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授權「軍校學員」發布
解放軍邊防學院 李苗 報導:12月18日,秦嶺深處、冰天雪地,解放軍邊防學院利用這絕佳的練兵時機組織冬季野營拉練。他們將學員拉到陌生地域,展開徒步行軍拉練,在時長48小時的徒步行軍過程中完成了緊急出動、襲擾與反襲擾、山地進攻戰鬥、戰時政治工作、宿營、奪控戰鬥、追擊戰鬥等10餘個科目的演練。200餘名學員負重20公斤,爬冰臥雪、兩翻秦嶺,練指揮、練戰法、練生存、練保障,在風雪極地錘鍊鋼筋鐵骨。
「尖刀班,前出!」12月18日清晨,鏗鏘有力的命令打破了解放軍邊防學院營區的寧靜,當好多人還在夢境中咂吮美好時,該院第二學員大隊200餘名學員們攜帶20公斤的背囊和武器裝具已經迎著初升的太陽整齊行進在晨光裡,由此拉開了冬季野營拉練的序幕……
秦嶺腳下,寒氣逼人。秦嶺腹地的崎嶇山路間,二大隊學員仍然在疾走如飛。他們個個全副武裝,背負著20公斤重的背囊和武器裝具你追我趕,絲毫看不出已經徒步行軍了10公裡。
「前方尖刀班報告:發現有敵約2個班的兵力攜帶偵查器材和輕武器,正在某地域急進……」導調組副導演張惟剛一宣布敵情,一連連長胡敏就立即命令全連人員就地隱蔽,頃刻間,60多人迅速鑽入叢林,與山野叢林融為一體,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排掩護,二排前進!」各班戰鬥隊形瞬時擺開,交替前進,並對敵實施火力打擊,成功完成了反襲擾。
最緊張激烈的當數山地進攻戰鬥。藍軍約1個加強連的兵力已佔領通路兩個主要高地,正在加修工事,企圖堅守陣地,控制通路,連指立即派出火力組進行抗擊並通知後方支援,學員們與「敵人」在峽谷中正面交鋒,激烈「交火」後成功擊退「敵方」。
隨後,「戰事」陡變,隊伍緊急轉移陣地,為殲滅「敵人」,需要徒步翻山越嶺,繞行至目的地。一聲令下,所有人全副武裝,背起行囊勇往直前。一路關卡,學員們顧不上午餐,完成15公裡左右的山路強行軍。
一番實戰訓練下來,學員底建峰最大的感受是:「這是對意志和精神的錘鍊,很有價值。」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現代化戰爭中,打贏已然成為軍校學員邁出校門、走上戰場的『通行證』。」
在長達57公裡的野營拉練中,他們兩翻秦嶺,山地行軍近40公裡。
在海拔2000米以上、平均氣溫-10℃以下的高寒山地展開強化訓練,強行軍中的水源短缺、食物不足和嚴寒天氣是最大挑戰,渴了捧起冰涼的雪水就喝。在近40公裡的山地行軍中,每名學員全副武裝,攜行重量都超過20公斤。學員劉明旭的腳在徒步拉練途中磨出血泡,很多次想放棄,但眼見教員、大隊領導率先垂範,全副武裝且全程拉動,「被感染,就堅持下來了。」
此次野營拉練從12月18日清晨的警報聲開始,秦嶺山脈的崎嶇山路就是訓練場地。
面對崎嶇山路,學員們沒有退縮,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結冰路面、危險路段,利用工兵鍬、十字鎬加修路面,確保後續部隊順利通過。
稚氣未脫的「95後」學員張堯是隊裡年齡最小的學員,入伍時剛過20歲。在連續兩天的負重行軍中,隊幹部骨幹都對他的表現讚嘆不已。這個瘦弱的小夥,拉練途中不僅背負著背囊和武器裝具,還負責攝影照相工作,繞著隊伍忽前忽後地來回跑,一天下來要比別人多走不少路。他說邊防學院的鍛鍊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首先是在體能上,然後是團隊協作的意識等,都有改變。」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嫩肩膀挑不起千斤擔,但筆者在拉練中接觸到的學員都很堅強。學員畢以凱,體型較為肥胖,在前期隊裡組織的5公裡越野訓練時拖了連隊後腿;這次拉練強度成倍增加,他非但沒有落後半步,還搶著幫戰友背物資。他說:「只有這種實戰味濃厚的訓練,才能褪去稚氣、嬌氣,練就血性、虎氣。」
新浪微博@軍校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