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風雨忠烈祠

2021-12-26 博風雅頌

深秋季節的南嶽衡山,風凜凜,雨瀟瀟,天地間寒冷砭骨。也許,只有在這樣的季節,才適合前來祭拜烈士英靈。正是在這樣的日子,一個倖存下來的抗戰老兵,頂風冒雨,向南嶽忠烈祠而來。抗戰老兵陳瑞璋帶著他的老妻劉玉琦和二子二女,千裡迢迢從紹興來到衡陽南嶽忠烈祠,就是為了完成他一直深藏在心中的一個宿願,給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戰友們敬上一束鮮花。而這一天,居然讓他等了七十一年。

歲月的巨手,無情地推殘了英雄的軀體,已屆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在前兩年中風後,雙腿行走已經有些不便,思維也不太清晰,但曾經驚心動魄地參加過的抗戰場面,還是會從老人的記憶深處如泉洶湧,他要為死去的戰友敬花的頑強毅志支撐著他冒著風雨嚴寒,坐在輪椅上,艱難地抵達了位於南嶽衡山半山腰的忠烈祠。

風雨之中的忠烈祠,除了他們一家人和陪同前來的當地誌願者,再無一人。

1939年,國家危難之際,陳瑞璋毅然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畢業後分配在九戰區國軍第十軍方先覺部隊,參加了艱苦卓絕的衡陽保衛戰。

1944年6月22日,日軍飛機首臨衡陽上空,對市區狂轟濫炸,大火直衝雲霄。23日拂曉,日軍強渡耒水,向我軍進攻,衡陽保衛戰打響了,十多天時間就經歷了大小戰鬥百餘次。當時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只限令守城部隊堅守十天或兩周。陳瑞璋戰時是第三師參謀處參謀。參謀處的幾個人,陳瑞璋和姜亞勳、羅世霖,王鑑開等忙著整理完備勝利的資料,寫部隊沿線戰鬥要報,繪戰鬥要圖,認真地期待著解圍慶功的凱旋會。

兩周後,日軍一次又一次地組織進攻,均被擊退,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所轄的二個師團四萬餘人已傷亡過半。回顧我軍第三師兩周來的戰鬥,第七團一營營長許學啟陣亡,火線提升的二個營長穆鴻長、鄒亞東都前後陣亡,全師官兵傷亡慘重,可見戰鬥的激烈殘酷。整個城內城外,敵我雙方屍橫遍野,成了一片大屠場。原本不多的糧食遭敵機轟炸燃燒成烏焦,彈藥已消耗三分之二,傷員少醫缺藥,軍部多次拍發「告急」、「求援」的電文。發回來的電文是「援軍指日可待」,「友軍已逼近西南郊,望堅守」,但援軍始終未到。守城官兵抱著為國捐軀的決心,始終堅守逐漸縮小的陣地。

八月七日後,前方和後方通訊突然中斷,消息傳來:主陣地易賴街、青山街、天馬山、五桂嶺等先後被敵人佔領。八日那天,敵人從演武坪一線逼近市中心,部隊失去指揮。當天夜幕降臨,陳瑞璋和同科室四川籍參謀王鑑開商議,決定從西南方向突圍。他倆穿過道道封鎖線,當看見步槍上插著錚亮刺刀的敵人,就屏住呼吸,憑著隨帶護身的手榴彈,右手握著彈柄,左手拉著導火索,隨時準備與敵人拼一個同歸於盡。漫山遍野的屍體倒掛在被燒焦的樹杈上,斜貼在峭壁上,屍體受炎夏烈日的暴曬已開始腐爛。更令人感到悽慘的是,因受傷而並未絕氣,分不清敵我的士兵,那慘絕人寰的呻吟聲響徹原野。陳瑞璋他倆小心地躲過敵人的視線,從一個一個屍體中爬行而過,時而兩手插入已腐爛的屍體,沾滿血漿和爛肉,那刺鼻的異味令人難以忍受。陳瑞璋同王參謀爬過屍體交錯、血流成河的地帶,在漆黑的夜色中艱難地行進著,憑著一顆愛國心,抱著抗戰必勝的信念衝出敵陣。當東方呈現出一片魚肚白時,突然被操廣東口音的警戒哨發現,他倆頓時感到一股熱流湧遍全身,意識到自己終於到達了友軍陣地。

脫離了火線後,陳瑞璋他們沿湘桂鐵路前進到達永福縣,向留守在那裡的負責第三師後勤工作的張琨參謀報到。當時有「大公報」記者聞訊前來採訪,在八月中旬的桂林版「大公報」上做了簡短報導:「衡陽陷落後,有兩位三師參謀突圍出來」。

抗戰勝利後,1948年,陳瑞璋在濟南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摯愛劉玉琦。他們結婚後不久,國共內戰就臨近尾聲,至此,雙方勝負已定。1949年,肩任國軍上尉營長的陳瑞璋,脫離了潰散的部隊,帶著已經懷有身孕的妻子回到了家鄉紹興。

戰亂過後的中國,進入到一個朝氣蓬勃的時代。沒有工作的陳瑞璋靠擺小攤養家餬口。1959年公私合營後,到了紹興市煙糖公司工作。在煙糖公司工作了一年,就被當作歷史反革命清除。從此後,噩運接踵而至。在歷次運動中,陳瑞璋被戴過高帽挨批鬥,抄過家。文革時,家裡地板也被紅衛兵掀開,閣樓被抄,紅衛兵還曾拷打追問他的手槍藏在哪裡?

