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金門炮戰

2021-02-13 書房記

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書房記」

合作郵箱:1515168135@qq.com


文.秦風

駐守小金門的國民黨軍四十七師師長郝柏村在1958年8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下午6時赴湖下晚餐甫畢,正在桌上閒談時,18時30分傳來炮聲,敵準備已久之攻擊動作開始矣。……今日敵炮襲擊,從圍頭以迄煙墩山,全面向我大小金門及大二擔瘋狂射擊幾十分鐘。」

駐守小金門的郝柏村事隔多年之後,公布了當年炮戰期間的日記,詳述當年的景況。另外一位駐守金門三獅山的一五五榴彈炮第一炮手、事後獲頒「戰鬥英雄」頭銜的郭仕山回憶說:「我聽到『咻』一聲,知道有炮彈要落下,立即閃身,炮彈落在距我一米處,我整個人被彈起來,帽子不見,眉毛被燒,三件上衣的紐扣也全不見,左腿也被炮彈碎片擊中,整個人已昏迷不醒。……單我駐守的碉堡,就至少落下兩千發炮彈,離開碉堡時,腳都踩不到土,因為已全覆蓋炮彈碎片。」

1957年7月,臺海戰雲密布,金門與廈門之間一場規模空前的炮戰即將爆發。這場戰役不僅是國共內戰的延續,也牽涉複雜的國際背景。由於國民黨方面已與美國籤署《共同防禦條約》,戰爭的規模將考驗華盛頓對臺灣的承諾,以及中共與美國武裝衝突的底線。臺灣本身的防衛力量以及民眾意志的強弱,也在這場炮戰中受到檢驗。

8月間,解放軍空軍米格-17戰鬥機大舉進駐大陸東南沿海機場,大批部隊亦集結在福建前線。戰事在即,美國遂將一批響尾蛇飛彈運交臺灣,第七艦隊亦駛近臺海以展示武力,美國並且表明,如果臺灣和澎湖遭受攻擊,美國與臺北的《共同防禦條約》將自動生效,不過其對於金門、馬祖地位的立場,並未明確。

8月14日,國共兩軍在馬祖海域進行了激烈的海空戰,拉開了戰事的序幕。8月23日下午5點30分,解放軍前線指揮部正式發出開始突擊的命令,金門頓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此時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正在張湖公路的山下漫步,俞大維被炮彈碎片所傷,由心戰指揮所主任廖光華背負進入作戰指揮所。而在翠谷湖岸的副司令官趙家驥、吉星文和章傑等三人卻遭炮火擊中並陣亡。由於事出突然,而且電話線被炸毀,導致指揮中斷,國民黨軍在二十分鐘之後才開始發炮還擊。根據國民黨軍的紀錄,「八二三」當天解放軍共打了四萬七千多發炮彈,國民黨軍則反擊了十二萬發。儘管國民黨軍被動還擊,但因使用美式巨炮,解放軍方面也付出慘重的代價。

8月24日,解放軍一方面繼續炮擊金門,另一方面又出動海軍打擊國民黨軍的運輸部隊,同時又炮擊金門機場的設施以及正擬起降的飛機,金門實際上已遭到封鎖。在炮戰的前十天,解放軍已發射十萬發以上的炮彈。9月3日,解放軍方面主動宣布自4日起停止炮擊三天,以觀各方動態,國民黨軍則藉此間隙對金門進行了空投補給。7日起,新中國與美國進行了一場政治角力,互探虛實。國民黨軍補給艦在美國軍艦的護送下,繼續對金門補給,解放軍未予攻擊。不過8日,當臺美混合艦隊又到金門卸貨時,解放軍接獲指示集中炮擊國民黨軍軍艦,此時美艦不僅未予護航,反而迅速駛離。此時雙方均清楚了彼此避免正面交戰的戰略底線,不過解放軍仍然維持著「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策略,似乎有意讓國民黨軍繼續留守金門,並維持某種內戰的形式。

9月30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發表聲明,直言蔣介石應退出金門,以臺灣海峽為界實行停火,不過卻遭蔣介石嚴拒,表示國民黨軍將堅守金門陣地。由於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潰敗退守臺灣,美國政府內一直有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聲音,意圖將臺灣從中國主權中分割出去,作為協助臺灣圍堵社會主義中國的合法依據,因此杜勒斯的聲明被解讀為華盛頓要求蔣介石放棄福建沿海島嶼,為兩岸政治上完全切斷聯繫做準備。此時金門炮戰摻入了國際政治的因素,國共雙方均明顯抗拒美國此一立場。

