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艦》雷驅之王的末路:日本海軍「島風」號驅逐艦之太平洋戰記

2021-02-18 崎峻戰史

(溫馨提示:本文約6800字,配圖25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在艦船設計史上,日本海軍創造了不少歷史記錄,最出名的就是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大和級。此外,在小型艦艇設計上日本人也頗有創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擁有超強雷擊能力的「島風」號驅逐艦,該艦是日本海軍唯一配置3座五聯裝魚雷發射管的驅逐艦,具有單舷齊射15枚魚雷的強悍能力,配合遠程高速大威力的九三式氧氣魚雷,使其雷擊戰力傲視群雄,可謂「史上最強雷驅」。可嘆的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島風」號從未得到機會一展所長,最後與日軍引以為豪的大和級一樣,被美軍航母艦載機的萬鈞雷霆送下海底。

1936年12月,《華盛頓海軍條約》失效,各海軍強國重開造艦競賽,在驅逐艦的建造上,日美兩國的競爭尤為激烈。美國海軍在30年代後期建造的本森級驅逐艦最高航速達37.5節,而日本海軍同期設計的陽炎級驅逐艦航速為35節。同時,日本獲悉美軍後續的新型驅逐艦航速達38節(即弗萊徹級,實際航速37節),且美軍新型戰列艦的航速在27節以上。基於上述情報,海軍軍令部要求艦政本部設計一款航速39節的高速驅逐艦,為了在艦隊決戰中更有效地攻擊美軍新型戰列艦,其雷擊能力也要大幅提升。

■ 這幅彩繪表現了2艘美軍本森級驅逐艦並排航行的場面。鑑於條約失效後,美國海軍驅逐艦和戰列艦都有高速化的趨勢,日本海軍要求設計一型高速驅逐艦加以抗衡。

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海軍將驅逐艦劃分為甲乙丙丁四種類型:甲型驅逐艦為主力艦隊驅逐艦,即陽炎級、夕雲級;乙型驅逐艦為擔負艦隊護衛的防空驅逐艦,即秋月級;丙型驅逐艦為專注艦隊決戰的重雷裝驅逐艦,即本文主角島風級;丁型驅逐艦為用於護航反潛的輕型驅逐艦,即松級、橘級。日本海軍將高速雷擊驅逐艦單獨列為一類,可見其重視程度。

自從特型驅逐艦吹雪級之後,日本海軍在驅逐艦設計上一直在武備、續航力和適航性等各方面進行平衡,對於航速性能沒有太高的要求,而丙型驅逐艦的高速指標給艦政本部出了個難題。為了提高航速必須增加主機的輸出功率,為此艦政本部在陽炎級9號艦「天津風」號上試用了新型高溫高壓鍋爐,取得了良好實績,為高速驅逐艦的設計打下了基礎。丙型驅逐艦以甲型驅逐艦為基礎,艦體加長加寬,加大艦體長寬比以利於高速航行,同時為搭載重魚雷武備提供空間。

■ 日本海軍陽炎級驅逐艦「天津風」號,該艦試用了將在「島風」號上安裝的高溫高壓鍋爐。

丙型驅逐艦的首艦於1941年8月8日在舞鶴海軍工廠開工,建造預算為1065萬日元,命名為「島風」號,這也是日本海軍第二代取此艦名的軍艦。日本海軍在開戰前夕制定的丸五計劃中準備建造16艘同型艦,後來計劃變更,實際僅完成1艘,其實「島風」號也帶有強烈的試驗艦色彩。

「島風」號艦長129.5米,艦寬11.2米,滿載吃水4.36米,基準排水量2608噸,滿載排水量3324噸,是僅次於秋月級的日本海軍第二大驅逐艦。由於艦型較大,該艦在服役後曾被美軍誤判為輕巡洋艦。

■ 日本海軍「島風」號驅逐艦的側視及俯視線圖。

「島風」號能夠名留史冊主要因為高航速和重雷裝兩大特色。「島風」號安裝3座呂號艦本式高壓鍋爐和2臺艦本式蒸汽輪機,鍋爐工作溫度達400攝氏度,工作壓力為40公斤/平方釐米,設計功率75000馬力,在試航時達到75890馬力,在過載狀態下更高達79240馬力!作為參照對比,大和級的主機功率為15萬馬力,「島風」號的噸位僅為大和級的1/20,卻擁有後者1/2的動力輸出!「島風」號的燃油載量為635噸,續航力為6000海裡/18節。

