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一把槍的八路軍,如何在平型關,戰勝號稱剛軍的板垣師團?

2021-02-07 百年人物誌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是一支武器裝備都非常落後的軍隊。武器缺乏到,只能三個人使用一把,只有5發子彈的步槍,糧食缺乏到,要部隊親自開墾荒地,種地維持軍需,醫療後援就更無從談起了。

但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在1937年的平型關卻戰勝了強於自己數十倍的日軍,八路軍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八路軍為什麼能打贏平型關這一仗。


不論是遊擊戰術,還是攻堅戰術,都是一支軍隊的作戰策略。兩種戰術的總體運用上來說是:「敵眾我寡時遊擊,敵寡我眾時用攻堅」。可平型關戰役時,八路軍的人數是12000人,而日軍只有4000人。

人數上超過日軍3倍的八路軍,為何依舊使用遊擊戰術呢?原來。在山西的日軍是八路軍全軍人數的數十倍,從全局考慮,八路軍想要在山西立足,就要懂得細水長流,在戰鬥時儘可能的保全自己的隊伍。

面對這樣的情況,在八路軍出兵山西前,主席就再三囑咐八路軍說:「八路軍在前方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決地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原則』,千萬不可以認為自己的兵力多,就和日本人硬碰硬。」

主席的囑咐是很有戰略意義的。面對日軍強大的火力配置,如果在平型關戰役時,八路軍採取攻堅戰術,依靠兵力優勢,正面攻擊日軍,結果很可能就是八路軍傾其全部家當贏得戰役的慘勝。

而採取遊擊戰術卻會有不同的結果,遊擊戰講究在運動中消滅敵人,俗稱「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樣的戰術能很有效的限制日軍的火力發揮,這對於缺乏重武器的八路軍是最適合的戰術了。


戰役的勝利,離不開指揮員打仗的方法。在遊擊戰術確定的大前提下,選擇一種能發揮遊擊戰術的方法,至關重要。115師的首長們在這場戰役的軍事布陣上,很具有創造的性的,在平型關東南地區布置了長達8公裡的口袋陣。

這8公裡長的陣地,看似戰線過長暴露目標,但卻是最優之選。因為這8公裡的陣地全部都安置在,平型關向靈丘方向進發的一條必經的窄路上。敵人的汽車經過這裡時,不僅要減速,還要排成「一字型」。這無疑是最好的伏擊點。

除了對陣地的部署之外,師長林彪對平型關地區的敵情把握也十分到位,他知道日軍剛剛打退了國民黨守軍,士氣正是最膨脹的時刻,很容易麻痺輕敵。肯定不會想到,在平型關地區還會有埋伏。所以最終確定在平型關地區設伏。


平型關的勝利,離不開八路軍在戰前做的動員活動。115師副師長聶榮臻,很會動員戰士的思想,很懂得如何提升士氣,在戰前動員上他就曾說:「中國的軍隊老打敗仗,是有原因的,國軍不懂得依靠群眾,也不敢主動出擊,更不敢在敵後作戰,所以導致較強者只會死守挨打,較弱者稍觸即潰,老朽者聞風而逃,日軍得以少數兵力縱橫馳騁。」

聶榮臻獨到的分析,給了八路軍戰士們充足的信心,相信他們的師長一定會帶領他們打贏日本人。

除了思想上的動員,聶榮臻在士氣上的動員也是極為振奮人心的,他在前線指揮時,對戰士說:「今天,中華民族正在經歷著巨大的考驗。我們八路軍應該承擔起,也一定能夠擔當起救國救民的重任。我們一定要在這一帶地區打一個大仗,打一個勝仗,給敵軍一個打擊!給友軍一個配合!給人民一個振奮!」這樣的動員,給了八路軍戰士們極大的鼓舞。

參加平型關戰役的日軍是號稱「鋼軍」的日本第五師團。這個師團曾先後在中國與國軍30個多個師交過手,其師團長板垣徵四郎更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通,可以說第五師團非常了解中國軍隊。

在山西,板垣師團一路風捲殘雲,所到之處的守軍不是投降,就是還未見到板垣師團的士兵,就早早棄城逃跑了。只有極少數的軍隊敢和板垣師團做抗爭,但最後都被消滅了。

此時板垣師團從將軍到士兵,各個都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根本考慮中國軍隊會主動攻擊,一路殺到底就能奪取山西。

