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頂尖特種部隊又「斬首」成功了
他死的像條「狗」
2019年10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對外宣布,美軍特種部隊成功的執行了一次「斬首」行動,極端武裝組織(ISIS)頭目巴格達迪已經被美軍擊斃。在擊斃巴格達迪之後,川普總統立刻對全世界官宣了這次行動,並形容巴格達迪「死的像條狗。」(Isis leader 『died like a dog』 )
▲川普已經連發多條推特對外宣示這次大捷
綜合外媒報導來看,此次美國特種部隊執行了一次堪稱完美的斬首行動。美軍特種部隊(據每日郵報報導,三角洲和遊騎兵執行了此次突擊行動)搭乘8架直升機從伊拉克的基地起飛,穿越了多個勢力控制的地盤,突襲了巴格達迪位於敘利亞西北部的住所。
▲外媒製作的行動示意圖
▲不出意外的話,此次行動出動了160航空特戰團
圖為其宣傳視頻截圖
美軍特戰部隊搭乘直升機抵達之後,立即展開突擊行動破牆而入(為繞開門後可能藏匿的爆炸物,美軍沒有選擇破門),先後擊斃了兩名身著自殺式炸彈背心的巴格達迪妻子,迫使一些武裝人員投降,在美軍特種部隊的凌厲攻勢之下,巴格達迪本人則攜自己的三個孩子逃竄至一處地道內,困住巴格達迪之後,美軍放出軍犬對巴格達迪展開攻擊。
▲BBC製作的示意圖
驚恐慌亂之下的巴格達迪在絕望中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彈背心,炸死了自己和三個孩子,美軍的軍犬也受了傷,隨後美軍救出了軍犬並通過化驗DNA的方式,確認了巴格達迪已經死亡。
▲電影中美軍執行「斬首行動」的場景
在整場行動當中,美軍特戰人員無一損失。巴格達迪自爆死亡之後,美軍特種部隊又花費了約兩個小時的時間收集情報,然後撤離現場,美特種部隊撤離之後,美軍動用空中火力將巴格達迪的住所炸成了一片平地。
▲巴格達迪的住所已經被夷平
巴格達迪其人
巴格達迪(1971.7.28---2019.10.26)是近些年來一度十分囂張的極端武裝組織(ISIS)的首腦人物,ISIS在鼎盛時期曾做下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人間慘案,集體處決戰俘、買賣婦女兒童、奴役當地平民、炸毀文物古蹟、培養童軍、種族滅絕、虐殺俘獲的飛行員與敵方指揮官……
▲ISIS製造的屠殺事件
ISIS的罪行可以用罄竹難書來形容
▲約旦人民悼念犧牲的飛行員
這名飛行員在被ISIS俘獲後燒死
雖然巴格達迪本人的名氣可能不如之前的恐怖大亨「本·拉登」,但是其領導極端武裝的兇殘程度卻一點也不比前面那位差,甚至還有超出。
有趣的是據BBC援引巴格達迪傳記的說法,巴格達迪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所大學學習時獲得了宗教類博士學位,如果這一點屬實,那麼巴格達迪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高學歷人才」了。
▲這位新時期的恐怖大亨
在很多方面都有模仿本·拉登的痕跡
比如喜歡在接受採訪時在身邊放一把AK
左:巴格達迪,右:本·拉登
因為ISIS的殘暴行為,巴格達迪本人也成為了各國追殺的目標,巴格達迪生前被美國懸賞的價格為2500萬美元。這是對現在存世的極端武裝組織頭目所開出的最高價位。
▲美國政府曾為巴格達迪開出過2500萬美元的懸賞
斬首行動
熟悉軍事的網友對「斬首行動」這一名詞肯定不會陌生,在現代戰爭當中對敵人核心領導人物,核心指揮/控制節點的打擊都可以稱之為「斬首行動」。
▲在開戰之初對敵軍的高價值目標實施精準打擊
已經成為了現代戰爭的經典場面
圖為美軍轟炸伊拉克的視頻
近些年來,美軍及其盟軍對敵對勢力的斬首行動已經多次取得了重大戰果。多次打死或是捕獲了敵方的重要領導人物,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美軍特種部隊突襲打死本·拉登以來,美軍已經至少打死了十幾位極端組織的「二號人物」。
▲經常被打死的「二號人物」
對於二號人物美軍多用無人機進行攻擊。
針對首腦人物的攻擊一般才會動用
T1級別(最精銳)的特戰部隊
從這也就引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美軍為何能屢屢成功進行斬首行動,打死對方的首腦?二是頻頻進行的斬首行動到底有多大成效,為何屢屢被斬首的極端組織總是不能徹底癱瘓呢?
