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鄰章
1月29日,小米公開了所謂的「劃時代的技術革新」——隔空無線充電技術,從小米公布的信息來看,隔空充電系統的基本原理是將144個天線構成的相位控制陣列,把毫米波定向發射給手機,轉化成電能,進而讓手機擺脫空間的束縛,實現真正的無線體驗。
如何看待小米發布的隔空充電技術?在我看來,這項技術目前看來的確比較新奇、炫酷的,至少比無線充電、反向無線充電要高明了許多,是實現了真正無線充電。
雖然當下充電功率還比較低(但也達到了iPhone 多年來的默認功率了),所以說這項技術如果不考慮量產成本的話,其實是已經可以落地使用了。而假以時日,待這項技術的充電功率實現進一步的提升,達到20W乃至更高功率並且實現設備落地成本進一步降低時,那麼這項技術的確有是有潛力帶領我們進入真正的無線世界的。
所以對於小米能夠發布這項技術,當然要予以鼓勵,也可以看出小米的確是在踐行雷軍在小米11發布會上所言的「技術為本」的宣言。
但隔空無線充電是否就是小米所言的在科技「無人區」探索前行,個人對此倒是持有保留意見。
君不見隔壁前來截胡的摩託羅拉不也在今日一早就發布了隔空無線充電的演示視頻麼?只不過從摩託羅拉發布的演示視頻來看,其隔空無線充電的充電半徑不及小米,也未曾提到是否能夠阻隔異物遮擋,但在摩託羅拉的演示視頻中,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其也可以實現多設備同時充電。
而從小米昨晚官宣預熱到今日一早摩託羅拉進行技術截胡,所釋放的信號無疑是這項技術並不是所謂的「無人區」,更大的可能是這些廠商們都在進行類似的技術研究,都有著相當的技術儲備,只不過可能存在研發進度差異或是廠商對研發中對技術態度差異罷了。
對塑造技術創新型品牌形象的渴望當然,對於小米而言,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公布隔空無線充電技術這項所謂的黑科技,秀技術肌肉,在我看來,其有著布局未來的戰略考量,也更有試圖藉此塑造技術創新型品牌形象,進而實現更進一步的產品市場份額爭奪。
為什麼這麼說?
於小米而言,一大現實是:在過去很多年裡,其在產品上展現出的顯著特徵是堆料積極,為發燒而生,產品擁有極好的性價比,但核心技術上的相對缺失(也與小米相對於其他公司而言,成立年限更短有關),也使得小米品牌形象一直和高端品牌扯不上多少關係(雖然小米可能不會承認),這也導致了用戶在選擇高端品牌的時候,極少會想到小米。
在此,或許可供佐證的是:在過去一年,小米雖然成為了華為空缺市場份額的顯著受益者,在三、四季度乃至登上了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市場製造廠商的位置。
但問題在於:小米承接的華為空缺市場份額,是以高端用戶群為主還是以中低端用戶群為主?
從現實來看,恐怕更多的是來自華為的中低端用戶群,華為空缺出的高端用戶群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都被蘋果搶了去,這從蘋果去年四季度在國內市場份額突破20%便可見一斑。
這種尷尬的現實,小米當然需要改變。
那麼如何改變?
或許首先的就是改變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偏差,重塑用戶心智,達成品牌認可。
在此,通過秀技術黑科技,展現未來暢想,可以說是最為便捷的一條路,也正好切中了當前用戶對無趣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迫切需求——如我們所見,當下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呈現出一種PC化趨勢,雖然產品整體體驗都在更好,但令人耳目一新但技術發布卻是越來越少,這也使得用戶對炫酷的新技術變得尤為渴望,也使得用戶更容易將新技術與廠商創新力劃上等號。
所以在此現實下,今次小米發布隔空無線充電技術,何時能夠實現真正的大規模量產落地,其實也並不那麼重要(雖然量產落地時間可能也不會太久),但其技術的露出對小米欲求的技術創新塑造品牌形象無疑是加分的。
而若我們觀察小米,也不難發現在此次隔空無線充電技術之前,小米還發布了可三折的摺疊屏手機概念演示視頻、全程自動化無人生產的黑燈工廠等等,都可以說這既是小米在布局未來,同時也是小米試圖以此改變用戶對小米品牌的固有認知,重塑用戶心智計劃的一部分。進而助力小米在高端市場的爭奪中佔據更多主動權。
畢竟從現實來看,智慧型手機市場早已進入拼刺刀階段,而當前進入利潤更為豐厚的高端市場,業已成為廠商們的共同選擇,但同樣面臨僧多粥少窘境的高端市場,廠商若想佔據更多的主動,當然需要用戶品牌認可度的支撐,而用戶認可度的建立,需要不斷的用戶心智刺激、強化,形成所謂的企業底蘊故事。
寫在最後:隔空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布,讓我們看到了無線的未來,在此,小米能在行業中首發吃螃蟹,的確是證明了小米在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的實力,而這自然也將成為小米品牌形象的加分項。即使我們知道這項技術真正量產落地可能還需時日,當下主要目的在於營銷,用戶塑造品牌,但這樣的營銷,於用戶而言,又有何妨?
作者:鄰章【微信:ZLxgic,公眾號:TMT317】,專注科技網際網路評論,致力傳遞價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