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LTTB繼續是蘇聯腦洞車,在百度百科只有一句話描述;研發始於1944年初的174工廠,在設計階段即夭折了,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在1944年,蘇聯已經不再是那個急需T-70,T-80這些「烈士車」發光發熱的蘇聯了,單月產量比虎式總產量還高的T-34各型車能組成鋼鐵洪流,不太需要重新設計一輛防護更差,火力相似但理論上更便宜更能爆產量的輕型坦克。
遊戲中的LTTB是銀幣輕坦比較拔尖的存在,極其出色的機動能力是全車的靈魂,有了頂級的機動,就好比買東西挑選大品牌買,品質不一定很好,但差也有限度。而LTTB又是「良心」品牌,作為輕坦的它,不僅佔了輕坦車體小,受彈面積小,隱蔽係數較高的特徵,裝甲用料還很足,即便成了版本過客(剛上線是90的正面,防護能力好比現版本的虎式,而且更小巧,更靈活),現在的LTTB還有75的裝甲,等同於中坦對位的T-43.
研發:
LTTB的研發沒太多可說的,能接受的話請把炮第一時間跳了。(改:這句作廢,不用跳)
發動機和履帶必選其一,建議發動機,最好全選體驗可能是全遊最好的機動。
火力:
輸出端是這車最平淡無奇的地方,對比可以看到LTTB的DPM大幅度遜色於同口徑的62和43,比德古拉剛好多一個射速配件。
穿深方面,LTTB算是撿回一點顏面,151/200的穿深優於43的短85,可由於金幣彈沒有62的250穿heat,在8級房難以面對硬車,151穿和加穿之後的158穿對虎式等以145穿界限的戰車時有明顯的差異,LTTB的輕坦血量和DPM不足以支持單挑換血。因此個人更推薦加穿深而不是學T-43的極限DPM破罐子破摔流,有技巧的避開同類車狗鬥,爭取用機動轉移到薄弱位置輸出再在合適的時間騷擾笨重的TD與重坦方才是更有效的選擇。
精度方面,作為7級車的LTTB已經做得很好了,破千的彈速,0.335的絕對精度以及0.09的擴圈,唯一可惜的是縮圈時間較長(遊戲裡顯示的縮圈時間超過3秒),不擅長急停射擊。
最大的弊病來自俯角,它的炮塔形狀和T-34,T-43的比較像,既然43,34都能做到7,8度的俯角,LTTB只有5度俯角就有些難以接受了。趨於習慣,今天我開LTTB時總習慣到點位,而一些點位又不支持俯角差的車進行輸出,可憐我光亮人,走吧,怕視野沒了隊友不好輸出,不走吧,自己成活雷鋒了,關鍵還沒人理解好在大多數玩家應該會選擇一輛輛車爬,有了MT-25的經驗,你應該會對LTTB的走位有一定的了解。
防護:
LTTB儘管被閹割過,依舊是輕坦中頂級的水平。
炮塔用這視圖看確實沒什麼好看的,可實戰中由於兩側的弧度很大,經常能產生跳彈。
正面車體是亮點,在同水平面的情況下,LTTB的等效有128mm,意味著當LTTB擺出角度時可防禦自己的85炮。更有超級座艙蓋和兩側的肩膀護體,進一步提高防護能力。
側面在履帶之上的車體有傾斜角,如圖,車體擺出26度時部分側面仍能跳彈。
模塊:
LTTB的模組布局之好在輕坦裡面十分難得
從正面圖可以看到,LTTB的彈藥架(黃色)並不小,只是採用了橫置分布,併集中在戰鬥中比較難被擊中的部位,保證了安全度。
採用貫穿能力較強的122炮彈進行觀察,正面幾乎打不到車體的彈藥架,只有命中炮塔才能威脅到炮手,裝填手以及彈藥架的安全。
側面視圖,所有模組的面積都比較小,對模型本身就不大的LTTB來說真的難能可貴,因此完全被必要裝維修箱。
血量不足是一個瓶頸,加血才1060血,被重坦打兩發就成血皮進斬殺線了,輸出會嚴重受限。
機動:
68/20的極速,34.45的推重比,冠絕群雄,實際推重比更是遠超德古拉!
看不懂?沒關係
前幾天寫62A的時候我吐槽過62A的實際推重比有虛標的嫌疑,截圖的位置剛好也是這個坡,62A的上此坡時速只有16千米/時,LTTB上坡能保持40的速度,如果不是我過河的時候速度基本清零,可能截圖時的上坡速度還能更快。
轉速81度,無法比擬的流暢,炮轉也很跟手,手感很好,得益於車體窄,城區通過能力很強,唯一的缺點是開太快了除了轉向會漂移還容易摔斷履帶。
推薦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