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名字——林永升

2021-02-06 大連文化眼

   

    2018年9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證實大連莊河海域的一艘沉船就是124年前甲午黃海海戰裡壯烈沉沒的北洋水師戰艦「經遠艦」。這次的重大發現觸動起我們那段傷痛而又不失榮耀的悲壯記憶,水底沉睡百餘年的戰艦背後,是中華民族從未失去的脊梁。當時國運衰敗時刻,有一位英雄艦長,率領著他手下的231名經遠艦將士以命相搏,直至殉國,他的名字,叫作林永升。林永升有著怎樣的一生呢?


莊河黑島鎮林永升全身塑像

清鹹豐三年(1853年),林永升出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此時的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洋人的堅船利炮已經叩開古老帝國的大門,即使是再保守的統治者,也能夠嗅到危險的味道。「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了時代的主題,很多聰穎好學的少年都在政府的鼓勵下進入新式學堂學習,林永升也是其中之一。同治六年(1867年),14歲的林永升考入福州船政學堂,進入輪船駕駛專業學習。此後的10年時間裡,他除了勤懇學習專業知識之外,幾乎一直都在全國各地進行實地訓練,了解各種類型的船隻,逐漸由一個懵懂的少年學子成長為精幹勇武的青年軍官,成為了當時國內一流的船政人才。但是,對於中國所面臨的危機四伏環境而言,這些還遠遠不夠,必須真正走出國門去歷練。光緒三年(1877年),林永升接到上級的指令,遠渡重洋前往英國格林威治海軍學院進行深造。

林永升作為中國第一批赴歐留學的海軍生,憑藉過硬的英文功底,通過了皇家學院的考試,與英國人一起編班上課,專攻行船理法也就是駕駛理論。在格林威治海軍學院,林永升刻苦學習多門自然科學基礎課和海軍戰略戰術專業課,考試成績「在校屢列優等」,後又被派往「馬那杜」號鐵甲艦上見習,隨艦「閱歷地中海、美利堅、阿非利加、印度各洋,於行軍布陣及一切戰守之法,無不諳練」。留學監督對他的評語是「勤敏穎悟,歷練甚精」「堪任管駕官之任」。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光緒六年(1880年),林永升回到了闊別三年的祖國,受到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青睞與提拔,一隻矯健的蒼鷹,即將翱翔於天際。兩年後,朝鮮國內發生動亂,清政府出兵幹預,林永升在這次平亂行動中表現十分出色,被升為都司,並獲得了頂戴花翎。

李鴻章非常欣賞這位難得的將才,於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林永升接到一項特殊的任務。與鄧世昌等人一起前往英國和德國,接帶清政府重金訂購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林永升負責「經遠」號。林永升和鄧世昌等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和印度洋上闖過道道難關,排除多次險情,在當年的冬季安全駕艦駛回國內。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成軍,林永升繼續擔任主力戰艦「經遠」號的管帶(艦長)。

林永升兢兢業業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個人學來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傾心傳授給自己的部屬,日夜操勞,經遠艦的一切細節他都了如指掌。更難能可貴的是,林永升絲毫沒有軍官身上的那種驕橫之氣,非常愛護士卒,即便自己的屬下犯了錯誤,他也只是私下教育,從來不會當著眾人之面進行訓斥羞辱。這種骨子裡的溫和善良,使林永升更具威望,經遠艦上下齊心,大家都對他非常擁護。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不宣而戰,挑起甲午戰爭。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黃海展開激戰,臨戰時林永升下令「盡去船艙木梯」,並「將龍旗懸於桅頭」,以示誓死作戰。經遠艦先後發炮擊中吉野、高千穗等日艦。戰至當日下午3時30分,經遠艦已中彈多處,並遭到日本吉野等四艦圍攻,林永升指揮經遠艦全艦官兵沉著應戰,奮勇摧敵。儘管敵我力量懸殊,處境危殆,但經遠全艦將士拼盡全力與敵人搏殺。吉野等四艦死死咬住經遠艦,連續攻擊,經遠艦以一敵四,毫無畏懼,爭戰良久。

