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隊逃臺之後一度把解放戰爭期間單獨編制的各個戰車團(坦克團)整編為2個裝甲兵師(坦克師),目前坦克已經改編到各個聯兵旅(合成旅)以及一些部隊的裝甲騎兵部隊(裝甲偵查部隊)中。
雖然臺軍的坦克部隊依然裝備著一些老舊的坦克,比如M60系列、M48系列,M48改進的而來的CM-12,甚至還有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M41系列,不過坦克兵單兵裝備一起模仿美軍思路,所以也裝備了一些至少看上去比較先進的裝備。
臺軍坦克兵佩戴頭盔的思路和美軍差不多,即在車外佩戴步兵用頭盔,在車內佩戴坦克兵專用頭盔。從近年來的照片可以看出,臺軍坦克兵在車外時佩戴的是功夫龍頭盔(美軍以凱夫拉/芳綸材質研製的M88/ PASGAT頭盔),也有一些部隊換裝了2016年研製的EMBH105頭盔。EMBH105頭盔為聚乙烯材質,配有鏡架,可安裝各種戰術附件,不過對於坦克兵來說,佩戴步兵用頭盔的主要目的是防彈,因此多半不需要這些附件。車外頭盔在車內佩戴的是美式DH-132頭盔,也有人寫作DH-132 CVC頭盔,但CVC不是頭盔型號也不是名稱,而是Combat Vehicle Crewman的縮寫。這是美軍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裝備的坦克頭盔。
DH-132的外盔為橄欖綠色,可防9毫米及以下的手槍子彈,也許在坦克內襯崩落或者坦克被擊穿時能起到防破片的效果。頭盔整合了耳機和麥克風,可選裝鬆緊帶式防彈眼鏡或者升降式防彈眼鏡。
坦克頭盔特寫從2019年開始,臺軍坦克部隊開始換裝新款戰車連身服(坦克兵連體服),這款坦克兵制服採用了數位迷彩(數碼迷彩),材質為Nomex阻燃纖維,既防火,也輕薄透氣,制服的背部兩側加上了安全拉繩,一旦坦克兵負傷,方便救護兵將人員拉出。
從照片來看,舊款的坦克兵制服也沒有完全退役,舊款的樣式是大迷彩(類似北約叢林迷彩),使用的是老式的阻燃材料,厚重不透氣。所以臺軍坦克兵沒有配發新款的部隊只有在演習和公開展示的時候穿著,一般情況下依然穿著普通步兵的迷彩服。
舊款(左)和新款(注意他們佩戴了DH-132坦克頭盔,並攜帶通信設備。)
目前臺軍普通步兵穿著的迷彩服為2014年起陸續配發的數位迷彩野戰衣,同樣參考了美國軍隊的迷彩設計,但是具體式樣據說是參考了中國臺灣地區的環境特點設計而成。材質為60%棉,40%元酯(聚酯)。
臺軍目前裝備的是CV105式戰術背心,大約是2016年起配發的,從照片來看應該是攜防一體設計——攜帶裝備和防彈相結合。
CV105式戰術背心可掛裝各種手雷袋和子彈袋容納各種裝備,從臺軍坦克兵的訓練和演習照片來看,坦克兵隨身並不攜帶多少武器裝備,因此戰術背心上只掛有少數子彈袋甚至完全不掛。
注意戰術背心這種戰術背心可以加裝III級防彈插板和IV級防彈插板,前者防突擊步槍子彈,後者防全威力步槍彈和機槍子彈。
不過不清楚臺軍坦克兵是否會在戰術背心內加裝防彈插板,又或者只在車外行動時會加裝?
其實仔細觀察本文的前幾張圖片也可以看出,臺軍坦克兵的戰術背心上還有一個藍底白字的長方形標識牌,上面寫的不是姓名而是在車組內的職務,標識上寫的職務當然和解放軍不同,實際上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的許多軍事術語確實是不一樣的。
標識牌特寫比如:
戰駕士對應駕駛員,
戰駕裝填兵/裝填兵對應二炮手,
砲長對應炮長等等。
另外,臺軍還維持著佩戴兵科符號(兵種符號)的傳統,從1981年前後開始,其裝甲兵的兵種符號已經從原來的坦克圖案改成了一圈履帶加上閃電標記的樣式。
另外裝甲騎兵(裝甲偵查部隊)也配備坦克,繼承自原來的騎兵部隊,目前使用的兵種符號也從早期的交叉馬刀符號改為履帶加馬刀的樣式,象徵著目前騎兵部隊已經變為裝甲偵查部隊了。
這些兵種符號可以佩戴在迷彩服上,且採用了暗色設計,以達到低識別度的效果。
兵種符號另外,美軍有技能證章制度,但是臺軍似乎沒有模仿,只是至今還保留著1935年前後設立的一些技能獎章。
與坦克兵有關的是兩類共四種獎章,為:
一等射擊獎章、二等射擊獎章,
一等修護獎章、二等修護獎章。
按照許多軍隊的慣例,坦克兵通常會裝備手槍、衝鋒鎗或者能摺疊/收縮槍託的突擊步槍。
從照片上來看,臺軍坦克兵裝備的手槍應該應該是T75系列(K1/K2/K3)。
T75仿製自義大利貝雷塔92F,這種手槍被美軍採用後定名為M9手槍。
有意思的是,美軍1985年選定了貝雷塔92F,臺軍1986年也開始仿製,時間正好能對上了。
從另外一些照片中可以看出,臺軍坦克兵可能還裝備了T91突擊步槍。
坦克兵使用T91(臺軍近幾年竭力宣傳女性參軍,這也是宣傳的樣本之一,注意這個坦克兵為車外著裝,頭戴EMBH105頭盔,胸前有「戰駕士」的標識,手握T91步槍,沒有「金手指」。)
T91突擊步槍借鑑了美制M16突擊步槍以及比利時FN FAL步槍的設計,本身槍管較短,且採用了收縮槍託槍託的設計,有利於在較狹小的坦克內存放,因此配發給坦克兵也是完全可能的。
從公開資料來看,臺軍衝鋒鎗已經批量裝備的是T77衝鋒鎗,為1985年研發,仿製自以色列烏茲衝鋒槍,但這款衝鋒鎗似乎只裝備了臺軍的特種部隊,沒有發現臺軍坦克兵裝備T77的跡象。
另外,臺軍近年來還展覽過XT104、XT106和XT107衝鋒鎗。
在武器型號前面加上X也是模仿美軍的習慣,意思是試驗性,還沒有大規模生產裝備。
其中XT107衝鋒鎗為比較新的型號。
XT107目前關於這款衝鋒鎗沒有詳細的資料,不知道臺軍坦克部隊是否會批量裝備呢?
總的來說,臺軍坦克部隊單兵裝備的思路基本模仿了美軍,但具體到裝備為自行修改設計或者仿製的,所以細節上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感謝您的閱讀,閱讀更過以往精彩文章合集請在後臺回復關鍵詞:」軍校故事」、」我的家鄉我的艦」。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經略」(ID:YUNSHANGJINGLUE)註:本文為「雲上經略」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