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未來世界:人們只能互相擦擦皮鞋或者鬥地主?

2021-02-19 每日金融

當滿大街的機器人的時候,人類都幹啥?

20年前,一個被判處終身監禁並且不得假釋的犯人說:可以互相擦擦皮鞋。

這話放在今天來說,還可以加上,鬥鬥地主、打打王者榮耀。

 

1978年,美國教授巴克利•克利斯收到郵局退回的一個包裹。教授並沒有寄過這個包裹。學校的保安打開後,爆炸了。此後的16年,類似的郵件炸彈,共炸死3人,致29人傷殘。

 

被襲擊對象多為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計算機教授大衛•加勒特就被炸掉幾根手指,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羅伯特和飛利普•夏普,也收到了警告信。

 

FBI動用了數百名特工,10多年一無所獲。神秘的兇手隨後發給《紐約時報》一篇萬言論文,表示若一字不漏全文刊登,他將終止炸彈襲擊。

 

FBI和美司法部最終同意刊發這篇論文。1995年,《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同時刊發了這篇名叫《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的文章。

 

文章稱,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災難,技術使人類喪失自由。文章論據充分,推論不無道理,還引發了科學家的討論和深思。就連後來《黑客帝國》之類的電影,都能從中窺見這篇論文的影子。

 

兇手顯然不是等閒之輩。1996年,他在蒙大拿州荒野的一個小木屋中被捕。他叫卡辛斯基。一個16歲就被哈佛數學系錄取的神童。僅用了幾個月時間,他就拿到了密西根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在全美當時只有幾個人看得懂。

 

卡辛斯基襲擊大學教授,是因為這些人推動了技術的發展。他在《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一文中,對技術帶給人類的未來做了驚人論述。

 

「工業文明帶給人類極大的災難。」論文如此開篇。卡辛斯基認為,新技術改變社會,新技術的最大問題,是剝奪人類的自由。技術越進步,自由越後退。人們將被強制去使用它並產生依賴,人們不再擁有不使用新技術的自由。

卡辛斯基斷言,工業化時代的人類,要麼被高智能化的機器控制,要麼被機器背後的少數精英所控制。

 

卡辛斯基認為,人類開發出智能機器,這些機器無論做什麼事都比人類強,幾乎所有工作都可由高度智能的機器系統去做,而不再需要人類的努力。這時,可能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機器自已做出所有決策,另一種是人類保留對機器的控制。

 

人類決不會愚蠢到把權力都交給機器。但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做出的決策比人的決策帶來更好的結果。人類輕易地就讓自己淪落到一個完全依賴機器,最終接受機器的所有決策的地步。

 

不甘心被機器控制的人類說,我把電源插頭拔了,不就得了。結果發現不能這樣做。因為人類已如此地依賴機器,關掉機器等於自殺。

人們想盡辦法,保留對機器的控制權,結果也會很糟。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普通人或許可以控制自己的私人機器,比如他的汽車或計算機,但對於大型機器系統的控制權將落入少數精英之手。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成了多餘的人。

 

機器接管了大部分重要的工作以後,留給普通人只有一些不那麼重要的工作。有人建議,大力發展服務業可以給人類提供工作機會。這樣人們就可以把時間花在互相擦皮鞋上面,或者用計程車帶著彼此到處瞎轉,要不,就互相給對方端盤子。

 

《人類簡史》(2012年出版)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就預言,未來人類可能會分化為兩個主要的等級,一個全新的更先進的、聰明而富有的精英階級;還有一個全新的一無用處的無產階級——比用「極少數的牛人和絕大多數的屌絲」來描述還讓人傷心——而這與卡辛斯基的論述何其相似。

 

早在歐美工業化高歌猛進的1932年,英國小說家赫胥黎在他那本名叫《美麗新世界》的小說中就預言,「人類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卡辛斯基的《工業社會及其未來》,像是對這部小說遙遠的呼應。

 

被捕後的卡辛斯基拒絕了律師的辯護。1998年,他被判處終身監禁。迄今,卻有越來越多的人發出類似警告。最有名的,比如霍金。

 

霍金表示,工廠的自動化已讓許多傳統製造業工人失業,而人工智慧的崛起會將失業範圍擴大至中產階級。霍金甚至認為,人工智慧進一步發展便可能會通過核戰爭或生物戰爭摧毀人類。

 

