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老將軍骨灰啟程回鄉,將灑向天福山!他的遺言再一次令人淚目···

2021-03-01 威海天下

9月10日凌晨2時37分101歲的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

9月16日上午,張玉華老將軍遺體在南京火化,遵其遺囑,只有老將軍的直系親屬和老幹部服務處幹部及身邊工作人員到現場送別。老將軍說,「喪事從簡,要辦出個從簡的樣子」,我們未能到現場送別,更沒有照片留存!

其子女於今日(9月17日)啟程前往天福山,將老將軍的骨灰撒向當年的起義地。按照老將軍其遺願,其子女將給威海市文登區文昌小學(以前叫張皮村小學)捐款10萬元,作為華華獎學基金。

張玉華,山東省文登縣人,1916年出生,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參加膠東天福山起義,歷任連隊指導員,大隊政委,團政委,師政委,副軍長,瀋陽軍區炮兵參謀長、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炮兵副政委、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副政委、顧問等職,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早在2001年,老將軍就已寫好遺囑,並三次修改。

這份遺囑名為「我的後事留言」,內容有兩頁A4紙。

他說,"我活著為人民,我的後事也要為人民著想,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去做與死者無益與活者有損的事"。

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1、不發唁電、唁函;

2、不設靈堂;

3、不開追悼會;

4、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5、不舉行最後致哀儀式;

6、不要花圈、花籃;

7、不要挽帳、輓聯;

8、不收禮品、禮款;

9、不要壽衣、壽鞋;

10、不用骨灰盒。

1、可留張遺容照片;

2、可將遺體解剖研究;

3、可捐獻有移植價值的生理器官;

4、可取出腹內子彈,裝入瓶內留給後代做「不忘過去」的紀念物;

5、可用紗布將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樹下,起點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汙染環境;

6、可繪製要圖,讓後代有機會看看那棵樹的成長;

……

1、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數退還,需要賠償的則堅決按照制度規定辦;

2、屬於借用的,無論公家的或者私人的一律物歸原主;

3、屬現金(存款)捐給老家張皮村小學,作為當年父母所設「張皮村小學華華獎學基金會」的積累;遺物捐獻給天福山起義紀念館;

……

生前,老將軍有個幸福的大家庭。五個兒女,子孫滿堂,曾孫輩最大的十多歲,最小的才1歲。老將軍還特意立囑,"我的後代,要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終身為共產主義奮鬥"。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真乃楷模。

字字深情,令人起敬,如滌心靈。

這遺囑,是老將軍經歷風雨的洗禮後的做人準則與行為規範。

功勳卓著的老將軍,沒有留下金,也沒有留下銀,卻留下了比金銀更加珍貴的精神財富。

張玉華老將軍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軍禮和一生的奉獻,卻永遠的烙印在了我們心中。

他生前多次說,他的心中有3個媽媽,第一個是他的生母,第二個是養育他的人民,第三個是培育他成長的黨。對第一個媽媽,他非常孝敬她。對第二個媽媽,他永遠也報答不了,但只要他有一口氣,就要為人民做事情。對第三個媽媽,他的信念是,要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從1986年離休後,他的工資留60%,其餘40%都捐出去了。他說:「我就想不通有的人有了幾十萬想百萬,有了百萬想千萬,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我留十萬二十萬就夠啦!所以是領了工資就捐,再領再捐,我是年年捐。」30多年來,他用自己大部分收入,給西到新疆、西藏,南到海南島,北到東三省的貧困群眾、學校捐款近百萬元。2012年,他榮獲「中國好人」稱號。

老將軍自己生活十分儉樸,卻捐贈大米近20萬斤。他一件衣服穿很多年,他的襪子有補丁,他的手錶從上世紀70年代戴到現在去世。有一次,老家親戚送他一幅刺繡,工作人員問他要不要裱一下,他卻讓直接用膠布粘在床頭上方的牆壁上。

▲這是他睡過的床,床頭有個大窟窿,只是用膠帶封住。

▲這是他穿過很多年的衣服,有的已經磨破。

▲這是他用了很多年的眼鏡、放大鏡和手錶。

每天堅持閱讀,是老將軍從年輕時就養成的習慣。其兒子張建文介紹,讀書看報是父親每天的必修課,除此以外,還每天寫日記、記筆記,80多年從未間斷。這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將軍讀書看報略顯吃力,大部分是在床上完成,但寫日記、記筆記都要端坐在書桌前。