▲獵殺「本·拉登」可以說是近些年來
最為知名的美軍斬首行動了
美軍斬首行動經常成功的原因,無外乎自身相對於極端組織碾壓式的科技、軍事、組織、人才與財力優勢。
在面對高空無人偵察機和部署於太空的偵察衛星時,極端組織幾乎沒有任何有效對抗措施,即使極端組織獲得了極少部分高性能防空武器也會面臨生存時間短、操作人才少的困境。由於掌握了絕對的科技優勢,美軍的技術偵察手段幾乎能做到對懷疑目標的實時監控,只要極端組織頭目敢於使用現代通訊設備,那麼就必定伴隨有洩露自身行蹤的風險。
▲為了減少附帶損傷,現在的一些精確打擊行動
往往採用不會爆炸的水泥彈
2017年2月,賓·拉登的女婿,蓋達組織的資深領導人阿馬斯裡(Al-Masri)在車內進行手機通話時就被從天而降的水泥炸彈精準的砸中死亡。
1996年4月22日,俄軍預警機截獲了分離勢力頭目杜達耶夫的手機通信,隨後俄羅斯派出戰機用制導武器將杜達耶夫和保鏢們一起炸死。
▲圖為網絡流傳的對杜達耶夫打擊的最後影像
「一代梟雄」卡扎菲,雖然不是極端武裝領導,但他的死亡也是由自己的「託大」所造成的,儘管當時卡扎菲已經大勢已去,但他仍然組織了規模頗大的逃亡車隊(部分媒體報導為75輛車)浩浩蕩蕩的逃亡車隊一上路就成為了北約空中力量眼中的標靶,北約軍事力量除了用一頓空襲打亂其逃亡步驟以外,還將卡扎菲的行蹤通報了地面「反卡勢力」,最終「一代梟雄」在下水管道內被抓獲,死狀相當慘烈。
▲想當初,卡扎菲也是英氣勃發的青年軍官
因此,這些頭目如果想要躲避打擊,首先就要儘量避免使用電話和網絡進行通信,否則軍方能夠順著信號進行定位;據一些外媒報導,賓·拉登在1998年之後,就再沒用過電話。其次是不能太高調,身邊帶太多人,目標太大容易被發現,當然防止有人叛變也很重要。
也正是由於此種原因,狡猾的現代極端組織頭目在進行對外聯絡時,往往都採用一種極其原始的通信方式——信使,也就是用最傳統的人力來完成對外聯絡。
▲圖為被突襲後的賓·拉登住所
美軍在攻下賓·拉登的住宅後,儘管在裡面發現了一些電子產品,但這些電子產品都是用來娛樂的,沒有用來進行通訊的,電話和網際網路設備都沒有。
▲左為拉登住宅的結構示意圖
右為外媒製作的巴格達迪的住宅示意圖
二者的住宅在當地都算是深宅大院了
這或許也是引起美軍懷疑的原因
信使們負責將極端組織頭目們的消息帶到安全地帶後再進行轉發。到目前為止,據媒體公開報導,本·拉登和巴格達迪的住所被發現都與信使有關,美軍掌握巴格達迪行蹤的情報源頭就部分來自於一名巴格達迪信使的妻子,在此之前,美軍尋找本·拉登的情報突破口也是圍繞信使打開的。
▲信使們採用最普通的穿著
騎著最普通的車輛盡力隱藏在茫茫人海之中
儘管不完美,但這已經是風險最低的一種通信方式了
圖為騎著摩託的阿富汗人
雖然已經盡力避免使用現代通訊設備對外交流了,但由於組織、實力和財力的差距,在情報系統的較量當中,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美國情報系統滲透極端組織,收買、策反極端組織成員或是當地人,而不是反過來。
▲薩達姆從一國元首迅速地淪為階下囚的過程
也少不了叛徒的「助力」
這就使得美軍特種部隊在行動之前往往能精確的對極端武裝組織頭目的藏身地和行蹤進行掌握,人力情報和技術情報相結合,使得美軍特種部隊在突襲之前就已經得到了突襲所需的一切情報,這種情報甚至包括了極端武裝組織頭目居所的內部結構圖,這使得美軍特種部隊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反覆練習進而一擊得手。
▲圖為美軍陸戰隊進行CQB訓練
儘管在各方面實力上極端武裝組織都處於絕對下風,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應對之道,1988 年「基地」組織正式成立,成立初期,他們的組織形式還是傳統的樹形架構,這種方式讓他們集中力量策劃製造了很多次影響力較大的恐怖活動,炸彈襲擊美國駐外機構、自殺式小艇襲擊美國軍艦,直到2001年「9·11」事件劫持飛機撞擊雙子大廈。
▲「9·11」事件之後深刻影響了21世紀
面貌的反恐戰爭開始了
▲直到今天為止,中亞和中東的莽莽群山
仍舊在源源不斷地消耗美國的戰爭經費
「9·11」事件發生之後,面對美國及其盟國的猛烈報復,極端組織在遭受了一些損失之後也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了自己的戰術,通過不斷建立分支的方式,極端組織變得越發不依賴於某一個具體的人物,其組織總頭目更多的承擔起了精神象徵的任務而非實際統帥的作用,這讓「斬首行動」的威力大大減弱了。
▲截圖來自論文《「斬首行動」會導致恐怖組織的消亡嗎
——以「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為例》
隨著「阿拉伯之春」所引發的政治動蕩,中東本就無解的局勢進一步雪上加霜,只要貧窮、動蕩與愚昧一天不褪去,那麼滋生極端組織的溫床就一天不會消失。對極端武裝組織的「斬首行動」也就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在對極端武裝組織所發動的斬首行動已經帶上了「政治秀」的成分。
▲美國官方發布的川普總統觀看行動的照片
從左至右: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副總統彭斯、
總統川普、國防部長埃斯珀、參聯會主席馬克·米萊
相比川普總統帶著一眾高官們危襟正坐,殺氣騰騰的擺拍,8年前歐巴馬政府擊殺賓拉登時的姿態可以說要「親民」很多。
▲美國官方發布的歐巴馬總統觀看行動的照片
不管怎樣,此次擊斃人類公敵極端武裝組織頭目的戰鬥都是一場可喜的勝利,希望我們能儘快看到根除極端組織的那一天。
參考資料:
《「斬首行動」會導致恐怖組織的消亡嗎?——以「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為例》《情報雜誌》
巴格達迪之死為何成為讓川普興奮的外交勝利 - BBC News
Abu Bakr al-Baghdadi is dead, Donald Trump announces - CNN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