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槍斃」也有戰術?普魯士射速最快,毛子一言不合就烏拉

2021-02-23 軍武次位面


排槍對擼也有戰術?各國對射時有什麼不同?


近代歐洲由於受武器技術水平的限制,出現了線列戰術,也就是常說的「排隊槍斃」,燧發槍糟糕的準確率,裝彈速度的緩慢,使得這一戰術逐漸形成,雙方士兵們手拿燧發槍,排列成密集的隊形,在軍官的帶領下,踩著鼓樂的節奏,相互齊射。

線列步兵在大多數時候,使用這三種陣型:線列,方陣與縱陣。從17世紀中期開始,步兵廣泛採用了手持槍械,佔主導地位的戰術是線式戰術,將步兵排成寬而淺的線列,然後齊射。一條線列,有二至四排士兵。因為在近距離內,火槍的準確度能夠相對地提高,加上裝彈速度的緩慢,所以,只有密集陣型的射擊才能最大限度地造成敵軍的傷亡。線列以發揮最猛火力為目的排列。

以鬆散陣型排列的步兵,雖然能夠尋找掩護,而且相對地靈活,但是,在對抗騎兵時十分脆弱,也不能守住陣地,抗擊前進中的步兵縱陣。線列步兵向受到威脅撤退的散兵與騎兵提供了支持。在遭到騎兵包圍時,線列步兵能夠迅速轉變為方陣。這種方陣中間是空的,不同於長矛兵與舊式火槍手的方陣。但同樣的戰術,在不同國家的手裡有不一樣的表現,可以說各有特色。

英國—後發制人,然後刺刀衝鋒

當時英國的「紅衫軍」可以說是打遍世界的存在,英國士兵身著鮮紅的軍服,敲著擲彈兵進行曲走向戰場,被戲稱為「龍蝦兵」。英國線列步兵的最大特色就是紀律,嚴明的紀律保障了英軍強大的戰鬥力。在作戰中,英軍往往會選擇多承受幾輪火力打擊,雖然會讓部隊的傷亡增加,但紀律會保持隊伍的穩定,然後藉此行進到更靠近敵人的位置,在近距離燧發槍的準確度提高,火力密度也會增加,敵人往往承受不了損失,然後英軍就會開始刺刀衝鋒直接衝垮敵人,騎兵也會從側翼乘機收割敵軍。在一場與法軍的戰鬥中,英軍承受了法軍三輪齊射而一槍未發,直到英軍離法軍還有三十米時,英軍只用了兩輪齊射就擊潰了法軍。


▲在《愛國者》中英國的後發制人戰術十分明顯

普魯士—訓練更好,射速更快

普魯士作為當時歐洲一方霸主的存在,武力值極高,普魯士線列步兵的特點就是在於他們的訓練,相較於其他國家,普魯士軍隊的訓練水平更高,軍隊步伐整齊,士兵整體射擊速度更快,其他國家士兵一分鐘射速在3-4發左右。而在相同的時間內,普魯士軍隊往往可以比其他國家軍隊多射擊一到兩輪,不要小看這一輪齊射,在多場戰役中,就是因為多齊射了一輪,使普魯士軍隊成功的擊潰對手。

▲普魯士正步後來影響全世界

法國—自帶士氣BUFF加成

當時的法國比二戰法國強多了,尤其是拿破崙時代,面對數個歐洲強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法國和反法同盟交戰多次,在多場關鍵戰役取得輝煌的勝利。法國線列步兵的最大特點就是他們的士氣,法軍總是有高昂的士氣,在戰鬥中法軍士兵總是高傲的挺起他們的胸膛,向著敵人無畏進攻,無愧於高傲的高盧雄雞。

俄國—一言不合就烏拉

俄國線列步兵的最大特點就是近戰勇猛,在當時的歐洲相較於其他國家,俄國在軍隊的武器裝備、後勤補給都比較落後,在戰鬥中往往還沒有打多久,武器彈藥就跟不上消耗了,再加上民族性格,戰鬥民族的外號可是由來已久,俄軍經常在戰鬥中率先發起白刃肉搏,300碼刺刀衝鋒,敵人沒開幾槍,俄軍就已經喊著烏拉衝到面前。

