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現場
今天201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揭曉
艦載機飛行員張超感動中國
頒獎詞
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著英雄的傳奇而來,向著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感動中國2016獲獎者張超
感動視頻
圖片@航空航天港
舊文重發
關於殲15事故的6個疑問及解答
文 | 邵小白
圖 | 馬躍川
八一前夕,各大媒體都在報導殲15戰鬥機事故,飛行員張超壯烈犧牲的事跡,感動之餘,也有很多人在問:出事故是不是表明殲15不可靠了?不是都說人比飛機重要嗎,飛行員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跳傘……
筆者根據掌握的第一手資料,對幾個問題逐一解答。
一
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下面一組圖片還原了事故過程:
1、4月27日中午接近1點時,張超駕駛117號戰機準備降落,這是他當天最後一個架次,也是正式登艦前的最後一輪陸基模擬起降訓練。
2、戰機輪胎著地,幾乎同時張超報告「電傳故障」!
3、以240公裡時速滑行的戰機開始失控,機頭急劇大幅上揚。
4、張超奮力前推操縱杆,試圖壓低機頭控制戰機。
4、發生故障4.4秒後,機身仰角已近80度,張超彈射出艙後墜地。
5、戰機隨後尾椎著地,並爆炸墜毀。
二
飛行員的操縱有失誤嗎?
下面是跑道中心線攝像機在事故發生14秒前的一張視頻截圖。
圖中可見時間為12點58分56秒,飛機所處的中心點即跑道模擬阻攔索的中心位置,在戰機降落時,要求飛行員的橫向偏差不超過2米!(否則阻攔索會因受力不均而引發事故)
在240公裡的時速中保持圖中這樣精準的控制,你可以想像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是多麼的優秀。
顯然,張超的操縱是完美的,正因如此,降落同時,LSO指揮員給張超的操作打了「3分」,在預備上艦的飛行員訓練中,這是少有的高分。(艦載機飛行員訓練滿分為5分,一般只在飛行員退役前的最後一次飛行才能拿到)
張超唯一「做錯」的事情,就是太想保住飛機,選擇彈射太晚。
三
不是說人比飛機重要嗎
為什麼不第一時間選擇彈射?
這是不少人議論的話題,意思大概為,是不是部隊這方面教育不夠人性化啊,應該讓飛行員明白命最重要,而不是拼命保飛機……
看上去很有道理,然而:
第一,故障是突發的,沒有預告的,處置時間以秒計算,而我們是拿著手機解讀的,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請保持敬畏;
第二,那是戰鬥機飛行員職業的本能和自尊,在飛行出現問題時,首先是看自己有沒有操縱失誤,並想辦法補救,而不是一跳了之;
第三,我們不是飛行員,永遠無法理解他們與飛機之間的感情,生命高於裝備,飛行員都知道,而關於熱愛,誰又真的知道多少;
四
既然選擇了彈射
為什麼飛行員還是犧牲了?
再看一遍這張圖:
殲15的彈射系統十分先進,可以實現零高度彈射,但是,當時飛機仰角已近80度,彈射出艙後飛行員與地面幾乎是平行的,未能拉開高度差,造成降落傘沒有時間完全打開,張超在彈射的巨大勢能中墜地,對內臟產生極大的衝擊傷,不幸犧牲。
五
何為電傳故障?
一架電傳飛控的飛機,飛行員是通過機載計算機系統和電信號來操縱飛機的,而不是通過傳統的機械裝置直接控制舵面。
電傳故障指的是飛控系統和作動系統之間的連接出現了問題。傳播系統不可逆的破壞性故障,導致飛控系統直接失去對飛機的控制引發飛機墜毀。
通俗的說,有點類似於「死機」。
▲ F15模擬艙使用的5代機航電系統。
六
殲15不可靠了嗎?
先後飛過8種型號戰機的張超不止一次說過,殲15是他飛過最好的飛機。
殲15使用的是與殲11B一脈相承的電傳系統「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屬於一套安全係數較高的電傳系統。但是,殲15畢竟是一型新式戰機,電子系統的兼容性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驗證去調整。
這正是戴明盟、張超這一代艦載機飛行員所承擔的使命之一,驚天一著的瀟灑背後,註定是負重前行的殘酷。
一號哨位在今年5月12日發表的海軍飛行員親述:我們為什麼會掉飛機?一文中,有這麼一句話:戰鬥機飛行員是為贏得戰鬥而生,安全並非首要考慮,甚至經常要冒險去突破戰鬥力極值。
一個國家的崛起需要衝鋒在前的戰士,也需要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員,請不要用隨意的評論傷害他們。
近期有官方報導的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實時作業系統天脈II獲得國家定型,成功填補一項重大國內空白。
這個國家一直在努力著,相信未來我軍戰鬥機的「大腦」會更加先進可靠,相信在事故不到一月後就頑強復飛的艦載機飛行員,會傳承張超烈士的遺志——永不退縮,永遠飛翔!!
向英雄致敬
浩氣展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