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3年前的今天,1662年1月25日(農曆臘月初六),鄭成功軍攻荷蘭在臺灣的熱蘭遮城。
鄭成功(1624-166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號大木,福建南安縣石井村人。其父鄭芝龍,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組織向臺灣移民,積極開發臺灣島。1653年(清順治10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又封他為「延平郡王」。
1661年4月,鄭成功令長子鄭經防守廈門,親率戰艦120艘,將士25000餘人,於臺灣禾寮港登陸,經過激烈的海戰,鄭軍擊沉荷軍主力艦「赫克託」號,收復了「赤嵌樓」。在近一年的爭奪中,荷軍傷亡近2000人,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軍攻荷蘭在臺灣的熱蘭遮城。擊敗侵佔臺灣38年之久的荷蘭殖民主義者,迫使殖民總督揆一於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籤字投降,撤離臺灣。鄭成功在臺灣成立第一個漢人政權,然而,因為當時熱帶地方衛生條件不好,鄭成功感染時疫,終於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歲。原葬臺南洲仔尾。康熙皇帝題撰輓聯:「四鎮多貳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免責及版權聲明—
圖文來源 講歷史,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轉發,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