■ 1943年5月5日,「島風」號在宮津灣做最後試航時的留影,這也是該艦唯一存世的官方照片。

強勁的動力使「島風」號成為日本海軍的航速冠軍。在1943年4月7日的試航中,該艦在排水量2910噸、輸出功率75890馬力的情況下航速達40.37節;在排水量2894噸、輸出功率79240馬力的過載試航時更是達到40.9節,打破由初代「島風」號(屬於峰風級)創造的40.7節的記錄,這是日本海軍史上除魚雷艇外的軍艦最高航速記錄。「島風」號在以最大戰速40節(約合75公裡/小時)航行時,正面要承受相當於風速20米/秒的暴風風壓,如果此時轉舵站在甲板上的人會因為巨大的離心力而被拋到海中,據說在高速轉向時艦橋上的人都要緊緊抓住扶手,以防摔倒。「島風」號因為出眾的高速性而被稱為「海上零戰」。

■ 日本海軍初代「島風」號驅逐艦,屬於峰風級,也曾經創造了航速記錄。

「島風」號不僅跑得飛快,魚雷攻擊能力異常強悍,可謂冠絕天下。「島風」號最初計劃裝備2座七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考慮到過於沉重,在緊急情況下無法人力旋轉,後改為3座零式五聯裝魚雷發射管,沿艦體中線布置,具備單舷齊射15枚氧氣魚雷的能力,相比陽炎級2座四聯裝發射管、單舷齊射8枚魚雷的水準,舷側雷擊火力提高了近一倍,同時也是史上雷擊能力最強的驅逐艦。由於雷裝過重,「島風」號取消了魚雷裝填裝置,犧牲了二次攻擊能力,不過15枚九三式氧氣魚雷的殺傷力足以令任何處在射程內的大型戰艦顫抖不已了。

■ 「島風」號是日本海軍唯一裝備零式五聯裝魚雷發射管的軍艦,從這張模型細節照片上可以觀察到「島風」的魚雷發射管布局。

「島風」號的主炮沿用陽炎級的三年式127毫米艦炮,配置了3座雙聯裝炮塔,採用前一後二配置。「島風」號採用了D型炮,相比陽炎級的C型炮其仰角提升到75度,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同時改良了裝填機構。有資料顯示「島風」號曾計劃裝備與秋月級同款的100毫米高射炮,但未能實現。與以往的日本驅逐艦一樣,「島風」號在防空反潛能力上存在短板,竣工時的防空武器僅限於2座雙聯裝25毫米機關炮和1座雙聯裝13毫米機槍,反潛武器為1座深彈拋射機和2條投放滑軌,可攜帶18枚深彈,對潛搜索使用九三式聽音機和九三式探信儀。

■ 「島風」號驅逐艦的立體視圖。該艦具備強大的雷擊能力,但在防空和反潛能力上較為薄弱。

值得一提的是,「島風」號在建成時就在前桅安裝了22號電探,即水面搜索雷達,其波長10釐米,功率2千瓦,重量1320公斤,對戰列艦等大型目標的發現距離為35公裡,對驅逐艦為17公裡,對潛艇潛望鏡為5公裡,但測距和測角精度較差。在服役期間,「島風」號又在後桅加裝了13號電探,用於對空搜索,對大型空中編隊的發現距離達150公裡。

■ 「春月」號驅逐艦桅杆上安裝的22號電探和13號電探,「島風」號在服役後也裝備了這兩種雷達。

「島風」號開工四個月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該艦於1942年7月8日下水,1943年5月10日竣工,艦籍歸屬吳鎮守府,首任艦長為廣瀨弘中佐。「島風」號服役後,首先編入作為訓練部隊的第11水雷戰隊,主要在瀨戶內海展開測試和訓練。在此期間的6月8日,「島風」號親歷了戰列艦「陸奧」號爆炸沉沒的悲劇事件。

1943年5月,美軍在阿留申群島發起反攻,登陸阿圖島,全殲守島日軍,北太平洋戰局吃緊。鑑於美軍加強封鎖,將困守在基斯卡島的5000餘名日軍撤回成為日本海軍的當務之急。這項任務由第1水雷戰隊執行,新任戰隊司令官木村昌福少將特別請求讓裝備電探的「島風」號參戰,考慮到北太平洋海域陰雨多霧,能見度不良,正好可以發揮電探的作用。這項請求被呈交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大將,得到批准,「島風」號於7月1日正式編入第1水雷戰隊。由於時間緊迫,「島風」號取消了預定的魚雷試射。

