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

2022-02-04 天水伏羲故裡國學院


- 人文方面幾類應讀的書 -

朱光潛

百川先生:

暑中我因校事赴成都,最近回校才看到中周社轉來黃梅先生的信,提議要我開一個為獲得現代公民常識所必讀的書籍目錄。這很使我為難,一則我目前極忙,沒有工夫仔細斟酌;二則我所學的偏重人文方面,對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是外行。讀書不是一件死板的事,一個方單不能施諸人人而有效。各人的環境、天資、修養和興趣都不能一筆抹殺。一個人在讀書方面想有成就,明眼人的指導固大有裨益,自己的暗中摸索有時也不可少,因為失敗的教訓往往大於成功的。讀者既然要求一個目錄,我姑且就我的能力所及,隨便談談幾類應讀的書籍,不過要特別聲明:這是我個人的意見,只能供參考,不敢希望每個人都依照。

第一,我以為一個人第一件應該明確的是他本國的文化演進、社會變遷以及學術思想和文藝的成就。這並不一定是出於執古守舊的動機。要前進必從一個基點出發,而一個民族以往的成就即是它前進出發的基點。知道它的長處所在和短處所在,我們才能知道哪些東西應發揮光大,哪些應彌補改革,也才能知道它在全人類文化中佔何等位置,而我們自己如何對它有所貢獻。我不是一個學歷史者,但對於過去一切典籍,歡喜從歷史的眼光去看。從前人有「六經皆史」的說法,其實不只是六經,一切典籍所載都可以當作史跡看。史是人類活動進展的軌跡,它的功用在觀今鑑古,繼往以開來。我贊成多讀中國古典和西方古典,都是根據這個觀點。每種學問都有一個淵源,知道淵源才可以溯理流派。知道淵源固不是三五部書所可了事。但是淵源又有淵源,我們先從最基本的著手,然後逐漸擴充,便不至於沒有根底。回到了解中國固有文化的問題,中國向來傳統教育所著重的大政並不錯。中國中心思想無疑地是儒家,而儒家的淵源的淵源在《論語》《孟子》和「五經」。無論從思想或是從藝術的觀點看,《論語》都是一部絕妙的書,可以終身咀嚼,學用不盡的。我從前很歡喜《世說新語》,為的是它所寫的魏晉人風度和所載的雋詞妙語。近來以風度語言的標準去看《論語》,覺得以《世說新語》較《論語》,真是小巫見大巫。《孟子》比較是耍偏鋒,露稜角,但是說理文之犀利痛快,明白曉暢,後來卻沒有人能趕得上。「五經」之中,流品不齊,《書經》是最古的政治史料,《易經》是最古的解釋自然的企圖,《詩經》為中國純文學之祖,《春秋》為中國編年史之祖,《禮記》較晚出,內容頗駁雜,但是儒家思想見於此經者反比他經為多,其中如《檀弓》《學記》《樂記》《儒行》《禮運》《大學》《中庸》諸篇,妙文至理,是任何讀書人不應放過的。諸子之中,老莊荀墨家最重要,次可略覽《韓非子》《列子》《淮南子》及《呂氏春秋》。讀先秦典籍不可不略通文字訓詁;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最便於初學,王引之的《經傳釋詞》頗有科學條理,亦可看。要明白中國思想演進,佛典及宋元明理學都不可忽略,可惜我對此毫無研究,不敢多舌。我只能說,在佛典中我很愛讀《六祖壇經》和《楞嚴經》,這也許是文人積習。在理學書籍中我覺得《近思錄》和《傳習錄》很簡便。史籍最浩繁,一般人可選讀前四史,全讀《資治通鑑》,遇重大事件翻閱《通鑑紀事本末》,遇重大問題翻閱《三通》。治一切學問都不可不明白史的背景,可惜我們至今沒有一部完善的通俗的通史,近人張蔭麟錢穆諸君所編的各有特見,但都只能算是草創。文藝方面除著《楚辭》及陶杜諸集外,一般人可從選本入手。選本甚多,選者各有偏重,難得盡滿人意。梁以前作品具見於《昭明文選》,這是選學之祖,詩文兼收,為治辭章者所必讀。後來選本比較適用的,文推姚姬傳的《古文辭類纂》;詩推王漁洋的《古今詩選》,王壬秋的《八代詩選》,沈歸愚的《古詩源》和《唐宋詩醇》,曾國藩的《十八家詩鈔》;詞推《花間集》,張惠言《詞選》和朱彊邨的《宋詞三百首》。曲讀《西廂記》《琵琶記》《桃花扇》及其他數種;小說讀《水滸》《紅樓夢》及其他數種,對於一般人也就可知其梗概了。