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
退役軍人董貴生
再一次踏上了特別的「拜年」路——
看望4位犧牲戰友健在的親人
為他們送去新年的祝福
30多年來,董貴生無時無刻不銘記著當年戰場上的那句承諾——「活下來的要照顧陣亡的父母,替戰友盡孝!」
那一刻,戰友說的話那麼輕,分量卻又那麼重。「我會永遠記著他們的囑託!如果犧牲的是我,我相信活下來的戰友,也會像我一樣每年去看老爸老媽。」
出發前,董貴生像以前一樣,在烈士紀念堂擺上麵條、水果和一瓶酒,點上香燭,一邊緩緩將酒灑下,一邊喃喃自語:「趙秋勇,我今天去看你爸爸,他身體很好。李玉富,今天要去你媽媽那兒,她耳朵有點不好……」
祭掃完戰友,擦去淚水,董貴生踏上「拜年」路,去給烈士健在的父母拜年。
2月4日早9點半,董貴生斜挎軍綠色布包、腳步邁得很大,向目的地走去,擔心爸媽等得太久。
「我一直在窗戶邊上看穿軍裝的人,他來的話一定會穿!」楊模山烈士的母親說。
見董貴生進了屋,90多歲的老母親顫巍巍站了起來,顫抖著雙手,握著董貴生的手不願意鬆開,像自己的兒子回來了一樣。她一直拉著董貴生的手說個不停,一邊說話一邊抹淚,周圍的人也跟著流淚。
30多年過去,這位痛失愛子的老母親,無數次想像著身穿軍裝的帥氣兒子有一天能站在自己面前,無數個夜裡,夢見兒子呼喚她,叫她媽媽,像小時候一樣撲進她的懷裡。
臨走前,董貴生遞上「新春紅包」,老母親執意不收,他只好悄悄把錢和慰問品給家裡其他人。
每到一戶,董貴生都會先到戰友遺像前說說話,然後就和熟悉的親人們「黏」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數不完的情。
爸媽們都很牽掛惦記一件事:今年什麼時候團年呢?
董貴生給他們解釋:「遵守疫情防控,今年就不能接你們去一起過年了,我來家裡看你們也是一樣的。」以往這個時候,各位爸爸媽媽早就被接到董貴生的農家樂裡一起過年,這是他們一年中最期盼的事情。
這條「認親」路,其實充滿著艱辛。
當年從戰場上下來後,董貴生還領過一項特殊任務——向烈屬送達84名戰友的陣亡通知書。
任務看似簡單,代表部隊向烈士家屬宣讀陣亡通知,發放撫恤金、慰問品,最後請烈士父母籤字即可。然而,這次特殊的旅程讓他內心掀起的情感波瀾,大半輩子都沒有平復。
此後,84名犧牲戰友的父母就成了他的父母,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每年春節、母親節、八一,他都要去看望這些犧牲戰友健在的父母。30來年,董貴生的「認親」路遍及10餘個省份。
「他們的兒子永遠留在了遠方,但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兒子也永遠活在越來越多人的心裡。而我,也是他們遠方的兒子。」
全國退役軍人工作系統重要喉舌
退役軍人宣傳思想工作主陣地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