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試音

2022-01-18 音響聯盟

完成一個好的試音的秘密是什麼?我們詢問了在現場聲響業界中享有盛名的大人物們,來和大家分享他們的獨門秘訣。

Jon Burton

在最近的一次演出時,因為我和SOS的專欄編輯Sam Inglis的一場對話,我想寫如何處理試音的念頭就浮現了。Sam有過一些在小場地做音控的經驗。他想知道在大場地,像是在Corn Exchange,或是在劍橋能容納一千八百人的場地裡做音控有什麼不同。我當時試著說服他,不管大、小場,我做的事都沒有什麼不同。

我決定去找一些可靠、享譽國際的工程師們聊聊,取得他們的一些意見。我很高興,對於試音我們都有相同的處理概念!這篇文章不是要寫成試音指南的,而是討論一個人,對於試音這件事是該怎麼處理的,即使是在你還沒走進場館的那扇門之前。

身為一個音控,我需要在不同的環境下工作,從大型的戶外音樂節,到小型的俱樂部和戲院,但一直以來,我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獲得我要與之工作的樂團的一些信息。這通常包含去樂團的排練室跟他們碰面,聽他們彈奏幾首歌。我會試著去得到他們曾經做過的錄音,從試聽帶到現場錄音,當然也包括已發行的歌曲。在第一場表演之前,通常我會試著獲得概略的歌單,然後再順著聆聽,能有多久就有久,直到這些歌深刻在我腦中。 

我會做些筆記,然後畫出簡略的input list和舞臺配置,然後寄給已預約好演出的場館。讓這些窗體越清楚、越精準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實際點 — 如果你是在只有十六軌混音器的酒吧或俱樂部做演出時,千萬不要計劃超過十六軌的channel list!指示出channel list上的樂器名稱,以及它所在的位置(例如:吉他,舞臺左側)。記住,除非你的樂團非常的有名,不然沒有人會知道誰是」Geoff」!

我會畫出一個簡單的舞臺配置,來幫助別人了解樂器該擺在舞臺上的位置。並不用畫的像建築藍圖一樣,只要清楚和容易理解即可。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曾看許多很出色的圖,也曾看過許多根本無法理解的圖!一定要把你的聯絡方式放在這兩份數據上,也要標示出日期,你才能分辨它們是不是正確的數據。有一次我在一場音樂節工作,正在架設壓軸藝人的的配置,突然間發覺這份經紀人寄來的舞臺配置和channel list竟然是十八年前的,只因為沒有人去檢查!

把channel list和舞臺配置寄給場地的音控;即使是最小的表演場所,它的網站上應該都會有聯絡用的電子信箱,或是電話號碼。

在演出日,我都會試著在預定時間之前早一點到達場地,並且開始作業。我寧願早到,也不要匆匆忙忙的,如果出了什麼天大的差錯,我情願沒有人在那裡等著我!

Shan Hira補充說:「我要給的第一個建議是,去取得你將要一起工作的音控人員的名字。確保他有你們樂團最新的input list和舞臺配置,以及所有你自備器材的數據。如果你有自備器材,確認你有帶正確的導線,好連接場館的混音器。我也會建議你在演出前兩天聯絡他/她,自我介紹,並且快速地聊一下,讓他們知道你的樂團的狀況。」

「在你到那之前先跟他們做朋友,確保他們獲得最新的信息以及你的名字,那將對你很有幫助。你將會花上一整天跟他們一起工作,讓他們和你同一陣線,會為你帶來些好處。當然,他們每周都會碰上幾個音控,但其中大多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抵達場館時,去找你的音控人員。握手並自我介紹——幾個微笑能化解彼此的緊張氣氛,這招每次見效。讓他們知道你很OK,最好能給他們一杯茶(這樣通常接下去就很順利了)。」

「我曾見過一些音控一踏進場館,看了一眼PA系統跟設備,就開始對著house音控抱怨連連⋯⋯這樣只會讓這一整天很難過,而且你也改變不了器材!你必須對這個人拿出你最好的一面,尊重他們的工作。他們也許就會『盯睛』點,而且你就不用一說再說。」

「接著,是時候簡單地談些有關器材的事情了。問幾個有關PA系統的基本問題是個好的開始。他們通常會用圖形均衡器把系統的哪些頻率砍掉?場地滿座的時候,聲音會有什麼變化?記得這些答案,留著晚一點會派上用場。現在,你應該已經跟他們和睦相處了,並且對於今天的工作情形有個概念了。」

