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穿金戴銀?前呼後擁?
說起非洲的酋長
你的腦海中或許會浮現出這樣的形象
也有可能是這樣的
所謂酋長就是部落的首領。酋長制度最初是從原始的氏族制度發展演變而來,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廣大地區比較普遍,尤其在偏遠落後的地區。
歷史上,非洲的酋長被視為「天然的統治者」,一個地區或一個部落的酋長擁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絕對權威。而在延續傳統部族文明的今天,「酋長」既是一種社會符號,也是一種對個人能力和貢獻的肯定。
在西非國家奈及利亞工作的中國「90後」小夥李滿虎,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在2018年歲末,會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獲封「酋長」。
這位27歲的新晉酋長來自中地海外集團奈及利亞公司,目前常駐尼南部克羅斯河州與喀麥隆交界的伊通地區,在公司承建的奈及利亞—喀麥隆跨境大橋項目負責行政外聯事務。
十幾天前,當李滿虎的當地助手告訴他伊通地區的土王有意冊封他為酋長時,他感到既欣喜又有些疑惑:為什麼是我?
李滿虎接過代表酋長身份的權杖。
直到在去年12月23日舉行的加冕儀式上,他的疑問才得到解答。土王告訴他,中地海外承建的跨境大橋項目造福當地社區。冊封他「酋長」頭銜,一是表示當地對中國公司的認可,二是期待今後他代表土王處理公司與當地人的一些事務。
李滿虎日前在阿布賈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他負責200多名當地工人的工資發放,還負責項目處日常與當地社區打交道等事務。
前後已在奈及利亞工作三年多的李滿虎說,有了酋長身份後,更便於企業與當地人溝通,有利於項目順利執行。
李滿虎與當地土王一同舉著酋長證書合影。
跨境大橋項目起點位於奈及利亞境內伊通地區姆富穆村,終點位於喀麥隆境內馬姆費地區埃科克村。這座大橋完工後可以大大改善兩國邊境口岸交通堵塞狀況。
中地海外集團奈及利亞公司總經理葉水金告訴記者,中地海外在奈及利亞經營30多年,承建了大大小小500多個項目,在政府和民間獲得良好口碑,一方面是因為公司一貫重視項目執行質量,另一方面重視融入當地社區並承擔社會責任。他說,李滿虎獲封酋長,體現了當地人對中國公司和中方員工的表現高度認可。
「在每個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除了保證項目施工質量,為當地社區打水井、修路以及採購當地沙石材料等,做些力所能及的暖心事,已經成為公司項目的常規操作。」葉水金說。
李滿虎在加冕儀式上與當地土王和其他酋長合影。
奈及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由250多個民族組成。儘管奈及利亞已有現代行政體制,但酋長作為部族的傳統領袖,在民眾中享有很高威望,在鄉村表現得尤為突出,酋長決定著他所管轄範圍內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甚至包括一些家庭瑣事。酋長也備受政府尊重,在對重大問題做出決策前,政府甚至會聽取當地酋長的意見。
近年來,奈及利亞各地先後湧現出多位中國「酋長」,他們當中既有在尼生活多年的華人,也有中資企業的高管。這充分體現了兩國民間交流的豐碩成果,也說明了當地社區對中國大力支持尼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度認可。
李滿虎的封號是「Ntui Ofa Ⅰ」,意思是「Ofa酋長一世」。他說,儘管他的酋長頭銜更多是一種榮譽的象徵,他並不會參與當地部落的日常事務處理,但酋長頭銜明顯拉近了他和當地民眾之間的距離。
圖為代表酋長身份的證書和物件。
他說,每當他身穿酋長服飾、手拿權杖走在街頭,可以深切感受到民眾尊敬的目光,甚至會有人恭敬地走上前來請求祝福。
「榮譽也是責任,那一刻,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要當好中尼人民溝通的橋梁。」李滿虎說。
科普時間:奈及利亞的土王與酋長是什麼關係?
土王的英文就是「King」。早在14世紀初,伊斯蘭教就傳入奈及利亞北部,直到19世紀末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奈及利亞北部已形成一系列酋長國,土王通過宗教信仰約束臣民。
在現代社會,奈及利亞仍然存在著兩套權力機構:一套是現代國家的管理機關,從中央到地方分別由總統、州長等官員實施管理;另一套則是傳統權力系統。以土王為中心的傳統權力系統擁有自己的一套法律法規和懲罰條例。
土王們擁有自己的皇宮或城堡,並擁有一個相當完善的統治機構,總部設有內務、外交、財政、稅收等職能部門,並在轄區各省份冊封若干酋長,負責事務管理,並參與國家各級政府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END-
監製:李大偉
記者:郭駿
編輯:金正
剪輯:董慧瑩(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