在現代,一個人如果只讀中國書,他的見解難免偏狹固陋,而且就是中國書也不一定能讀得好。學術和其他事物一樣,必以比較見優劣,必得新刺激才可產生新生命。讀書人最低限度須通一個外國文,從翻譯中窺外人文物思想,總難免隔靴搔癢,尤其是在現在我們的譯品太少,而且大半不很可靠。要明了一個文化,大約不外取兩種程序。拿繪畫來打比,或是先繪一個輪廓,然後點染枝節,由粗疏逐漸到細密;或是先累積枝節,逐漸造成一個輪廓,由日就月將而達到豁然貫通。這兩種程序可以並行不悖,普通學者大半兼採這兩個方法。治西方文史,為一般人說法,我主張偏重第一個方法。因為從枝節架輪廓,需要很長久的耐苦,如果枝節不夠充實,所架成的輪廓也就一定不端正恰當。我們一般人對於西方文史所能花費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想明白西方文化的輪廓,我們最好先讀幾部較好的歷史。我們所感覺困難的是較好的歷史大半是專史而不是通史。從史學觀點看,韋爾斯的《世界史綱》(有中譯)也許不很完善,但對於一般人卻是一部好書。關於近代的,Fisher的歐洲通史值得特別介紹。如果再求詳盡精確,讀者可參考Lavisse的通史(法文)和劍橋大學的中世紀和近代歐洲史。這都是權威著作,有很好的史籍目錄可供採擇。有時候小冊書也很有用,比如談古代歐洲的,像Livingstone: Greek Genius and Its Meaning to Us; Lowes Dickenson:Greek View of Life; Warde-Fowler: City-state in Grecce and Rome,都非常好。
歐洲文化,大概地說,有三個重要來源:一是希臘的,科學哲學的思想和文藝作品都是後來的模範;一是希伯來的,宗教信仰大半是它的貢獻;一是條頓的,繼承希臘精神而發揮為近代科學與工商業文化。在這三個成分中,希臘文化最重要也最難了解,它的內容太豐富而且它離我們也太久遠。我們最好先從文藝入手。希臘人最擅長的是造形藝術,雕刻尤其精妙,圖畫建築和陶器次之。讀者最好擇一部希臘藝術史,仔細玩味原跡的照片或圖形。從這中間他可領略一些希臘人的生活風味。再進一步他就應該讀荷馬史詩,希臘的社會人情風俗及人生理想可於此窺見一斑,再加上幾部悲劇代表作,對於希臘人的印象就更明了了。在思想方面,柏拉圖的對話集最好能全讀,至少也應讀《理想國》,這是用對話體寫的。從古到今,沒有一個哲學家能像柏拉圖那樣面面俱到,深入淺出,用極尋常而幽美的文字傳極深奧的道理。要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哲學家,讀柏拉圖是最好的門徑,要引起一點哲學的興趣,訓練一點哲學的頭腦,讀柏拉圖也比讀任何其他哲學家強。亞里斯多德比較乾枯,但是很謹嚴細密,能把他的《倫理學》看一遍也很好。此外,我們可讀晚出的普魯塔克的《英雄傳》。這是拿羅馬偉人和希臘偉人對照的傳記,可以見出那時代人物的生活和風格。羅馬時代的著作無甚特創,不是專習文學哲學的人就把它完全丟開也無大妨礙。希伯來的經典流行的只有一部《聖經》。這部書在西方的影響大概超過任何一部書之上。它分《舊約》《新約》兩部分。《舊約》是猶太教的經典,大部分是猶太的歷史和宗教家的訓詞。《新約》記耶穌生平言行及耶穌教傳播的經過。一般人對《聖經》不必全讀,《舊約》中讀《創世記》《出埃及記》《約伯傳》《頌詩》數篇,《新約》中讀任何一個《福音》也就夠了。中世紀常被人誤認為「黑暗貧乏」,其實中世紀民眾藝術,如雕刻建築圖畫詩歌傳奇之類是,很光華燦爛的。讀者可擇看一部較詳盡的藝術史(如Michet所著的),讀一兩部傳奇(如《羅蘭之歌》《亞瑟王傳》之類),再加上一兩部耶教大師的著作(如《聖奧古斯丁自傳》之類),對於中世紀人的豐富的內心生活便可知其梗概。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初期大師,他的《神曲》不可不讀。較軟性的讀物有薄伽丘的《十日談》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文藝復興期的最具體的成就仍在造形藝術,讀者可看Vasari的《藝人傳》和Beransen的《義大利畫》。