美國一直是這樣的,從1947年以來謊言就是美國的既定國策。千萬不要懷疑NSC-4*文件和坎南在國家軍事學院演講的真實性,周小平可以用性命擔保這些絕對都是出自官方文件的真實史料。美國並不是從特郞普和蓬佩奧才開始這樣做的。恰恰是因為美國今天的國力出現綜合衰退的情況,我們才有機會一睹真容並對其進行嘲諷。在過去幾十年,美國綜合實力獨霸全球的時代,我從未見到一家報社、自媒體、時評人的文章可以公開揭露和嘲諷杜魯門和坎南嘴裡關於謊言的真實態度,反而到處充斥著對這些美國政治巨頭的崇拜和光環編制文章。
1948年,坎南親自主導撰寫了一份代號為NSC-10/2的最高絕密文件,這份文件是對NSC-4*文件的細化。這份文件可以說是集謊言、顛覆等惡毒手段為一體,它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以和平的方式消滅一切美國潛在的對手,消滅一切和美國文化不同的其他文化,消滅和美國文明不同的其他文明。NSC-4*是行動綱領,NSC-10/2是戰爭部署,美國對全球其他文明的文化冷戰自此發動。在筆者心中,1948年,可以稱之為全球文化冷戰元年。
NSC-4*文件包括對其他國家其他文化其它信仰族群當中文化藝術以及傳媒從業者的洗腦、引誘、教唆和誤導,使之按照美國冷戰設計者的意圖和方向去行動和擴散意識形態及文化病毒,同時也包括具體指導下屬機構、成員如何針對其他國家和文明進行專業的拆臺、詆毀、造謠、分化以及架空。
根據NSC-10/2文件,美國中情局直接成立了一支永久性的特別行動隊,簡稱(OPC)其首任總指揮就是馬歇爾計劃的主要設計者:喬治.坎南。在得到國家總指揮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以及國務院親自協調的巨大資源之後,OPC從1949年到1952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從三百來人發展到了三千人,同時還擁有近四千名名海外僱員。由於整體發展太快,OPC成員不得不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和棚屋裡工作。
高峰時期中情局散落在國會山與華盛頓林蔭大道之間的散亂建築四周,搭滿了各種居住辦公使用的軍用帳篷,從哈佛、西點以及社會廣告精英中物色招募而來的美國國家意志堅定信仰者在這裡催生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文化滲透方案和思想控制手段,這些「常青藤聯盟」以及「華爾街精英」的年輕人加上中情局的老油條特工,碰撞出了史上最為精彩的文化冷戰武器設計方案以及戰爭攻防體系,在這些棚屋裡,誕生了人類現代文化冷戰的雛形,催生了第一批後來影響全世界的文化戰爭巨頭。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或後裔,就是我們正在和將要面對的對手。
記得主席在故宮太和殿前曾經對美國總統特郞普講過這樣的一句話:「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著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 ——主席的這句話,意味深長。
自上古時代起,我們智慧的先賢們就已經對文明的傳承有了一個最為基本的定義,華夷之辨明確了以文化、語言、禮儀為區分最高標準。規範了承載文化、語言、禮儀的文字、發音、風俗、習慣、節氣甚至是紋理、建築、服飾等文化載體的文化顯性特徵。也正是因為這套明確的文化特徵和底線,確保了我們5000年以來文明不斷兼容並包,不斷創新發展,且又從未迷失自我,斷絕傳承。
然而今天,我們最大的危機在於,在中情局精心設計的文化戰爭陰謀和圈套下,我們正在逐步失去文化底線,不僅是在節氣、紋理、建築、服飾領域開始模糊邊界,甚至在文字、發音、風俗、習慣上也開始全面失守,這是中華文明傳承5000年以來從未面臨過的危機。哪怕當年漠北鐵騎南下三殺十屠時,我們也從未面臨這種文化上的存亡危機。無論是元還是清,都是來皈依和接過中華文明流傳了5000年的傳承和道統的,但美國卻是要來消滅我們的這些文明本質的東西。
過去5000年來,我們最多面臨過政權更迭和戰爭危機,但從未面臨過文字、文化、藝術領域的威脅。我們今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之所以依然是說的那些話、我們可以看懂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詩句、我們依然是黃皮膚黑眼睛、我們依然信仰我們的先賢、先烈和先輩、我們依然敢於自稱中國人,恰恰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傳承了下來。如果失去了文化本身,今天哪還有什麼中國,哪還有什麼黃皮膚黑眼睛,哪還有什麼詩詞經典傳承,哪還有什麼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和文化底蘊存在?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美國布局和深耕了72年的全球冷戰機器早已兵臨城下,在看不見的文化戰場上四處狼煙四起。你有沒有發現出現在國家祭奠活動現場的我們祭奠石碑,居然沒有了傳承幾千年的造型,而是正在被改得越來越像十字架?你有沒有發現,我們除了中國之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娃娃開始學習其他國家的母語?你有沒有發現,無數兒童和少兒讀物越來越多西方價值觀的故事,且在現代讀本故事裡出現的外國孩子都是正面形象,而中國孩子卻都是負面角色?你有沒有發現把中國人寫得最壞最蠢的往往可以在西方立功受獎?你有沒有發現傳遞我們自身價值觀的東西,永遠是被搞臭和打壓?
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社會人群撕裂正在通過「女拳」、「動保」、「環保」等議題的極端化進行普遍的持續煽動?你沒有發現一個獨立的社會案件被越來越頻繁地放大成社會整體現象?你有沒有發現美國的汽車品牌選擇了跪舔日本人,大罵中國人都是支那人劣等人的羅太君代言?你有沒有發現合資汽車品牌公司也公然選擇了以反華媚美為標準的網絡公知代言?你有沒有發現雀巢公司正在試圖控制中國的農產品生產標準?這種情況在其他行業也非常普遍。控制標準的目的,就是打壓民族品牌,永遠將你壓在文化產業鏈的最低端。你有沒有發現網絡資源越來越壟斷,你打開很多軟體,永遠都只能看到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東西?
你有沒有發現,獲得西方文化藝術大獎的文人和明星藝人身上很多都有一種令你非常反感和不舒服的東西?他們不是違規通過股市老鼠倉割韭菜,就是向西方遞刀,要不就是淪為歐美品牌智商稅的推廣者,或者乾脆持筆把中國人羞辱成世界上最笨最蠢的種族。更可怕的是,在國外拿了這種獎的人,在國內我們還得跟風自己再給一輪獎。
什麼是冷戰,以上這些都是冷戰!
電影對洋神父的美化渲染
冷戰不是全面對抗,也不是地緣摩擦,更不是經貿爭端。冷戰就是文化戰爭,冷戰就是和平的顛覆手段。敵人打過來的炮彈,我們卻當成了糖衣。文化冷戰是由中情局統一成立、部署和指揮,由國家軍事學院和常青藤聯盟以及最高學術機構提供支持、由OPC具體策劃實施的龐大文化戰爭機器。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以同樣的戰爭姿態進行回應和反擊。
只有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才可以打贏現代化戰爭,唯有成立一支現代化的文化部隊才能打贏現代文化戰爭。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同志們趕快武裝。《平局》公眾號持續更新文化戰爭系列文章,歡迎關注、收藏、星標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