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明史上曾發生過一系列複雜而又極具標誌性的歷史性事件,其中包括日本氏族之間的權力鬥爭。彼時日本國內的人大多為武士,因此其所使用的武器便也得到了特別的關注。隨著歲月的推移,日本冷兵器也一直在發展進步。人們口中所提到的第一把日本武士刀,無疑指的就是日本武士的軍刀。
▲18世紀日本武士的老照片,身穿鎧甲多為藤甲或皮甲
經考試日本文獻,日本刀最早出現於古墳時代中期,仿造中國的刀劍而呈直形,2000年前,這柄軍刀被設計為直刃型,且只有單面刀鋒,護手為橢圓形,柄端大且中空,日本人將之稱為太刀。600年後,受中國唐刀的影響,上古刀誕生。日本上古刀(Chokuto)的基本特徵就是直刀,這是日本一個學習和吸收中國刀劍技術的時期,尚未形成日本刀的獨立風格特徵,但摺疊鍛造和淬火燒刃的技術均已成熟。在那之後,上古刀這柄刀具又衍生出了四種不同的變體(即太刀、打刀、脅差、短刀四種)。
▲日本上古刀外觀
一般來說,認為現在的日本刀主要是由中國唐橫刀發展演變而來的。日本的聖德太子執政時期,進行了大化革新,全面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科技文化。日本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團成員,除了各級官員以外,還有各種專業人員——「鑄生」和「鍛生」。這些人員入唐在本專業上學到了中國唐橫刀鍛造技藝上的很多東西,並將其帶回日本,而聖德太子佩帶的大刀(Daito),又稱七星劍、丙子椒林劍,是隋朝時在中國所制。故日本習慣上將中國唐朝輸入的刀一律稱為唐大刀。
▲一萬日元鈔票上的日本聖德太子畫像
▲聖德太子所使用佩刀——丙子椒林劍,長度約65釐米,其原型是中國唐刀,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內
在日本飛鳥和奈良時代,也就是公元前793年之前,日本刀具呈多元化發展,其裝飾也越發成熟。公元794年到公元1185年間,即平安時代,日本武士刀外觀由直向彎過渡,出現了日本刀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變化——刀身開始呈彎曲狀。
▲日本明治天皇的老照片,明治天皇於1871年推出廢刀令,禁止武士和平民帶刀
日本改朝換代一個接著一個往前推移,其中每一個時代皆因生彼時各種刀具冷兵器的改良而變得成熟。1876年,日本當時的明治天皇下發了一紙詔書——廢刀令,禁止平民攜帶刀具。這讓絕大部分刀匠們不得不改行謀生。在大部分時間裡,他們都投身於工具製造行業。若不是一些有識之士在背後不懈努力,這門老祖宗留下來的手藝或許早就消失在人世間。
▲日本刀裝配風格——白鞘,長期不使用刀具,可收入白鞘吸潮並保護刀刃,避免鏽蝕
日本軍刀的種類可以按多種元素進行劃分,這其中包括裝配風格(陣太刀、武家造和白鞘等);製作年份(古刀、新刀和新新刀);甚至還可以刀身形狀或是長度來分類。長度超過60釐米以上的為大刀,大刀又分為太刀(Tachi)和打刀(Katana);介於30到60釐米之間的是小刀,主要是分為脅差(Wakizashi)和小太刀(Kodachi)這兩種軍刀;若是小於30釐米以下就被劃入短刀類。
▲太刀,長度超過60釐米以上,一般為1米左右,刀身中部具有較大彎曲度
▲打刀,長約65~80釐米左右,刀身的中央部位被設計成最為彎曲的地方,此種設計使得拔刀更為容易
▲脅差,又稱脅指,長約30~60釐米,作為日本武士的第二把備用武器,平時很少使用,多用於太刀或打刀損毀時使用以及「二刀流」雙刀搭配使用,或跟其他傳統短刀一樣用於剖腹自殺謝罪
▲小太刀,多以二刀戰鬥,長度為2尺(50~66釐米)以下,刀身比較彎曲,通常用於不便拔刀的狹窄室內場合使用
日本短刀(Kirpan)又可細分好多種,但並沒有那一柄刀的名字叫做傳統短刀(Traditional Japanese tanto)。「短刀」只是一個通用術語,由英語中的「Dagger」(匕首)一詞概略翻譯而來。短刀主要分為四類:懷刀Kwaiden(也有的將雙刃懷刀叫懷劍),即一種小型匕首,無護柄,一般插於和服的褶層中攜帶;合口Aikuchi,即匕首的一種,使用效果優於前者;喰出鍔,即一種擁有鐔(護柄Tsuba)的匕首;鎧通,即用於破開藤甲用的寬背錐短刀,大多為高階日本武士和婦女身上攜帶防身。
▲懷刀Kwaiden,短小精悍,插於和服的褶層中攜帶暗殺,不易被敵人發覺
▲合口Aikuchi,尺寸比懷刀稍大,使用效果優於懷刀
▲喰出鍔,即帶有鐔(護柄)的短匕首,方便握緊
▲鎧通多為日本將軍、貴州、高階武士的護身利器,亦為身份之象徵,因其可輕易貫穿重鎧厚甲而得名,多為名工傾力鍛造。此柄鎧通厚重異常,但持握不失靈活,長約30釐米左右
短刀無疑是日本刀具的一種,但由於其設計、裝配和回鞘方法全都與其他軍刀無異,所以被在了日本軍刀這一個大類中。日本刀匠們在軍刀上做的所有改良,包括鍛造工藝、刀身外形、刀刃設計以及刀尖形態,這些都被應用到了短刀上。最初,短刀被日本刀匠們設計成直刀,後來根據其使用目的,刀身漸漸呈現出不同的彎曲度。這柄短刀具體形狀雖然不大,卻有著強悍的使用效果。這在鎧通這一種破甲錐短刀具和「左手Left hand(適合於慣用雙手戰鬥的武士)」兩款匕首中可以得到戰術驗證。
▲日本短刀的切先(刀尖)設計也是短刀最重要的部分,有十幾種不同的外形用以應付不同的戰術需求
▲這種尖銳的日本短刀切先設計用於應付摸哨暗殺、突襲
切先(刀尖)Kissaki也是日本短刀最重要的部分,其外形多為獨特的斜面狀。事實上切先有著十多種不同的外形,每一種都可對應某種特別的使用目的、戰術要求、年代或是鍛造傳統等。不用說,這些肯定已經被人們分門別類地列好、分好,並且記上對應的編號。
雖然日本傳統短刀與日本的日常刀具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它還是隨著歷史與傳統的變遷而不斷改變,其身上的傳奇色彩一點也不遜於那些將它們帶在身邊戰鬥的日本武士們。
▲日本武士剖腹不一定都用第二把備用武器脅差,也有使用懷刀、合口、喰出鍔等第三把傳統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