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仙臺上空出現白色不明球體,是觀測氣象的探測氣球?

2021-02-17 儀器儀表交易網

近日,日本仙臺市許多市民目擊到了一個不明飛行物。該物體上方是一個白色球體,底部似乎還掛著十字架狀物體。當地政府和氣象部門均表示不清楚其「真實身份」,自衛隊還派出直升機嘗試接近。宮城縣政府隨後表示,已就此事與相關部門取得了聯繫,但目前尚不能確定該「飛行物」究竟是何物。

該物於凌晨4時左右被人發現,飛行高度約為2000-3000米,許多市民目睹此物後報警。有人猜測它是用於觀測氣象的探測氣球,但日本氣象廳否認發射此物。


有消息稱,日本自衛隊還派出直升機嘗試接近。

不明飛行物驚現城市上空,引爆日本網絡
網友們腦洞大開,紛紛猜測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據日本《河北新報》17日報導,當地時間17日凌晨4時左右,宮城縣仙臺市一名居民看到天空中飄著一個「白色的不明物體」,隨後報警。截止到當天中午,宮城縣警方共接到超過100通報警電話,位於亙理町、白石市以及大崎市的多名居民都稱自己在天空中看到了一個「白色不明飛行物」。

據《朝日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7日上午7時左右,日本宮城縣仙臺市上空出現不明飛行物。當地許多民眾親眼目睹高空漂浮著一個白色的飛行物,形狀仿若球體,下方還有模糊的架構,看起來像電線一樣。該物體幾乎沒有明顯動作,緩慢在藍天中飄蕩。此事在日本網絡引發轟動,很多人紛紛表示這可能是UFO。

報導稱,當地許多目擊了這一奇特景象的民眾紛紛打電話報警。有人擔心地表示,「萬一掉下來砸到人就麻煩了。」對此,當地警方立即展開調查,並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氣象廳和JAXA等部門詢問情況,但上述部門均表示「毫不知情」。日本國土交通省仙臺機場事務所補充稱,在機場周邊或人員密集處放飛飛行物時,需要事先得到許可,但他們並未接到相關申請。

國土交通省仙臺機場辦事處也表示,17日早上6時左右,仙臺機場西側上空也發現了一個「白色物體」,但目前該機場還沒有依據相關法規就此事提交報告。

對此,宮城縣危機對策課負責人表示,該縣已經與自衛隊、高校等相關部門取得了聯繫,但目前尚未得到有力線索能夠證明這個「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何物,政府部門將會繼續收集信息。

氣象專家分析:看形態和描述,很可能是探空氣球

那麼,這個神秘的白色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麼?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媒體公布的照片來看,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個探空氣球。(但要更進一步確定,)一般需要從外形輪廓以及飛行狀態來進行綜合判斷。」

綜合此次日本媒體拍到的「不明物體」圖像及目擊者表述,胡嘯指出,它與探空氣球存在較大的相似性:「探空氣球的直徑大概在2米左右,個頭不是很大。但是從近地面看它往上飛,過程還是非常明顯的。肉眼可見,照相也能夠拍到。」

胡嘯表示:「探空氣球其實並不罕見,我國就經常用它來進行氣象監測。探空氣球是大氣探測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對氣象觀測的一個很好的補充。探空氣球能夠很好地完成從地面到高空的探測任務。球以每分鐘約400米的速度飄揚升空,在整個上升過程中就能夠把整層大氣的溫度、溼度、壓力、風力、風向等情況都探測清楚。」

據胡嘯介紹,探空氣球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上方的球體內可能填充有氫氣,也可能是氦氣,作用就是帶著下面的設備往上走。真正的核心在於下面攜帶的設備。「氣球下面基本上都是傳感器,探測風力、溫度、溼度等,數據實時回傳給地面。不過,氣球下面也有可能攜帶攝像頭等其他設備。」

儘管「我國經常使用探空氣球進行氣象監測」,但胡嘯還是再三強調:「我們國家是不允許私人去放探空氣球的,需要備案和相關資質。因為它會影響到其他飛行器,尤其是可能會對民航造成嚴重影響。所以,雖然探空氣球的製作並不難,但是對於個人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自己去放的。另外,由於下面的探測設備一般都很貴,放飛一次探空氣球的成本也很高,它是一次性的,放上去在3萬米的高度就會爆炸,是無法回收的。」



