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直播 | 人因工程設計在新一代飛行器中的應用

2021-12-28 美啊設計平臺

2021設計趨勢大會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打造的,以「新時代、新格局、新突破」為主題,致力於分享最新的設計價值、成果和趨勢,打造跨界創新生態體系。

今天給大家預告的是將在10月31日晚8點直播的《2021設計趨勢大會第六期:新一代飛行器的人因工程設計》。


目前全世界空軍力量,以美國最為強大,具備全時全球到達能力及強大的空中運輸投送能力。中國空軍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也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尤其是人因技術得以在新一代飛行器中的應用。

適應智能化作戰場景下的人因工程有兩個關鍵詞:智能、協同。不管是有人機還是無人機,都離不開人的控制,交互技術方面,由單向命令與執行的人機互動,到管理與輔助的雙向交互,最終人機將成為人體混合智能體。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如何運用和人的因素有關的科學,著手解決人和飛行器的最優關係的問題?在數位化引領後疫情時代,設計又將如何洞見未來?本期直播,我們一起來聽聽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馬智的分享吧!美啊設計平臺作為獨家直播平臺,將對本次會議進行全程直播。小夥伴們,精彩不容錯過,關注美啊設計平臺,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吧

10月31日 20:00-21:00  

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主要研究領域為飛機總體設計、艙室與人機工效設計及評估等

1. 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簡介


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是我國集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民用飛機和特種飛機等設計研發為一體的大中型軍民用飛機設計研究院。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基於數字樣機的協同研製能力,採用正向設計的方法,在整個飛機設計的全周期開展飛機裝備的研發,創造了中國航空史上「六個第一」。

2. 2020世界空軍力量對比

目前空軍力量十強為美國、俄羅斯、中國、巴基斯坦、日本、法國、土耳其、印度、韓國、埃及。從戰鬥機數量來看,美國、俄羅斯、中國佔據前三強;從運輸機數量來看,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法國實力較強;從加油機數量來看,美國佔總量的76%位居第一;特種飛機數量也是美國遙遙領先。整體來說美國空軍力量強大,具備全時全球到達能力及強大的空中運輸投送能力。中國空軍力量經過三十年的發展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以運20飛機的發展為例介紹中國空軍力量的發展。

4. 飛行器設計中人因工程定義


在系統工程學框架內,運用和人的因素有關的科學著手解決人和飛行器的最優關係的問題的學科。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雙循環、新格局」的大背景下,設計為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和創新成果。