■ 1943年5月,在阿圖島登陸的美軍部隊,經過激烈戰鬥,守島日軍全部覆滅。

「島風」號於7月5日抵達幌筵島。基斯卡島撤退行動的代號為K號作戰,艦隊於7月7日出擊,木村少將率領2艘輕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向北開進,計劃利用濃霧掩護,隱蔽靠岸,撤運部隊。作為艦隊中唯一裝備電探的驅逐艦,「島風」號擔任艦隊前鋒,用電探警戒敵情。不巧的是,在艦隊靠近基斯卡島時,周邊海域連日放晴,在海上逗留多時的艦隊隨時可能暴露並遭到空襲。經過反覆權衡後,木村於7月15日下令中止行動,全軍返航,他的決斷得到「島風」號廣瀨艦長等人的支持,但受到上級的責難。

■ 1965年拍攝的電影《太平洋奇蹟作戰基斯卡》反映的就是K號作戰,片中由著名影星三船敏郎飾演的艦隊司令大村少將以木村昌福為原型。

在返航途中,「島風」號首次與美艦遭遇。7月17日10時45分,「島風」號在幌筵島近海發現一艘浮航的美軍潛艇,對方發現日軍艦隊後迅速下潛。「島風」號立即加速靠近,用水聽機搜索目標並投下13枚深彈。電信兵森脅武夫上等水兵從舷窗看到海面上有油跡浮現,日軍由此判斷美軍潛艇被擊沉或擊傷。

7月22日,艦隊再次出動,此時天公相助,海上濃霧瀰漫,但是給日軍艦艇航行帶來困難,連續發生衝撞事故,隊形散亂,後來依靠試射火炮,聽聲辨位,才得以重新整隊。7月29日,艦隊靠近基斯卡島,「島風」號的電探於12時40分探測到島嶼東南方有不明目標,疑似美軍巡邏驅逐艦,這一判斷後來得到美軍記錄的證實,同時也證明木村堅持讓「島風」參戰的明智。日軍艦隊選擇在島嶼西北岸停泊,僅用55分鐘就將島上部隊裝載完畢,迅速返航,於兩天後返回基地,K號作戰取得完全成功,被日軍譽為「奇蹟の作戰」。初次上陣的「島風」號在行動中的表現可以用旗艦「阿武隈」號輕巡洋艦的主計長市川浩之助少佐的回憶作為評價:「因為裝有我軍最新型電探的『島風』號在身邊,尤其感到安心。」

■ 《太平洋奇蹟作戰基斯卡》的劇照,上圖是在霧海中前行的日軍艦隊,下圖是在基斯卡島岸邊等待撤退的日軍部隊。

美軍對於日軍撤退一無所知,按計劃於8月15日在基斯卡島登陸,浪費大量彈藥,還因誤擊蒙受傷亡,最後發現島上只剩下幾隻狗而已。一位美軍飛行員自嘲道:「我們在基斯卡島空投了勸降傳單,可是狗並不識字啊!」

K號作戰結束後,「島風」號向內地返航,隨後編入第2水雷戰隊。在此後近10個月時光裡,「島風」號一直奔波在本土、塞班、拉包爾、特魯克和婆羅洲等地,為主力艦或運輸船隊護航,除了遭遇美軍潛艇和飛機外,從未參與正面交戰,自然也沒有機會發揮魚雷的威力。日軍戰報記載,「島風」號在1943年8、9月間用深彈擊沉了2艘潛艇,上述戰果未能得到確認。

■ 在海上疾馳的「島風」號,雖然具有高航速、重雷裝的特點,但該艦一直沒有發揮攻擊力的機會。

1943年10月5日,上井宏中佐出任「島風」號第二任艦長。上井艦長脾氣火爆,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如果有人擋在前面,他一定會大吼:「走開走開!滾一邊去!」很粗魯地把人推到一邊。某次,他在吃飯時發現味噌湯裡有一隻蒼蠅,直接把碗丟在勤務兵身上。據說上井在海軍兵學校擔任教官時,學生們根據他名字的諧音稱他為「恐怖教官」。總之,上井艦長很難讓人親近,艦上大多數人都敬而遠之,只有機關長、炮術長等少數人能和他說上話。雖然為人粗暴,但上井艦長操艦技術精湛,之前擔任「濱風」號艦長時在所羅門前線作戰,經驗豐富。在1944年4月,「島風」號的主要軍官如下:

艦長:上井宏中佐

機關長:上村嵐大尉

炮術長:左近允正章大尉

水雷長:辻田格四郎大尉

航海長:寺岡一行大尉

軍醫長:池田茂常軍醫中尉

■ 這幅畫作表現了「島風」號(右)與46號掃海艇進行反潛巡邏的場面。

1944年4月上旬,「島風」號護衛著「大和」號戰列艦從吳港起航,經由馬尼拉前往隆加錨地,此舉是為了就近獲取婆羅洲的燃油。5、6月間,「島風」號與其他驅逐艦一道在塔威塔威錨地周邊實施反潛警戒。6月9日,「島風」和「谷風」號在灣口巡邏時遭到美軍「鯔魚」號潛艇攻擊,「谷風」號被命中兩枚魚雷,就在「島風」號眼前瞬間沉沒。上井艦長立即命令加速衝向魚雷來襲方向,向潛艇可能潛伏的海域投下深彈,隨後以最高航速撤離危險海域。

■ 這座精密模型展示了「島風」號在服役後期強化防空武備的狀態。

1944年6月中旬,美軍登陸塞班島,日軍艦隊傾巢出擊,實施「阿」號作戰,試圖與美軍艦隊決戰,「島風」號護衛著「大和」、「武藏」等主力艦開赴戰場。此時,「島風」號的防空火力已得到強化,25毫米機關炮增加到三聯裝炮4座、雙聯裝炮1座、單裝炮7門。這次海戰全程在雙方艦隊的視距之外展開,「島風」號除了警戒潛艇和對空射擊外,一艘美艦的影子都沒看到,魚雷完全成了擺設,毫無用處。戰鬥結果極為悲慘,日軍損失3艘大型航母和數百架飛機,機動部隊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 這幅畫作展示了1944年夏季,「島風」號為航母護航的場面。

1944年10月,美軍向菲律賓萊特島發起兩棲登陸。日軍集結起最後的主力展開捷號作戰,兵分多路試圖突入雷伊泰灣,炮擊美軍登陸艦隊。「島風」號被編入由慄田健男中將指揮的主力艦隊,由汶萊出擊。此時,日軍航空兵力薄弱,難以為艦隊提供有效掩護,所有人都做好了迎接美軍艦載機狂轟濫炸的準備,「島風」號上充滿了決死赴戰的悲壯氣氛。

■ 伴隨主力艦隊出擊的「島風」號驅逐艦,雷伊泰灣海戰是該艦經歷的唯一一次大規模水面交戰。

慄田艦隊一路上磨難不斷,屢遭襲擊,損兵折將。10月24日,艦隊駛入錫布延海,隨後組成兩個防空輪形陣,防備美軍空襲,「島風」號位於以「大和」號為中心的第一陣列的前鋒位置。當天,美軍發動了四次大規模空襲,對「武藏」號等大型戰艦實施集中攻擊,而一些打偏的炸彈落在「島風」號舷側,爆炸衝擊波令艦體劇烈震動,瀑布般的水柱將軍艦澆了個透心涼。

■ 1944年10月24日,慄田艦隊在錫布延海海戰中排成的防空陣型,「島風」號位於第一陣列最前方。

在激烈的對空作戰中,上井艦長發現翻騰的海面上有兩條青絲一般的雷跡,距離很近,來不及轉舵規避!他就像條件反射似地大聲下令:「極速前進!」這項命令要求軍艦在極短時間內加速到最高戰速,是風險很大的應急操縱法,因為可能造成輪機負荷過大而損壞。在艦長下令後,機艙內充滿了引擎高速運轉的尖銳噪音,幾乎將輪機兵的耳膜刺破。「島風」號發揮出最大動力,以超過40節的航速狂飆,終於跑贏了水下疾馳的魚雷,兩條雷跡緊貼著艦尾擦過!「島風」號憑藉高速逃過一劫,而被美機圍毆的「武藏」號重創掉隊,於傍晚沉沒。

■ 在錫布延海海戰中遭到美軍飛機集中攻擊的「武藏」號戰列艦。

10月25日夜間,慄田艦隊突破聖貝納迪諾海峽。由於艦員極為疲憊,疏於警戒,「島風」號不慎與「秋霜」號衝撞,造成艦首左側受損,但並不影響作戰。25日晨,慄田艦隊在薩馬島外海發現美軍護航航母編隊,隨後分成數隊展開突擊。這是「島風」號服役以來首次與美軍戰艦正面交鋒,全艦鬥志高昂,加速衝在最前面,上村機關長後來描述道:「所有人都殺氣騰騰!」美軍護航驅逐艦勇猛地發起反擊,遭到日軍的集中攻擊,「島風」號也和友艦一道用主炮向逼近的美艦連續開火,重創目標,但是由於場面混亂,始終沒有佔據有利陣位實施魚雷齊射。