思想上輕敵的日軍,在軍事上面的表現就越加猖狂。4000多人的部隊在前往平型關的路上,絲毫不避諱被敵人發現,車隊進入難走的小路時,也不遵守軍規,和步兵、騾馬輜重部隊搶路。混亂的交通情況,最終導致軍隊在小路上行軍速度極為緩慢,給了八路軍破敵的好機會。

總體上來說,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的發揮是極為出色的,八路軍無論是軍事部署,還是思想動員,都是非常成功的。八路軍用極少的代價取得勝利,換來的不僅是平型關的大捷,更重要的是,八路軍用行動證明了日本人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啟興,文史哲學愛好者,喜歡研究中國史、世界史。願與你翱翔在歷史的天空,遊蕩於歷史的長河。

   微信號|百年人物誌

長按識別二維碼|每日深度好文推薦

相關焦點

  • 板垣徵四郎指揮半個師團突入山西,平型關會戰突然揭幕
    板垣徵四郎指揮的第5師團是日本陸軍最早編組的7個師團之一,又是侵華日軍中機械化程度最高的樣板師團,號稱「鋼軍」。其下轄步兵第9、第21旅團的4個步兵聯隊,以及直轄的輜重聯隊、工兵聯隊、野戰炮兵聯隊、騎兵聯隊、通信隊、衛生隊等,編制總兵力2.55萬餘人。由於部隊有部分缺額,至進攻平型關前,總兵力為2.16萬人。
  •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抗日首勝,舉國震驚,林彪元帥是如何完成的?
    林總一生指揮的經典戰役數不勝數,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討論,平型關大捷都是林總軍事生涯無法迴避的「代表作」。因為平型關大捷不光是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的首勝,打破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大大提高了中國軍民的信心。同時,也是這一戰真正使得林彪元帥聲名大振,成為了民族英雄式和戰術大師式的人物。
  • 答同學有關平型關大捷問題
    另外,你查資料就會知道,平型關大捷其實是當時忻口會戰的一個部分。平型關那個戰場本來有國民黨軍作戰,他們打了敗仗,後來八路軍擊敗日軍後,日軍殘部也是衝破了附近國民黨軍陣地才跑掉的——林彪還為此埋怨國民黨軍太不能打了,幫我們收拾下殘敵都打不好。這是當時國民黨第二戰區制定的平型關戰役作戰計劃的一部,你可以看見其中的「第八軍」,講的就是八路軍出動了兩個師115師和120師參戰。
  • 平型關大捷是錯誤戰略思想的產物?聶榮臻說:「事事請示,就會貽誤戰機.」
    ▲平型關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在山西平型關伏擊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一部殲敵1000餘人,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仗
  • 平型關大捷為什麼不等於平型關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大敗日寇,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平型關也隨之名聲大振。然而,時至今日,有許多人還是沒有搞清楚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之間的關係,經常將平型關戰役與平型關大捷混為一談。
  • 平型關大捷後林彪消失之謎
    1937年9月,抗日戰爭烽火正酣。板垣徵四郎指揮的日本華北方面軍第5師團攻入山西,連續進佔陽原、蔚縣、廣靈等要地,正向渾源、靈丘進攻,企圖突破平型關、茹越口,進入山西腹地,殲滅國民黨軍第二戰區主力。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軍閥閻錫山將所屬7個軍部署在平型關、茹越口、雁門關一線,準備憑藉長城一線山地和既設陣地阻擊敵人。在閻錫山的請求下,八路軍總部指令林彪任師長的八路軍115師向平型關、靈丘出動,協助國民黨軍側擊南犯日軍。
  • 歷史上真實的平型關大捷, 到底殲滅了多少日軍? 說出來你不信
    歷史上我軍最著名的幾場大捷有平型關勝利,百團大戰,雁門關大捷和陳莊戰鬥等。這其中,最具意義而且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莫過於是平型關戰鬥了。也正是經過這場戰鬥,八路軍的軍威和番號才能響徹祖國大地,還堅定了全國人民反抗日軍侵略保家衛國的決心。不但給囂張的妄圖迅速結束戰鬥的日軍以沉重的打擊,又使得日軍原本妄圖深入山西腹地的計劃徹底破滅。
  • 日軍為何出現在平型關?平型關大捷和平型關戰役有什麼區別?
    這一戰,非常激烈,中國軍隊付出了慘重代價,犧牲的人數就有上萬人,但是在經過將近20天的血戰之後,平型關終告失守,這就是平型關戰役。而八路軍在平型關地區伏擊日軍的那場戰鬥,確切來說應該是平型關戰鬥,是八路軍為了配合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從側後襲擊進攻的日軍,屬於平型關戰役中的一個分支。因為取得了對日軍的第一次勝利而多稱之為平型關大捷。
