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儘管「鷹擊18」與「俱樂部」外形相似,但整體性能早已脫胎換骨。
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會上,不少涉及航空航天和軍工企業的獎項引發關注。這些獎項囊括了從新型潛射反艦巡航飛彈到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製造以及火炸藥技術的發展,反映出中國在相關領域的最高技術水平,也為我們觀察這些先進技術和裝備打開了一扇窗。
疑似潛射版「鷹擊-18」上榜
據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的消息,該院「某潛艦飛彈武器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報導稱,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型號總指揮李立新,三院院長、型號副總師張紅文,型號總師朱坤代表該型號系統上臺領獎。這是三院第三次獲此殊榮。此前,三院「鷹擊8號」飛彈武器系統和陸基巡航飛彈武器系統分別於1988年、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這篇報導該院「某潛艦飛彈武器系統」獲獎的文章通篇沒有提到具體型號,只是在文章中表示:該型號的研製成功,跨越式提升我國反艦飛彈水平,有力推動海軍裝備建設和戰略轉型。以往型號採用30%新技術就已算很高了,而該型號採用的新技術高達70%。這個自主創新的大國利器,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我軍殺手鐧武器。根據三院的消息,該飛彈比國外同類產品尺寸更小更輕,性能指標卻翻倍,在14年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把這個看似「異想天開」又十分吸引人的設想變成了現實。
根據航天科工三院公布的信息,再綜合之前的相關報導來看,本次獲獎的很可能是坊間流傳的「鷹擊-18」亞超結合反艦巡航飛彈的潛射型號。
「鷹擊」飛彈到底有多強?
作為國之利器,具體性能都是嚴格保密的,但從航天科工之前發布的「敢為一流的型號『宗師』」一文可以看出該型武器系統的部分特點。據報導,該型號總師朱坤在國內首次提出亞超結合潛射反艦飛彈總體方案,解決大射程與超音速突防雙重難題,比俄羅斯和美國的飛彈更短更靈巧,射程更遠。同時,他提出水下有動力有控發射方案,主持突破海上複雜環境下各種技術難題,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型水下點火飛彈。該型號國內水下發射深度最深、適應浪高最高。此外,該型號國際首創隨海況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創造世界上掠海飛行高度新紀錄。而朱坤首次提出的反艦巡航飛彈「360度」全向方案,使我國潛射反艦飛彈攻擊區域擴大600倍,是我軍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命中率最高的反艦飛彈。
上述文章提到,「2016年底,一次型號試驗結束後,朱坤和試驗隊員歡呼起來,這次關鍵的成功也讓大家激動的淚水流得更加忘情」,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該型飛彈的定型試驗。上述專家認為,該飛彈本次獲得特等獎,可能說明它在列裝部隊後,由於性能先進、穩定可靠,使用效果很好,「只有部隊實際使用一段時間,根據列裝後的表現才會確定獎項的高低」。
專家認為,根據之前航天科工三院的相關報導,「鷹擊-18」採用亞音速超低空巡航方式,可以減輕重量,減少燃料消耗,大大增加射程。在末段時,亞音速巡航段脫離,第二級與彈頭加速以超音速攻擊目標,並可進行大過載機動,極大增大對方實施攔截的難度。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3M54E「俱樂部」反艦飛彈使用這種攻擊模式,它兼具亞音速飛彈航程遠和超音速飛彈突防能力強的優點。
而按照航天科工三院的說法,該飛彈各項指標都是「俱樂部」飛彈的數倍。另外,由於水下點火飛彈受力複雜,所以目前大多數飛彈採用冷彈發射,由燃氣彈出水面後點火,但這對發射深度有限制,而且飛彈在水中無控滑行,出水姿態不好保持。採用水下點火水中姿態控制技術後,可大大增加水下發射深度,並且提高了在高海況條件下的發射能力。
「航發」「兵器」榜上有名
除了航天科工三院的潛射反艦飛彈獲得特等獎以外,航發和兵器集團也有研究成果和先進人物獲獎。
據中國航發集團的文章介紹,該集團兩項科技成果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受到表彰。其中,由中國航發航材院主要承擔,渦輪院、動研所、動力所參研的《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DD6及其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研製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航發黎明公司車工洪家光的《航空發動機葉片滾輪精密磨削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航發的報導沒有說明相關技術是用在哪些具體型號上,不過,相信它們背後一定和中國一系列發動機重點型號的進展有關。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戰機、戰艦、戰車用上更多更好的國產「心臟」。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消息稱,我國火炸藥領域開拓者、兵器工業集團特聘院士王澤山獲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王澤山院士是我國兵工火炸藥領域軍民融合的開拓者和技術領軍人物,三次獲得國家科技大獎,被譽為中國的「火藥王」。
據介紹,王澤山首創火炸藥資源化系列再利用技術;發明了低溫感含能材料,解決了長貯穩定性問題;研發出具有普遍適用性的遠射程與模塊裝藥技術,使我國的火炮射程能夠提高20%以上,彈道性能全面超過所有國家的同類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