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營拉練不是背著背囊走走路

2021-12-23 軍校學員

本文系作者授權「軍校學員」發布

解放軍邊防學院 李苗 報導:12月18日,秦嶺深處、冰天雪地,解放軍邊防學院利用這絕佳的練兵時機組織冬季野營拉練。他們將學員拉到陌生地域,展開徒步行軍拉練,在時長48小時的徒步行軍過程中完成了緊急出動、襲擾與反襲擾、山地進攻戰鬥、戰時政治工作、宿營、奪控戰鬥、追擊戰鬥等10餘個科目的演練。200餘名學員負重20公斤,爬冰臥雪、兩翻秦嶺,練指揮、練戰法、練生存、練保障,在風雪極地錘鍊鋼筋鐵骨。

「尖刀班,前出!」12月18日清晨,鏗鏘有力的命令打破了解放軍邊防學院營區的寧靜,當好多人還在夢境中咂吮美好時,該院第二學員大隊200餘名學員們攜帶20公斤的背囊和武器裝具已經迎著初升的太陽整齊行進在晨光裡,由此拉開了冬季野營拉練的序幕……


秦嶺腳下,寒氣逼人。秦嶺腹地的崎嶇山路間,二大隊學員仍然在疾走如飛。他們個個全副武裝,背負著20公斤重的背囊和武器裝具你追我趕,絲毫看不出已經徒步行軍了10公裡。


「前方尖刀班報告:發現有敵約2個班的兵力攜帶偵查器材和輕武器,正在某地域急進……」導調組副導演張惟剛一宣布敵情,一連連長胡敏就立即命令全連人員就地隱蔽,頃刻間,60多人迅速鑽入叢林,與山野叢林融為一體,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排掩護,二排前進!」各班戰鬥隊形瞬時擺開,交替前進,並對敵實施火力打擊,成功完成了反襲擾。


最緊張激烈的當數山地進攻戰鬥。藍軍約1個加強連的兵力已佔領通路兩個主要高地,正在加修工事,企圖堅守陣地,控制通路,連指立即派出火力組進行抗擊並通知後方支援,學員們與「敵人」在峽谷中正面交鋒,激烈「交火」後成功擊退「敵方」。


隨後,「戰事」陡變,隊伍緊急轉移陣地,為殲滅「敵人」,需要徒步翻山越嶺,繞行至目的地。一聲令下,所有人全副武裝,背起行囊勇往直前。一路關卡,學員們顧不上午餐,完成15公裡左右的山路強行軍。

一番實戰訓練下來,學員底建峰最大的感受是:「這是對意志和精神的錘鍊,很有價值。」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現代化戰爭中,打贏已然成為軍校學員邁出校門、走上戰場的『通行證』。」

在長達57公裡的野營拉練中,他們兩翻秦嶺,山地行軍近40公裡。


在海拔2000米以上、平均氣溫-10℃以下的高寒山地展開強化訓練,強行軍中的水源短缺、食物不足和嚴寒天氣是最大挑戰,渴了捧起冰涼的雪水就喝。在近40公裡的山地行軍中,每名學員全副武裝,攜行重量都超過20公斤。學員劉明旭的腳在徒步拉練途中磨出血泡,很多次想放棄,但眼見教員、大隊領導率先垂範,全副武裝且全程拉動,「被感染,就堅持下來了。」

此次野營拉練從12月18日清晨的警報聲開始,秦嶺山脈的崎嶇山路就是訓練場地。

面對崎嶇山路,學員們沒有退縮,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結冰路面、危險路段,利用工兵鍬、十字鎬加修路面,確保後續部隊順利通過。

稚氣未脫的「95後」學員張堯是隊裡年齡最小的學員,入伍時剛過20歲。在連續兩天的負重行軍中,隊幹部骨幹都對他的表現讚嘆不已。這個瘦弱的小夥,拉練途中不僅背負著背囊和武器裝具,還負責攝影照相工作,繞著隊伍忽前忽後地來回跑,一天下來要比別人多走不少路。他說邊防學院的鍛鍊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自我,「首先是在體能上,然後是團隊協作的意識等,都有改變。」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嫩肩膀挑不起千斤擔,但筆者在拉練中接觸到的學員都很堅強。學員畢以凱,體型較為肥胖,在前期隊裡組織的5公裡越野訓練時拖了連隊後腿;這次拉練強度成倍增加,他非但沒有落後半步,還搶著幫戰友背物資。他說:「只有這種實戰味濃厚的訓練,才能褪去稚氣、嬌氣,練就血性、虎氣。」

