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人在陸地上作戰的隊形與戰術

2021-02-13 鐵血西風

西風軍事2020-11-26 22:25:31

在陸地作戰時,維京人青睞盾牆(skjaldborg)隊形。方陣前列部署的是武器和護甲更好的兵士。偶爾,維京人也會布設兩個甚至更多的這種盾牆方陣,如871年在阿什當(Ashdown)之戰和米拉屯(Meretun)之戰、918年在科布裡治(Corbridg)之戰(在此戰中他們組織了四個分隊,在隱蔽位置擔當預備隊)的情況。在互相支援的盾牆方陣中部署的一些作戰人員,也可以用於進行突然襲擊。

哈拉爾·哈德拉(Harald Hardrada)在斯坦福橋(Stamford Bridge)之戰中所採用的防禦隊形就是盾牆,但他部署的盾牆是一種環形的缺乏縱深的盾牆隊形。這種陣形的後部缺乏跟前部隊列一樣的盾牌牆。哈拉德給他的長矛手下達的命令可能符合步兵隊形在面對騎兵衝鋒時的常規做法(證據是英格蘭騎兵在斯坦福橋之戰中並未起決定性作用)。前排的士兵按命令把長矛的尾端杵在地上,將矛尖瞄準騎兵的胸部位置;第二列的士兵被要求把長矛尖對準馬匹。此外,託斯蒂格(Tostig)伯爵和哈拉爾的衛隊擔任機動的預備隊,用於應急處理英國人任何更危險的攻擊。據說,這支精英部隊包括了可以在近距離對肉搏戰的士兵進行支援的弓箭手。

這些鐵劍被發現於丹麥的日德蘭半島,據信所屬時代為9—11世紀。

維京純密集方陣的主要變異陣形是所謂的「豬陣」(svinfylka)。這是一種楔形陣形,據說是由奧丁神所發明,其歷史悠久從中可見一斑。這種陣形更可能派生於4世紀或5世紀的羅馬帝國晚期的步兵軍團陣形——豬頭陣(porcinum capet ),而不是出於所謂戰神的教導。《平坦島之書》中描述這種陣形的第一列有兩個人,第二列有三個人,第三列有五個人,既可以一列一列地分別投入戰鬥,也可以共同進退,整個隊形因此看起來像鋸齒形。

儘管維京人主要採取步戰的作戰方式,他們偶爾也會在戰場上投入騎兵,比如968年的愛爾蘭薩爾克伊特(Sulcoit)之戰和888年在法國的蒙福孔(Montfaucon)之戰。然而,更常見的情況是,維京人僅僅用馬匹作為增加他們突襲遠徵的機動性的一種工具。出於這種目的,他們要麼把馬匹趕攏在營地附近,要麼在一場戰事後帶走所有戰死的敵人的馬匹。885年,羅切斯特(Rochester)圍城戰的升級導致維京人拋棄了他們的馬匹。缺乏機動性可能影響了他們隨後離開大陸的行動。

在9世紀晚期的英格蘭,隨著維京人和撒克遜人都開始使用城堡,一種陣地作戰的方式發展了起來。在維京人已經佔領的區域,古代斯堪地那維亞式防禦工事通常包括壕溝和壩牆,一起用於防守的還有木柵欄牆。維京人會佔領一些偏遠的海岸地帶和島嶼,用作安全的登陸港口。這種海軍基地有時是不設防的,因為位置偏遠、四周環水且斯堪地那維亞人控制著海路。維京人對這種地方的佔領一般是臨時性的,雖然在未來的年月裡再次使用的情況很常見。

彼得·尼古拉伊·艾堡繪製的《聖奧拉夫在史狄克斯達德之戰》,見於奧斯陸國家美術館館藏。

在維京時代,斯堪地那維亞人軍事活動始終很明顯的另一個特色是在榛木戰場(hazelled field)上進行的決鬥式徵戰。這是一種特別選擇的戰場,四周用榛木柵欄圍起來,敵對雙方根據達成的協議,在約定的日期和時間內在榛木戰場上作戰。如果收到敵方提出的在榛木戰場上「決鬥」的挑戰,而拒絕接受這種挑戰,或者在戰鬥開始前襲擊敵方的領土,顯然都是很不光彩的行為。