在新武器發明後,線列步兵學說開始衰落。米林彈允許步兵射得更準、更遠。緊密陣型中的士兵成為了顯著的目標,南北戰爭就證明了這一點。這場戰爭後,後膛裝填步槍被採用,使得步兵的射程大大提高,射擊的速度也大大加快。在19世紀60年代,大多數德意志國家與俄國都將自己的線列步兵與來復槍兵結合在一起,使用來復槍與散兵戰術。在普法戰爭後,德國、法國也效法前者。

來復槍不斷提升的射速與在1883年發明的馬克沁機槍使得步兵在接近敵軍前就會承受巨大的傷亡。騎兵也因為步兵武器的改進而衰落。在20世紀初,步兵開始慢慢接受以輕步兵散兵陣型作戰。

▲排槍戰術,男人曾經紳士般的戰爭浪漫

-作者簡介-

五千年的歲月,做喜愛歷史思想健康的好青年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觀看軍武精選視頻

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購買軍武優選商品

明日軍武日曆:考研沒什麼好怕的

商務合作請聯繫QQ:2901413455

相關焦點

  • 「排隊槍斃」線式戰術的興起源於燧發槍與刺刀的發明
    很多人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歐洲人在近代特別是18世紀,要採用橫隊排槍齊射,跟互相槍斃沒區別,看起來很傻的作戰方式呢?」甚至有人給線式戰術起了一個外號——「排隊槍斃」。對於這個問題,一般的回答是:「近代的前裝滑膛槍械,在射速和準確度上都存在缺陷,所以軍隊必須排成橫隊來增強火力密度。」不過也有朋友喜歡刨根問底:「當時世界範圍內都開始步入火器時代,甚至在被認為不重視火器的清王朝,火器裝備率也超過了50%。那為什麼只有歐洲人使用了這種戰術?」 其實要討論這個問題,一定要記住一點:戰術是基於武器裝備的。
  • 排隊槍斃!奇葩的線列步兵戰術.
    原標題:奇葩戰術之排隊槍斃(線列步兵戰術)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最寒冷的冬天。
  • 【互動】中國歷史上沒有過「排隊槍斃」戰術?原因是中國人太聰明了?
    近代歐洲軍隊,在17-18世紀,終於出現了最考驗軍隊士氣的「排隊槍斃戰術」。又稱「線列戰術」。
  • 揭秘丨為什麼要「排隊槍斃」?
    交戰雙方站好隊,然後一齊開槍射擊敵人,這就是「排隊槍斃」。之所以這樣打,倒不是因為歐洲人多有騎士精神,而是因為一旦你把士兵都散開行動(迂迴包抄),絕大部分人就會馬上開溜!側翼迂迴或長途奔襲將要面對複雜多變的情況,不像大家一起麻木不仁的開槍裝彈那麼簡單,所以執行部隊的軍官和士兵需要很高的能動性和積極性,這些恰恰是當時大部分軍隊所欠缺的。
  • 使用排隊槍斃戰術的戰爭年代,什麼樣的士兵會站在第一排?
    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今天看來就像傻子一樣。但在17-18世紀的歐洲,這其實是一種極為科學的戰法。
  • 在鐵律下「排隊槍斃」:拿破崙時代的軍隊是如何作戰的?
    宏大的隊列方陣,華麗的服飾,以及貼面對決的排隊槍斃戰術……這一切,是許多人對拿破崙戰爭以及其前後時期的戰爭形態的印象。
  • 排隊槍斃黨的戰爭——山靈M5&樂彼L3評測
    你們聽說過排隊槍斃黨沒?軍事(尤其是兵器)愛好者!因為我國在這方面的管理比較嚴格,所以軍事(尤其是兵器)愛好者基本上只能把自己的熱忱潑灑在接觸不到實物的遊戲和意淫裡,這裡面有一個小小的流派就叫做排隊槍斃黨。
  • 拿破崙戰爭:有歐陸「第一強軍」的普魯士為何跪的這麼快?| 循跡曉講
    通過不瞄準、不填裝實彈的方式,普魯士士兵可以實現在訓練場一分鐘填裝射擊8-10發空包彈,對比同時代步兵普遍的一分鐘射擊2-3發實彈的射速,普魯士人在訓練場的表現無疑令人震驚。由此我們便不難看出普魯士步兵的戰術思維,既放棄射擊的進度,打算靠鋪天蓋地的密集彈雨,對敵方進行「飽和攻擊」,橫掃當面之敵。 1806年8月,普魯士決心要對法國開戰,開始向邊境集結軍隊,但由普魯士國王及各部大臣與顧問統領組成的決策團,卻行動極為遲緩,一方面要遵守各種繁瑣的流程與規則,另一方面對軍事打擊的意圖始終未能達成一致。