特斯拉CEO馬斯克也表達了同樣的憂慮並發出警告。馬斯克指出,人工智慧未來或將致人類走向毀滅。他說,一旦集中化的大型人工智慧系統決意攻佔世界,人類將無力抵抗。馬斯克甚至號召人們做好準備,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世界末日」。有人提出,人類可設計「毀滅開關」阻止災難的發生。可是,超級人工智慧一旦大開殺戒,控制開關的人就會首當其衝成為炮灰。

 

比爾•蓋茨頗為同意馬斯克的看法。他對人工智慧長期的潛力同樣感到擔憂。蓋茨說:「幾十年後,人工智慧足夠強大,我不理解為什麼有人不擔心。」

 

扎克伯格就不擔心。

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認為,馬斯克預言人工智慧製造世界末日是不負責任。他說,人工智慧未來能大幅度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馬斯克的看法太消極。馬斯克聽了後立即回懟扎克伯格:你對AI的理解有限。

 

事實上,卡辛斯基的預言和警告似乎一步步正在變成現實。人工智慧成為未來社會的一部分,貌似已成定局。作為人工智慧載體的機器人在職場中崛起,開始取代大量人類工人已成事實。隨著機器人產業的深入發展,其在各行各業大顯神通,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據統計,中國去年的機器人替代率同比就增長了30.9%。

 

一個叫葛洛斯的傢伙表示,自動化趨勢無可避免,政府未來可能需要給全民發工資。但問題是,錢從哪邊來?他的答案是直升機撒錢,也就是央行直接印錢發給民眾。他好像是在講一個笑話。可是,去年瑞士就曾考慮實施全民發工資的方案,只是最後未獲通過。

 

聽起來有點害怕。為了以後能安心地鬥地主和相互還能擦擦皮鞋,人類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人工智慧未必願意甘心作人類的奴僕,我們至少需要學會和作為人工智慧載體的機器人友好相處。因為,機器人「發脾氣」可能傷害人類。

 

1978年,日本一家工廠的切割機器人突然「發怒」,將身邊的一名操作工人誤當做鋼板切成兩段。1981年,還是在日本,一位當班工人正在給處於停工狀態的機器人進行調整,沒想到機器人「勃然大怒」,竟抱住那個工人旋轉起來,致使他當場死亡。還有,一位會下棋的機器人因為輸棋而突然放電,使對弈的西洋棋大師去見了馬克思……

 

人類想像中的機器人,希望它就是一個為人類服務的「奴隸」。實際上可能事與願違。

波士頓動力公司,曾經發布了一段令人驚恐的視頻。技術員「虐」機器人,機器人因為地上的香蕉皮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但它在幾秒鐘內又自己爬了起來,這個視頻本意是展示機器人的平衡性和靈活性,但被機器人當做人類試圖傷害它的證據——視頻中的機器人看起來已經有討厭它的主人了——最後給主人送可樂,在主人要接手的時候,它突然衝向它的主人,像是要用它的鉗子來抓主人,主人立即站起來,機器人開始後退,然後重重地撞向身後的牆壁。

 

電影《機器管家》中那個名為安德魯的機器人對人類說,奴僕曾經讀過你們的歷史,無數次可怕的戰爭和成千上萬的人犧牲,為了一個目標——自由——人們想要爭取自由,我也想得到自由。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前不久,普京會見了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因多次試圖從試驗場逃跑而出名——2016年這個機器人逃離試驗場進入城市,在電池耗盡之前走了大約50米。

 

《真實的人類》中展現了人類曾經憧憬的未來生活,也時刻提醒著我們,人工智慧的隱患所在。安妮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出一些令人類費解的事,在她身上隱藏著很多不為人類所知的秘密。

 

>>>>推薦閱讀

 

資產端收窄、公安部介入.嚴監管下,P2P還能玩嗎?

