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槍斃這種戰術,在今天看來就像傻子一樣。但在17-18世紀的歐洲,這其實是一種極為科學的戰法。
所謂的「排隊槍斃」,就是雙方士兵排成橫列,無任何遮攔的前進,等到相距30-50米左右距離時,才開槍射擊。在前進過程中,士兵也不是自由前進,而是踩著鼓點,以整齊的步伐奔向敵人的槍口。
這種戰法的正式名稱叫線列步兵戰術。這種戰法感覺是去排隊送死,但其實是經過實踐得出的在當時最科學的做法。
這一時期燧發槍取代了較落後的火繩槍,射擊效率有了較大的提高,不過由於槍膛中沒有膛線,槍枝的準度極低。
當時人曾用最好的燧發槍做實驗,結果發現,在距目標100步外射擊,100發子彈只能命中60發,隨著距離增加到300步時,就只有25發能命中了。
這種槍打出的子彈,會飛到哪裡,很難判斷。如果採用現代戰爭的自由射擊的方式,射擊去的子彈分散,基本上沒有殺傷效果,是很難有效阻止敵人發起的衝鋒。
這種情況,要確保能更好的殺傷敵人,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射擊密度。採用排隊射擊的方式,可以在隊伍的前面形成一片彈幕,總有一顆子彈能夠射中敵人。
這種戰術時,為了讓子彈更多的殺傷敵人,形成彈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士兵們會排成橫列,在統一的指揮下前進,射擊,再填彈,再射擊。如果射擊不能同時進行,就根本達不到殺傷敵人的效果。
排隊槍斃的戰術,在當時運用得最好的要數英國人了,他們的細紅線,能夠讓開槍的誤差不超過一秒。
英國軍隊在統一指揮下,跟隨著鼓聲向前,經常是冒著敵方的彈雨,整齊的衝到距敵人50米,甚至於是30米內才整齊的射擊,往往兩輪射擊就能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亡,讓敵人潰退。
據資料介紹,英國軍隊在與法軍交戰時,曾經一輪射擊就使得法軍800多人傷亡。
那麼,什麼樣的士兵會被安排在第一排呢?網上很多人的答案是,第一排的士兵並不會刻意選擇,平時訓練時誰在前就在前。我覺得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排隊槍斃戰術,最重要的就是,隊伍要聽指揮,統一行動。你想,對著敵人的槍口,不做任何防護走向前,士兵們會看著敵人的子彈飛過來,看著身邊的戰友倒下去,這是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的。
特別是站在第一排的,這種壓力會更大。如果受不了這種壓力,崩潰甚至於轉身逃跑,在戰場上,這是很容易導致整個隊伍潰散的。
所以,有經驗的指揮官都會安排有經驗、且心理素質強大的士兵在第一排,而這樣的士兵無疑是參加過多次大戰的老兵最好,新兵蛋子站在第一排,怕是還沒走幾步就尿褲子了。
同時,很多資料都顯示,高的士兵也會安排在第一排。道理也是一樣的,後排的士兵矮一些,他所受到的直接視覺衝擊會更小,更有利於保持整個隊伍的整齊而不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