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蘭,你不要懼怕

2021-02-08 晨曦恩光

亞伯蘭,你不要懼怕

創15章


亞伯蘭擊敗了四王聯軍後,創15章開頭幾節經文,亞伯蘭並非在成功的興奮之中,而是完全處在對人生前途渺茫,對未來落入迷茫的雲霧。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亞伯蘭已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他為什麼還會感到懼怕呢?


首先,他是人,在經歷極大的危險及困難以後,情感可能會「崩潰」。其次,贏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當然是件好事,可是得罪了四位強大的君王,且暴露了自己的身份。這些慘無人道的四王可以單單為了不繳納貢稅而舉兵討伐,那麼為了報復亞伯蘭鬥膽偷襲,難道不會使更殘酷的手段嗎?四王或許會卷土從來,攻擊亞伯蘭的營地,亞伯蘭知道東方四王絕不會輕言戰敗,也不會很快消退敵意。因此,亞伯蘭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


亞伯蘭擔心他以前所殺諸王會前來報復,又為了無後嗣繼承財產而憂心,正當亞伯蘭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是好之時,神決定再次向他顯現,重申應許。通過這次重申,讓世人感受到神對人的感情是非常細膩的。為安慰、鞏固亞伯蘭,神主動的向他顯現,對亞伯蘭說,不要懼怕。並應許亞伯蘭所關注的三件事:懼怕、後裔與土地。亞伯蘭關注的懼怕,神應許會保護他,不讓他被敵人傷害;亞伯蘭關注的後裔,神應許賜他無數的後代;亞伯蘭關注的土地,神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他為業。


一、神的同在——「我是」


(創15:1)「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從創12-15章神與亞伯蘭的互動中,出現一個重複的情節:每當亞伯蘭經歷危機,信心受考驗後,神會主動向他顯現,重申應許,第一次是亞伯蘭蒙神呼召,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創12:2-3),第二次是在亞伯蘭從埃及回到迦南後(創13:14-17),神今次向亞伯蘭說話,重申他的應許,乃在亞伯蘭和四王聯軍爭戰之後:當亞伯蘭遇到威脅、危險,他就向亞伯蘭再作保證,加強他的信心。在平日裡,我們的信心也會像亞伯蘭那樣受到衝擊,我們需要聽見神對我們說話,聽見神對我們的賜福和應許,才能持續走在神的道路上。


神通過異象向亞伯蘭講話,異象除了此處只在舊約出現了3次,2次是巴蘭的話:「得聽神的言語,得見全能者的異象」(民24:4、16),第3次是神藉著以西結先知說:「你們豈不是見了虛假的異象麼?豈不是說了謊詐的佔卜嗎(結13:7)」?


異象是神與人溝通的方法之一,舊約所有其他這類的異象,對象都是先知。異象可以在夢中經歷,卻與之有別,人見過異象,重點是神講過的話(聽覺),正如創世記得作者在異象一詞後,加上「有話對亞伯蘭說」。先知書常用的「默示」(賽1:1;俄1:1;鴻1:1)一詞,這詞源於動詞「看見」,多指「見異象」,跟本節「異象」同字根,這也是舊約稱先知為「先見」的原因(撒上9:19-20),先知的信息源於「看見」。


神對亞伯蘭說:「不要懼怕」。

這句話是用命令語態,但其性質乃是鼓勵多過命令。這話在聖經出現了80幾次,因神知道人常常充滿恐懼。神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不要懼怕」,亞伯蘭擔心所擊敗的四王是否捲土重來,神說:不要懼怕,不要怕他們報復,也不要怕鄰居嫉妒,我會照顧你的。如果說14章的焦點在於亞伯蘭的行動,然而15章則主要是處理他的情感,包括驚人的大黑暗(15:12)。有信心的人同樣有情感,這些情感不可給予否定或忽略。許多正統基督徒傾向於強調心思和意志,卻忽略了情感,這種嚴重的錯誤最終可能導致生命失去均衡。我們的信仰不能太偏激,若單單信奉情感而忽略理性,或讓情感失控,實屬不該;反之,若否認或壓抑自己情感,成為宗教機器,這同樣也不可取。在詩篇中,大衛與其他的作者誠實地告訴他們對神、自己和環境的感受,這些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耶穌是神子也是人子,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公開表達自己的喜樂、哀傷、義怒和愛的情感。