■ 在薩馬海戰中,美軍驅逐艦冒著日軍艦隊的炮火釋放煙幕,掩護己方航母撤退。

甲板上打得熱火朝天,甲板下掌握機械運轉的上村機關長卻暗暗叫苦,長時間高速航行導致燃料消耗過快,按照這種狀況「島風」號衝到雷伊泰灣將沒有足夠的燃料返航。不過,慄田中將隨後下達了整隊反轉的命令,讓上村鬆了一口氣。然而,日軍苦心策劃的捷一號作戰最終再度慘敗收場,失去了包括「武藏」號在內的28艘大小戰艦,卻戰果寥寥。在返航途中,油艙幾乎見底的「島風」號接受了海上加油。在此次海戰中,「島風」號有5人陣亡,8人受傷。

雷伊泰灣海戰結束後,在萊特島上的激戰仍在繼續。日本陸軍調集精銳部隊上島,計劃與美軍展開決戰,由海軍負責海運增援和給養。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殘存的14艘驅逐艦編入西南方面艦隊,為航行與呂宋島和萊特島之間的運輸船隊護航,代號為多號作戰。

雷伊泰灣海戰後,「島風」號被指定為第2水雷戰隊旗艦,戰隊司令早川幹夫少將及其幕僚登艦,加上增加的防空炮組,全艦人員增至450餘人,大大超出267人的額定編制。按照計劃,「島風」號編入第三批運輸隊,於11月9日黎明前從馬尼拉起航,駛往萊特島西岸的奧爾莫克灣,編隊中還包括「濱風」、「長波」、「若月」、「朝霜」號驅逐艦和5艘運輸船。滿載部隊和給養的運輸船大多老舊,只能以5節龜速航行。以「島風」的航速,從馬尼拉至奧爾莫克灣的航程只需七八個小時,可現在護送慢速運輸船,全程需要兩天兩夜,而且沒有空中掩護,兇多吉少。

■ 這幅畫作展示了1944年11月「島風」號執行最後一次作戰時的姿態,夕陽西下,命不久矣。

11月10日21時25分,日軍在8000米距離上發現數艘美軍魚雷艇。上井艦長立即下令:「左炮戰!開火!」密集的炮火迫使美軍魚雷艇放棄攻擊,掉頭撤退,日軍宣稱擊沉3艘魚雷艇,「島風」艦內一派歡騰,這是他們迎接死神之前的最後狂歡了。

11月11日11時,艦隊靠近奧爾莫克灣,「島風」的電探發現有空中大編隊自東而來,早川少將命令運輸船加速靠岸,驅逐艦釋放煙幕掩護並做好防空戰鬥準備,為了防止誘爆,所有驅逐艦將魚雷丟棄。不久,近350架美軍艦載機飛臨海灣,展開猛烈空襲,平均每艘日軍艦船要遭到30餘架飛機的圍攻,而體形最大的「島風」號更是眾矢之的。

■ 1944年11月在萊特島奧爾莫克灣內遭到美軍飛機攻擊的日軍運輸船。

上井艦長拼盡平生解數指揮軍艦劇烈機動,竭力規避。「島風」號在美機的密集投彈下居然沒有被直接命中,實屬奇蹟,但是大量近失彈的衝擊仍然造成明顯的損傷。更為嚴重的是,美軍飛機的低空掃射造成大量傷亡,單薄的船殼根本抵擋不足大口徑機槍的攢射,艦體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彈孔,四處浸水,子彈甚至直接打進機艙,切斷了蒸汽管道,導致動力喪失,最終「島風」號像死魚一樣癱瘓在海面上,任由美機蹂躪。

■ 1944年11月11日,在奧爾莫克灣內高速航行的「島風」號,這幅由美軍飛行員拍攝的照片就是該艦在世間的最後留影。

上村機關長從機艙爬到甲板上,眼前的景象異常悽慘。飛濺的海水和鮮血混合在一起,將甲板化為一片血海,到處是散落的殘肢斷臂,血肉模糊的頭顱滾來滾去,艙壁上滿是人肉和殘破的器官,視野內的一切幾乎都被染成血紅色。尚有生息的人其實生不如死,有些臉已經燒成焦炭,面目難辨,有些渾身是傷,形同血人,慘叫聲、呻吟聲、呼喚聲不絕於耳。上村艱難地穿過溼滑的甲板前往艦橋,那裡同樣慘不忍睹,包括早川司令官在內的大部分軍官都已殞命,上井艦長身負重傷,沒有受傷的軍官只有上村機關長和機關參謀鈴木安照少佐。按照指揮權繼承原則,上村臨時代理艦長。

