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光榮》電影中的戰術隊形 面對面 密集 對射 步兵線列

2021-02-23 悠然見遠

美國獨立戰爭及南北戰爭時期

為什麼交戰雙方都採取密集隊形進行對射?

電影 《愛國者》

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自古到今,排密集陣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方便指揮。在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情況下,不排成密集陣型是幾乎無法指揮的。如果戰場正面寬度達到1千米或更寬的幾千米,從發布一條命令到傳達到最遠端,幾十分鐘都過去了,也許戰鬥都打完了。

電影 《光榮》前裝式步槍 裝填

著名的三段射戰術,第一排趴著,第二排蹲著,第三排站立,這樣雖然能同時發揮前三排的火力,但問題是當時的前裝滑膛槍只有站著才能重新裝彈。所以趴著和蹲著的同志要不斷的回到隊伍後面去才行,這樣陣型的複雜度會增加。

排槍時代的火炮精度非常低,裝填速度也很慢,加農炮基本只能打一個鐵砣(靠直接命中殺傷)

電影 《光榮》 遭遇戰

對付騎兵的衝擊和包抄時可以變成方陣,在一排排的刺刀面前騎兵基本是沒辦法的,訓練再好的戰馬看到刺刀牆也會停下來。在火槍和線列的時代騎兵對步兵的壓倒性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排槍並不只有線列火力投射,他還伴隨著炮兵的集群炮擊,騎兵的兩翼掩護,和衝殺。近代軍隊碾壓古代軍隊。靠的不單單是火器,更重要的是士氣和紀律,還有組織程度。

線列戰術的起源:

近代歐洲由於受武器技術水平的限制,出現了線列戰術,也就是常說的「排隊槍斃」,燧發槍糟糕的準確率,裝彈速度的緩慢,使得這一戰術逐漸形成,只有密集陣型的射擊才能最大程度地造成敵軍的傷亡。線列以發揮最猛火力為目的。

當時英國的「紅衫軍」可以說是打遍世界的存在,英國士兵身著鮮紅的軍服,敲著擲彈兵進行曲走向戰場,被戲稱為「龍蝦兵」。英國線列步兵的最大特色就是紀律,嚴明的紀律保障了英軍強大的戰鬥力。在作戰中,英軍往往會選擇多承受幾輪火力打擊,雖然會讓部隊的傷亡增加,但紀律會保持隊伍的穩定,然後藉此行進到更靠近敵人的位置,在近距離燧發槍的準確度提高,火力密度也會增加,敵人往往承受不了損失,然後英軍就會開始刺刀衝鋒直接衝垮敵人,騎兵也會從側翼乘機收割敵軍。在一場與法軍的戰鬥中,英軍承受了法軍三輪齊射而一槍未發,直到英軍離法軍還有三十米時,英軍只用了兩輪齊射就擊潰了法軍。

普魯士作為當時歐洲一方霸主的存在,武力值極高,普魯士線列步兵的特點就是在於他們的訓練,相較於其他國家,普魯士軍隊的訓練水平更高,軍隊步伐整齊,士兵整體射擊速度更快,其他國家士兵一分鐘射速在3-4發左右。而在相同的時間內,普魯士軍隊往往可以比其他國家軍隊多射擊一到兩輪,不要小看這一輪齊射,在多場戰役中,就是因為多齊射了一輪,使普魯士軍隊成功的擊潰對手。

為什麼第一排不能用盾牌進行防護?