我喜歡工作時有個合理的整潔舞臺,所以我會將臺上的導線盤卷好,麥克風架都好好地擺放。如果你的舞臺是乾淨的,在發生狀況的時候會減少你很多麻煩。再一次,尊重場地和它的工作人員,對你的工作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查看一遍場館備有的麥克風和架子,對於你不熟的器材,詢問house音控他們的意見。我通常都會去試用支沒用過、但效果不錯的麥克風,或是嘗試新的收音方式 — 你應該要不斷地學習!現在舞臺上的backline(樂團的樂器和音箱)應該準備好了。在這個時候,我就會去幫忙house音控去架設麥克風。

總算談到導線了。我對於舞臺有點潔癖,特別是導線方面!我喜歡我的導線拉的像電車軌道一樣,並排得整整齊齊。當一些無可避免的問題浮現時,這將會有所幫助;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導線的路線時,除錯會變得容易些。我也喜歡幫東西上標示,特別是器材也要提供給暖場團使用的時候。

去『Greal』一個舞臺,就是有系統地使用不同顏色的PVC膠帶,去標示所有的器材——是個我所追求的一個極端做法![『Greal』是以一個英國工程師Justin Grealy所命名的,他以他多樣顏色膠帶的收藏,以及會去標示舞臺上幾乎所有的任何東西-從導線到喇叭-的這種做法而聞名。]如果臺上有stage boxes,也為它們上好標示,這樣能加速你接線的速度。

接完線之後,我會大致地查看一下混音臺和系統,再用自己帶來的PVC膠帶和全新的筆,整齊地在控臺上做標示,或是在數字控臺上輸入名稱。

這是個討論使用模擬或數字控臺來混音有何不同的好時機。用模擬的話,每一次都是新的開始,我總是會花上幾分鐘,來重新調整每一軌的gain到零dB,然後把channel EQ 調成平的。我會清楚地標示我用到的每一軌,為送到house效果器和舞臺監聽的AUX sends做上記號。

然而,用數字的話,是能夠將演出內容存檔帶去下一個演出使用的。和一個樂團工作一陣子之後,你可能會搜集了一堆對應不同控臺的演出檔案內容!如果你是用小臺的數字混音器工作的話,這是個你該重新思考你的channel list的時刻。多層次fader表示你的channel會在好幾個頁面上,所以將最重要的fader放在第一頁是很值得的。Ken 'Pooch' Van Druten說:「我都會把我最常用的fader擺在第一組,所以,通常最上層會放vocals、貝斯、吉他、一些鼓(通常是大、小鼓),還有鍵盤。那些我不常動的東西,像是toms、overheads、伴奏音軌,我就放在其他的組別裡。」

用模擬控臺,有時候你會發現,channels會從控臺的中間部分切成兩半。比如說:1-16軌在左手邊,17-24軌在右手邊。當你發現你的鍵盤左側在控臺的一邊,而鍵盤右側在控臺的另一邊,這真的很讓人吐血。所以,即使是模擬控臺,小心地規劃你的channel list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一些質量好的耳機,以及一個好的音源(通常是我的筆電,但也可能是手機或MP3 player)是不可或缺的。耳機是我的參考依據,而且他們可以用來檢查channels,還可以幫助混音工作。在音樂節裡,我非常仰賴耳機來聆聽EQ後的改變,所以有一對好耳機是很重要的。

當每樣東西都被接好、並做好標示後,我會接上我的音源,確認它在我耳機裡聽起來是OK的。然後,我會用單聲道來聆聽整個系統。Shan Hira有些很有用的建議,來檢查FOH PA的基礎有沒有打好:「放張CD,只推起一軌,pan左或pan右來檢查兩邊喇叭是否聽起來一樣。我很訝異喇叭聲音不對稱的情形時常發生。如果喇叭音量不一樣的時候,詢問house音控,看看是不是有什麼特殊原因;也許只是巧合,或者他能解釋出來原因;有時只需要小小地修正就好。」

這一點我必須十分地強調。在第一場Pendulum巡迴的時候,超過75%的系統,每一邊聽起來和彼此都不一樣,只因為錯誤的系統安裝,或是有零件故障,甚至因為前一晚是別人來辦周三迪斯科夜,所以喇叭沒接上!