■ 與「島風」號同時被擊沉的「若月」號驅逐艦在沉沒前的照片。

在這場慘烈的空襲後,船隊中僅有「朝霜」號倖免沉沒。「島風」號奄奄一息,上村決定棄艦,可艦上的舟艇都被打得到處是洞,放到海裡很快就進水沉沒了,只剩一艘救生艇用毛毯碎片堵住彈孔後勉強浮起,仍浸水嚴重,包括上井艦長在內的21名倖存者離艦。「島風」號在海上漂浮到17時45分,因爆炸沉入海底,結束了一年零六個月的服役生涯。

由於找不到一支完整的划槳,眾人只能以手划水,向萊特島海岸前進,途中又救起一位落水日軍飛行員。「島風」號的倖存者於傍晚時分登島,不料遭到菲律賓人的襲擊,鈴木參謀被打死,其他人只能退回海上,又漂泊了大半夜才在次日凌晨再度登岸,並得到陸軍的救助。「島風」號的450餘人僅有20人生還,他們在島上滯留到12月初才乘船返回馬尼拉。

「島風」號驅逐艦是日本海軍為艦隊決戰量身打造的強力雷擊艦。然而,在以航空戰為主導的太平洋戰爭中,「島風」號空有強勁的魚雷武備,卻無用武之地,在短暫的服役生涯中沒有在實戰中射出過一枚魚雷,實在是莫大的諷刺。「島風」號與大和級戰列艦一樣,都是日本海軍作戰思維僵化、戰術思想落伍的突出例證。

■ 後人用模型再現了「島風」號進行魚雷齊射的場面,該艦在服役生涯中從未實施魚雷攻擊。

戰後,倖存的前「島風」號機關長上村嵐繼續在海上自衛隊服役,官至吳教育隊司令。1965年11月11日,正值「島風」號沉沒21周年之際,上村聯合前任艦長上井等倖存老兵及陣亡者家屬,在吳市長迫町的舊海軍幕地為「島風」號豎立了慰靈碑,並舉行祭典。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戰後第一座為舊海軍艦艇設立的慰靈碑。

■ 位於吳市長迫公園內的「島風」陣亡者慰靈碑。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了解更多戰爭史上的精彩故事,推薦閱讀本公號歷史文章:

《閃電戰》始於斯,終於斯:西班牙人的梅塞施密特傳奇

《閃電戰》砸碎柏林之鎖:追憶1945年4月澤洛高地攻防戰

《軍人志》無法交換的人質:二戰時期的德國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戰艦》各領風騷:二戰時期最強火力驅逐艦盤點

《軍人志》馬踏太陽旗:1942年美軍第26騎兵團之巴丹戰記

《閃電戰》誰毀滅了華沙?1944年華沙起義中的政治博弈

《閃電戰》會走的盾牌:義大利裝甲機動機槍突擊掩體MIAS

《閃電戰》戈蘭高地上的鐵十字:中東戰爭中敘利亞軍隊的德制戰車

《戰艦》帝國遲暮的見證者:龐德海軍元帥與二戰前期的英國海軍(下)

《戰艦》帝國遲暮的見證者:龐德海軍元帥與二戰前期的英國海軍(上)

■ 手機用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兩個辦法。

一、直接打開手機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放大鏡圖標,搜索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點開之後再點擊「關注」。

二、請長按下面這個二維碼圖片,然後點擊「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之後請點擊「關注」。


■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之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閱讀更多世界軍事歷史文章。