現實生活中,不少基督徒總在說神話,不說人話,似乎他們總活在「神的世界」,不是活在「人的世界」,他們否定世俗文化,抨擊其他信仰,堅決遠離未信之人。他們認為基督徒不應有《聖經》之外的任何興趣愛好,不應該有基督徒之外的任何人際圈子,如此偏激的信仰,耶穌形容這些人:(提後3:5)「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說:「有兩件事我最憎惡:沒有信仰的博才多學和充滿信仰的愚昧無知。」亞伯蘭在15章中顯出的疑惑,就是我們的疑惑,他為我們這些學習與神同行的人帶來釋放,我們不需要隱藏我的疑惑,我們可以像亞伯蘭一樣,把我們最深層的疑惑帶到神面前,神會聆聽,會回應。


信心大的人也可能會懼怕,亞伯蘭被稱為信心之父,同樣也有堅強背後最脆弱的時候,神的百姓內心懼怕,神都知道。(詩31:7)「我要為你的慈愛高興歡喜。因為你見過我的困苦,知道我心中的艱難。」無論發生何事,神的百姓都不要過分懼怕,這是神的旨意。神主動來找他的僕人,且直截了當地針對他的需要說話: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創15:1)。


神對亞伯蘭說:「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神為何啟示自己「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賞賜你」呢?亞伯蘭擔心被他打敗的四王再向他反撲過來,而且對拒絕所多瑪王提供的財物而稍感遺憾。所以神對他說:「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毋庸置疑,亞伯蘭能打敗四王,救出羅得,是神把他們交在他手裡的緣故。即使他們反擊過來,神也會成為他的盾牌。亞伯蘭雖不能以肉眼看見神的盾牌在他四圍保護他,可是憑著信心他接受它的存在,且去除懼怕,因聆聽神的話語,相信曾經神怎樣帶領他打勝戰,往後的日子神照樣帶領他打勝戰。


神安慰亞伯蘭懼怕的方法:有神的同在,不需要懼怕,就是提醒他說:「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神的「我是」也就是人的「我不是」。心理學家懷葛治(David Viscott)說:「如果人願意看顧自己的感受,他就必然看顧自己的一切。」但是,不要停在這裡:要花時間聆聽神,領受他鼓勵的話語。勝過懼怕的信心是對神話語有信心,而不是對我們個人感覺的信心。倘若你花許多時間專注自己,你會感到沮喪;倘若你憑著信心仰望神,你將會得到鼓勵。以馬內利的神是我們都的盾牌、賞賜、保障和供應,故此,亞伯蘭無須為另一場戰爭擔心,因主必然會保護他。


二、神的應許——「我將要」


(創15:2)「亞伯蘭說,主耶和華阿,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

這是創世記第一次記錄亞伯蘭對神作出回應,前兩章他都只聽不說(創12:1;13:14),可這裡他直截了當地說:「我既無子」(2節),這話原文直譯是:「我去,無兒子」(I am going childess),此處的「去」和「死亡」有關,類似中文的「去世」、「離去」。《呂振中譯本》把「我既無子」,譯作「我快要去世了還沒有兒子」。亞伯蘭的意思:「耶和華啊,我離世時可能仍沒有親身兒子,你給我有什麼禮物都沒有意思。你的賞賜對我有什麼好處、有什麼用呢?你再多給我財物只是白費心機,因為我死後沒有人繼承我的遺產。」對照12-14章經文來看,15章是亞伯蘭「心意」的轉移,以前亞伯蘭作為一個住帳棚的遊牧者來說,特別掛慮的是如何防禦敵人的襲擊,建立家園問題。現在他最關心的是「繼承人」的問題。


神應許要大大賞賜他,卻讓他心中壓抑許久的問題浮現上來,神應許要賜他後裔,可是這完全不切實際,只要他一天沒生兒子,這應許就不能實現,除非神要他的養子來繼承這應許。亞伯蘭將心中的疑慮說出,猶如詩篇的作者對生活中發生之事產生的反應記錄下來,它鼓勵我們與神坦誠相見,我們若覺得神離的好遠,或看見邪惡勢力,那就該將心中疑團坦白說出。神就會回答我們,不是責備,而是更清楚地應許。


(創15:3)「亞伯蘭又說,你沒有給我兒子。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亞伯蘭的話反應他計劃收養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這是古中東流行的風俗。精讀本聖經注釋提到:B.C.612年被滅亡變成廢墟的亞述國首都尼尼微的東南部叫努斯地方,發掘了約五六千個用楔形文字記錄的書板。根據努斯書板上的內容,無子的老夫婦可以以繼承財產為條件,養子要承諾:照顧養父養母(當他們年紀老邁,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要孝敬他們,視如親身爹娘;埋葬他們,為他們哀悼,生養死葬。