10月初,中共中央軍委下達指示:我們目前收復金馬還是仍由蔣軍佔領金馬,兩者對今後鬥爭孰較有利,是我們當前必須考慮和決定的問題。當然,早日收復金門、馬祖,對解除福建沿海地區的威脅,對打開海上交通,發展福建沿海的經濟建設,對於鼓舞全國人民和我軍的士氣有很大的好處。……但是,把這個勝利和暫時利用金馬把敵人套在絞索上,把佔領金馬和佔領臺灣統一來解決的長遠利益比較起來,則不如讓金馬暫緩佔領,仍由蔣軍佔領似乎較為有利。10月6日,由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並提議舉行談判,不過遭到國民黨方面的拒絕。這段時間,解放軍炮火打打停停。10月21日,杜勒斯訪問臺灣,與國民黨方面達成共識,即華盛頓增加對臺灣的協助,不再要求國民黨軍由金馬撤退;同時,國民黨則減少在金門的駐軍,並不再對大陸使用武力。

1959年起,金廈國共守軍的炮彈均打到無人地帶,國民黨軍也停止派遣戰鬥機進入大陸,臺灣海峽硝煙漸息。1961年12月,中共中央再命令福建守軍停止實彈射擊,只打宣傳彈。直到1979年,中國與美國建交,並確定其掌握了「一個中國」的原則後,原有的炮擊已失去政治意義,因此在1979年元旦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的同時,由國防部長徐向前發布《關於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以配合其「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

從1958年以後,國民黨方面一直將「八二三」金門炮戰視為「反共必勝,建國必成」的象徵,金門和馬祖也成了其「反共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各界都要組織勞軍團到金馬,大專生則參加金門暑訓團。至於役男當兵駐守金馬,則留下許多特殊的記憶,金馬生活的點點滴滴日後亦成為臺灣集體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自《歲月臺灣:1900年以來的臺灣大事記》秦風 編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