9月10日凌晨,老將軍去世後,南京市紅十字會眼庫的工作人員趕到南京總醫院病房,向老將軍的遺體鞠躬,摘取了他的眼角膜。前線哥獲悉,雖然老將軍已是百歲高齡,但眼體結構良好,老人的捐獻遺願得以實現。

他23歲第一次參加戰鬥,是「天福山起義」領導人之一,曾參加過膠東抗日第一仗——雷神廟戰鬥。此後,他參加了14年抗戰,解放戰爭中的四平攻堅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戰爭中他三次身負重傷,還有一顆子彈在他體內殘存77年。他曾寫「後事留言」說,「離世後可取出他體內的那顆子彈,裝在瓶子裡留給後人,作為『不忘過去』的紀念物。」

▲2005年8月20日,為配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宣傳,《人民前線》報曾刊發張玉華老將軍的稿件《五發子彈擊落鬼子飛機》。

▲留存張玉華老將軍體內77年的子彈。

按其遺願,老將軍子女將給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文昌小學(以前叫張皮村小學)捐款10萬元,作為華華獎學基金。

其子女於今日(9月17日)啟程前往天福山,將老將軍的骨灰撒向當年的起義地。

老將軍的離去,留下太多的悲傷。

▼得知張玉華老將軍離世,其所在頤和路社區的上百位居民自發前往家中,希望能送老人最後一程。

▼從1986年開始擔任淳小等10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每學期開學,老將軍都會給孩子們進行傳統教育,還總會買些學習用具,發給品學兼優和家庭困難的學生。那些聽慣了老將軍講傳統的小學生們,自發前來悼念,以後他們再聽不到張爺爺講故事了。

張玉華老將軍走了,留下了一份平平凡凡、安安靜靜為理想奮鬥的傳承,留下了一個從從容容、坦坦蕩蕩為事業奉獻的典範,留下了一股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力量。

向老將軍致敬!

來源人民前線

震驚!威海房價猛漲!憑什麼房價那麼高……

在威海,誰再敢私鎖共享單車!就得這麼!