即使系統正確地安裝了,場地本身也可能會去影響表演。Mick說:「我的第一個動作是在場地裡走一圈,看看有沒有任何建築上的問題會去影響聲音,尤其是在FOH的位置-玻璃、平滑的表面、房間的角落⋯⋯等等。「雖然,每一個好的系統技術人員都會將這些狀況列入考慮,但也都無法真的改善場地最主要的問題,這只能幫助我去了解我所工作的環境。讓我能理解為什麼系統聽起來是這個樣子。」

只要系統被妥善地安裝,我第一個要EQ的就是系統控制。現今的日子裡,就連小場地都配有主動式分音器,我會簡單地試一下超低音的音量,調整中、高頻來讓系統的平衡更好些。如果有圖形均衡器的話,我會一次調整一邊的系統,試著不要砍太多的頻率。我喜歡呈現笑臉圖樣的圖形均衡器,而不是看起來像喜馬拉雅山的地形圖那麼陡!

無人的空間聽起來跟有觀眾時很不一樣(某人跟我形容過觀眾就像一大塊水性聲響吸收板)。記得當觀眾進來時,聲音產生的變化:它很難變得更糟!聲音通常都會變得更緊實、更好控制。觀眾會蓋住最大的反射表面-地板,這樣能改善中、高頻無止盡的反射。

「這能幫助你不去過度的EQ系統。」Mick這麼說道。「我想我們都曾這麼幹過,把2.5kHz拉掉,但後來又再補回來,只因為觀眾遮蓋住一些反射面之後,你下午時覺得過量的頻率早就不一樣了。不少人吃過大片水泥地板的虧。」

記住,在小一點的空間裡,除非你的懸掛喇叭有超過頭頂,不然高頻就會被第一排的觀眾給吸收。很多次我都看到喇叭放在大約在頭的高度,本來聲音都還OK,直到有人湧進到喇叭之前,聲音就給毀了!

即使是場地的溫度,都要列入可能會影響聲音的因素:「場地的溫度和演出時的溫度:根本是兩回事,在室內環境中,溫度會讓聲音有劇烈的變化。」Mick這樣表示。「PA系統在溫暖的環境下比較好聽。這是因為空氣密度改變而造成的,而我覺得這在做現場時總是被低估了。」

在音樂參考範例的部分,我用了Rickie Lee Jones的〈The Horses〉已經十五年了。它的錄音很好,而且是非常歌聲取向的。如果我能讓她的歌聲聽起來是正確的,那通常系統就是OK的。那首歌的低音很輕,所以我可以在啟動超低音之前,先集中注意力在中、高頻上。試超低音時,我會播Dreadzone或Deadmau5,全看我的心情!我總是會在房間裡走一圈,檢查喇叭的覆蓋範圍如何,看看是否需要調整喇叭的角度,通常這樣能改善很多事情。

Pooch附和著說:「帶你十分熟悉的曲子來試PA系統,大概聆聽一下,但別陷進去了。你可不是要幫這些曲子做混音;你面前的live channels才是。使用你的『調音』CD或WAV檔案,只是為了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但到了最後,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混音的那些音軌。多花點時間在它們身上!」

希望你現在已建構好了一套你很滿意的系統,可以開始和樂團工作了。我總會在這個時間點來做線路檢查。這不是試音;而是檢查所有的麥克風和DI可以正常地工作。從Channel 1開始,輕拍所有的麥克風。聆聽所有你insert到channel的東西,像是gate還是compressor之類的。確認每一隻麥克風,聽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如果聽起來不對,先把線換掉,如果還是不對,再把麥克風換一支。

我總是會帶著一臺需幻象電源供電的粉紅噪音產生器,來做除錯。它需要48V的幻象電源才能工作,所以很適合來測試導線:如果導線有問題,馬上就會發現。這件事也得在樂團上臺彈奏之前先做。有必要的話,你也可以叫團員先去晃個十分鐘再回來。

完成所有的導線測試之後,你可以開始試音了⋯⋯

一、二⋯⋯

每個音控都會有他們各自的方式來做試音,但其中還是有些既定的方法。Pooch會從歌手開始:「如果我是要做樂團的試音的話,我總是會從vocals開始,因為這會影響其他樂器最終在混音中的模樣。」

Mick附和道:「我總是從ambient mics開始。我說的ambient mics,是指那些總是開放著、沒有掛上gate的,比如說vocals、overheads、hi-hats,也許還會有吉他麥克風,如果吉他音箱和麥克風就在鼓組旁邊的話。」

