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軍攻荷蘭在臺灣的熱蘭遮城(1月25日)

2021-03-05 裝褫翰墨堂

在353年前的今天,1662年1月25日(農曆臘月初六),鄭成功軍攻荷蘭在臺灣的熱蘭遮城。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其父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組織向臺灣移民,積極開發臺灣島。1653年(清順治10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又封他為「延平郡王」。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親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餘人,於臺灣禾寮港登陸,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軍主力艦「赫克託」號,收復了「赤嵌樓」。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軍攻荷蘭在臺灣的熱蘭遮城。擊敗侵佔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主義者,迫使殖民總督揆一於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籤字投降,撤離臺灣。鄭成功在臺灣成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然而,因為當時熱帶地方衛生條件不好,鄭成功感染時疫,終於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歲。原葬臺南洲仔尾。康熙皇帝題撰輓聯:「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免責及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 講歷史,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轉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熱蘭遮城圍攻戰:第三座遭亞洲本土勢力攻克的歐洲堡壘
    荷蘭人為救援這片據點,立刻從熱蘭遮城內派出200多人前去加強守軍兵力。但在鄭氏部隊的阻攔下,只有60人成功衝進堡內。5月1日,軍官佩德爾帶領200多名火繩槍兵,直撲鄭成功設在北線尾沙洲的前進陣地。因為北線尾的位置極為重要,鄭軍控制這裡就等於卡主自由出入港灣的航道,並且可以搭建工事炮擊對岸的熱蘭遮城。所以僅剩的3艘荷蘭戰船,也被派來配合他們行動。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八十六期】大明火炮一天炮擊2500發: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攻佔臺灣熱蘭遮城(歷史系列第490講)
    臺灣在明代也是人口稀少的地方,漢人不過幾十萬人,很多地方荒無人煙。荷蘭人,準確說荷蘭東印度公司,從盤踞臺灣以來,也只是佔據臺南這種人口較多的地區。這主要是東印度公司畢竟是商業公司,不願意將大量的金錢投資建設殖民地,畢竟臺灣也沒有什麼之前的出產。東印度公司並沒有不顧一切,建設殖民地的野心,它需要的是賺錢。不過,荷蘭人在臺灣仍然修建了普羅民遮城(赤嵌城)和熱蘭遮城(臺灣城)兩座堅固的要塞,花費了巨大的資金。
  • 1個荷蘭人能抵25個中國人?實戰測評: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的中荷軍隊實力對比
    鄭軍遂對城池轉為圍困,挖掘壕溝將熱蘭遮城封鎖。6月開始缺糧,鄭成功下令2萬部隊都去屯田,只留不到5000人圍困有千餘荷蘭士兵(另有家眷等其他人員若干)駐守的熱蘭遮城,最少的時候,包圍熱蘭遮的鄭軍只有2000人,但荷蘭人仍然不敢出城與鄭軍野戰。可見在北線尾會戰的陸戰中,鄭軍的戰鬥力給荷蘭人以很深的恐懼。
  • 歷史上的今天|鄭成功收復臺灣
    在352年前的今天,1662年2月1日 (農曆臘月十三),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1662年2月1日,我國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軍隊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了臺灣。鄭成功是福建南安縣人,他自幼善於思考,英勇有為。父親鄭芝龍是明末福建總兵官。他的少年時代正處於中國的大動亂時期,所以,救國救民的思想在心底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鄭成功收復臺灣,給荷蘭的招降書有句話很霸氣
    圖-我國地形圖明末,荷蘭人趁明朝內亂,強行侵入臺灣,修建城堡,武力壓迫臺灣島上的人民。鄭成功年少時隨其父親去過臺灣島,目睹過臺灣島民的苦難,對其日後決心收復臺灣有一定的影響。1659年,堅持抗清的鄭成功,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慘敗退回思明(廈門)。鄭成功認為清朝統治漸穩,堅守小小的思明不是長久之計,準備另謀根據地。
  • 鄭成功收復臺灣時,中荷軍隊單兵實戰能力評測
    鄭軍遂對城池轉為圍困,挖掘壕溝將熱蘭遮城封鎖。6月開始缺糧,鄭成功下令2萬部隊都去屯田,只留不到5000人圍困有千餘荷蘭士兵(另有家眷等其他人員若干)駐守的熱蘭遮城,最少的時候,包圍熱蘭遮的鄭軍只有2000人,但荷蘭人仍然不敢出城與鄭軍野戰。可見在北線尾會戰的陸戰中,鄭軍的戰鬥力給荷蘭人以很深的恐懼。
  • 鄭成功為何能打敗侵臺荷軍
    結果,荷蘭人按明朝要求退出澎湖,同時得到默許,移居「化外之地」臺灣作為代替。荷蘭人在一個名叫大員的小沙洲 (即今臺南安平)上修建了根據地,與臺灣本島隔著臺江內海,取名為「熱蘭遮城」。  1660年初,鄭成功兵敗南京的消息傳至臺灣,島上一片風聲鶴唳。漢人士紳開始各自選邊站,有向荷蘭人通風報信的,也有聯絡鄉民準備配合國姓爺的。
  • 鄭成功的收臺之戰,到底與荷蘭人發生了什麼呢?