(創15:4)「耶和華又有話對他說,這人必不成為你的後嗣。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


神清楚地指出,惟有亞伯蘭才是將來後裔的父親。後嗣與兒子的名分密不可分。然而神戲劇化的肯定亞伯蘭,他正是不可勝數後裔的父親。亞伯蘭飽嘗了焦慮與企盼的壓力,前期考慮安全問題剛有安撫,壓力轉向一個新的中心,即兒子的應許,神的應許並不是立竿見影。得兒子的應許又拖延了六章,約二十五年之後才實現。即使到了那時候,21章記載孩子的出生後突然又引起另一項危機,22章記載神吩咐亞伯拉罕獻兒子為燔祭。亞伯蘭正在學習每個基督徒都要學習的基本功課,即神遲遲未應驗他的應許,並不是意味著他不給那應許。隨著時光的流逝,亞伯蘭同代的人逐漸凋零,可是他仍然要抓緊神所要賜他兒子的應許。有時候,即使最屬靈的基督徒也會感到身處「黑夜之中」,無法解釋神為何顯得那麼遙遠。中國內地會的創始人——戴德生,憑著信心,將福音從沿海推進中國內地,使基督的光亮照遍中國大地。與亞伯蘭一樣,他被稱作「信心之父」,他的信心帶著血淚。當中國內地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創辦人戴德生對一位朋友說:「我無法閱讀;無法思想;甚至無法禱告,然而我卻可以信靠。」亞伯蘭面對無子的處境,也要經歷人生的黑暗。神注意到他的僕人需要得到保證,(創15:5)「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有人說:「當未來看上去暗淡無光時,嘗試抬起頭看一看吧。」亞伯蘭曾經四處觀看,嘗試將問題解決,然而只有當他抬起頭仰望,他才能夠找到答案。正當亞伯蘭對於後嗣不抱希望時,神應許他的後裔多的超乎想像,神所賜的福是叫人意想不到。


(創15:6)「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這是聖經首次提到信與義,也是聖經第一次指示人得救的方法,人本身無義可言(詩51:5;羅3:23),如果要在神眼中成為義人,必須神將自己的義加給他,人必須藉著對神的信靠才可以得到這義。解經家認為這是極有價值的一章,其一、它宣稱亞伯蘭是因信稱義(6節),這是羅4:3,加3章所記保羅論福音的中心,人享受福音的惟一途徑是因信稱義,而不是靠著行為;其二、清楚地記載了神與人所立的最基本的約是以恩典為本,而不是以律法為本。正是為了實現這個應許,神帶領他的百姓出埃及(出2:24),並差遣他的獨生子來到世上(約3:16)。


神向亞伯蘭保證,神將要賜予亞伯蘭如眾星一樣的後裔。但有個前提,除非相信應許並且按應許而行,否則應許對我們沒有任何益處。亞伯蘭相信神的應許(12:1-3),並且進到迦南之地(來11:8),這顯明了他的信心。亞伯蘭的信心被新約聖經作者作為榜樣與楷模來表明何謂因信稱義。「亞伯蘭信耶和華」:在希伯來文原文只有五個字,然而其中的含義卻十分豐富,新約聖經三次應用了這句經文:加3:6;羅4:3;雅2:23。亞伯蘭相信神,原文中,這句話是:「亞伯蘭說:『神,阿們!』」,希伯來文「相信」一字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完完全全的倚靠」。亞伯蘭完全倚靠神的應許,並且倚靠那位應許的神。


亞伯蘭相信對他說話的神是偉大的,且一定會言出必行將這應許實現,信心是建立在神的信實上,當我們將神的話當真,就當持之以恆相信神的應許必定會應驗與成就,因我們所信的神是信實可靠的。


三、神的立約——「我已賜」


(創15:7)「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


神告訴亞伯蘭,他要將迦南地賜給他並他的後裔(12:7;13:15-17),如今他再次肯定這應許。這節經文不僅和本章的開頭平行,也跟出20:2節的經文平行。神在啟示自己為聖約子民的偉大拯救並賞賜者,但這裡特別提到土地的應許。


提到土地使亞伯蘭心中起了懷疑,他想要確據:「我怎知道必將這地為業呢?」亞伯蘭的問題並非是他對神沒有信心,而是他要求有一個保證的憑據。他深信神會賜下應許的兒子,然而應許的土地卻仍然在十個外邦國家手上(15:19-21)。亞伯蘭擁有這塊土地是一回事,然而他的後裔是否能繼續保有這塊土地並享受它呢?亞伯蘭的問題,要是放在如今,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把「土地證」、「房產證」和「土地轉讓合同」等等,都要「過戶」到我的名下。


