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展示活動的噴火坦克。
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早生產火焰噴射坦克的國家之一。作為終極反步兵武器,坦克傳統火炮被火焰噴射器所取代,讓受到攻擊的人陷入恐懼。戰爭初期德國分別以一號,二號以及繳獲的法國夏爾B1坦克改裝車成噴火坦克,投入實戰後都不是十分的理想。德國陸軍需要一個可靠的火焰噴射坦克,有更厚的裝甲和良好的機動性。
■德國使用繳獲夏爾B1改裝的噴火坦克,原有的75毫米主炮拆除,更換為噴火器。裝甲防護上是當時最好的噴火坦克,機動性略差。
■新車狀態下的三號噴火坦克。
選來改裝成噴火坦克是全部都是1942年設計的三號M型(同期投產的三號炮兵觀察車則是返修三號各型坦克改裝而成), M型增強了炮塔和車體正面裝甲厚度同時還可以外掛裝甲板,滿足了對噴火坦克的防護要求。坦克底盤是位於布倫瑞克的Miag公司於1943年1月至2月間新建造,它們被送到位於卡塞爾的韋格曼公司改裝成火焰坦克。從第1輛開始製造到第100輛走下生產線歷時三個月。新的產品被命名為三號噴火坦克Panzerkampfwagen III(FlammSd.Kfz.141/3 序列號77609- 77708)
■三號坦克噴火四視圖。
技術指標:車長 5.41米
車寬 2.95米
車高 2.44米
車重 23.8噸
最大速度 40KM/H
最大行程 165KM
武器 14毫米火焰噴射器
成員 3人
■3D建模噴火坦克。
三號噴火坦克武器是14毫米火焰噴射器,安裝在標準坦克炮塔內。為了掩飾坦克的作用和保護短粗的火焰槍,設計了一個長1.5米,直徑120毫米假炮管。它在15到17個大氣壓下,噴射出一股未點燃的液體燃油,最大射程可達50米,點燃後增加到60米。噴射流量可達每秒7.8升。火焰靠放置在武器尾部的電火花點燃。火焰噴射器由1020升提供燃料供給的,這些燃料儲存在車體兩側的兩個510升的油箱中。燃燒使用的是一種有獨特氣味焦油增稠的燃料組成,火焰輸油管中的萬向節使火焰噴射器保持隨炮塔360度自由轉動。火焰槍和同軸MG34的仰角範圍為+20至-10度。
■車長位置設備介紹:①機槍發射踏板;②火焰槍發射踏板;③左右兩個510升燃油箱;④燃油箱油位標尺;⑤車長座位;⑥油箱向火焰槍輸送管線。
噴火坦克不需要炮手和裝彈員,噴火坦克只剩下三名成員,車長同時承擔了火焰槍操作員的角色。他崗位依舊在炮塔正後方位置,通過火焰噴射管上的一根帶有距離標記的標杆,進行瞄準射擊。另外兩名車組成員是典型的無線電操作員在右前方,駕駛員在左前方。考慮到將裝滿易燃液體的坦克送上戰場的狀況,設計者採取了各種的措施來保護車輛能過經受住敵人炮彈的攻擊,同時也保護車內「縱火者」的安全。車體和炮塔正面各種裝甲相加厚度達75毫米。為了防止本身火災的威脅,噴火坦克設置了5臺滅火器,而不是其他坦克標配3臺。3臺安放在車內裡面,2臺安放在坦克外面。
■ 噴火器根部立起的標杆為車長射擊提供依據。
■ 三號噴火坦克的射擊瞄準示意圖。
■安裝在車體外部的滅火器。
■正面車體直接焊接了一塊鋼板增強防護。
■噴火坦克排編制。
1943年1月25日頒布了噴火坦克K.St.N1190編制,取消了以往噴火裝甲營一級編制,以排為單位附屬於裝甲營營部連,作為支援性特種裝備使用。5月4日100輛三號噴火坦克除一輛用於教學外,其餘分配至裝甲師內。
■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期初分得數量最多,當時GD與第11裝甲師同在一個地區休整,又暫時將指揮權劃歸給了第11裝。第11裝從GD師見面分一半的拿走了些三號噴火坦克。第16,26裝甲師在義大利戰線,英美盟軍也有了和噴火坦克交手的機會。
■1943年5月,枕戈待旦的第6裝甲師噴火坦克。
■射擊訓練中一輛呼號為「1825」的噴火坦克。
■美軍俘獲了序列號77651的噴火坦克,有機會對德軍新裝備有了深入了解。
■美軍技術軍官對火焰槍出口進行拆解,拍照存檔。
■義大利戰線被分為兩半的噴火坦克。
■同樣是在義大利戰線被盟軍成堆摧毀。
■被摧毀的第351連噴火坦克。
100輛三號噴火坦克在戰鬥中慢慢損失,最後的東線記錄是1945年初第351噴火裝甲連還有4輛能夠使用。義大利戰線的噴火坦克除了被美軍俘獲外,其餘都在戰鬥中損失了。對於俘獲坦克還是幸運的,現在還可以在各種的重演活動中看到它的身影。
■模型廠家也出了這個題材。一位模型玩家本著「二兩醋就包餃子」的精神,完善了一輛三號噴火坦克模型。
■歷史上的411號噴火坦克。
■1943年義大利戰線第26裝甲師。
■1945年1月第351裝甲噴火連。
■第16裝甲師的411號。
更多德軍知識請關注公號「班德勒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