相關焦點

  • 日本上空突現不明飛行物,連官房長官都被驚動了...
    日本上空突然出現的白色不明漂浮物掀起了全民激烈討論,為了這件事兒,不光是日本各地氣象臺紛紛跳出來闢謠,就連日本警方也派出直升機進行偵查,甚至還驚動了日本的官房長官特地出來,為此事作出解釋!  6月17日上午7點左右,陸續有市民發現,在宮城縣名取市的上空漂浮著一個白色不明物體,神似氣球,而且下面還吊著一個十字形狀的不明物體!
  • 日本上空出現不明球體,自衛隊抵近偵察未果,到底是什麼飛行物?
    據日本《河北新報》報導,當地時間6月17日上午,日本仙臺市大批民眾目擊到了一個不明飛行物,一個巨大的白色球體,懸掛一個十字架狀物,停留在高空,日本自衛隊派出直升機抵近偵察
  • 懸停日本國旗上方,5個發光球出現日本體育館高空,可能是什麼?
    美國戰鬥機在高空巧遇的不明飛行物是什麼,至今美國還沒有搞清楚,如今,日本上空又出現了一群奇怪發光點,時間在黃昏時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不少人開始懷疑,地球可能真的隱藏著外星人,外星基地或許存在一個未知區域。
  • 凱盾公司研製出國內首臺大氣溫溼度探測雷射雷達工程樣機,「掘金」氣象觀測市場
    一束紫外線雷射射向深空,電腦屏幕上數據跳躍,數分鐘後,地面以上5米至3000米的溫度和溼度數據隨即呈現……近日,在凱盾洛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俄羅斯科學院祖耶夫研究所聯合研發下,國內首臺同步探測大氣溫溼度廓線的拉曼雷射氣象雷達工程樣機下線
  • 東京上空出現三角形UFO編隊,與美軍公布的UAP極為相似
    2015年9月11日凌晨4點過後,突然出現在東京上空的神秘巨型三角形UAP
  • 我國每天施放240個探空氣球 每個氣球都帶有這3種傳感器
    導讀:探空氣球是目前國際上公認最為理想的低空探空器材。在我國,現有120個氣象探空站,每天都會進行兩次探空氣球的放飛。
  • 全球氣象科技圈最近在幹啥!
    ;歐盟計劃發射衛星「艦隊」組成首個獨立追蹤碳排放全球系統;COSMIC-2六顆氣象觀測衛星發射;日本研發城市暴雨內澇災害預測系統.根據決議,世界氣象組織(WMO)將把原來的航空氣象、農業氣象、大氣科學、基本系統、氣候學、水文學、儀器和觀測方法、海洋學等8個技術委員會整合為基礎設施委員會和應用委員會,分別負責地球系統觀測、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天氣、氣候、水及相關的環境服務和應用。WMO還將建立政策諮詢委員會、技術協調委員會和科學諮詢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建立一個聯合委員會。
  • 衛星氣象雲圖
    風雲二號衛星簡介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定位於東經105°赤道上空,它提供了以我國中部經度為中心的三分之一個地球範圍內每小時一次的雲圖資料。這些雲圖資料將填補我國西部、西亞、印度洋上的大範圍資料空白,對天氣預報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國處於中緯度西風帶,天氣系統大多從西邊來,過去我國天氣預報用的衛星雲圖主要使用日本的GMS衛星。
  • 風王「利奇馬」,早已被氣象神器鎖定
    技能:開展加密觀測,提供高頻次、高質量觀測數據,每30分鐘完成一次目標區觀測。針對颱風「利奇馬」,風雲四號A星啟動加密觀測模式,全程關注衛星動態,提供高頻次、高質量的觀測數據。藉助於最新的綜合氣象觀測產品系統「天衍」,預報員可以直觀地將雷達、地面自動站、海島站、外海浮標站等多種觀測資料同時進行對比分析,綜合判斷颱風最新的位置及強度信息。
  • 新聞頭條:日本福島又發生地震啦!!
    (日本標準)的地震。據日本氣象廳消息,震中位於福島縣近海,推測震級為芮氏7.4級。東京也有較強震感。據分析此次地震為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也是2014年7月12日以來首次發生芮氏7.0級以上強震。隨後,日本氣象廳向福島和宮城兩縣發出了海嘯警報。仙臺市的仙臺港在當地時間上午8點03分觀測到1.4米高的海嘯。福島縣的相馬市和巖手縣的久慈港也分別觀測到90釐米和80釐米高的海嘯。
