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軍委印發《現役軍官待遇級別管理暫行規定》,這是適應現代軍事人力資源管理要求、科學管理軍官基本生活待遇的重要制度安排,這項制度的關鍵點在於把軍銜與級別待遇剝離開來,在軍銜不能晉升的情況下,幹得好、幹得了也可以相應提高待遇。
讀到這裡大家是否有幾分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是的,在2019年施行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中,同樣也是為了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掛鈎,在職務不能晉升的情況下,幹得好、幹得了也可以相應提高職級待遇。
軍官待遇與級別掛鈎,公務員待遇與職級掛鈎,這是一種偶合,也是一種必然,是適應軍地雙方、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性安排,二項制度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然而對於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軍隊和地方黨政機構,能否架起軍官待遇級別與公務員職級之間的橋梁,使二者形成有效溝通聯絡和對等安排,對於構建軍地人才使用大體系、暢通交流選調和轉業安置渠道、保持軍地級別待遇一致性、保障轉業軍人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3月2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規定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和職責設置公務員領導職務和職級序列,綜合管理類公務員劃分四等12個職級,職級序列從高至低依次為:一級巡視員、二級巡視員、一級調研員、二級調研員、三級調研員、四級調研員、一級主任科員、二級主任科員、三級主任科員、四級主任科員、一級科員、二級科員。較之過去的「非領導職務」由高至低從巡視員到辦事員的八個層次,多出了四個層級的晉升空間,且年限更短、比例更大。施行一年多來,現狀如何呢?
變「獨木橋」為「雙通道」。晉升是廣大公務員普遍關注的問題,有發展空間和晉升通道,是對幹事創業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一直以來,我國公務員群體職業發展存在千軍萬馬擠「職務」這根獨木橋的局面,晉升通道狹窄,待遇與付出不相匹配,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工作積極性嚴重受到抑制。
2019年6月1日,隨著新修訂的公務員法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施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在全國範圍正式推行,這意味著原本職務與職級對應的單軌制,成了職務與職級兩條並行的晉升通道,公務員晉升,從「獨木橋」變成了「雙通道」。
尤其是縣級以下機關公務員可以晉升到二級巡視員,職業空間相較之前提升了兩個檔次;本科畢業成為公務員定二級科員,只需兩年即可晉升為四級主任科員,相比以前的三年減少了一年。同時,職級成為公務員待遇水平的基本決定要素,職級與政治待遇、工作待遇脫鉤,但與工資、住房、醫療、養老金等經濟待遇緊密相連。縣以下的公務員群體,在此次職務職級並行中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
職級並非「普惠制」。相對於職務職級並行初期的一片歡呼聲,現在公務員隊伍對於這項制度安排更加冷靜,因為職務與職級並行並非「普惠制」,《規定》明確,職級職數按照各類別公務員行政編制數量的一定比例核定,這意味著達到年限的同類群體仍然存在著競爭,該項制度初期就有避免「唯資歷論」「唯年限論」的設計。
許多年限較長的公務員並沒有享受到二年可晉的紅利,尤其是地市機關,上不著天下不挨地,兩頭踏空,仍然有許多「老杆子」在苦苦掙扎著、等待著、煎熬著,許多八年九年甚至十年的四調、二級主任科員,仍然在這個職級上徘徊不前,畢竟僧多粥少的局面在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如果想落個皆大歡喜的結果過於強人所難。
從這個現狀我們可以看出,公務員晉升職級應當根據工作需要、德才表現、職責輕重、工作實績和資歷等因素綜合考慮,不是達到最低任職年限就必須晉升,也不能簡單按照任職年限論資排輩,既會受到嚴格的名額控制,也要體現正確的用人導向,所以積壓的公務員目前還比較多。目前來看,對於在基層一線工作的鄉鎮、責任較大的縣級部門、省級黨政機關和所屬單位,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的機率更大,重實績的導向十分鮮明。