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乾貨:特種部隊戰術隊形詳解
    ,一般而言,單一的火力編組與敵正面對幹的情勢幾乎不會出現在特戰 小組的戰術上,在特戰單位採取主動立場的攻擊行動中,至少都會有兩個以上的攻 擊面,這樣作的用意有很多:一來可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分散其火力、二來可以 混淆敵人的視聽,讓他們無法正確的判讀我方的意圖,三來可以加強輕兵器所構成 的火力網縱深不足的問題,減少死角的產生,使敵人趁亂逃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第四個則是習慣使然,特戰人員都是一些冷靜而明事理的人
  • 狂戰士信條 中世紀維京人
    維京人在廣義上也屬於日耳曼人的一支,北歐天寒地凍,在古羅馬時代,依靠當地土產與羅馬人進行貿易維持生計。進入8世紀,隨著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維京人活不下去,開始四處外出劫掠,這就是著名的北歐海盜。維京人 維京人的航海技術十分高超,維京船製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維京船分為戰船和貨船兩類。
  • 遠古戰鬥民族-維京人的冷兵器
    除了劍以外,維京人的軍械庫裡還包括矛槍與戰斧等抗敵時使用的一線兵器。維京人的兵器 在雙方對敵時,維京人在戰場上使用的主要兵器是矛與戰斧。劍在戰役的最初階段通常充當次要角色,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如果用劍連續敲擊另一把劍,劍刃會產生較大的裂口, 最終破壞其精細利刃的堅固性和有效性。
  • 維京傳奇(三):維京船——維京時代真正的締造者
    在更早的時候,生活在現在的瑞典、挪威和丹麥的人,大多都是農民和商人,到了8世紀,形勢發生了巨變,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一種新技術的出現——維京人掌握了造船術
  • 維京人為何能侵略歐洲兩百年?
    維京人生活的地區十分偏僻,發展水平也很落後。但在中世紀中前期,維京人突然爆發,大肆劫掠、殖民歐洲沿海和內陸地區,他們的足跡甚至遠抵北美洲。那麼,維京人為什麼能在中世紀迅速崛起擴張?箇中原因值得思考。維京人的衣食住行▼北歐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遍布著大小峽灣和眾多海島,海上交通條件十分優越,但陸地上卻群山萬壑,交通不便。
  • 《西洋古代軍事戰略》中世紀早期 第八講 維京人
    維京人在廣義上也屬於日耳曼人的一支,北歐天寒地凍,在古羅馬時代,依靠當地土產與羅馬人進行貿易維持生計。進入8世紀,隨著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維京人活不下去,開始四處外出劫掠,這就是著名的北歐海盜。維京人 維京人的航海技術十分高超,維京船製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維京船分為戰船和貨船兩類。
  • 歐洲的惡魔,維京人與他們的傳說
    能讓人死後上天堂的行為就是這個民族所推崇的。在這一點上,北歐神話很獨特,其他神話中往往需要懺罪、悔悟、積德行善才能進天堂,而北歐神話中的天堂英靈殿只有一種到達的方式,那就是英勇無畏地戰死,維京人的尚武精神可見一斑。這種民族性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位於歐洲最北端,高緯度帶來的是漫長的黑夜與寒冷的氣候,嚴重限制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 維京戰機 | 人類的終極對空和地面支援型作戰工具
    此外,地面作戰單位歌利亞的機動性又非常有限,許多時候敵人可以直接走出他們的攻擊範圍。對此,人類最終決定研製一種新型的作戰機器人同時解決這些問題,一款可以作為戰鬥機在空中打擊敵人,以及充當地面攻擊單位的全能作戰機甲。
  • 俄羅斯成為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的原因
    俄羅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07萬平方千米。
  • 維京人到底是什麼人?