由於鄧世昌的致遠艦速度快,林永升的經遠艦裝甲厚,故而在甲午海戰陣型安排時被編為一個戰術小組,以優勢互補。海戰中,兩艦更是協同作戰,並肩抗敵,當致遠艦撞擊日軍吉野艦未果而中彈沉沒後,林永升繼續命令經遠艦開足馬力撞擊敵艦,就在前進的過程中,林永升被敵方炮彈擊中,當場陣亡,時年41歲。戰後,就連日本海軍也不得不對經遠艦將士的英勇善戰表示了敬意,稱「敵軍終未升起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


林永升在英國留學時的照片  

林永升是北洋水師將領中戰死最為壯烈者,殉國之時,頭部被日軍的炮彈炸裂開。林永升為國捐軀後,滿朝上下及海軍將士無不深為痛惜。清廷以其在黃海海戰中「臨陣之勇,奮不顧身」「爭先猛進,死事最烈」,與鄧世昌一樣給予了高度褒獎,均「照提督例優恤,追贈太子少保」。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就在於明知結果不可逆轉,卻依然願意踏著荊棘坦然無懼,仗劍前行,寧死也要為國家保全最後的尊嚴,在絕望的盡頭守住一絲希望。所以,我們的民族不會就此敗亡,因為會有像林永升這樣的勇士在為國而戰。