近代歐洲學術分野逐漸細密,著述也更浩繁,我們很不容易介紹幾部書來代表一個時代。在思想方面,盧梭的影響最大,他的《自傳》和《民約論》是了解近代歐洲的一個鑰匙。正統派哲學家自然要推康德和他們的唯心派的繼續人。但是他們的作品大半難讀,一般讀者如能去硬啃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黑格爾的《邏輯學》固然頂好,否則看一兩部較好的哲學史也可略見一斑(通行的有Rogers,Thill,Weber,Windelband所著的都可用)。在文藝方面,各國都有特殊的造詣,一般讀者要想面面俱到,實不可能,只能就他們所懂的文字和興趣所偏重的去下工夫。那就成了專門學問,我們不能在這裡介紹書目。我們為一般人說法,只能介紹幾位登峰造極的作者,比如說,一個普通讀者如能就莎士比亞的劇本,莫利哀的喜劇,歌德的詩文集,易卜生的劇本,屠格涅夫,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諸人的小說集中各選讀三數種,也就很可觀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非本文範圍所及。但有幾部雖為科學專著而已成古典的書籍不能不約略提及,例如達爾文的《物種源始》,亞當斯密的《原富》,穆勒的《群己權界論》,裡波,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著作,馬克思的《資本論》,佛來柔的《金牛》(Frager: Golden Bough),都有很廣泛的讀者,並不限於專門家。
本文匆匆寫就,可議的地方自知甚多。但是我相信,如果讀者將這寥寥數十部書仔細讀過,他對於人類文化的了解不會很錯誤。我希望關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書籍另有知道清楚的人去擬一個目錄。如果你覺得這信對於讀者有若干幫助,即請借貴刊披露,並以答黃梅先生。——朱光潛.大美人生:朱光潛隨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免責聲明: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只為交流分享之目的,如侵權敬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李居明名片設計讀什麼書,比讀多少書更重要
    朋友們都喜歡上個月問我幾本書。而不是必須閱讀什麼書。在我看來,已經閱讀了多少本書,只能解釋人們如何時間比其他人閱讀更多書籍,更多,我更關心我讀過的書。這比讀取讀數數更重要。。李居明名片設計分開,你知道應該閱讀哪些書籍,不是我想讀的一切,當然,讀數是讀未知的。例如, 你想學習周毅哲學,閱讀閱讀朱髻的「易雪基本教程」,廖明春的「周毅靜15講話」和張啟動的「周義義章」等待,他們都是理解周毅的入學書籍。我會讀朱子的「哲學史」,在這裡閱讀你知道應該閱讀哪些書籍,閱讀更多目標。
  • 全國圖書情報類期刊名片 書小二
    寫在前面從去年開始,書小二就一直想統計圖書情報類期刊的投稿方式,我們自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 100個中國最難讀的地名,第一個就錯了,你能讀對幾個?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100個最容易讀錯的中國地名,看完這些,絕對讓你心生感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7.安徽歙縣的歙,多音字,讀音為shè,不讀xī。30.遼寧岫巖的岫,讀xiù。著名的北方玉都,產岫玉。31.內蒙古巴彥淖爾的彥應讀yàn;淖應讀nào,不讀lào。汪曾祺小說《大淖紀事》。
  • 讀哪些書才可以不上經濟學磚家的當?