2021設計趨勢大會旨在分享最新的設計價值、成果和趨勢,打造跨界創新生態體系。大會將以「新時代、新格局、新突破」為主題,聚焦城市、產業、鄉村、生活、文化、雙碳、創業、未來八大熱點,解讀設計在生產、生活、生態、生存等問題上的突破和探索。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辦,IXDC作為支持單位,美啊設計平臺作為承辦單位的2021趨勢設計大會,將持續在美啊設計平臺進行直播,更多內容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駕駛艙設計的人因工程
    飛機駕駛艙是飛行控制的人機互動中心,一直是飛機設計的重要環節。隨著動力系統、航空系統、流體設計和液壓系統等理論的成熟,駕駛艙設計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現代科技以人為本,在駕駛艙設計中也越來越多地考慮人的因素。人機界面是否友好,它影響到人的生理和心理狀況,直接關係到飛行員能力的發揮,關係到飛行的安全和效率。駕駛艙設計包含的人因工程學分析範圍廣泛,在此僅列舉部分內容。
  • 最為人著想的人因工程
    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加以智能的發揮,慢慢地改進這些工具和武器,以求更適合人類所用。就這個角度看,人因工程學並不是一門「新」的科學。它所探討的,原本也是我們祖先竭盡心思想解決的「老」問題。 1960年代,人因工程在美國僅被應用在國防方面,加上為了開拓星際作業,人因工程在太空計劃中變得非常重要。
  • 航空工程材料及應用
    航空航天飛行器要在超高溫、超低溫、高真空、高應力、強腐蝕等極端條件下工作,除了靠優化結構設計外,更依賴於材料所具有的優異特性和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機體材料的進步不僅推動飛行器本身的發展,而且帶動了地面交通工具及空間飛行器的進步;發動機材料的發展則加快了動力產業和能源行業的推陳出新。航空材料反映了結構材料發展的前沿,代表了一個國家結構材料技術的最高水平。
  • 宇宙人5.5|廣播電視衛星應用總體規劃:將逐步關閉標清電視信號;新謝潑德」再試飛,擬年底前上人;「電子」小運載發美空軍三顆衛星
    規劃中顯示,廣電總局將全面啟動衛星傳輸向效率更高的新一代傳輸技術標準升級,推動衛星直播系統向Ka頻段延伸,探索Q、V頻段衛星廣播業務應用。從傳輸內容看,電視節目基本實現全高畫質化,對於已實現高標清同播的電視頻道,逐步關閉其標清電視信號,4K超高畫質電視頻道達到20套傳輸能力,8K超高畫質電視衛星傳輸試驗得到開展;直播衛星兼有高清、標清電視節目,4K超高清、推送點播、增值付費、移動接收、雙向交互、智能融合等新業務得到開發試驗和應用推廣。
  • 跨介質變體飛行器設計優化技術進展
    其次,面向系統多學科設計優化需求,介紹了參數化建模方法、梯度優化算法、進化優化算法和近似優化算法方面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概況。文獻綜述表明近似優化算法適用於求解具有高維強約束多目標特性的複雜飛行器系統優化問題,在跨介質變體飛行器設計優化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最後,指出了未來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 兵韜志略|俄研發新一代地效飛行器,部署北極加強控制能力
    曾令西方聞風喪膽的「裏海怪物」俄羅斯地效飛行器的研製歷史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由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牽頭負責項目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和原型機的建造,該機構一直是俄羅斯地效飛行器、水翼船隻、氣墊船研發領域的翹楚。
  • "海雕"將大幅提高我軍投送力|裏海怪物|地效翼艇|地效飛行器|獨家...
    騰訊講武堂獨家觀察:在今年珠海航展上,一款名為「海雕」-680的地效翼飛行器成為不少媒體關注的熱點。根據介紹,它是一種起飛重量在200噸的大型地效翼飛行器,具備較大的航程和載荷能力。海雕680地效翼飛行器一旦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其將大大提高我國海洋方向的投送能力。圖為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海雕680地效翼飛行器模型。
  • 直播丨霍爾電流傳感器在裝備系統電源中的產品選型與典型應用
    技術背景霍爾傳感器已經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電、武器、能源、石油、化工、醫療、機車等領域,在信息採集與處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傳統的霍爾傳感器體積較大、重量較重、溫度特性不高,在軍工領域的應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 多旋翼無人機在工程方量測繪中的應用
    2 多旋翼無人機測繪原理2.1飛控平臺多旋翼無人機作為一種微型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不僅易受由身物理特性(空氣動力特性、重力特性、陀螺效應和旋翼慣量矩等)限制的影響,還很容易受到氣流等外部環境的幹擾。因此,飛行控制技術對保證無人機穩定性、安全性至關重要。