擼口子、懟催收、網黑、上岸  現金貸借款人眾生相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與國防未來》報告解析
    通過詳述人工智慧在中美俄以及以色列的應用,並分析國防領域主要人工智慧項目的情況,本報告對人工智慧在國防領域的未來應用進行了預測,並向國防安全機構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議。我們在前面的報告中敘述了在私營部門,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是如何使自己從管道型企業轉型為平臺型企業,並生成更廣泛的生態系統,讓平臺企業本身及其合作夥伴都創造價值。人工智慧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結合深度學習、大數據和高性能計算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預計國防安全領域也會出現類似的趨勢。
  • 趣世界 | 卡辛斯基的炸彈警告:《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
    如果他們有些人情味,他們也可以使用宣傳或其他心理學或生物學技術降低出生率,直至人類大眾自行消亡,讓這個世界由精英們獨佔。""或者,如果精英集團是由軟心腸的自由派人士組成的,他們將注意保證每個人的生理需求都得到滿足,每一個孩子都在心理十分健康的條件下被撫養成人,每一個人都有一項有益於健康的癖好來打發日子,每一個可能會變得不滿的人都會接受治療以治癒其'疾病'。
  • 未來的戰爭(三)——統一的世界
    比如江河水泛卝濫引起水災,過去人們沒有辦法,只能祈求神靈,或者希望出現像大禹一樣的人物,而科技發展通過修建大壩等方式輕易就解決了問題;比如糧食歉收,過去的人們求神拜佛,而科技發展可以各種人工降雨殺蟲劑轉基因等確保豐收;過去生孩子難產純靠運氣,現在醫療發達都是小問題;過去斷手斷腳只能成為殘疾人,現在各種人工義肢越來越精細。這說明了啥?
  • 人工智慧戰鬥機在複雜環境中能否「防忽悠」?
    ,訓練一個高級人工智慧(AI)學習彈珠消除遊戲,A I只玩了約600次就達到了人類專業玩家的水平。Psibernetix最初以「阿爾法」(ALPHA)空戰AI系統而聞名,該系統在模擬空戰中擊敗世界頂級飛行員。但是高級AI應用在民機領域的擁有已經如此艱難,在「爾虞我詐」的空戰中應用更是要突破抗幹擾、抗欺騙的難關。
  • 人工智慧對未來的機動作戰意味著什麼?
    的博客文章,作者是賽博、太空與未來衝突研究員弗朗茲-史蒂芬·蓋迪。博文指出,人工智慧可能會潛在地變革基於機動的作戰概念,但首先要克服一些技術和作戰障礙。人工智慧(AI)本質上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能力,能以超人的速度執行人類的心理過程。人工智慧加持的技術已經在軍事行動中部署。例如,基於美國國防部Maven項目開發的機器學習算法的自動化情報處理軟體已在中東用於支持反恐行動。
  • 任劍濤 | 人工智慧與社會控制
    作為貶義詞的控制, 則是指國家權力以高壓手段約束和強控社會, 讓社會全無抵抗能力、博弈能力與自治能力, 只能臣服於權力的強制方式。就此而言, 中性化的社會控制, 便是能夠發揮良好的社會作用的控制機制:一方面是因為社會意識到相應的控制機制對社會是有利的, 即有利於維護社會秩序, 有利於保障社會成員的安全, 有助於社會成員尋求發展, 讓社會處於一個安寧有序、未來可期的狀態。
  • AI不是來讓人們失業的,是讓人們更真誠相對的 | 尹相志
    星期六的早上九點,在這個時候一般會睡到自然醒的我因為要採集麵包的視覺影像數據而起得特別早。收集這些數據的目的是要訓練機器視覺模型,讓機器能認識麵包種類來自動結帳。選擇這個時段是因為這個時候客人少,不太會影響生意。來接待的女店員很客氣,在我採集數據的過程稍作休息時,還熱心地端上店裡的招牌冷泡茶,因為沒有熱水讓雜質溶解,冰沁的茶水一入喉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茶香。但是客氣歸客氣,女店員還是難忍心中擔憂問了我一句:所以,我該找工作了嗎?
  • 任福繼:人工智慧的未來(附PPT下載)
    ,我們現在好像都沒有直面人工智慧本質問題。人工智慧後面有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還有認知網絡,我們認為它會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發展前進,進而有核爆力。現在談人工智慧,一般認為分三個層次,感知智能、計算智能、認知智能。
  • 人工智慧意識的定義,測試和分級
    儘管經過了上十年的專注研究,計算機科學家還沒有專門建立一個人工智慧系統,所以這不會很容易。由於這個原因,即使那些最擔心人工智慧的人們,例如牛津大學的哲學家Nick Bostrom,懷疑人工智慧會在不知不覺中完全趕上我們。然而,我們有理由去想像有意識的機器可能會是其他所有工作的副產品。工程師們通常發明一些新奇的技術。
  • 人工智慧空戰時代走向前臺 王牌飛行員會失業嗎?
    於是,RQ-170隱身無人偵察機只能按照預定的程序無休止地在空中盤旋,直到燃料耗盡墜落,並且基本完好地被伊朗俘獲。那麼,如何讓無人機變得「聰明」起來,就是機載人工智慧系統所要擔負起的使命了。機載人工智慧系統不僅要在邏輯思維、判斷、決策等各方面要接近、達到飛行員的水平,而且還要更快、更優、更強。
  • 原來皮鞋也可以擦出儀式感