軍轉職級套改現狀。從《規定》一年多施行情況來看,設計該項制度時,對於龐大的軍轉群體考慮不全面、不充分的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同一個軍官級別轉業到不同省市、不同地域、不同層級,職級套改出現了巨大的差異和分歧,在軍隊貢獻與地方作為的計算之間,也出現了不同的爭論觀點,導致新的不公平現象產生。
比如一名技術八級的轉業軍官,在不同地域不同層級間,套改的職級有二級調研員、二級主任科員、二級科員,同樣的轉業軍官差距竟然有八級之差距,著實令人匪夷所思。還有同樣一名行政正團轉業軍官,如果分配到縣以下或者省廳,他的職級是二級調研員,而分配到地市,則是四級調研員。一名正營轉業軍官,有些地方可以套改二級主任科員,有些地方只能是二級科員。
還有時間的問題,在同一個地方,任職十年的行政正團與任職三年的正團轉業軍官,套改同樣的職級,這種鼓勵「趁早走」的導向,對於國防和軍隊建設極為不利,同時這也是軍轉領域不公平的表現之一。
關於轉業軍官職級套改問題,2019年颳起了一陣寫信風,給市委書記、省委書記,甚至是中組部部長寫信,但均已石沉大海沒有回音,這些結構性的問題就這樣沉澱下來了,這也是軍轉參與職級套改的最現實現狀。
為適應軍銜主導的改革要求,為適應「前慢後快中間穩」的發展要求,也為了在未來推開轉業選調的要求,把原先附著在職務等級上的晉升發展和待遇保障兩個主要功能進行分解,統一設置待遇級別序列和標準,用以確定軍官工資、住房、醫療和保險等基本生活待遇,有利於精準激勵、引導軍官安心長期服役,對拓展軍官待遇增長渠道和空間、更好地激勵軍官備戰打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明確劃分19個級別。目前我們能知道的是,軍官待遇從低至高區分為19個級別,按軍銜主導劃分,一個軍銜可以在多個待遇級別中爬升,比如少尉的待遇級別跨度19至17級,中尉待遇級別跨度18至15級,其餘依此類推。非常明了,未來軍官的軍銜決定政治和行政待遇,而級別決定工資、住房、醫療和保險等經濟待遇。參照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現狀,我們不難得出軍官級別待遇管理的未來前景。
同樣是變「獨木橋」為「雙通道」。當你在一個軍銜級別上苦苦掙扎數年而無有晉升軍銜希望時,可以在這個軍銜級別內提高自己的經濟待遇,這對「前慢和中間穩」兩個類別的軍官來說,無疑是利好、是福音,無論多「慢」無論多「穩」,即使十年八載軍銜再無晉升,但經濟待遇總是會逐年水漲船高,軍人家族的生活質量也會節節高。
我們可以明確預知的是,每個級別之間的經濟待遇會拉大差距,並不是象現在這樣不痛不癢、象徵性地加幾塊錢,聊以安慰逝去的又一年。每一個級別薪酬足夠可以激發你的向上動力。
同樣是並非「普惠制」。如果把這個級別待遇搞成了大鍋飯,熬到時間節點就能加工資提待遇,這顯然不是該項制度設計的初衷,仍然會有名額限制、有業績考評後的衡量,在部隊還講究用群眾的眼睛來評判。「唯年限論」「唯資歷論」同樣沒有市場。軍隊也會利用靈活的方式方法,根據工作需要、德才表現、職責輕重、工作實績和資歷等因素綜合考評,並不是達到最低任職年限就必須提升待遇,這點大家要看得十分明白。
軍銜主導後,各級軍銜決定的職位是有限的,但待遇級別卻是無限,用時髦話說:如果你是老黃牛孺子牛拓荒牛,在天時利地人和之時仍然無法晉升軍銜,那麼你的經濟待遇絕對會水漲而船高,雖然並非普惠制,但對於表現突出的軍官,會加大激勵措施。
這些都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公務員職級是四類十二級,軍官待遇級別是三類十九級,他們的設計初衷、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們在施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是相同的。我們可以大膽設想,打通二者之間壁壘,讓軍地級別待遇掛鈎,在下步即將頒布施行的《退役軍人安置辦法》中,把二者之間的關係明確好、對應好,減少軍轉安置過程中不必要的爭論,減少不公平現象,施行全國一盤棋,全國一個標準,讓軍轉信心裡篤定,讓未來變得更加確定,就會迎來多贏局面。
可以徹底解決降職級安置問題。軍轉安置中的降職級問題由來已久,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是一次解決該問題的絕佳機會,但在各地上下其手、率性操縱之下,這個問題仍然部分遺留下來,把公務員職級與軍官級別待遇掛鈎,納入同一體系,平時軍官退役仍然對等享受地方待遇,戰時地方人員補充力量可以享受軍隊待遇。
軍地選調交流將更加暢通。近段時間軍官選調話題甚囂塵上,地方根據崗位職責需要,對接部隊轉業軍官群體,以選調的方式安置轉業軍官,這是一個突破,也是一個新事物,但也要講究軍轉的個人利益不受損害的問題,無論選調到任何崗位,待遇級別不降不減,這點也很關鍵。
軍民真正一家親。如果在未來的《退役軍人安置辦法》打通了二者的壁壘,明確了軍地職級待遇對應級別,以法的形式把軍轉應該享受的職級和待遇固定下來,就會減少許多爭論,減少不必要的怨氣,軍方堂堂正正向地方輸送人才,地方高高興興接納人才,真正達到一家親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