1 當時火槍命中率低,拿破崙時期排在第一排衝鋒的士兵,被擊中的概率大約是四分之一。

2 火炮對線性列隊傷害更大,而盾牌對火炮幾乎毫無防禦力。

相關焦點

  • 奇葩的線列步兵戰術.
    行進中的英國列兵說到這個排隊槍斃也就是線列步兵戰術,就不得不講一下當時的步兵裝備。這個裝備其實就是滑膛槍。滑膛槍與現代的槍械是不太一樣的,最大的差別就是滑膛槍的槍膛沒有膛線,在子彈發射的時候不能給子彈提供一個自旋轉的方向,所以這個槍的準頭其實是很差的。
  • 簡說線列步兵
    (歡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轉發本文,無需授權)在《簡說步兵戰術演進》一文中提到了線列步兵,但因為介紹的重點並不在線列步兵本身,所以只是一筆帶過。受歐美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朋友對於線列步兵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影視作品中,排成密集線列陣型的步兵們在軍官的號令下踏著鼓點,無視迎面飛來的子彈和炮彈,如同接受檢閱一般向著敵軍緩緩逼近,很容易讓人發出強烈的敬意。
  • 「排隊槍斃」也有戰術?普魯士射速最快,毛子一言不合就烏拉
    近代歐洲由於受武器技術水平的限制,出現了線列戰術,也就是常說的「排隊槍斃」,燧發槍糟糕的準確率,裝彈速度的緩慢,使得這一戰術逐漸形成,雙方士兵們手拿燧發槍,排列成密集的隊形,在軍官的帶領下,踩著鼓樂的節奏,
  • 【魚鷹社】拿破崙的線列步兵
    令人難以相信的是,第8半成旅似乎試圖隱瞞他們「鷹旗」的丟失,1812年4月,該部隊對一份官方通告的回覆中聲稱鷹旗在巴羅薩之戰中被一枚炮彈擊毀了!C3:工兵,第46線列步兵團,1818年這裡展示的是帶擲彈兵識別標誌和第46團天藍色飾面的普通工兵制服。
  • 變革 刺刀、燧發槍的出現與戰術 ...
    再加上線式步兵隊形的翼側和後方完全暴露,也便於騎兵充分發揮它的這些進攻作戰優勢。由於3列縱深的步兵線式隊形就可以抵擋住騎兵的突擊,因此,步兵就形成一種每邊由3列步兵線式隊形組成的空心正方形全方位防禦陣形。可是,形成這種全方位防禦隊形需要一定時間,而且,騎兵的攻擊速度又很快,在煙塵滾滾的戰場上,騎兵的出現往往很突然,因此,步兵總是來不及組成這種能夠有效對付騎兵攻擊的全方位防禦隊形。
  • 拿破崙時期陸軍各兵種及戰術簡介
    作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造者,拿破崙一生打贏了無數場戰役,這既要歸功於拿破崙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也要歸功於當時其軍隊科學的兵種安排和戰術布置。排成兩到四排的行進與射擊的士兵主要裝備滑膛燧發火槍與套筒式刺刀。因為當時火器的不準確性以及裝填困難使得集群使用以及在更近距離上開槍顯得尤為重要,故訓練時注重忍耐性與隊形,提倡在敵方射擊後裝填時貼近敵人開槍再以刺刀衝鋒。 又因為往往隊形的破壞造成火力持續性缺乏,線列步兵的訓練及其注重保持隊列與不同隊形的變化,而這種訓練也是同學們軍訓時怨聲載道的踏正步排隊列的由來。
  • 維京人在陸地上作戰的隊形與戰術
    西風軍事2020-11-26 22:25:31在陸地作戰時,維京人青睞盾牆(skjaldborg)隊形。
  • 乾貨:特種部隊戰術隊形詳解
    ,一般而言,單一的火力編組與敵正面對幹的情勢幾乎不會出現在特戰 小組的戰術上,在特戰單位採取主動立場的攻擊行動中,至少都會有兩個以上的攻 擊面,這樣作的用意有很多:一來可以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分散其火力、二來可以 混淆敵人的視聽,讓他們無法正確的判讀我方的意圖,三來可以加強輕兵器所構成 的火力網縱深不足的問題,減少死角的產生,使敵人趁亂逃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第四個則是習慣使然,特戰人員都是一些冷靜而明事理的人
  • 30年戰爭中的神羅步兵戰術和裝備
    這些長槍兵以縱深隊形作戰,精通肉搏戰,一開始滑膛槍被視為長槍兵的補充,而當30年戰爭結束時,雙方的角色反轉了。縱橫一時的長槍兵帝國軍隊還有一些其他步兵小分隊:布置在長槍陣中的圓盾步兵和戟兵,滑膛槍兵也包括輕火槍兵或者輕射手。圓盾兵一般在戰列前線,裝備有盔甲及防彈盾牌,平時訓練衝鋒以及之後的白刃戰。戟兵因其武器得名,身著部分盔甲。
  • 全世界火力最弱的步兵連隊:說說解放軍步兵連的獨特武器編制
