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軍藉口「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炮轟北大營,攻佔瀋陽城,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終於拉開序幕。然而,僅短短五個月時間,到1932年2月,東北全境就宣告淪陷。但當時東北軍是全國唯一一支海陸空齊備的軍隊,為何卻在短短數月,失師喪地,讓三千萬同胞淪為亡國奴呢?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東北軍的實力。在張作霖苦心經營之下東北軍極盛時,有陸軍40萬,能獨立生產捷克式,花機關,自動步槍等輕武器,還有獨立的海軍,空軍,擁有自己的坦克部隊和航空隊。炮兵尤其出色,後來東北軍改編,炮兵就改編為10個團,要知道抗戰時,炮兵對中國軍隊來說是稀缺資源。
當時關於東北淪陷的報導
當時東北地區的兵工廠就能生產遼十四77毫米野炮、75毫米野炮、100毫米輕榴彈炮、150毫米重迫擊炮等各種口徑的火炮,甚至在生產線上還能看到240mm口徑的大炮,其實力可見一斑。
東北軍炮兵部隊
東北軍空軍部隊
東北軍坦克部隊
然而就是這麼強大的軍事實力,中央軍也難以匹敵的武器裝備,為何在短短數月間,丟失了東三省呢?
首先,當時東北軍主力因未參加「中原大戰」,尚在關內。在東北地區也就只有幾萬的非精銳部隊。
再者,東北軍雖然武器裝備先進,但是戰鬥力不高。本身就是魚龍混雜,很多都是綠林出身,也應了那麼句話「打自己人還行,打別還差點」。在1929年為了收回蘇聯在東北鐵路特權的「中東路事件」中,東北軍損失近10000人,黑瞎子島被強佔。
還有,張學良奉信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真相如何不得而知,懂得人心中都有一點數),為了保存自身實力,選擇不與日軍交火。
最後,就是對日本野心缺乏認識,本以為只是像往常一樣攫取特權,沒想到是全面的侵略。
日軍繳獲東北兵工廠武器總的來說,還是舊軍閥認識的局限性,妄圖保存自身實力,以鄰為壑,但卻是引狼入室,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蔣介石與張學良
1932年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激戰五天,自衛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撤往賓縣。1932年2月5日日軍佔領哈爾濱。東北的淪陷使得東北大地的三千萬同胞成為了亡國奴。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