ISO系統用戶如有意打賞,請掃描或識別下方二維碼,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驅逐艦英傑列傳·日本篇》No.1:暗夜刺客行
    在英國海軍完成最早的「哈沃克」號驅逐艦後,日本海軍立即收集情報,深入研究,認為這一新艦種極具潛力,於1898年到1899年間分別向英國亞羅船廠和桑尼克羅夫特船廠各訂購了6艘驅逐艦,前者為雷級,後者為東雲級,是為日本海軍驅逐艦之始。在1900年至1903年間,日本又向英國訂購了曉級(初代)和白雲級各2艘。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01
    ◆  序  言  ◆在中國軍事愛好者的圏子裡,說起太平洋戰爭中的日本海軍驅逐艦
  • 《戰艦》二戰十大驅逐艦,個個經歷不凡,最後一名上榜原因有些尷尬
    在二戰中,絕大多數驅逐艦都默默無聞地履行著職責,也有不少驅逐艦在驚心動魄的海上搏殺中留下了光彩的航跡,創造了輝煌的戰績,從而青史留名。本文就為各位盤點二戰時期最為知名的10艘驅逐艦(排名不分先後)。如果讓軍迷朋友們評選二戰最出名的驅逐艦,十有八九會首先想到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這艘有著「奇蹟の幸運艦」之稱的驅逐艦在軍迷圈裡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一個圖騰,一個難以名狀的祥瑞神物。
  • 「特立獨行」的軍艦:二戰日本海軍的獨苗驅逐艦「島風」號
    而二戰日本海軍中也有這樣一艘與眾不同的軍艦,它就是號稱日本最完美驅逐艦的「島風」號高速雷擊驅逐艦。也就是這艘驅逐艦在其短暫的服役生涯中創造了多個日本第一和世界之最。隨著30年代後期,美國「本森」級與「格裡維斯」級高速驅逐艦的出現打破了日軍「陽炎」級驅逐艦的優勢,日本海軍大本營終於下定決心,制定了 「使用超高艦速,快速接敵、快速脫離,在中遠距離使用魚雷,實施先制雷擊」的新一代驅逐艦戰術。這一戰術充分體現出了日本魚雷的巨大優勢,也促使了日本下一代「島風」級驅逐艦的誕生。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22
    為了支援島上的抗登陸行動,日軍大本營在此之前就制定了「天」號作戰計劃,集中陸海軍的航空兵力,以九州和臺灣為基地,向蝟集在衝繩外海的美軍艦隊實施大規模航空攻擊。但是,在3月間的美軍空襲中,原計劃用於「天」號作戰的飛機損耗較大,於是重新整頓兵力,準備在4月初實施「菊水」作戰,除了大舉出動航空兵進行空襲和特攻作戰外,還計劃集結聯合艦隊能夠行動的艦船,以「大和」號為中心組成海上特攻隊,攜帶單程燃料前往衝繩島炮擊美軍艦隊,然後搶灘擱淺,官兵上陸作戰。4月5日,聯合艦隊參謀長草鹿龍之介中將登上「大和」號,向第2艦隊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將傳達了海軍軍令部的決定。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02
    新艦啟航「雪風」號驅逐艦的名字在日本久已有之,早在古代平安時代的文集《蜻蛉日記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09
    南太平洋! ◆1942年5月2日,日本海軍佔領了佛羅裡達群島(Florida Islands)的圖拉吉島(Tulaghi),同時發現該島對面的另一個島嶼上有一片非常適合修建機場的海邊平原,這座島嶼叫瓜達爾卡納爾島(Guadalcanal,簡稱瓜島)。
  • 《戰艦》巨炮謝幕:1945年美英海軍對日炮擊行動始末
    1945年7月,血腥的衝繩戰役業已落幕,美軍搬掉了通往東京的道路上最後一塊絆腳石,下一個目標就是登陸日本本土,任何還有思考能力的人都已經意識到,太平洋戰爭的決戰時刻越來越近了。此時的日本列島已經是一座火焰與飢餓之島。至1945年夏季,美國陸航第20航空隊的B-29「超級空中堡壘」從馬裡亞納群島起飛,摧毀了一座座城市,東京、神戶、大阪、名古屋,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屍骸遍地。
  • 《戰艦》日軍飛行員偷襲美國縱火燒山,二十年後故地重遊卻被視為英雄
    實際上在9日清晨出現在森林上空的飛機是來自日本海軍伊-25潛艇的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而這艘潛艇正在距離海岸十幾海裡外等候著。伊-25不是第一次造訪俄勒岡海岸,6月21日深夜炮擊史蒂文斯堡的就是它,當時使用140毫米甲板炮在16分鐘內發射炮彈17發,然而大部分炮彈都落入了棒球場和附近的沼澤中,僅有1發炮彈炸斷了幾根電話線,之後伊-25害怕遭到反擊而逃之夭夭。
  • 【艦娘的前世今生】峰風級驅逐艦——島風號