  • 平型關大捷八路軍主要指揮官名單一覽
    平型關大捷是指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鬥,是「二戰」期間平型關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勝利,振奮了全國人心,加強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同時通過此次戰鬥,八路軍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才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
  • 平型關大捷之後,日本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八路軍為何沒有慶祝勝利
    平型關大捷之後,日本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八路軍為何沒有慶祝勝利我們都知道,平型關大捷是中國自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勝利。
  • 林彪 平型關大捷為何能取得勝利?
    在全國同胞熱烈的期望下,我們於9月25日在平型關與日軍接觸了。不負全國民眾與友軍的期望,不負第八路軍十年來的榮譽,我們這次的第一次交戰獲得了偉大的勝利!這一仗的確給了日軍以重創,提高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的信心,特別是更加提高了第八路軍的威信!在這次初步與日寇交鋒的戰鬥中,我們更獲得了不少抗戰的經驗。
  • 平型關大捷一戰成名,如今他們從勝利走向勝利!
    其中一張上印著八路軍從平型關前凱旋的場景,這是由攝影家沙飛拍攝的戰地照片。透過這張照片,依稀可以看見當年那支年輕的部隊。除了少數傳奇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很多戰士的名字已經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打完這場戰鬥,這支部隊去了哪裡?又做了什麼?今天,我們走進「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尋找當年那支部隊的足跡。
  • 靈丘平型關大捷 | 勝利號角從這裡吹響!
    站在平型關城垣上,烈烈風聲從耳畔呼嘯而過。硝煙散盡,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內,循環播放著《義勇軍進行曲》,參觀者絡繹不絕。紀念館裡,一張對比表詳細地列出了當時兩軍兵力的差距:「兵力,我軍1萬餘人,日軍2.2萬餘人;手槍,我軍3821支,日軍9476支;輕機槍,我軍274挺,日軍541挺……」「在敵我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如何打贏這場仗?
  • 抗戰中日軍後勤兵很好打?從參戰將士記述看,實際並非如此!
    目前網上關於平型關伏擊戰日軍人員的損失數字中,最少的版本僅有60人,而且很多人還信這種極不靠譜的數字。日軍損失了60人,其中就包括了第5師團的參謀橋本順正中佐和第6兵站汽車隊的新莊淳中佐,絕不覺得可笑?在日軍中,中佐一般可擔任大隊長,在平型關被擊斃的兩個中佐還都不是一般的軍官。一個是在日軍王牌師團中任參謀的橋本中佐,一個則是汽車隊的中佐,其含金量都比普通作戰部隊的中佐價值高。
  • 八路軍抗日十大名將排名
    以陝北紅軍為班底組建的八路軍,更是在敵後戰場給了日寇很大的打擊,使得日寇在1940年後,將大量的兵力投入到所謂的「華北治安戰」中,大大減輕了國軍在正面戰場上遭受的壓力,八路軍,也成為抗日敵後戰場上的中流砥柱。那麼,八路軍抗日戰爭中戰績最為突出的十位將領是誰呢?且聽筆者一一道來。第十位:楊得志。
  • 一個日本士兵被俘虜,向八路軍要了一把槍,然後改變了中國軍隊
    通過了解,八路軍知道了林彌一郎是一位飛行員,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八路軍有關人員就開始竭力地對林彌一郎進行勸降。八路軍一向是善待俘虜的,當時很多的日本軍都是在八路軍的感召下投降了。林彌一郎當然也不例外,對於八路軍的盛情款待和循循善誘的勸解,最終也接受了八路軍的招降。八路軍紀律嚴明,但是對待戰俘非常的友好,從不打罵,也不虐待,這讓林彌一郎深感驚訝。
  • 一個日本士兵被俘虜, 向八路軍要了一把槍, 然後改變了中國軍隊
    八路軍一向是善待俘虜的,當時很多的日本軍都是在八路軍的感召下投降了。林彌一郎當然也不例外,對於八路軍的盛情款待和循循善誘的勸解,最終也接受了八路軍的招降。八路軍紀律嚴明,但是對待戰俘非常的友好,從不打罵,也不虐待,這讓林彌一郎深感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