  • 《愛國者》《光榮》電影中的戰術隊形 面對面 密集 對射 步兵線列
    電影 《愛國者》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自古到今,排密集陣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方便指揮。在沒有現代通訊設備的情況下,不排成密集陣型是幾乎無法指揮的。如果戰場正面寬度達到1千米或更寬的幾千米,從發布一條命令到傳達到最遠端,幾十分鐘都過去了,也許戰鬥都打完了。
  • 一言不合就開車了,這些神器有你們需要的!
    也有朋友留言要石皮解的遊戲,畢竟現在空閒放鬆的時間大多數還是在手遊或者電腦遊戲上面。手遊也一直是主流走到哪裡可以玩到哪!等人等車是最好的選擇了,谷歌市場70萬好評無限金幣,69輛豪車隨意組裝。喜歡哪款就選哪款。一言不合就可以在遊戲裡體驗自己想要的車來感受3D賽車的刺激!
  • 排隊槍斃被打散後的因禍得福?拿破崙:再民主的散兵,也曾被專制的橫隊暴打
    大家終於不再傻傻的排隊槍斃了,而是分散著靈活的投入戰鬥。但實際上,任何戰術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人們付出血的代價作為學費。對於革命戰爭之初的法軍而言,除非他們擁有過於龐大的數量優勢,除非指揮官能夠及時掌握並收攏部隊,不然野戰往往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不過,法國幸運地擁有沃邦等人留下的龐大國防要塞群,它們有效阻遏了反法聯軍的推進步伐,迫使他們不得不逐個圍攻要塞以打通交通線。
  • 重回拿破崙時代,一起「排隊槍斃」
    ,他們正在法國最偉大的領袖手下開展歐陸爭霸戰爭。也正因如此,我們還可以看到遊戲裡穿著打扮英姿颯爽的英軍。扮演法軍士兵的玩家帶上高帽,穿上藍白的軍裝,手裡端著滑膛槍對抗著紅軍裝的英軍士兵,帶你回到拿破崙時期追隨皇帝的戎馬倥傯,復古風滿滿。
  • 18世紀歐洲人笨到「排隊槍斃」,咋還大殺四方?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
    他的戰術體系真是大錯特錯。」這樣的戰爭自然只是愚蠢、怯懦或者說沒有現代人「智慧」的將領進行的禮節性遊戲,就連他們的遊戲工具也不過是些撲著發粉、梳著假髮的士兵……那麼,歐洲人為什麼要採用這麼呆板的戰術,並且還憑著這麼呆板的戰術去大殺四方呢?十八世紀,從託木斯克到裡斯本的廣袤土地上,步兵戰術方面近乎唯一的戰法便是「排隊槍斃」,排列極其整齊的步兵戰線展開集體射擊和衝擊,鬆散的隊形在會戰中幾乎可以忽略。
  • 真正的毛子精銳很可怕?這次老子打的就是精銳!【雙頭鷹行動】
    相信很多人都會在腦海裡冒出穿著海魂衫,手持波波沙大喊烏拉衝鋒的蘇聯士兵形象。確實,穿著海魂衫的蘇聯海軍陸戰隊一直是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如今什麼樣才是真正的毛子精銳不過幾十年過去了,如今很多人都對毛子精銳有誤解,因為在俄羅斯穿海魂衫的並不都是海軍,現在穿藍色海魂衫的不是海軍而是空降軍
  • 毛子為何不怕熊?俄國球迷載狗熊上街慶祝!| 軍情晚報
    《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
  • 【巴洛克時代】「散兵遊勇」真的克制「排隊槍斃」嗎? ——近代散兵漫談
    直到大陸軍吸取了經驗教訓,從歐洲教官那裡學到戰術技巧,美國步兵才發展成一支有效的力量。弗德裡希·威廉·馮·斯徒本男爵是從普魯士來的志願教官,曾在七年戰爭時期擔任腓特烈大帝的陸軍中擔任參謀。他逐字逐句的翻譯普魯士軍隊的紀律和戰術條令結合美軍的情況進行教範,並將教範原則制定成小冊子,命名為《斯氏美軍命令和訓練守則(1779年)》,在美軍中沿用了33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