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上敬禮的開國少將張玉華遺言曝光,再一次令國人淚目…

2022-01-09 人民網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那個在2015年「9·3」大閱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將軍走了。

  那個在2016年農曆猴年春晚《將軍與士兵》小品最後,坐在輪椅上被攙扶著站起來,面向全場莊嚴敬軍禮的老將軍走了。

  那個1986年離休後一直樂善好施,幫助全國各地困難群眾,支援災區人民的「慈善將軍」走了。

  9月16日上午,張玉華老將軍遺體在南京火化,遵其遺囑,只有老將軍的直系親屬和老幹部服務處幹部及身邊工作人員到現場送別。老將軍說,「喪事從簡,要辦出個從簡的樣子」,我們未能到現場送別,更沒有照片留存!

張玉華,山東省文登縣人,1916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膠東天福山起義,歷任連隊指導員,大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副軍長,瀋陽軍區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炮兵副政委、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早在2001年,老將軍就已寫好遺囑,並三次修改。

  這份遺囑名為「我的後事留言」,內容有兩頁A4紙。

  他說,「我活著為人民,我的後事也要為人民著想,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去做與死者無益與活者有損的事。」

  小編含淚摘錄其中——後事不要辦的有:

1、不發唁電、唁函;

2、不設靈堂;

3、不開追悼會;

4、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5、不舉行最後致哀儀式;

6、不要花圈、花籃;

7、不要挽帳、輓聯;

8、不收禮品、禮款;

9、不要壽衣、壽鞋;

10、不用骨灰盒。

1、可留張遺容照片;

2、可將遺體解剖研究;

3、可捐獻有移植價值的生理器官;

4、可取出腹內子彈,裝入瓶內留給後代做「不忘過去」的紀念物;

5、可用紗布將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樹下,起點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汙染環境;

6、可繪製要圖,讓後代有機會看看那棵樹的成長;

……

1、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數退還,需要賠償的則堅決按照制度規定辦;

2、屬於借用的,無論公家的或者私人的一律物歸原主;

3、屬現金(存款)捐給老家張皮村小學,作為當年父母所設「張皮村小學華華獎學基金會」的積累;遺物捐獻給天福山起義紀念館;

……

  生前,老將軍有個幸福的大家庭。五個兒女,子孫滿堂,曾孫輩最大的十多歲,最小的才1歲。老將軍還特意立囑,「我的後代,要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終身為共產主義奮鬥。」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真乃楷模。

  字字深情,令人起敬,如滌心靈。

  這遺囑,是老將軍經歷風雨的洗禮後的做人準則與行為規範。

  功勳卓著的老將軍,沒有留下金,也沒有留下銀,卻留下了比金銀更加珍貴的精神財富。

  張玉華老將軍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這個軍禮和一生的奉獻,卻永遠的烙印在了我們心中。

  他生前多次說,他的心中有3個媽媽,第一個是他的生母,第二個是養育他的人民,第三個是培育他成長的黨。對第一個媽媽,他非常孝敬她。對第二個媽媽,他永遠也報答不了,但只要他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做事情。對第三個媽媽,他的信念是,要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歷史與現實的價值、信仰與人性的真實,在他身上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一個有著80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始終不渝踐行黨員的諾言,單說他的遺囑,沒有慷慨激昂的詞語,樸素直白中流露出無比堅定的崇高信仰和對黨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2016年2月29日《人民日報》登載了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等文章,老將軍當晚就召集身邊工作人員和在南京的子女開會學習。他還特意打電話給遠在北京、瀋陽的子女們,要求他們積極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弄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把握共產黨員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

  從1986年離休後,他的工資留60%,其餘40%都捐出去了。他說:「我就想不通有的人有了幾十萬想百萬,有了百萬想千萬,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我留十萬二十萬就夠啦!所以是領了工資就捐,再領再捐,我是年年捐。」30多年來,他用自己大部分收入,給西到新疆、西藏,南到海南島,北到東三省的貧困群眾、學校捐款近百萬元。2012年,他榮獲「中國好人」稱號。

  老將軍自己生活十分儉樸,卻捐贈大米近20萬斤。他一件衣服穿很多年,他的襪子有補丁,他的手錶從上世紀70年代戴到現在去世。有一次,老家親戚送他一幅刺繡,工作人員問他要不要裱一下,他卻讓直接用膠布粘在床頭上方的牆壁上。