  • 氣球——輕於氣體的航空器
    興登堡號於5月6日的降落被推遲了幾個小時以避開越過萊克湖上空的雷暴。晚上7點左右,興登堡號已經準備就緒在降落海軍航空站。此時,興登堡號位於海拔200米處,艇長馬克思·普拉斯(英語:Max Pruss)掌舵準備降落。在地面的工作人員抓住了於7點21分從艇頭拋下來的降落繩4分鐘之後,飛艇突然變成一團火球並在30秒多一點的時間內墜落與地面。
  • 蘇聯海軍秘密文件揭露「不明潛水物」
    據書中寫道,1965年夏天,蘇聯輪船Raduga人員在紅海航行時,在距離船身3.2公裡處,一顆火紅且發光的球體從海中衝出。這顆球體直徑60公尺,並在海拔150公尺的空中盤旋飛行。不一會兒,巨大水柱從水中升起,神秘現象至今無法解釋。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
  • 海洋前沿▏國外海洋環境觀測系統和技術發展趨勢
    如目前美軍DARPA 開展的UNV型號515X研究,其雷達用來探測和跟蹤潛望鏡和通氣管,以及進行日常海面和空中監視,考慮在AN/APY-10和AN/APS-147中選型。AN/APY-10的感知距離為370km(3級海況下,RCS=10000m2),全方位覆蓋,處理目標數256個(潛望鏡探測、SAR及海面搜索模式)。
  • 鷹擊長空:我擊落了蔣臺空飄氣球
    一時間,海峽上空陷入平靜的對峙。     但是,敵人總是不甘心失敗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後,蔣臺集團利用空飄氣球對我大陸進行反動宣傳,以另一種方式進行襲擾。剛開始放的氣球比較小,直徑幾米,飛不高也飛不遠。後來,美國為蔣臺集團提供了先進技術和器材,所放氣球直徑達到四、五十米,能飛一萬五、六千米高,利用季風,可飛到內地。他們的氣球上有的放上食品和宣傳品,對我方進行心理戰。
  • 衛星的妒火:深入認識一家公司的計劃——用平流層氣球來替代衛星
    氣球上的攝像機和通信設備必須逐一保證每個氣球在持續數月的飛行時間裡都被準確定位(譯者註:這裡貌似說的是google的project loon,但是loon氣球是沒有太陽跟蹤系統的),同時,每個氣球的太陽電池陣都必須一直跟蹤太陽方位。MacCallum這樣描述這些氣球:「精妙而又複雜」。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據介紹,我國最新北鬥探空系統在溫度、溼度和測風等方面的觀測準確性(動態)分別達到0.4℃、5%和0.3米/秒,幾乎可以對標國際最先進的探空系統。而進一步優化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更能提升我國新型衛星導航探空系統在定位和測風方面的技術性能。
  • 科研人員在我國最新一代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探測捕捉高能粒子
    一輛輛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頭戴白色安全帽的施工人員穿梭其間,有的在指揮安放設備,有的在測量數據,還有的在調試儀器。運送物資的車輛不時開過,車一過,揚起的塵土撲面而來。觀測站的建設一直在爭分奪秒地推進當中。每個星期,交到拉索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高能所研究員曹臻手上的建設進度圖文報告,都有新的進展。
  • 高分四號衛星有效提升中國颱風應急氣象服務能力
    近日,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與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緊密合作,利用高分四號衛星對颱風「尼伯特」進行應急成像,持續觀測颱風天氣過程演變,服務氣象災害應急,有效提升了我國颱風應急氣象服務能力。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中央氣象臺的專家表示,高分四號衛星探測到了颱風眼區精細化環流特徵,準確獲取了颱風中心位置,提高了颱風災害影響範圍預警預報的準確性;同時,還進一步揭示了颱風雲系內小尺度雲團的演變發展,提高了颱風強度估計和風雨預報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