Mick是第一個帶我了解試音工作是怎麼進行的,而且他的方式非常的合理。我現在總是從主唱開始,找個人去臺上用那支麥克風,以正常的音量說話來做測試。我指的『正常』,用不著大喊大叫,或是無止盡的『一、二』。如果我要做的歌手很小聲,那我就找個人來小聲地說話,我才能知道系統會如何反應。

測完所有的vocal mics,我會把fader都推到大約-5dB的地方。它們會去影響舞臺上所有的聲音,讓其他樂器增加許多的高頻。我再來會調整鼓。自從我發現各別試單一的鼓聲非常的無趣,以及無法反映真實情況之後,我喜歡叫鼓手用大鼓、小鼓、hi-hats,打個簡單的節奏。如果你叫鼓手只踩大鼓的話,他通常會踩的比打一個pattern時還用力。演奏一個適當的節奏,不但讓鼓手不至於那麼無聊,也幫助你聆聽鼓組一起演奏的聲音。

這個時候,在我去碰EQ之前,我總是會試麥克風的相位,看看聲音如何。這也是你掛上noise gates的時機,記得把threshold設得夠低,讓每一個聲音都能順利發出。

我也會在這個時間點加入overheads,來獲得整體的聲音。在小一點的場地裡你根本就不用加,因為你的vocal mics就已經串進很多的銅鈸了!接著我會讓鼓手用單一節拍來打toms,然後再帶過門的打整套鼓,以及ride patterns。

接下來我才試其他的樂器,已經試完的channel就先擱著了。讓樂手去試他們最安靜和最吵的狀況,一直都是很有幫助的,你會對你要處理的聲音動態範圍有個概念。下一步我會請樂團演奏一首歌。可能的話,最好是首中板的歌;不特別吵,讓我有機會可以去抓balance。你會希望被聆聽的是樂器之間互動的方式,而不是它們各別發出的聲音。。

MIck 提供了些關於建構初步混音的建議:「去思考聲音聽起來應該是怎樣的。貝斯跟大鼓有合嗎?我認為聲音彼此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是整個混音的基礎。這點非常的重要,卻也很難搞定。去思考使用high-pass filters的方式。讓hi-hats能收到30Hz的頻率,卻串進其他鼓件低頻的意義何在?端看hats的類型、麥克風的不同、收音的位置,它的頻率可以高到300至400Hz。去檢查麥克風是不是有內建的high-pass filter是很值得的-如果有的話,就用吧。吉他也是一樣的:依據吉他本身的聲音、麥克風類型、收音位置,來決定high-pass filter的頻率位置。如果你是使用需要近距離收音的麥克風,比如像Shure SM57,我就會用很極端的HPF設定,也許cut到200Hz。」

思考你的混音,記住這一點,你只是要幫舞臺上的聲音擴音,不是要去替換它的聲音。錄音室混音跟現場混音最大的差別就是,當你把fader拉掉的時候,聲音並不會就因此不見,在某些情況下這樣做甚至改變不了什麼!因為這樣,讓樂團在舞臺上的聲音balanced是很重要的,我會擔心如果某個樂手的音量大到爆炸的話,會讓混音失去平衡-如果有人太小聲的話也是一樣的。

「如果舞臺上有一把很安靜的吉他,那表示你得把它的gain轉到很大,讓麥克風更敏銳,增加收音的範圍,然後就影響到鼓聲了。」Mick這麼說著。「這種情形,我的建議是把吉他音箱轉大聲!不要太過頭,只要以不影響到鼓組channels為基準就好。」

吉他手們有時候會有破音的主奏音色,都會比他們一般的音量還大,如果沒有儘早處理安置,這聲音就會衝出你的混音。我也有過主奏吉他聲音比節奏吉他還小的情況,所以還要幫它推一點起來。在通常的情況下,最好是能讓樂團在舞臺上是balance的,總比都要仰賴你自己去做所有的處理好。

Mick:「在比較小的場地裡,它的house音控都知道,backline的直接音就佔了大多的聲音,所以有一個技巧有時候能有些幫助,去delay整個PA來配合bakcline。不只可以修正多個聲音的抵達時間(一個從吉他音箱,一個從PA出來),它還能讓聲音變得更好,而不像現在音箱和PA的聲音是打架的,而且還phase了。」

Delay PA的聲音10ms左右,讓它退個10呎,和鼓組的目測距離一般。這樣能幫助到一些phase的問題,而且能讓聲音聽起來像是從同一個地方出來的,回到舞臺上。