相關焦點

  • 文登籍老將軍張玉華魂歸故裡,他的遺言再一次令人淚目…
    9月16日上午,張玉華老將軍遺體在南京火化,遵其遺囑,只有老將軍的直系親屬和老幹部服務處幹部及身邊工作人員到現場送別。老將軍說,「喪事從簡,要辦出個從簡的樣子」。其子女今天前往天福山,將老將軍的骨灰撒向當年的起義地。按照老將軍遺願,其子女將給威海市文登區文昌小學(以前叫張皮村小學)捐款10萬元,作為華華獎學基金。
  • 在"9·3"閱兵中敬禮的張玉華將軍遺言曝光,再一次令國人淚目…
    ▼那個1986年離休後一直樂善好施,幫助全國各地困難群眾,支援災區人民的「慈善將軍」走了。這份遺囑名為「我的後事留言」,內容有兩頁A4紙。他說,"我活著為人民,我的後事也要為人民著想,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去做與死者無益與活者有損的事"。
  • 九三閱兵上敬禮的開國少將張玉華遺言曝光,再一次令國人淚目…
    早在2001年,老將軍就已寫好遺囑,並三次修改。  這份遺囑名為「我的後事留言」,內容有兩頁A4紙。  他說,「我活著為人民,我的後事也要為人民著想,不向組織提任何要求,不去做與死者無益與活者有損的事。」
  • 閱兵敬禮的百歲老將軍張玉華走了!
    這不,剛剛從「9·3勝利日」閱兵場上歸來,他又將在11月15日迎來自己的百歲華誕。11月6日,張玉華老將軍欣然在家中接受了金陵晚報雙擁周刊記者的專訪,讓我們《追尋紅軍足跡》的步履更加精彩,而3年前老將軍曾為雙擁周刊創刊題寫「大愛中華情 軍民一家親」。儘管百歲高齡,老將軍依然思維清楚,精神矍鑠。
  • 那個向全國人民敬軍禮的老兵走了,他留下這樣的遺囑……
    9月10日凌晨,開國少將張玉華在南京逝世,這是繼9月2日開國少將向守志逝世後,又一名百歲開國少將逝世。他們的相繼逝世,令人感到惋惜。
  • 九三大閱兵上敬軍禮的老兵走了,他留下這樣的遺囑……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澎湃新聞、齊魯晚報9月10日凌晨,開國少將張玉華在南京逝世,這是繼9月2日開國少將向守志逝世後,又一名百歲開國少將逝世
  • 【致敬老兵】張玉華——百歲將軍的抗戰傳奇
    那時只有22歲的張玉華擔任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一大隊一中隊指導員。很快,他就在雷神廟遭遇了和日軍的第一場戰鬥。  戰鬥中,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員理琪和張玉華帶領著二十名救國軍被日軍包圍,在只有10來桿槍支的情況下,拿著大刀長矛和100多名日軍血戰了七個多小時。戰鬥中,張玉華負傷。然而他在受傷的情況下,仍然背著身負重傷的戰友突出包圍。  張玉華:「難忘的是什麼?
  • 史瑞楚苦尋丈夫陳光骨灰未果後留下遺言:將我葬於山東陸房
    直到1994年6月,七十歲的史瑞楚再也跑不動了,在苦尋丈夫陳光骨灰多年未果後,她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在去世之前,史瑞楚留下了讓人淚目的遺言,她這樣說道:「我死後,將我葬於山東陸房,以示我一生投身革命,與陳光將軍生死相隨之意。」
  • 紀念 美國"飛虎隊"的深厚中國情緣:成員把部分骨灰留在中國
    面對幾乎向日本侵略者洞開的天空,「飛虎隊」雖無力為中國撐起可靠的防空傘,卻以一己之力,在天空中證明了反侵略力量的存在。  「我熱切地希望『飛虎隊』的標誌永遠高懸!請永遠記住:她是太平洋兩岸兩個偉大民族在戰爭和和平時期向共同目標奮進的象徵。」陳納德將軍在回憶錄的結尾部分如此寫道。
  • 生死和你在一起——九位開國將軍歸葬塔山記
    來源:7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新華每日電訊於力、楊鈺晨視頻記者楊鈺晨(部分素材來源於葫蘆島廣播電視臺)
  • 開國中將回鄉探親,鄉親們夾道歡呼,為何卻被當地政府告到北京?
    因此他們大都十幾甚至二十幾年沒有回過家,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他們才有機會回鄉探親。其中,就有一位開國中將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決定趁休息的時間回家鄉看看,這位開國中將回到家鄉後,受到了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然而當地的政府卻將這位開國中將告到了北京。那麼,這位開國中將是誰呢?究竟又是因為什麼事情,才被當地政府告到了北京呢?
  • 回鄉探親的他完成了最後的救援!
    休假前,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通州消防支隊商務園中隊戰鬥二班班長張利鵬還如此輕鬆地和戰友說笑,可這竟成了他留給戰友的最後的話語。2018年8月2日,張利鵬回鄉休假期間,勇救三名落水群眾,英勇犧牲,年僅30歲。他用一次次託舉,換來群眾生的希望,自己卻用年輕的生命,實現了「人民消防永遠為人民」的誓言!
  • 抗日名將林遵,在艦艇上向日軍開炮,去世後骨灰被撒在東海裡
    "他是國民黨海軍少將,在抗日戰爭中以簡陋的船艦和數量有限的水雷,與強大的日軍打起了海上遊擊戰,戰果輝煌。1949年4月23日,他率領25艘軍艦和1200餘名海軍官兵和平起義,為新中國的海軍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種子。這位抗日名將就是林遵將軍。林遵,1905年出生,福建福州人。清末著名愛國將領林則徐侄孫,清朝海軍名將林朝曦之子。
  • 老戰士骨灰裡的黑色金屬片,到底是什麼?丨百年百篇
    新四軍老戰士、老黨員耿志文15歲進入軍營,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過大小無數戰鬥。他從戰爭中活了出來,但在很長時間裡都鮮少提及那段經歷。戰爭,帶給他的是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創傷。2017年,耿志文在成都逝世,享年90歲。遺體火化完,家屬在他骨灰裡發現了幾塊黑色彈片。所有人沒想到,原本嵌在他身體裡大半生,幾乎被人遺忘的彈片,會以這樣的方式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