▲這是他睡過的床,床頭有個大窟窿,只是用膠帶封住。

▲這是他穿過很多年的衣服,有的已經磨破。

▲這是他用了很多年的眼鏡、放大鏡和手錶。

   堅持閱讀,是老將軍從年輕時就養成的習慣。其兒子張建文介紹,讀書看報是父親每天的必修課,除此以外,還每天寫日記、記筆記,80多年從未間斷。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將軍讀書看報略顯吃力,大部分是在床上完成,但寫日記、記筆記都要端坐在書桌前。

  老將軍生前就愛在院子裡種些青菜、茄子之類的小菜自己吃,只要一提起如何養生,便會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他自創的一套健身16字口訣:「運動健身、飲食健身、衛生健身、樂觀健身」,來人必送自我保健的匯總材料。雖是小禮物並不貴重,卻飽含老將軍的真情厚意。

  如今,老將軍離別,依舊不忘奉獻,將自己一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9月10日凌晨,老將軍去世後,南京市紅十字會眼庫的工作人員趕到南京總醫院病房,向老將軍的遺體鞠躬,摘取了他的眼角膜。前線哥獲悉,雖然老將軍已是百歲高齡,但眼體結構良好,老人的捐獻遺願得以實現。

  他23歲第一次參加戰鬥,是「天福山起義」領導人之一,曾參加過膠東抗日第一仗——雷神廟戰鬥。此後,他參加了14年抗戰,解放戰爭中的四平攻堅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戰爭中他三次身負重傷,還有一顆子彈在他體內殘存77年。他曾寫「後事留言」說,「離世後可取出他體內的那顆子彈,裝在瓶子裡留給後人,作為『不忘過去』的紀念物。」

▲2005年8月20日,為配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宣傳,《人民前線》報曾刊發張玉華老將軍的稿件《五發子彈擊落鬼子飛機》。

▲留存張玉華老將軍體內77年的子彈。

  按其遺願,老將軍子女將給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文昌小學(以前叫張皮村小學)捐款10萬元,作為華華獎學基金。

  子女將於9月17日,前往天福山,將老將軍的骨灰撒向當年的起義地。

  老將軍的離去,留下太多的悲傷。

  得知張玉華老將軍離世,其所在頤和路社區的上百位居民自發前往家中,希望能送老人最後一程。

  從1986年開始擔任淳小等10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每學期開學,老將軍都會給孩子們進行傳統教育,還總會買些學習用具,發給品學兼優和家庭困難的學生。那些聽慣了老將軍講傳統的小學生們,自發前來悼念,以後他們再聽不到張爺爺講故事了。

  許多受過老將軍贊助過的老人、殘疾人和低保戶看到電視、廣播或微信後,都自發前來弔唁。據知,老將軍生前,整個頤和路社區受過其資助的家庭就有 60 餘戶。

  曾被老將軍捐助過的大學生,寫來長長的信,看完讓人淚目。

  還有人通過詩歌的方式緬懷老將軍,這是大家向老將軍致敬,向一個時代致敬。

悼張玉華老首長

吳健軍

                                                     

風捲殘雲

雷驚天邊

挾一縷厚德之魂長逝

舉座悲咽

戰火烽煙

染血槍林

生前身後清風兩袖懷瑾握瑜

廓然無累

唯體內七十餘年留存之彈

予後世子孫萬古豐碑

君未埋骨青山

有青山之志萬古長青

君埋骨長青樹下

未有不渝矢志隨死而渝

春秋往復竹枝節節而長

歲月滌洗凡塵俗世淹沒而難聞

獨君之皎皎

任夜靜茫茫

微微一笑而對萬裡長空

  更多的人,只能通過朋友圈表達對老將軍的哀思。

  張玉華老將軍走了,留下了一份平平凡凡、安安靜靜為理想奮鬥的傳承,留下了一個從從容容、坦坦蕩蕩為事業奉獻的典範,留下了一股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力量。

向黨致敬!

向人民致敬!

向老將軍致敬!

這才是各高校的顏值巔峰!就問你服不服?

撐不住了!樂天確定將出售在華超市業務...

上班族注意!久坐不動的時間越長,死亡風險越大

(摘自「人民前線」 ID:njjqrmqxb,作者:範成軍 丁勇 倪超)