在個別的樂器上也可以這麼做:「如果你的貝斯有從DI直接收音,也有從音箱上的麥克風收音的話,很明顯地,音箱上的麥克風會比DI的聲音稍稍慢一點。」Mick這麼說著。「如果是使用每一CH都有delay的數字混音臺,試著去delay一點點 bass DI,去觀察它和音箱的聲音是不是有合襯些。如果是用模擬混音臺的話,你能做的就只有試試看不同的phase-reverse按鍵組合,看怎樣最好。」

如果可以的話,我會試著用極性和時間排列,搭配著濾波器,極盡所能地去塑造聲音的模樣。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是這麼表示的,而我也同意:一個好的音源、良好的麥克風收音位置,和一臺好的麥克風前級;這樣子的聲音是最棒的。我堅定地相信著,EQ是讓你聲音變好的最後一道防線。

試音的一個常見錯誤,就是把它當成正式演出一般對待。它並不是。它是你在演唱會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你能檢查所有東西的一個機會。如果臺下有人,像是管理階層的人,或者是樂團的女朋友們在觀看,試音通常都會被做得像正式演出一般。我也會踏入這個陷阱,發現音量大的嚇人,就像是透過我操控機器的能力,來向人展示我的自尊一般。這樣會產生不良的後果,也非常的糟糕。如果你在一個空曠的房間裡,用很大的音量來試音的話,你不只會讓你對聲音的模樣有個錯誤的印象,也會讓舞臺上的聲音變糊。沒有觀眾來吸收房間的聲音,聲音會串回舞臺上,讓樂手很難聽到他們自己在幹嘛。這樣會成為樂團成員之間,把音量提高到好聽到自己的一場競賽之類的。所以我傾向試音的時候只用50%到70%演出的音量來做。這音量對我而言已經夠大、夠清楚知道balance是怎麼樣了,而且樂手也能了解他們在演出時會是什麼情形,而不是過於大聲,讓舞臺上的聲音開始被吃掉。

另一件該做筆記的事情是,舞臺上的聲音是依賴著FOH系統的。PA的聲音一定會滲進舞臺的,特別是低頻,因為它比中、高頻要來的沒有方向性。這會為舞臺上的聲音增色不少。我試著在試音中不去開開關關PA,或是solo FOH系統,而是用耳機去聆聽個別的樂器來代替。

Pooch:「我總是讓PA保持開著,並且適當地做極微soloing[破壞性 solo]。藝人都想在試音的時候聽見所有的聲音;如果你把PA關掉了,會讓藝人感到不對勁。再說,monitor engineer都仰賴FOH能為她/他補償一些低頻。」

跑了幾首歌之後,我通常會感到滿意。這時你該問問團員,他們有沒有準備任何驚喜是你需要知道的,比如說大家為了某首翻唱歌曲,而全換成烏克麗麗。很詭異吧?但這確實發生過!

我總是喜歡用歌單的第一首歌作為結束。這讓我有機會為整場表演的頭陣做好準備。如果樂團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我會離開控臺,保持開著,但拉小聲點,避免自己昏了頭。在這個時間點做調整通常會是沒有任何建設性的,而且你甚至開始會重新混音。我通常會利用這時間去聽我不是那麼熟的效果器,或是去set up patches、還是改用耳機聽聽看。

有時候,如果有什麼東西是我想要再調整的,像是小鼓還吉他,我都會等到主要的試音結束後再處理。這樣子比你為了幫鼓重新調音,或改變麥克風的收音位置而讓大家枯等要來的好多了。

試完音之後,如果有別的樂團要試音,我會記下表演所有的設定。如果我是用數字混音臺的情況下,我會用獨立的硬碟去儲存混音臺上的設定,如果我用模擬機器的話,我會拿支筆,在紙上標記下所有的設定。

當試音結束,要做暖場團的時候,把你要共享的導線拔下並作上記號,把要重新設定的地方做上標示 (稱為 」spiking the stage」)。我也會試著讓東西整齊些。直到舞臺是乾淨的,東西都做了記號,我才會讓下個樂團上來-如果你讓他們一股腦地全衝上來,這將會成為你的一場噩夢,所以最好讓大家等個五分鐘,再來有組織地進行。