1970年,陳瑞璋作為歷史反革命,全家被下放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直到1978年才被落實政策回到紹興。在這種成天提心弔膽、挨批挨整的惶恐日子裡,妻子劉玉琦一直毫無怨言地陪在陳瑞璋的身旁,陪伴著他度過了那段艱難歲月。

風雨過後,終見彩虹。陳瑞璋終於等來了屬於他的榮耀。國家給他頒發了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榮譽勳章。戴上勳章的那一刻,陳老禁不住老淚縱橫,他想到這一生所經歷的磨難,想到與他一同在戰場上曾經並肩戰鬥過,卻早已死去的戰友。儘管年事已高,但他卻決定要重返昔日戰場,看一看他當年浴血奮戰保衛過的城市,現在是什麼模樣?同時,再去南嶽衡山上的忠烈祠祭拜為國犧牲的戰友英靈。

英雄歸來,鮮花盛放。陳老一家一到衡陽,就受到了衡陽當地市民和志願者的熱烈歡迎,這榮耀的一刻,也總算是給了老英雄一個遲來的安慰。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歲月匆匆而逝,英雄艱難走來,走到這一天,卻已是七十多年過去。曾經的熱血青年,如今的耄耋老人,時光在生命中划過的殘酷,令觀者唏噓。

南嶽山上,風急雨寒;忠烈祠內,肅穆幽暗。陳瑞璋老人堅持著從輪椅上站起來,向抗戰英烈總牌位敬上一束鮮花,然後,他舉起顫抖的右手,隔著遙遠的時空,給英烈們敬了一個軍禮。那一刻,讓陪在他身旁的兒女們淚流如雨。

這一家人雖然遭遇了種種磨難和不幸,但他們憑著根植於內心的正直,一生堅忍勤勞,坦率做人,雖曾身處荊棘之中,也從未向命運低頭。這世上沒有永遠的勝者,但會有永遠的英雄。

