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臺灣空軍發布了在5月的一場演練中,F-16V戰機發射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的視頻。這是自2000年美售臺AIM-120後,美國首度同意該飛彈在臺灣本土進行射擊。此外,視頻中還展示了臺海空軍各型防空、反艦飛彈射擊的畫面。關鍵時刻,臺灣為何發布飛彈發射的視頻?而美國「同意」在臺發射又有何深意?
■ 「AIM-120」有何來頭?
據臺空軍周五在社交媒體上公布的視頻顯示,在5月10日進行的精準彈藥實彈射擊操演上,四架掛載AIM-120飛彈的F-16V戰機從嘉義空軍基地升空,飛往東南空域執行試射任務,其中兩架F-16V各發射一枚AIM-120,全部命中靶機。
AIM-120中距空空飛彈,是美空軍和海軍研製的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它的飛行速度達4馬赫,在攻擊時不僅射程可達80千米,而且隱蔽性好,機動性能更強,過載達40G;在空對空飛彈中,機動過載具有重要意義,空對空飛彈的機動過載越大,對手越難以使用機動動作來擺脫空對空飛彈的追擊。一般飛機的過載能力很少超過5G,對上AIM-120飛彈,意味擁有8G過載能力的戰機都很難逃脫。
AIM-120「先進中程空空飛彈」
直新聞注意到,AIM-120飛彈的第一次實戰應用是在1992年12月。當時,美空軍第363聯隊的F-16C在伊拉克南部的禁飛區上空執行任務,僅用一枚該飛彈即擊落了伊拉克的米格-25戰鬥機,此後該彈在美軍發動的歷次局部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歷經海灣戰爭一役,「發射後不管」型空空飛彈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的作用日漸凸顯,因此也吸引了眾多國外客戶。到2002年,AIM-120飛彈的出口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國內的訂購數量,穩居世界空空飛彈出口市場的龍頭地位。
■ 美售臺武器獲「準」使用 網友:小丑竟是臺軍自己
2000年9月,美國政府同意向臺灣地區出售200枚AIM-120C飛彈,用於裝備臺空軍的120架F-16A/B戰機。最初,美國方面規定將這些飛彈存放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直到實戰需要時才能運往臺灣地區。不久後,美國又改變「立場」,在2003年11月,首批AIM-120C-5飛彈運抵臺灣地區。2007年,美國又批准臺灣地區購買另一批共218枚AIM-120C-7飛彈。這些飛彈分別部署在花蓮與嘉義的空軍基地,供F-16機隊使用。
雖然AIM-120系列飛彈已經裝備臺軍多年,但以往臺軍就這款飛彈進行的實彈測試都在美國境內進行。第一次是2000年10月在關島進行,第二次則是2001年初在亞利桑那州的盧克空軍基地進行。此外,臺軍每周都會進行空戰演習,包括空空、空艦和空地飛彈的實彈發射訓練,但卻從未在臺灣本島進行過AIM-120空空飛彈的實彈發射訓練。因而,此番作為美國售臺AIM-120後首度同意在臺灣本土射擊,引起強烈關注。
防務作家羅伊·喬(Roy Choo)的說法是:「美國一直認為AIM-120是一個敏感的武器系統,儘管這種飛彈已經在臺灣地區空軍部署了近17年,但為了防止測量與特徵情報(MASINT)洩露給解放軍,禁止臺灣地區進行實彈試射。除了早些年最初的飛彈試射之外,臺F-16機組都是通過訓練模擬器來掌握髮射這種飛彈的技術。5月10日的飛彈試射應該已經得到美國方面的批准,而此時正值臺灣海峽緊張局勢加劇之時。」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只是AIM-120飛彈在哪試射需要美國「點頭」,此前臺軍也曾多次要求在島內進行「愛國者-3」飛彈的實彈射擊,但美國始終不為所動。
美國《防務郵報》此前報導稱,臺軍的「愛國者-3」型飛彈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在美國境內的白沙實驗場進行實彈試射驗證。臺灣上次派部隊赴美實彈射擊「愛國者-3」飛彈,是2016年的事情,當時也是臺軍在接收「愛國者-3」反飛彈系統後,首次進行的實彈試射。美方規定,技術含量較低的「愛國者-2」飛彈,可在臺灣試射,臺軍每兩年進行一次實彈試射。但是「愛國者-3」飛彈則「只能在美國進行試射」。美方認為,一旦在臺灣進行「愛國者-3」的實彈測試,可能會讓大陸輕易取得相關參數,進而影響到美國在日本、韓國等地的飛彈防禦網安全。
上海戰略學者趙宗九向直新聞分析稱,臺灣空軍試射AIM-120飛彈,應該說是在美國受訓的時候在美國本土進行試射,臺灣當局要求在美國本土以外臺灣地區進行試射,則美軍在這方面要經過綜合評估。現在臺灣公布了在臺灣本土試射,應該說已經徵得美國的同意,預示著美臺軍事關係進一步的升級。
■ 「王牌戰機」慘掀蓋 小島重器尚能戰否?
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在5月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就指出,AIM-120測試的時機很重要,因為臺灣地區正在進行F-16V升級計劃,而這種戰鬥機是臺空軍性能最強的型號。
據了解,臺空軍對F-16戰機的籌劃與部署,分兩路同時進行:現役F-16戰機共計141架,正進行代號為「鳳展計劃」的性能提升,將會提升達到F-16V等級,預計在2023年底前執行完畢;而臺灣向美國新購的F-16V戰機方面,總數為66架,首批2架預計在2023年交機來臺,預計在2026年以前全數交運臺灣。
儘管F-16V被臺空軍視為其「最強戰鬥機」,但就在四天前,嘉義基地一架F-16V戰鬥機在訓練時就發生了起飛後座艙蓋飛脫的險情。臺媒聲稱,雖然從起飛到降落僅短短7分鐘,卻是F-16V戰機自升級以來,首次發生座艙蓋脫落的事故。駕駛這架戰機的上尉飛行員已是作戰隊飛行員,並非「菜鳥」,目前暫時停飛接受調查。只是這款號稱「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竟然差點變成「空中敞篷車」,無論事故原因是臺軍飛行員操作失誤,還是美國原廠設計不當,都充分暴露出臺空軍的虛弱。
趙宗九認為,雖然此類事故在世界空軍範圍內多見,但不管臺灣當局調查結果如何,座艙蓋「假上鎖」的根本原因都是人為失誤。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臺灣當局所吹噓的有能力、有手段對大陸進行嚇阻的觀點十分荒謬,臺灣空軍所具備的能力和大陸相比,仍有較大距離。
作者:黃海寧,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王豪珅,深圳衛視直新聞實習生。
點擊「閱讀原文」連接到文章出處,僅推廣連結,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