    一、第一次進攻——大獲全勝1.兵力充足卻不敢懈怠鄭成功在南京之戰慘敗,十萬大軍剩餘不足一二,再加上還需要布在邊境上,用來抵禦清兵的兵力,鄭成功所能帶去收復臺灣的,只有一萬人。當時在臺灣駐紮的荷蘭殖民者只有不足兩千人,如此兵力懸殊,鄭成功卻不敢懈怠。因為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統治了四十年之久,足夠他們完善自己的防禦體系。
  • 鄭成功兩萬多人為何用了八個月才把荷蘭的一千多人趕走
    鄭成功對他們講明利害,令其回城,勸說描難實叮投降。接著,又派部將楊朝棟和翻譯吳邁、李仲前往勸降,表示絕對不會加害他們,並允許荷蘭人帶走自己的財產。四月四日,赤嵌城的水源被臺灣人民切斷。描難實叮見援兵無望,孤城難守,不得不掛白旗投降。這樣,鄭成功在登陸後第四天,就收復了赤嵌城。臺灣城是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的統治中心,城堡堅固,防禦設施完整。
  • 【空中研學課堂29】廈門(3)鄭成功收復臺灣
    空中研學課堂29:鄭成功收復臺灣(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B站觀看)課後問題:-關於鄭成功-鄭成功的演武場在現在廈門什麼地方?有多少軍馬?鄭成功的軍隊在臺灣哪裡登陸?荷蘭軍艦的強大之處在於哪裡?海戰時鄭成功採用什麼戰術來應對?
  • 鄭成功收臺:東亞一流強軍,面對歐洲三流的苦澀勝利
    圖:熱蘭遮城鄭明方面的力量鄭成功所率領的鄭氏集團無疑是東亞一帶的霸主,他的船隻布滿從長崎到澳門的航線,坐擁著四倍於魯王和唐王的賦稅,被諸多外國人稱之為「中國海域有史以來最強的軍隊(《西班牙人在臺灣》)」。即使是當時虎踞了大半個中原的清軍,依舊畏鄭氏如虎。
  • 鄭成功收臺灣,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非常意義,多數人沒領悟到
    於是,經過系統的商討和緊密的部署,鄭成功在1661年4月30日行動了。這一天,他親率大軍,歷經幾十天的長途跋涉,冒著海上的巨大風浪,一路向臺灣海峽進發,最終,來到了當時還被荷蘭殖民者佔據的臺灣島。當荷蘭人看到鄭成功的戰艦時,被其浩大的聲勢震懾住了,上百艘戰艦同時向臺灣島挺進,這種壓迫感可想而知,所以,當時一些殖民據點紛紛不戰而降。
  • 【6月23日】鄭成功:不同的歷史定位
    鄭成功的父親就是我們10月22日史鑑講料羅灣海戰的鄭芝龍,鄭芝龍的海商軍事集團在17世紀控制了馬尼拉,廈門,日本各港口的整個遠東海域,期間經過遠東海域的所有商船都需要懸掛鄭氏令旗,每條船每年交給鄭氏軍事集團三千兩白銀,曾經有一年他們的收入,超過了大明朝的財稅收入。
  • 鄭成功收復臺灣
    當時臺灣已被荷蘭人佔領了幾十年,他們在島上修建了臺灣城和赤嵌(kan)城兩個軍事據點。臺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荷蘭殖民者善於海戰,有「海上的馬車夫」之稱。要打敗他們,談何容易。鄭成功力排眾議,當機立斯,決定強霞。三十日晚,鄭成功親自率船隊冒著暴風雨橫霞臺陶海峽。四月初一日拂曉行至鹿耳門港外。荷軍的據點臺灣城,赤嵌城位於今臺南市。這裡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人,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敬制,必經大戰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漲潮時大船才能行駛,這條航道敵人沒有派軍防守。
  • 話劇《鄭成功》,又名《臺灣歸來》連載之二
    鄭成功:黃安將軍,你的任務仍然是掌管好我們的艦隊,隨時準備攻擊殲滅敵人可能出現的海上援軍,我估計荷蘭人的援軍在二三個月之後就會到來。你們還要儘量駛近海岸,用船上的火炮支援攻城之戰,同時,要注意躲開城堡炮火的攻擊。這是一個艱難的任務。黃安:遵命。鄭成功:各位,我們必須儘快地攻克赤嵌城,這樣,我們才能繼續攻往另一座城堡—臺灣城,荷蘭人稱它為熱蘭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