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3日的閱兵式上,由300多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範組成的兩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致敬。
來自南京軍區的張玉華老人就乘坐老兵方隊的車輛,第一個通過主席臺。在張玉華老人身上,不僅有戰爭留下的子彈,還有一段段抗日的傳奇。
今年100歲的張玉華少將來自南京軍區,在此次參閱老兵中年齡排在第四位。
記者:「您的耳朵是怎麼受的傷?」
張玉華:「打仗啊就受傷流血,薄膜都穿破了現在是補出來的,補了之後不是厚了嗎?震動就亂響。」
1938年,日軍海軍陸戰隊在山東煙臺登陸。幾天內,膠東大片國土淪陷。那時只有22歲的張玉華擔任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一大隊一中隊指導員。很快,他就在雷神廟遭遇了和日軍的第一場戰鬥。
戰鬥中,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和張玉華帶領著二十名救國軍被日軍包圍,在只有10來桿槍支的情況下,拿著大刀長矛和100多名日軍血戰了七個多小時。戰鬥中,張玉華負傷。然而他在受傷的情況下,仍然背著身負重傷的戰友突出包圍。
張玉華:「難忘的是什麼?就是負傷,我負傷,戰友背出去的,我能忘啊?生死一瞬啊,身上穿孔,那還能忘啊。」
抗日戰爭中,張老三次身負重傷,敵人的子彈打穿了他的手和大腿。他曾被戰友從死人堆裡背出來,然而,一次次死裡逃生的張玉華卻越戰越勇。1940年,他擔任膠東五支隊三營教導員時,參加了由徐向前司令員親自指揮的孫祖戰鬥。戰鬥中,張玉華所在的三營擔任阻擊任務,他指揮隊伍扼守九子峰,先後打退敵人9次衝鋒,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在這場戰鬥中,一顆子彈從張老的右邊腋下打進鑽進腹部,至今還留在老人的體內。
張玉華:「我們就是黨領導下的參加戰爭活下來的,沒活下來的貢獻比我們還大,都是大將都是上將。我們是滄海一粟,榮譽歸黨歸人民。」
說到抗戰負傷經歷,張老總是輕描淡寫,只說自己是戰爭年代的倖存者。而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能忘記人民,沒有人民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
這次為了參閱,張老專程從南京趕來,很多時候他都是面帶微笑,精氣神十足,他說,要保持最好的心情和身體狀態去參閱。因為他要代表犧牲的戰友,共同接受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譽。
張玉華:「心情高興啊,這麼大的榮譽嘛。老兵們現在使不上勁,這就是今年抗日戰爭勝利,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基本都在這。不是我們國家的,更是國際的、中國主辦的是國際的紀念,所以對我們反法西斯國家的人民是極大的鼓舞,打擊法西斯的殘餘是最大的價值。」
9月3日上午,出發接受檢閱前的張老異常激動。直到此時,張老仍念念不忘抗戰時人民對他的幫助。
張玉華:「感謝黨,感謝人民。」
9月3日這天,張玉華老人乘坐老兵方陣車輛第一個通過主席臺,儘管已經百歲高齡,儘管右手曾在抗戰中被子彈打穿,但他仍然非常認真和賣力的敬禮直到通過主席臺。這個把人民當做媽媽的老兵,也贏得了人民最真摯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