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為何能侵略歐洲兩百年?

2021-02-23 冷熱防務

NO.385- 維京傳奇

作者:MissBear

編輯:Q先森  /  出品:冷熱軍事史

提起維京海盜,似乎除了劫掠、龍頭船和戰斧,大多數人對他們知之甚少。

維京人生活的地區十分偏僻,發展水平也很落後。但在中世紀中前期,維京人突然爆發,大肆劫掠、殖民歐洲沿海和內陸地區,他們的足跡甚至遠抵北美洲。

那麼,維京人為什麼能在中世紀迅速崛起擴張?箇中原因值得思考。

維京人的衣食住行

北歐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遍布著大小峽灣和眾多海島,海上交通條件十分優越,但陸地上卻群山萬壑,交通不便。

▲ 維京人的典型生活環境

但同時,北歐特殊極端的生存環境也塑造了維京人獨特的氣質與傳統。北歐可耕地的面積十分有限,莊稼和牲畜在這片土地上較難存活。不過,同是維京人家鄉的丹麥地區,由於維度偏南,農牧業條件稍好。

 

北歐緯度高,冬季格外漫長,維京人要過東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不同於不列顛早期居民居住的圓頂屋,長方形居所在北歐世界更常見。裹著獸皮的維京人群居於屋內,吃著醃製或曬乾的鯡魚和鮭魚肉,喝著口味獨特的酸奶,持續燃燒的篝火保障供暖。

▲ 維京人的長房

維京人之所以能迎來屬於自己的時代,與羅馬帝國擴張的失敗有一定關係。

羅馬人浴血奮戰數百年,將地中海變成了內湖,統治了半個歐洲,但是公元9年在條頓堡森林的決定性失敗終止了他們北進的步伐。羅馬人的三個兵團被日耳曼人消滅,據說喪氣的奧古斯曾用頭撞牆,不斷大喊:「發魯斯,還我軍團!」

此次勝利不是維京人直接面對羅馬人取得的大勝,但是歐洲北部諸部落獨特的生活方式得以保存下來。隨後的日耳曼人遷徙移民摧毀了羅馬帝國,維京人內部鬥爭也愈演愈烈。縱使北歐地廣人稀,但更少的耕地無法養活日益增長的人口

▲ 條頓堡森林戰役

認識到了外部世界的溫暖和富裕時,維京人開啟了兩百多年的「大冒險」歷程。

維京人有哪些優勢

北歐世界的海上交通異常便利,對外擴張更刺激了維京人交通工具的進步。龍頭船便是維京人獨特的海上戰船,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豐富的森林資源為維京人大量建造戰船提供了優質木材。

龍頭船講究對稱之美,船首為雕木製成的龍頭,船身以龍和蛇作為裝飾。 龍骨的材料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龍骨中部做成弧形以增大承重量,而龍骨兩端則逐漸變窄,形成流線型通道。

較大的維京戰船可容納40-60名戰士,船體本身吃水淺、轉向靈活,有利於維京人跨海之後進入歐洲大陸的河流。以龍頭戰船為載體,維京人發展出了他們獨特的作戰藝術。

▲ 龍頭船

維京人以劍、斧和圓盾作為常用武器。

 

他們的斧頭值得一提。除了用來劈砍,斧頭上一般會帶有一個「鉤子」,熟練的維京戰士會用「鉤子」挑開敵人盾牌,給敵人致命一擊。

維京人用圓盾防禦,必要時維京戰士可以組成「盾牆」抵擋箭雨,武藝精湛的維京戰士甚至能用盾牌實施進攻。

維京人的作戰方式更是別具一格。

他們通常避免與敵人正面交戰。敵人疏忽大意時,維京人會乘坐著龍頭船,突然地搶灘登陸,劫掠一番後,就迅速撤離。倘若是擁有河道的地區,他們會乘船順河而下沿岸打劫,法國的巴黎就曾遭到維京人的襲擊。