    在英語中「wicing」這個詞首先出現在6世紀的古代盎格羅-撒克遜的詩歌中,意思就是海盜,但當時英國人並沒有將北歐海盜稱為維京。在中古英語中「維京」這個詞已經消失了,但18世紀時又重新出現在傳奇故事中,到了20世紀,「維京」不僅指海盜,意義擴展為指斯堪地那維亞人,並出現許多新詞如:「維京時代」、「維京文化」、「維京殖民地」等。
  • 週遊丨北歐長船揭開維京人的古老秘密
    這艘船在很多地方被標上「海盜船」的名號,而在當地,這些陪伴維京人叱吒徵戰的航海工具只是被簡單地稱作「長船」。維京人極愛他們的長船——以至於他們認為被葬在船裡是極大的榮耀。在北歐地區,只有最勇敢的戰士們有資格進入榮耀之地——瓦爾哈拉神殿(Valhalla),而只有他們生前所使用的戰船能將他們的靈魂擺渡到回歸之地。優秀的戰士和傑出的女性常常在武器、珍寶甚至是陪葬奴隸的圍繞下,安息於船中。
  • 維京人是怎麼回事?
    在西方語境中,維京人可算是一個頗為上檔次的稱呼,因為歷史上的維京人勇武好戰。很多現代歐洲民族以維京人的後人為榮。比如我們熟知的遼寧艦的前身為「瓦良格」號,其實瓦良格的意思就是維京或者維京人。直到現在,俄羅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旗艦還叫「瓦良格」號,不過已經是一艘光榮級輕巡洋艦。俄羅斯海軍歷史上有多艘旗艦被叫做瓦良格號,就像美國不斷有主力艦或航母被叫做企業號一樣,可見維京歷史和俄羅斯民族的關係也不淺。
  • 特種部隊小組四人作戰隊形戰術簡介
    同時,該員也負責偵察可能設置在前行道路上的陷阱,此項工作責任極端重大,需要神經高度緊張。緊隨其後的,是巡邏隊的指揮員。他負責覆核行軍方向,經由巡邏隊成員,向前方或後方人員發出、傳遞指令。隨後,是信號員。
  • 海戰論:從海盜到國家海軍的出現,從海上作戰的起源到遠海之戰
    不久後,所有海盜團夥中最具破壞性的群體—維京人—崛起了,歐洲海上的和平在隨後的一千多年裡都沒有得到恢復。雖然,在維京人的海外基地—英格蘭、諾曼第和西西里—相繼轉變為王國後,他們的掠奪行為就自動受到了抑制。但直到16世紀,隨著葡萄牙、西班牙、英格蘭和荷蘭等老牌海洋貿易國家經濟的發展,並且隨著遠洋貿易的不斷實踐才使得航行自由的原則重新在國際上確立。
  • 奧丁之子——北歐海盜維京人傳奇
    導致基督教一時間成為整個歐洲的國教,而教皇對於世俗的影響力以及可以分分鐘組織一批十字軍發動多次戰爭(十字軍東徵系列參見我上一篇文章)。而還是有例外的,稱霸歐洲的日耳曼人早期起源於北歐納維亞半島,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漸遷徙到高盧(今法國)的邊界,以打獵和養殖牲口為生,在最早凱撒發動高盧戰役的時候,被這群日耳曼人弄的灰頭土臉,最後整個西羅馬人都被日耳曼各個族群瓜分。
  • 傳奇與殺戮:歡迎來到維京人的世界
    這位年邁的勇士用言語激勵部下,呼籲戰友們再度作戰……而後異教徒將他砍倒,他的兩個護衛,艾爾夫諾特和伍爾夫梅爾,為保衛自己的領主而戰死……埃塞爾雷德的伯爵、他們的君主就此陣亡;他的戰友們、所有得到領主恩惠的人、高傲的爵士們,竭盡勇氣再度投入混戰。他們所有人都決意,若不能為領主復仇便不復苟活於世,無一例外。
  • 維京人的武器製造倒底有多牛?
    這種類型的武器通常為土生的挪威人所使用,而有一種單面的類似真正的斧頭(sax)的武器則跟撒克遜人(Saxons)有關。長斧所用的配件大體上跟維京劍的配件類似。這類劍的劍刃顯然是用花紋鋼工藝(pattern welding)製造的,這可能意味著其乃地位較高的人使用的武器。在古代維京文化遺址中,經常發現尺寸更小的單面刃小刀。
  • 維京人的兵器(二)——戰斧與劍
    該設計基於維京時期隨處可見的家用劈木斧,經改良以適應於戰鬥。這種戰斧的巨大頭部呈新月形或凸圓形,配備一個長達1到2米的木質劍柄,有利於向下敲擊,有時也可鑄造成格外堅硬的雙刃,有時也可以鑄得較薄,使其成為更輕巧,更易操作的輕型兵器。
  • 國外典型陸地無人作戰平臺概述
    無人作戰平臺在廣義上包含陸地無人作戰平臺、水下無人作戰平臺、空中無人作戰平臺和空間無人作戰平臺。陸地無人作戰平臺主要是指主要用於完成地面偵察、攻擊、排險、救護、運輸等特殊作戰任務的軍用機器人,包括智能或遙控的輪式和履帶式車輛,以及腿式機器人等。
  • 《愛國者》《光榮》電影中的戰術隊形 面對面 密集 對射 步兵線列
    美國獨立戰爭及南北戰爭時期為什麼交戰雙方都採取密集隊形進行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