新浪微博@軍校學員

相關焦點

  • 記當年在探照燈部隊參加野營拉練(二)
    我們探照燈部隊屬於機械化部隊,所有裝備和人員在行軍轉移過程中,都由車輛裝載,雖說平時我們也很能走,燈站的同志至少每半個月要徒步行走5、6公裡路程到連部開會,但是像步兵那樣的徒步行軍我們完全沒有體驗,野營拉練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野營拉練中我們除了正常的野外徒步行軍外,還組織了夜行軍、強行軍和長途行軍三種特殊的行軍方式。先說說夜行軍。
  • 我親歷的部隊野營拉練
    同時採取走訓與駐訓相結合的做法進行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在野營拉練中訓練培養部隊指戰員在野戰條件下的指揮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並密切幹戰關係,增強軍政軍民團結。這次拉練的路線選擇儘量避開城鎮、街道,減少擾民。住宿按排在沿途群眾家裡,全打地鋪。
  • 解放軍的背囊為何不統一?不是制式裝備!緊急集合的背包帶才是!
    冬季適應性訓練在部隊俗稱冬季野營拉練,一般都會選擇在「三九」前後,最寒冷的時段,目的是讓官兵經受嚴寒的考驗,錘鍊走、打、吃、住、藏的五大基本作戰技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是這個道理。既然五大基本作戰技能提到了「藏」,也就是隱蔽偽裝,就不能不提一下部隊官兵使用的戰術背包,在部隊俗稱背囊。
  • 冬季野營拉練|和傷病襲擾說拜拜!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聽上去總是很美好但要讓你背上40多斤的行李聽完了小編的打油詩,那接著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怎樣讓拉練中的傷病襲擾「滾粗去」!冬季行軍容易發生凍傷、感冒、摔傷及扭傷等。由於防寒服裝的增加,負荷量隨之加大,行軍時產熱出汗,休息時遇冷服裝便會凍結。嚴寒條件下行軍,走起來易凍臉,停下來易凍腳,掉隊迷路易凍僵,冰坡險路易摔傷。
  • 【老部隊34師的故事】野營拉練的歷史回顧
    野營拉練的歷史回顧凡當過兵的人,特別是在野戰軍服役過的人,都有過千裡野營拉練的磨練。一晃幾十年,許多往事都在時間流淌的長河中漸漸褪色、模糊、甚至忘卻,但野營拉練前前後後的幕幕歷史鏡頭,卻銘刻腦際記憶猶新。 (一)我是1969年3月參軍入伍,被分配到陸軍十二軍三十四師步兵第一〇一團。
  • 鄭成:五十年前的一次千裡野營拉練
    到了年底,偉大領袖作出了「野營拉練好,要防止變老爺兵」的「11·24批示」。根據這一批示,全軍施工營建任務大多暫停,部隊進行收攏,經過短暫準備後,開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千裡野營拉練。當時,我在某步兵團一營一連一排一班當副班長,地地道道扛步槍的大頭兵。
  • 冬季野營拉練中如何預防傷病?這些措施了解一下
    在野營拉練中,官兵容易出現崴腳、足部酸痛、腳底起泡等問題,若不科學防治,可能造成足底潰爛,甚至產生腳部畸變。練就一雙「鐵腳板」,官兵應做好以下幾點。保持足部乾爽。冬季野營拉練,行軍距離遠、時間跨度大。行軍時足部大量出汗,加上鞋內空氣流通性差、足部和鞋襪相互摩擦擠壓,易導致足底組織細胞破損,組織液外滲,進而形成水泡。
  • 新訓進行時丨首次野營拉練不要慌!這份2020版「長徵」攻略,一定要收藏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聽上去總是很美好但要讓你背上40多斤的行李三天之內徒步行進上百公裡那又會是怎樣的感覺?水是生命之源,在長途行軍的野營拉練中,官兵們會大量的排汗,身體會丟失水分,因此我們會感到口渴,想要飲水。但是切記不要立即飲水,人在劇烈運動後,心跳加速,毛細血管擴張,進而造成血壓低,大腦供血不足,馬上飲水會給身體帶來極大負擔,極易讓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受到傷害,嚴重的會引發猝死。
  • 為什麼每次拉練 他總比別人多走10公裡
    連日來,一場規模宏大的冬季野營拉練正在祖國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展開。拉練隊伍中,各單位的新聞幹事、報導員也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他們既要與戰友同一標準負重前行,又要來回穿梭採訪,點燈熬夜,奮筆疾書,他們在展示自己強軍身影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瞬間。下面這段漫畫,就真實地展現了他們的風採。
  • 行軍背囊
    從參軍入伍的那一刻起,行軍背囊就伴隨在自己的身旁,一天天,一年年,已經記不清它為自己承載了多少戰鬥物品、多少戰友情誼、多少希望夢想。我是在二十五年前的冬天,經過嚴格的體檢、政審和家訪之後,被駐守在西北的步兵某部錄取,才有機會背上那件綠色的行軍背囊的。
  • 保障行軍拉練,每個人都了不起!
    在武警河南總隊冬季野營拉練的隊伍中,有這麼一支力量,他們雖然不直接參加徒步行軍,但也和戰鬥員一樣鉚在各自的崗位,負責拉練官兵的「食、住、行、修、救」等任務,在另一片戰場和拉練官兵一樣頂風寒、戰困難、礪硬功。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鏡頭去逐一認識這些戰位上的官兵——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野營拉練|行軍路上,跳起歡快的迪斯科
    立起強軍好樣子,率先垂範做榜樣。  「光榮的花,我告別溫馨的家。在那遙遠邊疆,笑迎那風吹雪打。紮根天山腳下,這是最美的家,獻身大漠邊陲,你最靚噶。」  火熱的舞蹈和動聽的歌曲為新戰友們打了一針興奮劑,他們以飽滿的精神再次投入戰鬥。
  • 軍營迎新,不來一場十公裡拉練怎麼行!
    提起「拉練」這個詞,官兵們可謂是既愛又恨。愛其青春氣息濃厚、汗味兵味戰味正酣;恨其短暫又漫長、苦中亦帶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