試音完後,確認你手上有有些音樂好在進場的時候播放,或是你的DJ已經準備好了要放歌⋯⋯最後,記得找點東西來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著如同名人錄一般的履歷,包含Led Zeppelin、Ozzy Osbourne、Def Leopard,以及和Metallica的長期合作關係,讓 」Big Mick」 Hughes的名聲如雷貫耳。自1984年,他便開始了和這些大咖合作的職業生涯,並且為帶來現場聲學極大的影響。他仍舊對聲音保持著無比的熱情,也不吝於發表他的意見!來自大西洋的另一端,Ken 「Pooch」 Van Druten。他的履歷也一樣地叫人瞠目結舌,他的名字和Kiss、Jane’s Addition、Limp Bizikit、Guns 』N Roses、Beastie Boys⋯⋯等知名樂團連在一起,而列舉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當然,硬式搖滾並不是現場聲學的全部,來自曼徹斯特的Shan Hira,他在舞曲的領域中大名鼎鼎。他和Chemical Brothers、the Streets以及Lily Allen的工作成果,讓他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工程師之一。

Jon Burton,本文的作者,他和各種類型的音樂家合作,包括James、Mika以及Pendulum,而且他已經和Prodigy一起巡迴好多年了。他同時也幫一些樂團做monitor engineer,像是Stereophonic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總說Monitor engineer是巡迴之中最難勝任的一個角色,得像個多核心計算機一樣忙碌,我不得不點頭如搗蒜!

在小的表演場地裡,通常都只有一位音控,他必須用一臺混音器來照顧樂團在舞臺上的聲音,以及外場的聲音。然而,在大一點的場地中,通常會有兩臺混音臺:會多一臺放在舞臺側邊,如同外場的混音臺一般。monitor engineer要處理的音軌和FOH engineer的一樣多,但不同的是,他必須要有聖人般的耐心。

當一開始接觸監聽系統時,你必須檢查所有的舞臺監聽喇叭,確認它們都沒問題,並且大致上聽起來是一樣的。把所有的圖形均衡器都歸零,並且從頭開始。我通常會從主唱送進中央的監聽喇叭開始。我會確認channel EQ都歸零,但把high-pass filter打開。不像house那樣,我不需要太多的超低頻送進舞臺監聽。我會拿麥克風用正常的音量說話,來測試是否有任何頻率需要調整。通常都會是中頻的部分,特別是400Hz到800Hz,以及1.6到3.5kHz的地方。我會輕微地調整fader,確定這頻率是不是我要的,再衰減它。

我非常反對把任何一段的頻率衰減得太多:如果你在這個階段把某個頻率衰減得太多,那晚一點你就知道死了。我也反對把舞臺上的麥克風打開,將音量推到它回授為止,再把所有在叫的頻率都cut掉這樣的做法;這並不特別對你有幫助,因為它跟人聲的聲音無關。我也不會將麥克風覆蓋住或用手『罩』著它來測試。這麼做會讓任何一支mic回授,除非這是你的歌手會做的事,否則一點意義也沒有。

要是有個人能在混音臺前幫你操作以上的步驟,那會很有幫助。這樣一來,你可以待在舞臺上聆聽調整過的變化,並迅速地反應。在我得到滿意的EQ曲線之後,我會把舞臺監聽推得大聲一點,藉此來看它能有多大聲;這樣我可以知道演出中監聽喇叭的極限在哪。再來我會把EQ的曲線拷貝到別顆監聽喇叭的EQ上,各別的聆聽它們,並且作必要的調整。

現在我有了個合理的起始點。如果我是從FOH的混音臺作舞臺監聽混音的話,我通常會在這個時候拿些」Y-split」 cables,來分開任何重要的channel,像是主唱,把它分成兩路。這樣子做,我可以設定好一路給監聽用,一路給house用。這表示我可以在不影響監聽的情況下,任意地調整主唱在house的聲音。

我通常會在樂團開始試音前,設定好基本的moinitor mix。我會把所有的vocals,送進相對應的監聽喇叭裡,送一點大鼓到鼓手和貝斯手的監聽裡,keyboard送到鍵盤手的監聽,諸如此類的。接著我會在試音中的舞臺上晃一圈,和樂手交談一下,確認他們對聲音滿意,能聽見所有的聲音。我會儘量主動一些,如果我不能聽見某個聲音,我會回去混音臺前再做調整。

試音是工程師唯一的機會去聆聽舞臺上的聲音:要是你在混音臺前花的工夫太少;那麼,你就會為了獲得更好的聲音而付出更多的時間!

