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左上角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最近,美國總統拜登在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被問到「你說服美國同盟國回來了嗎?」 拜登毫不掩飾內心的興奮,指著馬克龍回答記者。 「我做了」。無論這場對話是否有表演元素,這都表明美國已經失去了承認自己是世界霸主的信心。 他們需要盟友的支持來維持暫時的領導地位,同時拜登和馬克龍在記者面前的團結,意味著拜登把中國置於完全敵對的位置,他正在和西方國家共同談判,想壓迫中國增加力量,增加中國,拜登出現了他繼承了川普對中國的壓制政策,不僅在軍事、貿易、科技等方面禁止壓制,而且不斷接觸中國周邊國家,進行軍事部署。 另一方面,拜登開始實施孤立中國的政策,試圖以此全面抑制中國的發展。
拜登說,川普實行的強權已經不能在世界各國發揮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美國不再像以前那樣是世界各國文化、科技乃至經濟的唯一風向標,在新型冠狀病毒大爆發襲來的考驗下,中國崛起的速度讓各國看得見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的科技發展和文化思潮逐漸進入西方思想界,他們開始正視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 美國虛假的民主反而成了笑話。 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全球主要經濟體,我們在加強疫情防控、促進貿易和投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成為當今世界唯一可靠的大宗工業品產地,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度的優勢。
因此,美國為了保持軍事優勢,命令美國空軍推進太平洋分散部署戰略,作為與中國和其他國家談判的籌碼,負責政策事務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林卡爾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承認,中國是唯一能夠在經濟、技術、政治、軍事上挑戰美國的國家。 這話並沒有引起各國思想界和軍事專家的討論,中國軍事力量的迅速增長從世界範圍來看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的目標不是永遠如何挑戰美國,而是如何提高本民族的各項生活指標和國家綜合實力。 但這表明美國國防部已經將中國視為威脅,遠洋戰略部署試圖加強對中國的軍事壓制。
美國不斷利用海空兩軍在中國近海和太平洋地區進行遠洋演習和中國近海演習。 他們的演習結果和實戰情況不能與真相相等,但他認為美軍在陸海空等常規領域做得很好。 如果與亞太國家合作遏制中國,美國就會扼住中國的喉嚨,向美國俯首稱臣,其實美國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他們想通過綜合威懾和太平洋分散部署戰略達到目的。 中國航母戰鬥群、火箭軍和海軍的裝備部署已經具備了和美軍作戰的實力,美國意識到他們不能依靠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進行戰備計劃。 這些軍事部署在中國周邊海域不再有效,但太平洋分散部署戰略是為了防止美軍在中國全軍出動中一網打盡。 你知道,美國的兩個主要軍事基地在西太平洋。 一個在日本衝繩的家裡收容空軍基地,另一個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 兩個基地都是為了遏制中國而存在的,基地戰鬥機、戰略轟炸機、作戰支援保障飛機。 但美方預測兩個基地都在東風快遞的射程內,距離不遠,如果中美開戰,基地第一時間被摧毀將是命運的結局。
因此,美國選擇在太平洋地區部署小基地。 這樣可以分散中國海軍的打擊目標,也可以不受戰爭狀態下美方的攻擊影響。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導,基地布局共20多個,不僅在亞太地區,而且在基地部署了阿拉斯加、澳大利亞和英國管轄的雷達迭戈加西亞。 為了合理布局這些小基地,美國將20架戰鬥機組成更小基數的小分隊,供這些遠洋基地使用
但其實美國的這一安排對中國來說並不構成威懾。 第一中國遠程飛彈射程較遠,以著名東風-41飛彈為例,其射程近一萬五千公裡,更不用說打擊幾個小型軍事基地了。 第二,由於美國軍事基地往往導致軍事力量分散,即使多基地出動,他們的戰鬥機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形成聯合作戰,容易成為我軍的打擊目標。 第三這些基地只是空軍部署基地,但我國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都可以統一協同作戰。 這是美軍協同作戰時的薄弱環節。
美軍打算加強軍事力量部署到日本、韓國、菲律賓等亞太國家,這些國家都是看中國的臉色在工作。 他們不敢冒著與中國斷交的風險為美國做小兵,畢竟與中國貿易往來後的經濟增長是一塊誘人的蛋糕。 而且,原本是美國盟友的菲律賓現在有親中的準備,在疫情爆發的今天,菲律賓暫時不和中國交惡,完成了美國的野心。 這從最近幾年美國國防戰略的演變中可以明顯看出。 美國已經意識到其島鏈包圍戰略正在走向失敗,由於美國軍艦和飛機在戰時無法在島鏈內生存,他們選擇加強空軍戰備對抗中國。
其實,美國經過多方試探,確定了中國的底線。 我們不能觸及任何霸權主義、任何一個中國原則。 我們知道,隨著臺灣海峽問題形勢基本確定,香港逐漸走向穩定,美國依靠反華勢力挑起中國內部紛爭已經行不通了。 他們只能依靠外部武力鎮壓給自己增加信心。 說到底,美國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中國崛起的事實,動搖不了中國作為國際大國的地位,美國的對抗思維畢竟是其失敗的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