    除了挺拔的身姿,剛毅的眼神,帥氣的動作,軍人氣質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整潔挺拔的軍裝,閃亮奪目的皮鞋。2015年,一篇題為「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和武警國旗護衛隊學擦皮鞋」的貼文,在網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擦皮鞋一直以來都是革命軍人的優良傳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外型美觀的皮鞋、戰靴在部隊中普及。維護軍人良好形象,擦好皮鞋便成為了每一個軍人的必備技能。
  • KANO模型:訓練人工智慧的藝術
    據傳,人工智慧訓練師這一職位最早於三年前開設於BAT的某部門,隨後,各大公司紛紛效仿,尤其是發展較為成熟的智能客服類公司,其對於AI訓練師的需求量旺盛且需求增長迅速,在未來,人工智慧訓練師的人才缺口將成倍增長。
  • 江蘇省的內鬥,在全國是什麼段位?
    世界上,存在著一種威力極大的無差別攻擊武器,傷人於無形之中。格式通常是XX地方的人都是XX。就像提起內鬥,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江蘇。那麼提起地圖炮,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河南。河南人民表示躺槍很心塞:「滾嫩娘那個蛋!」同樣是內鬥,江蘇的內鬥和河南的內鬥卻截然不同。
  • 人工智慧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初析
    例如阿爾溫·託夫勒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書中預測,未來世界將充斥核武器風險,瀕臨經濟和生態崩潰,現存政治制度將迅速過時,世界將面臨嚴重危機。這類預測往往高估了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困難,卻低估了人類解決困難的意願和能力。
  • 阿布達比創辦世界上第一所人工智慧大學
    ,簡稱MBZUAI),這是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人工智慧大學。一份聲明稱,MBZUAI將使研究生、企業和政府能夠推進人工智慧。這所大學是以阿聯武裝部隊副最高指揮官、阿布達比王儲Sheikh Mohamed bin Zayed Al Nahyan的名字命名的。長期以來,他一直倡導通過知識和科學思維來發展阿聯的人力資本,帶領國家走向未來。
  • 時殷弘:未來世界再無霸主 中美面臨一個共同危險
    知名中美關係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在接受專訪時提到,中美之間的競鬥會讓未來世界形成一個巨大的中間區,這個區間會出現一種意識形態特徵,時殷弘將之稱為中間區意識形態,主張世界全局不是只有霸權鬥爭。對於中美而言,競鬥雖然持續,但兩者都會變得更加孤立。
  • 馬斯克:中國就是未來!馬雲:一周工作三天,一天四小時足夠了!雙馬對話聊了這五個話題
    馬雲:我不是技術咖,我更多的想生命,AI的未來很難預測,歷史上,人們對未來的99.99%的預測後來都被證明是錯的。人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信,AI不是一個威脅。那些擔心AI的人,我把他們稱為是大學培養出來的人,而我們社會大學出來的人,會覺得AI很好。
  • 世界上首例!武裝機器人「戰士」問世,人工智慧又悄然拓展武庫!
    資料圖: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戰士  科技的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科技的發展也正在改變著戰爭狀態,未來的戰爭趨向將是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博弈
  • 2016—2030年,影響未來世界的八大趨勢是什麼?
    2030年的世界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美國是否已經相對衰退?美國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和機遇是什麼,能否重振世界經濟主導世界?中國的崛起將如何影響未來世界的走向?新技術對人類的積極或者消極作用有多大?不同學科技術的交匯和協同讓正在進行中的技術革命不同尋常,尤其是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3D(三維)列印、人工智慧、新材料和機器人技術,讓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改變自己,而不是像幾千年以來一樣依靠自然。
  • 救命,人工智慧HR會是老闆的福音麼?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與人工智慧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不論是AlphaGo還是那個歷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機器人索菲婭,人工智慧仿佛就是一把懸在人們腦袋上的雙刃劍,我們既害怕卻又期待著它的發展。但是,人工智慧究竟如何被判定的呢?在這兒,不得不提出「圖靈測試」這個概念。機器人索菲婭1950年,圖靈在其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預言了人類創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機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