相關焦點

  • 構音訓練的一些方法
    今天在這裡就單獨摘出構音器官異常詳細給家長普及一下。舌、唇、下頜、軟顎、喉是構音的主要器官,當其運動功能受損時,即出現構音障礙。再者就是孩子的氣息,尤其肺活量的訓練,這就需要大量的活動量,持之以恆提高孩子的肺活量。故對其訓練尤為重要。訓練時先做舌外伸訓練,再做舌伸縮訓練。為鍛鍊舌的伸出力,可用壓舌板抵抗舌的伸出。
  • 構音訓練一些方法
    → 使孩子嘟嘴「u」音,攏嘴「i」音,閉唇      下頜運動在構音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當下頜關節運動障礙時,必須進行下頜關節上抬、下拉的運動訓練,促進其下頜逐漸過渡到主動運動。如:口的開合,儘可能把嘴張大,使下頜下降,然後再合上,緩慢重複 3 — 5 次,休息。以後加快速度,但要使下頜保持最大的運動幅度。平時加強咀嚼功能訓練,如:嚼口香糖。
  • 構音障礙及其治療
    65%多數發生於先天性,如腦缺氧和腦損傷,小兒出生時,由於難產等原因造成小兒缺氧或腦損傷,使得大腦中負責語言的部分發育不良或異常,結果造成小兒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口語的發生和發展的遲緩,或一直無主動性語言,只能被動地用簡單詞語回答問題,同時多伴有智力方面的缺陷,這類語言障礙很難治療。其他障礙發生於外傷或心理致構音器官形態肌機能損傷。
  • 高頻參數基礎篇03-串音參數
    在高頻通信中,我們更關心的是串音幹擾而不是SSN;串音幹擾是相鄰傳輸線對內或對間由於寄生電感,電容耦合產生的噪音;對傳輸線上的信號影響很大;必須加以控制;否則會引起信號波形的嚴重失真,導致接收端誤判斷.串音產生原理串音幹擾可以從電容電感耦合角度去理解,也可以從差分信號和共模信號分量角度去理解.
  • 用它幫你學日本50音,一學就會!
    這個「50音起源」是一款國人開發的學習軟體,開發者周楷雯從日語50音的文化起源開講,重溯中日語言的傳承和變化,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日語裡基礎中的基礎。在應用的第一個tab,就是假名的起源,在這裡,各種假名通過漢字的書寫變化為使用者們清晰地表示了假名的進化過程。
  • 全網爆紅的iPhone充電提示音修改方法,你也可以!
    主要是任務是將多個 App 或者 App 的功能連接起來, 形成一組指令, 自動完成任務,而我們今天聊到的修改 App 圖標和充電提示音都需要用到它。想要給自己做一個美美的主題桌面的差友們,可以去試一下。
  • 構音訓練最常使用的詞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助於鞏固和強化聲母/m/的構音。 /d/的構音 /d/是聲母構音時第一階段需要學習的音位。通過主觀評估,可以快速了解/d/在訓練前後的構音情況。訓練時,先由單音節詞過渡到雙音節詞,再過渡到三音節詞,內容主要有蛋、蛋糕、吃蛋糕,釣、釣魚、釣魚竿,燈、燈籠、紅燈籠,蝶、蝴蝶,地、雪地,袋、布袋、糖果袋,店、商店、飲料店。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有助於鞏固和強化聲母/d/的構音。 圖書/h/的構音 /h/是聲母構音時第一階段需要學習的音位。
  • iphone原機輸入法,按鍵音修改
    前言 iphone萬年不變的輸入法按鍵音,是否已經用膩了呢?膩到已經快忽略了,如果可以進行修改相信大家都會進行修改吧,個性化才是我們想要的,第三方輸入法的個性化修改大家特別喜歡的打字機聲音,機械鍵盤,超級馬裡奧等等。
  • 花海-周杰倫丨【15-17音】
    在同列的音需要一起彈,若是出現 「{」 上下有兩行譜子,則上面一行是旋律,下面一行是伴奏音(和弦音),有兩個或者多個音並排在一列的一起彈。出現0是休止符,不需要彈,但是需要把他佔的時間空出來。兩個相同的音之間有圓弧線,圓弧線後面的音不需要彈,前面音的時值要持續到後面音結束,如果弧線之間的音不一樣則都需要彈。
  • iPhone能修改充電提示音了 無需越獄 玩轉iOS14充電提示音最全攻略!