    像你這樣有才華、有個性的孩子,我猜你肯定不願讀經濟學。但是,我還是願意為你推薦幾本經濟學的著作。據說,有人問最偉大的女性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你為什麼要學經濟學?」羅賓遜夫人說:「我學經濟學是為了不上經濟學家的當。」她丈夫是一位經濟學家。所以,即使是為了不上經濟學家的當,讀幾本經濟學的書也是值得的。經濟學是一門有爭議的科學,但絕對不是「沉悶的科學」。
  • 聽聽東大教授怎麼說|大象共讀會Vol.6
    關於日本在近代史上發動的幾場戰爭,有一個觀點大家一定很熟悉——戰爭的罪魁禍首是日本高層的軍國主義分子,包括軍部和天皇等一小撮人做出的決策
  • 《鼉城故事》—— 一部陽江的歷史人文指南
    在所有牆頭標語口號中,普及面最廣、保留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當數計劃生育類的。諸如「該扎不扎,房屋倒塌」、「該流不流,拆屋牽牛」、「逮著就扎,跑了就抓;上吊給繩,喝藥給瓶」、「寧要家破,不讓國亡」、「寧可血流成河,不準超生一個」、 「國家興旺,匹夫有責;計劃生育,丈夫有責」、 「一人超生,全村結紮」、「寧添十座墳,不添一個人」等出現在農村的牆上。
  • 以色列(3):人文政治與軍事
    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裡的書。以色列一個非常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世界上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對於猶太人是「上帝應許之地」,對於基督徒是聖地,對於穆斯林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升天的地方。而耶路撒冷作為三大宗教共同的聖地,國際地位極其特殊。
  • 林彪愛不釋手的《武經七書》,到底是什麼來頭?
    古往今來,兵書無數,但其中有影響力的也就寥寥幾本。想要讀一套實用、能生慧的兵書,小編推薦《武經七書》,中國古代的軍事教科書,兵家之絕唱!《武經七書》中有《吳子》的一席之地,決非偶然。《六韜》《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其所論述的範圍包括政治、經濟與軍事的關係,全勝戰略、軍事戰略,治軍理論,作戰指導原則,國防建設思想,軍事後勤方針等各個方面,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六韜》在《武經七書》中,也是不可替代的。
  • 2017 即將結束,推薦你 26 本知乎上值得一讀的書
    題圖:Pexels2017即將過去,那些值得一讀的書始終在等你!1. 石黑一雄《被埋葬的巨人》這本書是「大家小書」的其中一冊,文字淺顯,讀之十分清爽,其中不乏戲謔之處。比如作者談到印度民間故事到唐傳奇的演化,指出中國人對吃的執著,在改造故事時喜歡添加各種吃喝橋段,實在忍俊不禁。6. 武田雅哉《飛翔吧大清帝國》
  • 知書︱《武經七書》
    在漢代第三次兵書整理過程中,步兵校尉任宏對搜集到的兵書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工作,「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即根據西漢中葉以前兵書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徵,把兵家劃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兵技巧家等四大類。不過,當時的兵書數量雖然驚人,但絕大部分屬於因襲成說,依虎畫貓,學術價值有限,乏善可陳。從這個意義上說,宋代編纂的《武經七書》才是兵書中的翹楚,兵書中的經典,是中國古代兵學文化的最集中體現。
  • 培養國際視野,全球同步發行,用原版英文雜誌教會孩子藝術科學人文和思辨