基督教世界有著明顯的職業劃分,維京人則不論男女都會參加戰鬥,功勳卓著的女性戰士也會得到厚葬。

▲ 戰鬥的維京人

維京人信奉原始的多神教,奧丁和託爾是最重要的兩個神。維京人不將死後升入天堂視為重要的信條,他們認為榮譽高於一切,甚至高過自己的生命。這種勇猛無畏的社會傳統與古典時代的斯巴達人頗為相近。

迅猛持續地劫掠和殖民

歷史記載最早的維京海盜出自《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789年維京人向不列顛島發起了一次襲擊。當地人起初並未警覺,將維京人視為商人團體,然而緊接著就是一場血光之災。官員、修士、百姓被殺或被俘,修道院被摧毀,財物也被洗劫一空。

查理大帝在位時,法蘭克帝國尚能較好地防範維京人,當「虔誠者」路易統治時,帝國就不斷遭到重創。

▲ 維京人探險、劫掠和殖民的範圍

維京人早期擴張以英格蘭和愛爾蘭為主,不列顛島上的幾個小王國無力阻止他們長驅直入,維京人甚至在不列顛島中部建立起了所謂的「丹麥區」。阿爾弗雷德大帝曾沉重打擊了維京人,但並未徹底趕走他們。維京人對不列顛諸國的優勢地位並未改變。

法蘭克帝國也遭受維京人的窮追猛打,當帝國分裂後,更無力組織起有效抵抗。歷史上滑稽的一幕上演了。

一位名為「羅洛」的維京領袖為取得諾曼第封地,理應向西法蘭克國王行「吻腳禮」,但是他沒有照做,反倒把國王掀了個人仰馬翻。

控制了波羅的海以後,維京人沿頓河而下,基輔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他們甚至與強大的拜佔庭帝國開戰,不過拜佔庭最終以優厚的條件與維京人講和,不少維京戰士還為帝國充當僱傭軍。