    在上期玩機技巧中,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安卓機如何設置充電提示音,那麼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下iOS14充電提示音怎麼弄,想要玩轉iPhone充電提示音的小夥伴,本期最全攻略不要錯過。iOS14怎麼弄充電提示音?iPhone設置充電提示音,其實也很簡單,主要需要藉助 快捷指令 和 自動化 來實現,完成設置後,今後每次充電或拔掉充電器的時候,iPhone 都會發出自定義提示音。
  • iPhone 提示音一鍵替換,極簡教程
    iPhone 充電提示音很火,與之而來的還有各種提示音玩法。不過很多提示音的快捷指令都有一些麻煩和困難,比如: 編碼數據太大不易複製、替換提示音不方便、搜尋提示音無果演示流程,重點看一鍵替換所以我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自己原創的快捷指令「提示音助手」完美解決以上所有問題,尤其是可以做到一鍵替換。
  • 音視頻測試--視頻特性測試
    音視頻同步測試設備,用於測試不同AV系統中音頻和視頻信號之間的時滯。該設備是工程師和測試專家喜愛的工具。該系統採用LED 光源發出不同頻率的閃爍模式,以及發出不同聲音模式的聲音參考,此外包括三種視頻信號輸入(包括TOSINK)和兩路音頻輸入(RCA).
  • 全網最詳細的 iPhone 充電提示音製作與設置教程,來親自做一個充電提示音
    但一般都是提供些現成提示音給你選擇使用,雖然這樣很方便,但是相信小夥伴們都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充電提示音。開始之前先來看看充電提示音效果吧(扎比用的蠟筆小新片段內的咻咻嘭嘭聲音):今天,扎比就來教小夥伴們怎麼做一個充電提示音並設置在 iPhone 上使用。
  • 關於構音障礙,家長與治療師需要了解的訓練方法
    65%多數發生於先天性,如腦缺氧和腦損傷,小兒出生時,由於難產等原因造成小兒缺氧或腦損傷,使得大腦中負責語言的部分發育不良或異常,結果造成小兒語言障礙,主要表現為口語的發生和發展的遲緩,或一直無主動性語言,只能被動地用簡單詞語回答問題,同時多伴有智力方面的缺陷,這類語言障礙很難治療。其他障礙發生於外傷或心理致構音器官形態肌機能損傷。
  • 【手太小,怎樣更好的練習八度雙音?】
    如果手小到怎樣努力張開也夠不到八度雙音的程度,那暫時還不能練習八度。
  • 中國史上的無名外國戰士:音吉,Lindley(呤唎),鹿地亙
    所以我們可以想像,音吉聽到太平天國的時候,就把它與鄭成功的故事相重合,自然而然地對太平天國抱有好感。另一方面,音吉與德國傳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有交流。郭士立在中國, 幫助締結江寧(南京)條約,將聖經譯成中文,因此而知名。他曾將聖經翻譯成日文。
  • 在吉他中如何把單音旋律彈成雙音?
    當兩個音同時發聲時高音聲部叫冠音,低音聲部叫根音。冠音代表了旋律的主要音程,更明顯一點,所以我們把主要旋律放在冠音上。舉例如果在Am下彈一個1 2 3的旋律我們可以1 2 3 下面加上6 7 1 (6 7下面應該有點代表低一個八度)這樣我們就彈出一條以1 2 3為冠音 671(6 7下面應該有點代表低一個八度)為根音的三度和聲旋律。具體彈法以視頻為準。
  • 艙音監聽有了新「神器」,快速存取艙音記錄器來了
    為了更好的監聽艙音,規範飛行員駕駛規範,提高安全裕度,山東航空近年來在艙音監聽上下足了功夫。經過一系列的研發,山航與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開發了一款名為「艙音大師」音頻處理軟體,該軟體應用於快速存取艙音記錄器(eCVR)設備,這款艙音「神器」的問世極大地提高了艙音數據分析應用的效率。
  • CVR測試駕駛艙喇叭無測試音排故
    編寫:紀曉明        審核:孫志鵬          批准: 楊雲龍 CVR測試駕駛艙喇叭無測試音排故【故障現象】2020年04月07日B-308R飛機航前機組執行CVR測試,反饋駕駛艙無測試音,耳機測試正常,確認CVR和駕駛艙喇叭功能正常,航後排故更換14RK繼電器後故障排除。
  • iPhone 修改充電提示音教程,1分鐘搞定!
    大家好,我是阿軻,之前我分享了通過修改系統文件來修改充電提示音的黑科技教程,方法略為麻煩不過,在蘋果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