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簡陋是舉世罕見的。歐洲戰場上就連南斯拉夫的遊擊隊武裝,也還有自己的戰鬥機和坦克車,而對八路軍來說,子彈充足都是奢望,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抗戰的艱苦卓絕是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想像的 。戰爭中,還有許多中世紀的古老戰法也在中國抗戰中屢試不爽。比如,日寇為了圍困封鎖八路軍建立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大量的中世紀特色的磚土結構「炮樓」,這種在歐洲戰場根本無法存活的原始工事,竟然大行其道。原因就是八路軍極度缺乏攻堅武器,對這樣的磚土結構工事也非常無奈。
八路軍用木頭造的土炮
八路軍有的指戰員使用這種土槍
不過,抗日軍民非常富有智慧和發明創造能力。現有武器不濟,就自己動手製作武器。當時對付敵人炮樓,最好的武器是「炸藥包」。裝足十幾斤炸藥的炸藥包,爆炸威力驚人,足以一下子就炸塌或者乾脆「震塌」敵人的炮樓。
不過,怎麼將炸藥包送到炮樓下,就成了大難題。通常是用人將炸藥包送到炮樓下,可是一個炮樓幾十個射擊孔,「眾目睽睽」下,這樣做會付出極大代價,而且也不容易成功。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炸藥包「崩」到炮樓。於是,八路軍遊擊隊在炮樓附近,精心選擇一合適的地點,設法將炸藥包「崩」到敵人炮樓下。
他們先挖一個「發射坑井」,坑井不大,一口大缸大小,四壁夯實,然後倒入炸藥,上面蓋一塊硬木板,木板上放上十幾斤的炸藥包。然後點燃,可以將炸藥包崩出去,只需落在炮樓附近,一聲巨響,足以把炮樓給活生生「震塌」!
八路軍用汽油桶改裝的「飛雷炮」
八路軍後來發現,每次都要挖一個坑井,非常麻煩,不如造一個可以多次使用的「大炮筒」。可是,拿什麼造那樣大的炮筒呢?按照八路軍用榆木疙瘩造土炮的辦法,也很難造口徑如此大的炮筒。於是有人想起日軍的汽油桶,這個很容易繳獲甚至撿到。
口徑正好,就是堅固程度還有待增強。這個不難,汽油桶四壁重新用棗木榆木板加固、箍緊,就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大口徑「土炮」,和歐洲中世紀攻城利器「臼炮」不謀而合。
歐洲的臼炮,也是一種「沒良心炮」,不過主要對城堡工事,並不單獨針對人
這種巨炮,八路軍起了個響亮的名字——「飛雷炮」。正是名如其人,聲如巨雷,爆炸威力更是駭人。如果正好落在炮樓上,一聲巨響能把炮樓炸成齏粉!所以這種飛雷炮,炮樓裡的日本人見了,就會倉皇逃出炮樓。
「沒良心炮」
解放戰爭時期,這種飛雷炮有了個新名字——「沒良心炮」。這個大名不是我軍起的,而是深感恐懼的蔣軍官兵「一把心酸淚」給起的名。許多死於「沒良心炮」的蔣軍官兵,身體上根本看不見傷口,卻七竅流血,死狀恐怖,是活生生被震死的!
在淮海戰爭期間,我軍造了許多「沒良心炮」,蔣軍只要看見我軍戰士在搬汽油桶,就沒命地跑,他們知道,沒良心炮又要發威了!
這種「大炮」,後來也出現在抗美援朝戰場,讓美軍也嘗到了厲害。
1951年5月,第五次戰役接近尾聲,志願軍完成預定任務,撤回三八線,美英軍隊追擊,死死黏住志願軍63軍189師。當時美9師、英軍28旅和部分韓軍向189師開展猛烈攻擊,189師陣地上突然爆發出兩聲沉悶的爆炸。隨後,兩枚「沒良心炮彈藥」落在敵人陣地上,然後是兩聲山崩地裂般的大爆炸!敵人陣地一下子死寂沉沉……
事後,英軍給上級的戰鬥記錄報告書中,寫道:「中國軍隊不知從什麼方位發射了408巨型艦炮!我軍傷亡慘重!」
英軍居然把這種土炮彈,和美英巨型戰艦主炮發射的一人高的巨型炮彈混為一談了!可見沒良心炮的威力多麼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