  • 直播回放 | ADI TOF(Time of Flight) 技術介紹及產品應用
    本次直播回放內容為介紹ADI TOF技術的工作原理,模組及系統設計的挑戰以及方案。系統應用中的各項參數規格代表的意義,以及具代表性的應用範例分享及演示。劉憲傑ADI亞太區消費類產品系統應用經理主要負責消費類產品如TOF / 電容傳感器 / 音頻產品以及消費應用傳感器的市場技術推薦以及支持,以及新產品的定義。
  • 4月18日航天二院科技大講堂 · 院士大講堂網絡直播
    授課時間:4月18日 下午15:00-17:00授 課 人:杜善義,中國工程院院士
  • 在線直播 | TI 和 Littelfuse 安全、可靠、高效的電源系統解決方案
    電源系統在 EV、光伏以及 5G 通信領域的應用設計與挑戰2. 基於電源應用的整體產品及目標市場策略3.本次直播將讓工程師理解、掌握第三代功率器件 GaN 和 SiC 的工藝和技術特點及相關應用,並且理解和把握前沿的電路保護技術及相關應用方案2. 提供面向 5G、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電源系統應用於解決方案,讓工程師在工作中得心應手3.
  • 漫談涵道風扇飛行器
    多旋翼類飛行器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垂直起降飛行器中直升機形象的固有思維,靈活、安靜、便捷和新穎正在逐步取代直升機原有的單一的形式。同時人們也陸續發現,有些旋翼類的飛行器產品中,給螺旋槳罩上了一個「保護圈」,這個「保護圈」大多外形流暢,有些體積還不小,這個「保護圈」的作用是什麼,難道只是為了防止槳葉傷人嗎?
  • 四軸飛行器DIY全教程合集(程序+原理圖+四軸PID)
    四軸飛行器又稱四旋翼飛行器、四旋翼直升機,簡稱四軸、四旋翼。這四軸飛行器(Quadrotor)是一種多旋翼飛行器。
  • 梧桐會直播預告丨 海洋動力環境與災害遙感論壇
    為增進廣大學人對海洋動力環境(風場、海浪、海冰等)和海洋災害(熱帶氣旋、海洋溢油等)遙感的理論、方法和應用研究的了解和交流,《遙感學報》編委、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張彪教授在《遙感學報》梧桐會組織「海洋動力環境與災害遙感」主題論壇,邀請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李曉峰研究員、南京大學
  • 津發科技:將最新人因工程與虛擬仿真技術注入核電領域
    Excellent Young Scholar Joint Research Funding)」借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標準對特別優秀的青年學者研究計劃書予以資助,多年來資助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有效推動了人因工程與工效學領域教學、學術研究和行業應用發展;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中津發科技聯合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發布「人因與工效學」項目申報指南,並由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了擬資助的五大類
  • 科學家嘗試讓飛行器「掛牌上路」
    就此,兩支科研團隊都建議為太空飛行器安裝上獨一無二的應答器作為其牌照,以便更好地標記和追蹤它們。帕爾默教授的日常研究對象是脈衝星,一種可以發射出規律性無線電波脈衝信號的遙遠天體,——他意識到類似這種來自脈衝星的低功率信號可以被用來追蹤太空中的人造飛行器。這給了他很大啟發,促使帕爾默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嘗試研發一種只有郵票大小的衛星信標。該信標具有獨特的可識別性,就像太空飛行器的車牌。如果該技術研發成功,它將會被廣泛應用於該領域,並將有助於解決正在日益惡化的太空垃圾擴散問題。
  • 德國航空航天工程專業介紹
    在德國學習航空航天工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德國正在迅速成為全球航空航天工業的重要研發中心。而德國航天工業對航天技術的研發進行了大量投資,佔航天工業擴張和創新總收入的15%以上。德國航空航天工程領域的研究每年獲得數十億歐元的資助,以推動這個領域的發展。航空航天工程專業主要就是研究太空飛行器和飛機背後的科學。航空航天工程是一個大類,可以分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
  • 俄羅斯戰鬥地效飛行器發展淺析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其速度和航程的原因,超靈巧飛行器可以以幾乎比救援船更快的速度到達世界海洋中任何給定區域。高適航性和有效載荷能使其在公海區域大浪環境下的救援活動中提供大型海上飛機所能提供的必要幫助;打擊——運用地效飛行器來對抗潛在敵人的航空母艦編隊。
  • 國外智能化技術在高超聲速飛行器領域的應用研究
    2013年以來,世界各國競相發布人工智慧相關戰略規劃,國家層面的人工智慧博弈和競爭日趨激烈,已經在民用與工業領域得到了諸多成功應用。近年來國外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在軍事上的應用,雖然目前大多停留在數據統計、後勤規劃等領域,但直接應用到武器裝備上,在未來戰場中發揮主導性作用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