    拿「六大戰術原則」來講,像「三三制」,就是疏散隊形、分隊配合、小群突擊的典範。「三三制」的執行是TG在長期戰爭中融合眾多經驗教訓發展的一種跨時代步兵戰術,它顛覆了傳統的步兵線列推進理論。而西方近來發展的「班組先進戰術」實質上也是「三三制」的一種變種,兔軍目前仍然堅持這一簡單戰術。
  • 把步兵散開就叫散兵戰?拿破崙:在法軍刺刀縱隊衝鋒面前,都是弟弟
    雖然大隊官兵列成縱隊猛衝敵陣堪稱共和國與帝國時期法軍的招牌戰術,但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的傑出軍事史學家科林(Colin)將軍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人臆測熱情有餘和經驗不足導致步兵採用衝擊縱隊,這大錯特錯。沒有接受過訓練的營起初會被用作輕步兵,繼而變得稀少,而且(被當作輕步兵的)始終是少數,其他部隊則要列成橫隊。」
  • 戰術故事 部隊生活那些事兒
    我只當過中士,因此,在輪訓隊只學過班戰術,規定將本班戰士分成3、4個戰鬥小組,每人間距3-5米,每個組間隔5-10米進行捕殲戰術,在行進中如何交替掩護等。戚繼光針對倭寇的武器特點制定了專門的戰術,就是鴛鴦陣。這個陣法以一個步兵班為單位,每個班一名隊長(就是我們現在的班長),一名火伕(負責點火),十個戰士。
  • 當古羅馬軍團的重裝步兵,遭遇大漢王朝的輕騎兵,究竟誰能勝出
    重裝步兵一般機動力性差,防護較好,適合於警衛守陣等非機動任務。主要裝備包括長矛、盾牌、頭盔、胸甲和護脛,重裝步兵理論上只有唯一的有效作戰方式——方陣作戰。所有戰士緊密地排列成8列或16列的方陣形,一起移動、一起攻擊,利用集中火力的優勢,來對抗呈鬆散隊形的敵軍部隊。
  • 【歷史】在18世紀的戰爭中,交戰各方為何會同意那些看著荒謬的戰鬥規則
    大編隊在正面衝鋒中是有效的,就像拿破崙把他的步兵放在攻擊縱隊中,並派他們直接突破敵人的防線一樣,然而,你要看看這些戰術的背景。這些攻擊是由數百門大炮的火力和龐大的騎兵編隊來支持。當這種攻擊有效而沒有遇到適當的反擊時,敵人就會被嚴重壓制,然後被一大群人擊潰,這是很難阻止的。
  • 機槍戰術:機槍手除了火力壓制還要知道什麼
    德國士兵的整體素質應該是二戰各國最好的,自殺性衝鋒的事一般是鬼子和毛子幹的,此圖恰恰反映出德軍步兵的基本戰術——以機槍為核心。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德軍都是很倚重他們的機槍的,事實在他們的機槍也沒讓人失望,MG34和MG42的火力是有目共睹的。德軍步兵的行軍隊形,注意其人與人之間,縱隊與縱隊之間的間距
  • 二戰蘇軍著名的人海戰術到底有多可怕?
    一直以來,很多二戰歷史的愛好者都對當時蘇德戰役中蘇軍採用的作戰戰術感到好奇,有不少朋友都將其歸結為「人海戰術」。當然了,他們大多都是出於調侃的目的這麼說的,不過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這其中又有何不為人知的地方?下面咱們就來一起探討一下。
  • 三三制戰術,這種編制到底有什麼好處?
    三三制戰術最早起源於抗日戰爭期間,成熟於國共內戰,大量運用於抗美援朝戰爭,是我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步兵「班組突擊」戰術。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八路軍缺乏重火力掩護,經常以密集隊形衝擊日軍的堅固陣地,從而產生嚴重的傷亡。
  • 「排隊槍斃」線式戰術的興起源於燧發槍與刺刀的發明
    甚至有人給線式戰術起了一個外號——「排隊槍斃」。對於這個問題,一般的回答是:「近代的前裝滑膛槍械,在射速和準確度上都存在缺陷,所以軍隊必須排成橫隊來增強火力密度。」不過也有朋友喜歡刨根問底:「當時世界範圍內都開始步入火器時代,甚至在被認為不重視火器的清王朝,火器裝備率也超過了50%。那為什麼只有歐洲人使用了這種戰術?」
  • 突擊炮伴隨步兵戰術
    、重裝化的步兵戰車給替代了。但是突擊炮伴隨步兵戰術仍舊可以繼續作為新一代裝備體系戰術的參考方向。從出現之初,突擊炮就是陸軍彌補昂貴坦克數量的裝甲單位以及無法跟隨高速突擊的步兵前進的傳統炮兵而存在的。單一的定位,其具體戰術也相對單一。平時,突擊炮歸屬炮兵體系,訓練考核均納入炮兵系統;戰時,突擊炮作為師一級作戰單元直接掌控的直屬裝甲單位,加強到最主要的突擊方向或者面臨敵方裝甲單位較大威脅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