主 編丨楊鴻光 編 輯丨喬梁


相關焦點

  • 閱兵敬禮老將軍遺言曝光,再一次令國人淚目…
    他還特意打電話給遠在北京、瀋陽的子女們,要求他們積極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弄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把握共產黨員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9月10日凌晨,老將軍去世後,南京市紅十字會眼庫的工作人員趕到南京總醫院病房,向老將軍的遺體鞠躬,摘取了他的眼角膜。前線哥獲悉,雖然老將軍已是百歲高齡,但眼體結構良好,老人的捐獻遺願得以實現。
  • 在"9·3"閱兵中敬禮的張玉華將軍遺言曝光,再一次令國人淚目…
    >▼那個1986年離休後一直樂善好施,幫助全國各地困難群眾,支援災區人民的「慈善將軍」走了。他還特意打電話給遠在北京、瀋陽的子女們,要求他們積極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弄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把握共產黨員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
  • 閱兵敬禮的百歲老將軍張玉華走了!
    ,副軍長,瀋陽軍區炮兵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6年11月離職休養。生前跟黨戰鬥不止  死後為民繼續奉獻參加九三閱兵、亮相春晚敬禮的百歲慈善將軍張玉華今晨離世喪事從簡,捐眼角膜,謝絕外地親友來寧弔唁 據南京軍區善後辦消息
  • 淚目!大閱兵中敬禮老將軍遺言曝光,捐出留存體內77年的子彈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 致敬丨大閱兵中敬禮老將軍遺言曝光,再次令人淚流滿面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澎湃新聞、人民前線9月10日凌晨,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 九三大閱兵上敬軍禮的老兵走了,他留下這樣的遺囑……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澎湃新聞、齊魯晚報9月10日凌晨,開國少將張玉華在南京逝世,這是繼9月2日開國少將向守志逝世後,又一名百歲開國少將逝世
  • 文登籍老將軍張玉華魂歸故裡,他的遺言再一次令人淚目…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張玉華,山東省文登縣人,1916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膠東天福山起義,歷任連隊指導員,大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副軍長,瀋陽軍區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炮兵副政委、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 【致敬老兵】張玉華——百歲將軍的抗戰傳奇
    在9月3日的閱兵式上,由300多名抗戰老兵、英烈子女、抗戰支前模範組成的兩個乘車方隊,行進在受閱方隊最前面,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致敬。
  • 九三閱兵上,那個敬標準軍禮的老兵去世了
    張玉華老將軍在2015年「9·3」勝利日大閱兵上,以一個標準軍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2016年農曆猴年春晚《將軍與士兵》小品最後,坐在輪椅上的張玉華被攙扶著站起來,面向全場莊嚴敬軍禮的場面震撼人心。當時全國電視觀眾盛讚他為「春晚上的最美男神」!
  • 「開國將帥」只剩30人:18人已達100歲以上
    記者統計發現, 當年的1614名「開國將帥」到今天只剩下最後30名少將,他們年齡均超過90歲,其中有18人年齡已達100歲以上。千名「開國將帥」僅剩最後30名少將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開國將帥就是在此後一段時間內被授予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 張玉華老將軍骨灰啟程回鄉,將灑向天福山!他的遺言再一次令人淚目···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 開國少將兩次突發奇想, 造就軍史上一次大快人心的奇襲
    1938年6月25日,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政治處主任肖國生、一營營長段煥競(1955年成為開國少將),奉司令員陳毅之命,前往江蘇丹陽縣拜訪抗日自衛團司令管文蔚
  • 106歲開國少將黎光逝世,開國將星僅存6顆!
    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6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
  • 這位女少將:弟弟被授銜少將,丈夫官至空軍中將,父親是開國上將
    這位女少將:弟弟被授銜少將,丈夫官至空軍中將,父親是開國上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主人公,是一個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英雄,她之所以能夠這麼優秀,
  • 參軍12年老兵一席話,讓國人淚目
    參軍12年的1位老兵一席話,聽了讓國人淚目。12年老兵一席話,聽了讓人淚目。老兵指出,我之所以堅持在部隊12年,是因為我能在部隊中實現價值,能保家衛國,犧牲我一個人的青春時光,能帶來上萬家庭的幸福生活,軍人當兵不是為了過上高品質的物質生活,而是要成就千千萬萬的家庭,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我當兵12年,
  • 106歲開國少將黎光逝世,開國將星僅存6顆
    澎湃新聞記者從黎光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工程兵主任黎光同志於12月27日上午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106歲。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目前,「開國將帥」群體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均已辭世,健在的6名老將軍均為開國少將。
  • 贛州籍開國少將楊思祿逝世!
    2020年11月18日一則令人悲慟的噩耗傳來贛州於都籍開國少將
  • 1957年,正在開會的開國少將,居然被自己的警衛員開槍射殺
    此時,在解放軍31軍指揮部中開國少將李發將軍正在主持會議,因為31軍軍長不在福建,所以前線的戰事都是李發將軍指揮的。▲ 李發將軍嚴峻的戰事給了他很大的壓力,所以會議的氣氛略顯沉重,然而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大家商討戰局的時候,李發將軍的警衛員突然掏出槍來,對著將軍連開三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