    標誌性的兔耳和丁字褲當然要沿用原作的設計,鞋子是參考峰風級艦首設計的和式木屐。人物整體以黑白紅為主色調,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個活潑可愛的前世島風的形象。說起島風,估計各位提督想到的都是艦C的看板娘驅逐艦島風,然而這個艦名在舊海軍中已經是第二次使用了。在這之前,也有一艘名為島風的驅逐艦在海軍中服役,這便是海軍峰風級驅逐艦4號艦島風號。
  • 史上最強雷擊驅逐艦:島風、下周參上!
    是的,雖然五聯裝魚雷管不是島風獨一家,但五聯裝的610毫米魚雷管,還是島風獨有的。其實,這還是經過妥協後的配置了,最初按照日本海軍的設想,島風本應安裝七聯裝魚雷管!但是後來日本人自己也覺得:「我們是不是有點過分了」,所以換成了五聯裝(好了好了,其實是日本人覺得亞洲人操作七聯裝發射管太困難了,體格太差根本用不動)。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15
    這次入港時間並不長,兩周後維護完畢的「雪風」就接到了新的任務,護送一支運輸船隊從本土前往特魯克。「雪風」於6月16日起航,一路平安無事,於6月21日抵達特魯克,隨後繼續駛向拉包爾,仍舊歸屬第8艦隊編制內,執行護航和運輸任務。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12
    此時,「雪風」的狀況也不容樂觀,不僅油艙受損,幾根重要的高壓蒸汽管被震裂,已經無法達到最高航速了,失去速度的驅逐艦是很難躲避空襲的,再加上整整一夜的激戰
  • 《戰艦》億萬富豪尋舟記:保羅·艾倫和他的沉沒戰艦探索之旅
    這不是艾倫第一次因為類似的發現而搶佔媒體頭條了,在尋獲「灰夫人」之前他的團隊已經造訪過其他著名戰艦的安息之地,包括「胡德」、「武藏」和「印第安納波利斯」號,而在全球海洋那難見天日的海底,還有更多的沉沒戰艦等待著他的探尋……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04
    不待菲律賓的戰火停息,日軍就將進攻的矛頭指向下一個目標,擁有豐富資源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包括婆羅洲、西裡伯斯(Celebes,今蘇拉威西島)、爪哇、蘇門答臘(Sumatra)等島嶼,這裡盛產石油、橡膠、金雞納霜等戰略資源,令日本人垂涎三尺。
  • 《雪風戰記--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傳奇戰歷》No.17
    此時,在開戰時組成第16驅逐隊的4艘「陽炎」級驅逐艦隻剩下「雪風」還在前線奮戰:「初風」和「時津風」號都在1943年戰沉,「天津風」號於1944年1月在南方海域執行運輸任務時被潛艇重創,返回國內大修,於是第16驅逐隊被解散,「雪風」號被編入第17驅逐隊,成為該隊的五號艦,同隊還有「谷風」、「磯風」、「浦風」、「濱風」,都是並肩戰鬥多時的老戰友了。
  • 《戰艦》旋風夜襲:1942年1月峇里巴板海戰始末記
    談及「太平洋戰場上驅逐艦夜間雷擊突襲」的話題,熟悉太平洋戰爭的海戰史愛好者往往會不假思索地想到日本海軍的水雷戰隊。日本海軍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就非常重視夜間雷擊戰,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漸減迎擊」作戰的框架下,日本海軍經過潛心研究,憑藉嚴苛的訓練和量身定製的艦艇武備,打造出一支擅長夜戰、精強兇悍的驅逐艦部隊,在戰爭中創造了諸多經典戰例,一度令盟軍談之色變。
  • 殺手哥的兵器庫 日本島風號驅逐艦自爆真相
    丨引言要說名氣,如今日本島風號驅逐艦直追大和號戰列艦。其實歷史上的島風號並沒有太大的名聲,相反同代的秋月級驅逐艦則功勳卓著,打得美軍灰機不要不要的,連美國海軍也公認秋月級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驅逐艦。但是由於島風是二戰時新造的世界最快航速的正規大型戰艦,艦娘賦予了島風新的春天。乳量即正義島風才不承認呢,孤身一人正是萌點所在!
  • 億萬富翁有錢任性,水下探秘找到日軍最快驅逐艦「島風」
    圖片:保羅·艾倫的「八爪魚」號遊艇,從前後兩架直升機的尺寸就可以看出該船的巨大。這次找到的「島風」號是二戰中日本著名的一艘驅逐艦。創下日本海軍除魚雷艇外的大型艦最快航速。這個航速到現在還沒有被打破。所謂的公試航速,是在軍艦的燃料與補給品裝載量2/3的狀態下所測的航行成績,但也有搭載一半裝載的情況下測試的的案例,大抵上仍是以2/3為常態。
  • 二戰美軍經典驅逐艦拉菲號瓜島海戰混進了日本艦隊炸死了一名少將
    戰美軍傳奇驅逐艦拉菲號,可以說日本帝國海軍二戰中最不想提到的美軍驅逐艦名稱,因為日本海軍前前後後被美軍兩代拉菲號驅逐艦搞得狼狽不堪,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