亞伯蘭無法看見神如何將這地賜給他,就要求神給他一些證據,顯示歷史會真如神所說的成就。神一點都沒有責備他的放肆,反而以一個莊嚴的詔約來證實他的話,以立約之舉來保證他的話。這樣的詔約或條約,在古老的中東相當普遍,神用了一個眾所周知的政治和社交上用的最早形式,來堅定他的應許。這立約是神為拯救世人而定之約的最早形式,也是舊約這名稱的來源。這立約也是神救恩計劃的開端,神以他的聖名向亞伯蘭啟示他自己:「我是耶和華。」(7節)


緊接著記錄獻祭,是許多古代國家在立約或結盟之後為了保證契約而普遍施行的習俗。宰殺動物為立約記號,當雙方達成協議,就把動物切成兩半,然後雙方在中間走過。立約的儀式:在血、痛苦和死亡面前決志;立約的意義:若違約破壞自己的承諾,其下場就像這動物一樣,被切成兩半。這種立約的重點是:立約雙方用生命來保證,遵守在協議中的責任與義務。


神對亞伯蘭說:「應許成就之前將有苦難和死亡,未來會有長時期的奴役和敵對,得到迦南地前以色列人將遭遇奴隸生涯的痛苦和出埃及時必須付出的死亡代價。」首先,他們會寄居他鄉,然後淪為奴隸,被壓榨四百年,然後他們服侍的國家會受到神的審判,他們則會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裡出來,亞伯蘭本人將頤養天年。


(創15:17)「日落天黑,不料有冒煙的爐並燒著的火把從那些肉塊中經過。」神救恩的火把燦爛照耀的場面,神把被撒旦和罪所捆綁,活在黑暗世界中的百姓從所有束縛中解放出來,燒著的火把:神是可見的臨在,如同火爐裡燃燒的火光。艾倫羅斯在《創造與祝福》中指出,火與燃燒意旨神的熱誠並他可謂的聖潔,並引用舊約學者史金納(John Skinner)的解釋,進一步指出:「耶和華單獨經過這些物品中間,因為神獨立擔負立約的責任」。神透過立約的儀式,讓亞伯蘭看見,神是信實的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神透過立約堅固亞伯蘭的信心,神透過立約後,將迦南美地賜他為業,並賜福他的後裔。


當亞伯蘭關注自己時,神給他肯定說:「我是!」當亞伯蘭關注自己的後裔時,他聽到神說:「我將要!」當亞伯蘭關注土地的時候,神響應說:「我已賜!」神在本章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不要懼怕」,因有神的同在、有神的應許和有神的立約,神對亞伯蘭的施恩同樣適用於今天你我身上,今天你我也同樣因著信心成為神的子民,對於新約的信徒,神也有極大的應許。亞伯蘭選擇相信神,你信嗎?

 

 