1994年的春天,在中日甲午海戰爆發一百周年之際,林永升殉國海域附近的莊河黑島鎮最高處南大山上,修築了一座莊嚴的愛國將領林永升全身塑像。今天,我們以此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他的生平事跡為後世所銘記。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人物:林永升 . 葉祖珪
    林永升林永升(1853---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末海軍將領,北洋海軍左翼左營副將兼經遠艦管帶,總兵銜。1891年,李鴻章到威海檢閱北洋艦隊,以林永升「辦海軍出力」,加升總兵,賞換奇穆欽巴圖魯勇號。1894年9月17日中日黃海海戰爆發,林永升下令「盡去船艙木梯,以防士兵之退縮避匿;將龍旗懸於桅頂,以示誓死奮勇督戰」。激戰中,經遠艦對日軍「比叡」發起進攻並向其發射魚雷,還試圖跳幫俘獲日艦。下午3時許,經遠艦隨致遠艦向日艦發起衝鋒。
  • 「經遠」艦長林永升成遼寧黑島「守護神」
    原標題:「經遠」艦長林永升成遼寧黑島「守護神」林永升雕像已在黑島上聳立了20年在距離福州約2000公裡的遼寧省莊河市黑島鎮
  • 講座預告丨陳悅:林永升與「經遠」艦
    11月03日大博講堂我們邀請到海軍史專家陳悅帶來專題講座
  • 我們會永遠記住你!
    這是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天宮/神八交會對接示意圖。新華社記者王永卓 攝這標誌著我國成功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外太空的「中國小家」即將迎來它的第一位人類訪客  2012年6月15日,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景海鵬(中)、劉旺(右)和劉洋與記者見面。飛行乘組由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組成。
  • 【講座預約】祭奠甲午英烈 激揚抗敵鬥志――緬懷「經遠」艦和林永升艦長
    10月19日大博講堂我們邀請到原海軍大連艦艇學院
  • 記住三條線,永遠不觸電
    普通人待在家裡的時候多,要想保證全家不觸電,一定要記住三條線哦……是三道防線!能保證我們免受觸電的危險。
  • 記住這三條線,永遠不觸電
    普通人待在家裡的時候多,要想保證全家不觸電,一定要記住三條線哦……是三道防線!能保證我們免受觸電的危險。
  • 我在「天堂」的好兄弟,我們永遠懷念你們
    北京、懷柔我們來了,我們浩浩蕩蕩,踏著整齊的步伐,唱著特種兵之歌來到了這裡,我們知道,有一場戰鬥即將由我們來打響,我們都是鐵骨錚錚的男子漢,我們都是敢打硬拼的特種兵,我們將向祖國和人民展現我們南國健兒的戰鬥精神,為祖國為人民打好這一仗。
  •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去年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前去交涉,卻遭對方蓄謀暴力攻擊。
  • 這一天,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
    來源:新華社、軍報記者在歲月的長河中有些日子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 四名解放軍官兵在邊境衝突中犧牲,請記住英雄的名字!
    (這個外軍指的是印度)6月,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悍然越線挑釁。按照處理邊境事件的慣例和雙方之前達成的約定,團長祁發寶本著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僅帶幾名官兵,蹚過齊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卻遭對方蓄謀暴力攻擊。交涉過程中,對方無視我方誠意,早有預謀地潛藏、調動大量兵力,企圖憑藉人多勢眾迫使我方退讓。
  • 我們一定會記住你們的樣子!
    衛國戍邊烈士遺骸交接現場畫面面對來犯之敵,他們英勇戰鬥祖國的山河一寸都不能丟記住犧牲的英雄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致敬!現在《解放軍報》刊發有關報導,公布事實真相,有利於人們了解這個事實真偽和是非曲直,這也是對衛國戍邊英雄烈士的應有敬意。
  • 如何記住地圖上的地方_怎麼記住地圖上的地方
    如何記住地圖上的地方?怎麼記住地圖上的地方?
  • 後藤健二:記住他最好的方式,是記住他做過的事 丨 熱文
    記住他最好的方式,是記住他做過的事在日本記者後藤健二不幸遇難的消息傳出以後,我看了很多外媒的報導,才知道這個我之前不太了解的日本人,根本就是個瘋子。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人,以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勇氣、熱情和堅持,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後藤健二的母親和妻子,也是兩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的妻子在丈夫遇害後發表聲明說:「我為我的丈夫感到深深的自豪,因為他致力於報導伊拉克、索馬利亞和敘利亞等衝突地區的人民所面臨的困境,他熱誠地向世人展現那些衝突對普通人的影響,更通過孩子們的眼睛,讓那些地區以外的我們了解戰爭的悲劇。」
  • 大和、武藏,為啥這兩個名字永遠也分不開?
    今天咱們不聊戰艦的技術,不聊戰艦的戰史,咱來聊聊戰艦的名字。
  • 永遠記住那亡國滅種的邊緣
    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全國。這封通電的結尾如此寫道——「武裝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後一滴血!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建築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  「驅逐日寇出中國」,這是豪言,這亦是行動。
  • 心靈感悟 值得我們記住的人
    70周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已是暮年,可是在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有多少人在最美的年華用鮮血染紅了我們這片土地,換來了如今我們幸福的生活。這片浸滿了烈士鮮血的壯麗山河啊,如今富饒和平的生活啊,讓我們用什麼來感謝他們的恩情啊!  「知恥而後勇。」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才能從內心伸出激發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才能高揚愛國主義的時代主旋律,不斷激發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
  • 記住你的名字,弘揚戰鬥精神,賡續戰鬥榮光!
    記住這5名戍邊英雄官兵:祁發寶(中)、陳紅軍(左一)、陳祥榕(右一)、肖思遠(右二)、王焯冉(左二)面對強軍興軍的時代呼喚,我們應當保持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堅定不畏強敵的必勝信念,發揚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具備敢打必勝的底氣、捨我其誰的勇氣、赴湯蹈火的膽氣、所向披靡的銳氣。
  • 歷史終將銘記你的名字
    「西部雄鷹」—蘭州軍區是我們當年從軍的驕傲,我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 73年了,這幾張惡魔的嘴臉,每個中國年輕人都必須永遠記住!
    ▲「百人斬」中的向井敏明與野田毅於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雨花臺被槍決中國年輕人,請永遠記住他們那一張張惡魔般的嘴臉。因為他們每一個人的手上,都曾沾滿了我們中國人民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