    拿最現實的高考英語來說吧,原版素材的比重在逐漸加大,而且多是原版外刊閱讀——海外刊物、報紙,海外官網上的文章,涉及內容有科技、經濟、人文、地理、生物等等。早在2019年上海春考,八個語篇就選用了《紐約時報》、《衛報》、《金融時報》、美國環保署、美國的《生活大爆炸》等英美報刊中的原文。
  • 這些人名怎麼讀?(1)
    離之後,似舞陽幾個,成甚人才。」清.李漁《笠翁對韻.九、佳韻》:「門對戶,陌對街,枝葉對根荄。鬥雞對揮麈,鳳髻對鸞釵。登楚岫,渡秦淮,子犯對夫(Fú)差(chāi)。石頂龍頭縮,銀箏雁翅排。」      又讀夫(Fú)差(cī)。《漢書.陸賈(Jiǎ)傳》:「賈(Jiǎ)曰:『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
  • 一本被禁了16年的書,有人說他比《金瓶梅》還那啥,真的麼?
    我估計大多數讀者渴望擁有《廢都》,就是因為它貼上了「禁書」的標籤,而且被禁的理由還是「傷風敗俗」——寒夜閉門讀禁書,讀的還是有「大段大段性描寫」的禁書,不亦樂乎!     但竊以為寒夜閉門讀《廢都》,實在是不值當——有那功夫,不如去看愛情動作片。
  • 讓「聽•讀」成為一種習慣
    原來自從年初以來,中隊就制定了「日讀一篇好文」的活動,但官兵在日常閱讀的過程中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提及閱讀,大家無不「抓耳撓腮」,面露難色,進入圖書室的門發現柜子裡的書大部分都是嶄新的,有些書就翻了幾頁就沒再動過了,這個活動不僅沒能給大家帶來閱讀的快樂,反倒成了大家的「負擔」了。
  • 【澎湃精選】赤戟三月推書
    總的來說,本書的謀篇布局,結構完整;矛盾設置,匠心獨運;整體風格稍顯壓抑,但頗具人文素養,有一種實體書的閱感,足以媲美當年經典的都市異能文《屠龍者》。最大的缺點在於小說的更新極慢。四點五顆星,推薦給文筆,合理性要求高的都市異能文愛好者。
  • 什麼書受到如此多人的推崇?|必讀書
    有人說,所有出版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 解讀 怎樣讀《孫子兵法》
    而忘了自己的對手乃號稱曹魏五虎上將的宿將張郃,人家走過的橋比自己走過的路還長,吃過的鹽比自己吃過的米還多,若不玩《孫子兵法》,尚不至於敗得如此不堪,而拘泥《孫子兵法》的教條,則輸得慘到自己的命都給搭進去了。
  • 軍團薦讀 | 淺析戰地記者應具備的戰略思維
    1955年12月,毛澤東同志對時任新華社社長吳冷西說:「新華社這幾年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駐外記者派得太少,沒有自己的消息,有,也太少了。為什麼不派?沒有幹部?中國這麼大,抽不出人?是不是中宣部過去沒有管?應該大發展,儘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記者,發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
  • 【人文交流紀實】中印尼人文交流機制回顧與展望
    自佐科總統執政以來,雙邊關係更是顯著提升,人文交流合作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平臺。2014年11月,佐科總統在東協峰會期間提出打造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兩國建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中印尼人文交流夯實了基礎,雙方人文交流機制日趨完善,2015年3月,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印尼人類發展與文化統籌部長布安共同主持中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對中印尼關係來說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歷史事件,也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建立的首個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