▲ 維京人領袖羅洛

地中海和中東地區也能見到維京人的身影,他們與穆斯林進行貿易。不僅如此,冰島、格陵蘭島,甚至是北美洲,都是由維京人率先發現的。

維京人時代的終結

有日出就有日落,有高峰就有低谷。

羅洛之後,大量維京人定居於法國諾曼第地區,也很快地融入了當地環境,說法語,信基督教,此後他們就被叫做諾曼人。

公元1066年,哈拉爾三世在斯坦福橋戰敗,這是維京人遭遇的一個重大挫折。然而很巧的是,這為諾曼第公爵威廉入主英格蘭創造了條件。

▲ 斯坦福橋戰役

不過,諾曼第的土地不足以供養諾曼人,準確的說是部分貴族子弟沒有封地。早在威廉公爵徵服英格蘭之前,諾曼人就重新踏上了冒險之路。

在局勢複雜的南義大利,諾曼人擊敗了拜佔庭和穆斯林等強敵,建立起歐特維爾家族統治的西西里王國(包括西西里島和南部義大利)。

▲ 徵服南義大利的諾曼人歐特維爾家族雙星,羅貝爾和羅傑

東歐的維京人也逐漸地定居了下來,建立起了基輔羅斯國家,後來還接受了東正教。

在故鄉北歐,基督教得以傳播,王朝統治得以建立,維京人成為了「文明世界」的一員。11世紀之後,維京人的大規模擴張基本終結。

- 擴展閱讀 -

冷熱軍事史更多好文-

相關焦點

  • 歐洲的惡魔,維京人與他們的傳說
    維京人相信這樣的神話,他們一生奮武,視死如歸,只為能在死後叩開英靈殿的大門。從八世紀到十一世紀,300年間,維京人縱橫北海,肆虐歐洲,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個時代。所有神話都是人類創作的,神話的內核往往能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而神話中關於死後世界的描述,尤其能表現出這個民族的價值取向。能讓人死後上天堂的行為就是這個民族所推崇的。
  • 維京人是怎麼回事?
    維京一詞,來源於古挪威語:víkingar,又被稱為維京海盜或者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其足跡遍及歐洲大陸和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代」。在古英語中,「vikinger」的意思是海灣中的人,而「wicing」代表海盜;「vikingar」在冰島的土語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險」。
  • 維京人到底是什麼人?
    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斯堪地那維亞人都是海盜,他們和其他地區的歐洲人一樣也是農民、漁夫和獵人,他們為了防止海盜入侵也成立了艦隊,將所有的斯堪地那維亞人都稱為維京人會造成混淆。而更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沿著西歐的大西洋沿岸向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大不列顛島,並且還向西歐進行了侵擾。從此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意思。維京人對於歐洲歷史尤其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歷史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
  • 關於維京人,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在漫畫和定式思維的影響下,關於這些在9世紀到11世紀之間,侵略了大不列顛島以及更遠的一些鄰海地域,並在當地定居的維京人,也許還有許多事實是你不知道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關於維京人的10個驚人事實吧!▼忘掉你看到的每一套維京戰士服裝吧!當然,好戰的北歐人也許有戴帽子的習慣,但一定是綁有角的嗎?
  • 遠古戰鬥民族-維京人的冷兵器
    維京人泛指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維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美劇《維京傳奇》劇照中出現的兵器基本涵蓋了維京人的兵器劍是維京人最為尊崇的兵器。
  • 狂戰士信條 中世紀維京人
    兩類船都有通常所說的彎曲船首,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著名的維京長船,船首以龍頭雕像作為標誌,所以也叫龍頭戰艦。船體十分修長,中間豎立一支巨型的桅杆,並掛有方型的風帆,長度為10米-30米,其平均排水量有50噸。可載60-100人,大型戰船可搭載200人。由於維京船船身修長,因此吃水很淺,機動靈活。能夠駛入河道及淺灣,從而逃避軍艦的追捕。
  • 傳奇與殺戮:歡迎來到維京人的世界
    991年,又一批「如狼的維京人」進攻了埃塞克斯的馬爾頓,這是他們這一系列攻擊活動的最後一次。這些斯堪地那維亞的悍勇海盜令歐洲各地恐慌不已,而且那些在愛爾蘭、不列顛、法蘭西敢於阻擋他們的不幸國家,幾乎都被他們推翻。第一次出現是在近200年前,當時他們掠奪了英格蘭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這些北歐海盜讓當時的編年史作者心懷恐懼,而自那時起,歷史學家便對他們十分感興趣。