英雄歸來的這一刻,蒼山勁翠,風雨如磐。

給抗戰犧牲烈士總牌位敬完香後,陳老端坐在大廳內的輪椅上,遙望遠方,沉默無語。從忠烈祠內望出去,風雨之中,群山綿綿,無邊無際,天地間一片雨色蒼茫。

南嶽山上,風更急,雨也下得更大了。

相關焦點

  • 圖話:「陌生」的忠烈祠
    9月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忠烈祠舉行一年一度的秋祭陣亡將士典禮。忠烈祠,對於許多大陸民眾來說,是一個似乎熟悉卻又陌生的概念。它曾經在中國大陸廣泛分布,現今卻幾乎蹤影難覓,只有幾處孤存的遺蹟。忠烈祠,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段兄弟合力共御外侮、又陷入內鬥紛爭的曲折經歷。編輯:陳若冰 林瑩
  • 忠烈祠回音
    走進南嶽忠烈祠,想起那些長沙、衡陽保衛戰抗日將士,怕驚動他們,把腳步放得很輕。祠內松柏蒼翠,花草含情,莊嚴,肅靜。導遊小L脆脆語調中有激情,講布局,講建築,講歷史。跟隨著她,我們移步換景。忽聞祠內有風起,松柏舞動著大小樹枝,卷出低沉轟轟聲,仿佛吶喊,仿佛廝殺。是誰,是誰,要用大自然影音表演過往的那幕歷史劇?來到「七七」紀念碑。
  • 臺灣行(3)——臺北忠烈祠
    此時此刻,不由使我回想起昔日祭拜中國臺北忠烈祠情景……       臺北的忠烈祠建於公元1969年,在臺北市區圓山飯店附近,背倚青山,面臨基隆河。祠內主要祭祀從民國開國至金門炮戰陣亡的將士及一些因國事死難的文官。其原址為「臺灣護國神社」。奉祀殉職官兵共卅九萬餘人。
  • 武平籍抗日英烈藍挺將軍本月23日入祀臺北忠烈祠
    導報記者獲悉,23日,臺灣「國防部」將為藍挺將軍舉辦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位於臺北市的圓山,一般習慣稱圓山忠烈祠或臺北忠烈祠)儀式。藍挺親屬受邀赴臺觀禮。    去年7月、8月,在導報《尋烈士忠骨 讓英魂回家》大型報導的推動下,在統戰部門、民政部門關心下,閩鄂兩地媒體千裡聯動;長眠異鄉75年之後,藍挺將軍英魂終於榮歸故裡,他的骸土回到了龍巖武平縣大禾鄉大禾村。
  • 速建華夏忠烈祠,奉祀陳紅軍等4位英靈!(文/葛天)
    速建華夏忠烈祠,奉祀陳紅軍等4位英靈!
  • 一場遲來的紀念:抗日烈士藍挺英靈入祀臺北「忠烈祠」
    抗日烈士、國民黨陸軍少將藍挺靈位入祀典禮,昨日在臺北
  • 第三屆【散文精選入圍作品】軍部大院的樹II吳徵輝(河北省)
    投稿詳情第三屆《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徵稿大賽 歡迎投稿!吳徵輝,退役軍人,自由職業,散文學徒。河北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石家莊市作家協會會員。第三屆《中國當代散文精選》300篇徵稿大賽隨著中國散文的繁榮與發展,新秀不斷地湧現,為全面反映當代散文在繁榮社會主義文學事業方面作出的努力及貢獻
  • 白榮敏散文:時光深處的閩越國
    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散文選刊》、《福建文學》、《安徽文學》、《海外文摘》、《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入選年度選本、文集和獲獎,著有散文隨筆集《走過鄉間》、《太姥記憶》。
  • 為入祀臺北忠烈祠的19名空軍尋找家人
    今天,盧維明先生再次提供了一份空軍官校10期入祀臺北忠烈祠的19名空軍名單,我們在此發布,期望為他們找到家人。秦建林烈士在美國Fort Bliss National Cemetery的入殮儀式,1945年。
  • 放使幹霄戰風雨
    不少幹部在工作中很勤奮,對己要求也嚴格,但求穩心態有餘,鬥爭精神不足;有些幹部對人嚴苛,對己寬鬆,自我鬥爭精神不夠;有些幹部「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怕字當頭,不敢鬥爭;有些幹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學鴕鳥躲避戰術,不願鬥爭;有些幹部遇到複雜問題頭腦發懵,手腳發涼,不會鬥爭;有些幹部只說好話、只唱讚歌,放鬆警惕、麻痺自我,否認矛盾、否認鬥爭。
  • 慄散文 | 林聞《紅色印泥》《致羽兒》《時鐘》
    作品曾榮獲河北省第十屆文藝振興獎、全國第二屆冰心散文獎、河北省十佳優秀作品獎、河北省金牛文學獎等。作品入選多部選集。現為秦皇島市作協副主席。
  • 太和印象(散文)
    (已退休)作品:早期發表、獲獎散見於紙刋;一年前在幾家電媒發文,獲二等獎一次;近年來在本平臺髮長篇紀實兩部,中篇一部,詩歌、散文、遊記等若干。本平臺主發原創,拒絕非文學稿件。作品版權歸原作者和本平臺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處理。
  •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年南大
    忽憶起當時西遷路上的中大師生,同樣是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面對風雨。羅家倫校長在那樣艱苦的情況下努力支撐中大,誓要在學術上超過當時的東京帝國大學,在文化上進行抗日。堅定,堅守,堅強,南大人,有南大的風骨。
  •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獅過大江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出自毛澤東同志一九四九年四月所寫的詩《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於一九六三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中發表。
  • 【清漳隨筆】劉科峰:讀《風雨哈佛路》有感
    《風雨哈佛路》主題曲Don't close your eyes不要閉上你的眼睛They may not open他們可能再也不會睜開What if they open即使睜開了又能怎樣Would you be alive你能再活過來嗎?
  • 樅陽地名故事--風雨千年將軍廟
    樅陽地名故事--風雨千年將軍廟衛星地圖看將軍廟 將軍一座廟,風雨兩千年。如今正逢盛世,國富民強,將軍廟裡,香火正旺。近觀遠眺鹿獅口
  • 梁居壬:「大黑」憶記|散文
    #文學天空散文隨筆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單宗福:瘋漲的酬金|小小說李秀娟:生命的堅守|隨筆黃國孫:山村野孩子|小說龔坤良:發小|散文
  • 【王彥峰】軍旅散文欣賞:戈壁深處的旋律
    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三屆高研班學員,迄今已在《解放軍報》、《國防》、《中國文藝》、《人民軍隊報》、《人民公安報》、《甘肅日報》、《山西日報》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小說、新聞、評論、報告文學等作品3000餘篇,出版文學專輯《邊地星光》(上下卷)
  • 盧氏部落第9期|【原創散文】撒哈拉小市——烏姆艾拉尼卜
    主編:韋玉紅責任編輯:小說:東    方散文:李桂田   方曉荷詩歌:張彩虹   趙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