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楊利偉出席活動,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有關情況
12月16日,楊利偉在上海出席第三屆「復旦-中植科學獎」頒獎典禮暨第四屆「復旦科技創新論壇」。頒獎典禮後,楊利偉應邀作題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概況》的主題報告,總結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及主要成就,介紹了中國空間站基本方案及最新研製進展,說明及展望了中國載人航天國際合作情況。
日本下月發射衛星帶來人工流星雨 只要有人花錢就可私人訂製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向媒體展示了一種可製造「流星雨」的超小型衛星。這顆衛星計劃於明年1月17日發射,將為人類首次帶來人工流星雨。據日本共同社等媒體報導,這顆衛星由日本太空創業公司ALE研發,長寬分別為60釐米,高約80釐米,重約68千克。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可按指令釋放出直徑約1釐米的特殊顆粒物,它們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可形成流星雨效果,有助於人們研究自然界隕石和流星的機制等。據介紹,下月17日這顆衛星將從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升空,預計2020年春天可在日本廣島附近上空製造一場流星雨。
空軍不會在性能或可靠性上妥協,SpaceX軍方任務首發火箭不回收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首次執行美國空軍國家安全發射任務時將不嘗試對「獵鷹」9火箭第一級進行回收。即將在12月18日送GPS-3首星上天的那枚5型箭系一次性使用型號,不帶著陸支腿或柵格翼。空軍航天與飛彈系統中心(SMC)發射事業任務署任務主管勞德代爾12月14日在一場媒體電話會議上稱,空軍認定只有一次性型號才能滿足「任務性能要求」。他說,這項決定源於多個因素,包括任務軌道和有效載荷重量。他說,「獵鷹」9沒有既能滿足本次任務要求、又允許對第一級進行回收的性能儲備。
有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俄航)將在明年1月15日前提交超重型運載火箭項目,以供政府考慮。據稱,該項目暫時估計需耗資1.5萬億盧布(226億美元)。其中一人說,俄航一份內部備忘錄規定,該項目須在明年1月15日前呈報給政府行政部門審批,目前正在對各選項進行研究。該人士說,這些選項的平均耗資額在15萬億盧布上下。這位人士稱,該項目打算開展火箭設計工作,並建造一枚火箭,用於開展一次不載人繞月飛行,繞月任務所用飛船將在另一項聯邦計劃下撥款。另一位消息人士表示,正在研究的還有一次載人繞月飛行,但稱這樣一個項目需有更多的經費。俄火箭發動機廠家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公司已表示,超重型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定於2028年進行。
衛星製造廠家一直在抱怨運營商採購的傳統靜地衛星數量減少給其供應商群體帶來了壓力。但法國一家公司正在逆流而上。作為阿里安集團的子公司,從事星跟蹤器製造的Sodern公司打算讓其年產量翻番,以跟上小衛星行業需求的不斷增長。星跟蹤器用於衛星的空間指向控制。Sodern發言人朗貝坦稱,空客防務與航天公司設4顆衛星的「昴星團新星」對地觀測編隊、加拿大由3顆衛星組成的「雷達衛星」編隊和歐洲的「哨兵」3C衛星等項目正在給公司帶來新的低地軌道業務。Sodern為一網的衛星新設計了一種星跟蹤器,稱為「御夫座」(Auriga),有望鞏固其在小衛星行業的地位。
綜合 | 朝暉
本文系《衛星與網絡》獨家組稿,資料來源於網絡。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搜集上述內容,並經過編輯。支持保護智慧財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並標註「組稿:衛星與網絡(ID:satnetdy)」。
如文中圖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衛星與網絡微信公眾號(ID:satnetdy)團隊
負責人:農燕
主筆記者:賀鵬梓、李剛、空天松鼠、黑法絲
編輯:楊豔、朝暉、林紫、娜娜
設計:鄭慧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媒體合作等事宜,請加微信號:nongyan25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