  • 難怪維京人戰鬥力這麼強,原來是吃了蘑菇
    維京人也被泛稱為北歐海盜,是公元8至11世紀裡著名的海盜,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維京時期」。作為曾叱吒一時的民族,其衣食住行都有特別之處。維京部隊曾經是歐洲最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
  • 奧丁之子——北歐海盜維京人傳奇
    進入中世紀後的維京人分成了三批,挪威維京人向不列顛群島與地中海掠奪,丹麥維京人則在西歐河流沿岸掠奪,瑞典維京人遷徙到俄羅斯地區定居。這就是北歐海盜的由來,北歐海盜們離開自己寒冷貧瘠的嘉園,為了生存踏上了航海的道路。船就是他們的家,大部分維京人的武器以長矛,斧子為主,通常徒步作戰。高呼:我們是奧丁的子民,開始掠奪歐洲各個國家。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中世紀早期 第八講 維京人
    兩類船都有通常所說的彎曲船首,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著名的維京長船,船首以龍頭雕像作為標誌,所以也叫龍頭戰艦。船體十分修長,中間豎立一支巨型的桅杆,並掛有方型的風帆,長度為10米-30米,其平均排水量有50噸。可載60-100人,大型戰船可搭載200人。由於維京船船身修長,因此吃水很淺,機動靈活。能夠駛入河道及淺灣,從而逃避軍艦的追捕。
  • 歷史上最無情的7名維京戰士,中世紀歐洲國家的噩夢
    維京人以英勇善戰而著稱,他們依靠強大的船隊對歐洲沿海城市進行了數百年的掠奪。
  • 維京人的武器製造倒底有多牛?
    比起歐洲的其他地方,古代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使用銅合金的情況更常見,但即使這樣,維京劍的標準製造方法仍舊是採用鐵劍柄和鐵護手。不用的時候,維京劍放在木製的劍鞘內。這種劍鞘通常外覆皮革,用金屬包頭。在理想的狀態下,劍鞘的內部以毛邊向裡的魚皮襯裡及天然的油脂保護金屬鋒刃。劍鞘通常掛在腰帶上,但也可以用肩帶背在背後。
  • 維京起航,月殤再臨
    它能將你日漸麻木的血液在瞬間點燃,也許在我們的基因中便承載了先祖在洪荒之時與猛獸搏鬥的經驗。那時的人們身高數尺,但是他們的敵人——那些猛獁象,卻是如小山一般,若是不激憤怎能獵殺猛獸,只能被猛獸作為食物獵殺。當我們身體日漸適應工業化後的麻木不仁時,那些先祖的基因被埋沒,只有當同樣的激憤刺激你的神經末梢時,那些久遠的記憶才能與之共鳴。
  • 維京傳奇(三):維京船——維京時代真正的締造者
    維京船速度快,而且前後對稱,可以隨意的逆轉航向,此外,維京長船吃水很淺,這意味著它們能逆河流而上,深入內陸,而且很容易被拖上岸。維京人是判斷風力和風向的專家,也善於感知水流及潮水漲落。2013年,考古學家在英吉利海峽打撈出的一艘1592年的沉船上發現一塊長5釐米的晶體,這塊石頭很類似是古代維京海盜用來導航的「太陽石」。由於長期浸泡在海水中,「太陽石」已失去了透明度和光澤,但仍保持原有幾何形狀。
  • 維京後人的航海情結
  • 十字軍是侵略還是自衛?
    按照這個文章說的,歐洲出兵十字軍是因為穆斯林佔領了耶路撒冷。但是,穆斯林佔領耶路撒冷是七世紀(公元637年),而十字軍出徵主要有八次,第一次是1095年,最後一次是1291年。如果真是為了保護耶路撒冷,為什麼400多年以後才出兵?好比蒙古人元朝佔領中國,你要等到乾隆年間再去解救中國?
  • 維京人的兵器(二)——戰斧與劍
    該設計基於維京時期隨處可見的家用劈木斧,經改良以適應於戰鬥。這種戰斧的巨大頭部呈新月形或凸圓形,配備一個長達1到2米的木質劍柄,有利於向下敲擊,有時也可鑄造成格外堅硬的雙刃,有時也可以鑄得較薄,使其成為更輕巧,更易操作的輕型兵器。
  • 同樣遭受過日本侵略和殖民,東南亞國家為何不恨日本人?
    在二戰和戰後的年代,東南亞國家卻對日本沒有太大的恨意,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美化精日分子的行為,這又是為何呢?1941年,日本開啟了對東南亞的侵略擴張,而且他們並沒有遇到激烈的抵抗。老牌的帝國主義代表英國完全是無心戀戰,它面對納粹德國重壓而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去管理殖民地方面的事務呢?
  • 【魚鷹社】撒克遜人、維京人和諾曼人
    A:斯堪地那維亞文德爾(Vendel)文化中的前維京時代武士,約公元550年-800年這名武士擁有前維京時代典型的服裝、鎧甲和武器,它們主要依據瑞典烏普蘭(Uppland)地區的文德爾和瓦爾斯加德(valsgarde
  • 維京人在陸地上作戰的隊形與戰術
    西風軍事2020-11-26 22:25:31在陸地作戰時,維京人青睞盾牆(skjaldborg)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