陝北民歌微信號:sbmg66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陝北民歌」

相關焦點

  • 金門炮戰 1958年
    金門炮戰進行過兩次:第一次開始於1954年9月3日,持續了十幾天;第二次開始於1958年8月23日,到1978年12月31日結束。1949年後,美國決策機構曾一度執行「棄蔣政策」,後因遏制蘇聯在遠東擴張的戰略需要,才改變了這一政策。韓戰爆發,美軍進駐臺灣海峽。
  • 八.二三金門炮戰的過程
    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1958年7月,在美國、英國先後出兵侵略黎巴嫩、約旦之際,臺灣倒民黨當局在美國支持下,企圖趁火打劫,叫嚷「加速進行反攻大陸的準備」,並於7月17日下令其陸、海、空軍處於特別戒備狀態。
  • 「金門炮戰」的硝煙背後(中)
    隨後的20年裡,金門炮戰「打打停停」,從軍事行動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政治鬥爭。本期為您講述——《「金門炮戰」的硝煙背後(中)》。 連死角也不放過  炮擊金門是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規模之大、炮火之烈開我軍戰史之先河。
  • 毛澤東決策指揮「金門炮戰!
    我們特轉載徐焰將軍的文章,看當年毛澤東當年如何決策指揮「金門炮戰」、如何暴打國民黨軍的!8月下旬,毛澤東仍留在北戴河,集中精力思考臺灣海峽的軍事鬥爭問題,並直接指揮了炮擊金門的作戰。8月20日,毛澤東正式決定:立即集中力量, 對金門國民黨軍予以突然猛烈的打擊(不打馬祖),把它封鎖起來。
  • 金門「八·二三炮戰」六十周年祭|地圖看世界·歷史系列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炮擊金門,史稱八·二三炮戰。此後斷斷續續維持了長達二十年的炮擊。這場衝突給海峽兩岸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今天是八·二三炮戰的六十周年祭。而對金門的作戰始終在籌劃中。福建鷹廈鐵路、戰備機場等相繼建成,福州軍區於1958年春擬定炮擊封鎖金門的方案得到中央軍委批准。同年夏,中東局勢緊張,黎巴嫩危機發生,美國軍事幹預中東。毛宣布:「大家都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裡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炮打金門!」
  • 雁默:金門823炮戰60年,蔣蔡格局不可同日而語
    ,臺媒訪問在炮戰中倖存的金門老人,炮戰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是右腳中指被截肢,背上一塊突出處,則是當年動手術遺漏未取出的炮彈塊。『中國』對亞洲的企圖心、蓄意挑戰,已經取代傳統力量主導的國際秩序,尤其『中國』加深對臺灣的壓力,凸顯在區域的影響力,顯示『中國』對臺灣主權進逼力道非往昔可比……」(取自蔡英文關於薩爾瓦多「斷交」的演說)1958年蔣介石的「國慶」演說,則是在歡慶823炮戰「勝利」,他說:「在這六個多星期的惡戰苦鬥中,不僅打破了『共匪』在金門登陸作戰的陰謀,制壓了他侵略東南亞的野心,更將他虛聲恫嚇
  • 博士國防教育公益課堂(23)金門炮戰與12海裡領海線
    金門炮戰,主要指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據守福建省金門島及其周邊島嶼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懲罰性大規模炮擊封鎖行動,以及與之相配合的海空作戰,又稱第二次臺海危機、「八二三炮戰」。
  • 58年金門炮戰兩岸各自用的什麼炮
    在臺海局勢持續緊張的當下,處於第一線的金門、馬祖外島壓力山大,守軍採取戰備姿態應對不測。■1958年金門炮戰期間,國民黨軍炮兵操縱美制155毫米榴彈炮開火。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集中600餘門火炮對臺灣國民黨軍據守的金門島突然實施猛烈炮擊,揭開了長達20年的金門炮戰的序幕。
  • 【老照片】今天是823金門炮戰60周年,823廈門風災59周年
    今天對於廈門人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1958年的8月23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八二三炮戰【又名金門炮戰】,第二年的1959年8月23日廈門發生了史上最強颱風
  • 鏡頭下的58年金門炮戰:蔣介石視察金門,炮彈如雨般砸下!
    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時30分,我解放軍猛烈炮擊開始了,掀起了金門炮戰序幕!圖為一群國軍官兵演練後正在稍事休息,前方是布雷區,海灘上插滿了反登陸樁,其目的就是以阻擋人民解放軍的登陸行動。作為國民黨反攻大陸的橋頭堡,金門自然是受到了當時國民黨高層的重點關注。
  • 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美國曾在臺南部署核武器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
  • 金門炮戰60年紀念——軍仕金屬兵人系列第一彈
    金門炮戰,目的解放臺灣,統一中國,國民黨殘餘部隊逃到臺灣,對抗統一,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
  • 「823炮戰」往事:從血淚戰地到「金門默契」
    8月23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臺灣軍事要地金門,出席「823炮戰」62周年紀念活動。與往年不同的是,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率領若干美方官員,首次飛金門出席紀念活動。當天,酈英傑等前往水頭碼頭,在兩名於1954年金門九三炮戰中殉職的美國軍官紀念碑前獻花致意。
  • 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 美國曾在臺南機場部署核飛彈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
  • 【震驚】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美國曾在臺南部署核武器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協防臺灣,當時的核武器就在臺南的機場。1958年部署在臺灣的MGM-1鬥牛士飛彈 圖片來自臺灣論壇宋楚瑜表示,過幾天就是八二三炮戰的60周年,他有兩個啟示:一是金門看兩岸通水。
  • 國民黨隆重紀念「823金門炮戰」意欲何為?
    > 冷靜觀察 獨立思考 中庸正論中國立場 民族情懷 國際視野追求原創 轉載名家 鼓勵新秀【編者按】金門炮戰
  • 823炮戰60周年前夕 臺軍火速拆毀金門碉堡(圖)
    「誰來救救金門的戰地史跡!」這是一位臺灣老兵在臉書發出的呼籲。  1958年「823炮戰」即將迎來60周年紀念,然而就在紀念前夕,幾處見證歷史的軍事遺蹟被臺軍草草拆毀。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8月2日報導,臺軍金門軍方近期火速拆除「823炮戰」中的發射反擊炮彈最多的三獅山碉堡及山前營區的「反攻庫」、「復國庫」等幾處軍事設施遺蹟。
  • 1958年解放軍對金門為什麼只炮擊不佔領?
    1958年10月3日晚上,中央開會主要分析討論杜勒斯9月30日的談話。
  • 地圖上的「八二三」炮戰
    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集中重型火炮約500門,對金門實施猛烈炮擊,頭兩個小時內落彈3至4萬發,重點轟擊指揮所、
  • 戰爭很近---金門菜刀
    來到廈門對岸的金門島旅遊,一般遊客都會買一些金門特產回家,最佳選擇就是「金門四寶」:金門菜刀與高粱、貢糖、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