相關焦點

  • 亞伯蘭解救羅得
    亞伯蘭運用所有現有的資源,並且經過巧妙策略的攻擊。(創14:13)「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很顯然,為了暫居此一地區,亞伯蘭與亞摩利人同盟,結果亞摩利人能夠同亞伯蘭一同上戰場(24節),可見,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同尋常,非親非故的他們,竟能肝膽相照,赴湯蹈火,同死同生,唯一能解釋這情況:即亞伯蘭在這些人面前有榜樣,有影響力。好榜樣就像把許多人召集到教堂的鐘聲一樣——丹麥。 (提前4:12)「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 【語音+文字】創世記逐節匯查14亞伯蘭解救羅得,麥基洗德祝福
    這裡提到三位亞摩利兄弟,作為亞伯蘭的同盟者,很可能是部族的首領;在其它經文中這是地名或部落名。亞伯蘭曾與他們訂立了一個互助條約,正如這裡的字面意思:「亞伯蘭盟約者」;這也可從他們在營救羅得的襲擊中,幫助亞伯蘭的事實中看出來(24節)。亞伯蘭的信仰亞伯蘭來自多神信仰的家庭(書24:2,14),這種觀念認為各種假神借著自然現象顯示自己。
  • 中東問題的根源——你有必要知道!
    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    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她見自己有孕,就小看她的主母。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她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
  • 美國蔑視的中國武器,往往是美國最懼怕的武器!
    最近,美國對中國武器採取蔑視的態度評論中國的航空母艦「遼寧」艦是「破銅爛鐵」,說中國正在建造的055驅逐艦是美國潛艇的靶子,那種看似蔑視的口吻,其實,正好反映了美國最懼怕這樣的武器裝備。      一、中國的「破銅爛鐵」美國惹不起。
  • 中國軍力遠超日本,為什麼日本不懼怕中國?普京一句話讓國人明白
    中國現在非常強大了,但有些國家還是不懼怕中國,比如說日本吧。中國現在一個軍事實力,雖然說早已經超過了日本,但是日本對於中國一點都不懼怕的。日本作為一個戰敗國,他們不可以擁有軍隊,所以也只能擁有自衛隊,但是日本的一個軍事實力還是不能去小看。
  • 「中國不再懼怕美國」
    俄羅斯《獨立報》8月3日發表題為《中國不再懼怕美國》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裡
  • 你知道救恩有三個階段嗎?
    聖靈是不住汙穢之人的殿,而對付肉體是一個艱難且艱巨的任務,你稍有放鬆就會放縱,更何況有些人根本就沒這種意識了。你講初步救恩的教導一百遍也不能解決生命中深層次的問題,你培訓門徒課程講多少年,如果你不是一個去進行生命中更新只是課程的話,就算你掌握了再多的知識也不能讓生命更加豐盛。
  • 《國家利益》:俄「稜堡」系統真正殺手鐧武器 西方世界非常懼怕
    10月17日,美國著名雜誌《國家利益》刊登專家塞巴斯蒂安.羅布林(Sebastian Roblin)的文章指出,俄羅斯「稜堡-P」岸防飛彈系統可能成為俄羅斯壓制西方世界的「真正殺手鐧」級武器,包括美國北約在內的國家,都非常懼怕這種武器系統
  • 為何渣土車不懼怕闖紅燈,難道不怕被扣分嗎?裡面的門道真不少
    為何說渣土車不懼怕闖紅燈,難道他們都不怕被扣分嗎?看完以下這三點就明白了,可以說裡面的門道還真不少。我們都知道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渣土車的功勞,渣土車作為城市建設的成員之一,每天運送著大量的鋼筋混凝土,以及建築垃圾等,絕對算是為城市建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打仗不要命的5個國家,亞洲一口氣佔了3個位置,美國並不在列
    文/白夜要問世界上哪個國家打仗不要命,想必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同樣如此。
  • 為何全世界軍隊都懼怕?看解放軍如何應對的
    可以說巷戰是世界上各國軍隊最為懼怕和煩惱的一種作戰方式,就連美國也不是很願意在與敵軍在城市裡進行巷戰。那麼作為最為了解中國遊擊戰的中國解放軍該如何應付這種城市遊擊戰?
  • QT: 你出你入!祂要保護你
    讓我們一起用S的話語開啟這美好的一天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他要保護你的性命。
  • 中國千萬不要低估美國戰略家的能力
    中國千萬不要低估美國戰略家的能力文章提交者:wunianged 加貼在 環球風雲 鐵血論壇  世界正在進行著歷史性的大轉折
  • 日本最懼怕的一支中國軍隊,滅了上萬日本兵,卻無一人····
    日本最懼怕的一支中國軍隊,滅了上萬日本兵,卻無一人陣亡有人曾說,戚家軍是我國古代史中的很特別的一支軍隊,確實如此。
  • 不要再滾你的髂脛束了!?
    想必你已經將泡沫軸作為隨身攜帶的訓練器材很久了,也熟練各處肌群的泡沫軸使用方法,是不是經常會如圖所示將泡沫軸放在大腿外側進行滾壓
  • 要不要選擇原諒他?
    Good Man Gone Bad  「你瞧,瘋狂就像地心引力,你所需要的只不過是輕輕一推。」  雖然諾蘭版的《黑暗騎士》帶有相當濃烈的個人色彩,游離於整個DC宇宙之外,但他對於小丑這個角色的把控可以說深入骨髓。醜爺窮其一生想要證明的就是,那些所謂光鮮亮麗的好人和英雄,其實都和自己一樣,具有瘋狂、陰暗的本質。
  • 內含福利 | 【小武君攻略】——所以你才會選擇 「藏馬·武術會」
    先來說說小武君的近況看到很多小夥伴都get了【戶愚呂弟·全能量】然後小武君當然是被以UR戶愚呂弟為首的各種聚擊、刺殺流混搭陣容按在地上摩擦戶愚呂弟跟這兩個流派真的很搭呢,呢哼,不愧是你,通用流派不是因為小武君太菜真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