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青圍革命簡史
紅色青圍革命簡史——公平鎮青圍村委(原紅星)是一個革命紅色村委,下轄的青湖村初期就被評認為紅色革命村。青圍村在大革命時期和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和革命群眾多達34人,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房屋有28間。有一門五英烈、有兄弟英烈等等可歌可泣的英烈事跡。1921年革命先驅彭湃同志到青湖村宣傳發動革命、組織農會時,青圍村很快就成立了公平鎮第一個農會組織,會員42人。圍雅村黃清雲任第一任會長。後陸續有熱血青年青湖村有黃鎰、黃鑫、黃任、黃爾、黃潭桑、黃聲、黃圓、黃紀、黃潭妹、顏坤、孫沄金、黃覃木、黃林興、陳桂零、陳桂營、陳陸、黃泗德、麥乃均兄弟等,新圍村有黃水星、黃沄右、黃丙貴、黃水妹、黃鎮海等熱血青年參加了農會組織。先後建立了公平鎮第一個鄉蘇維埃農會組織,在1926年成立了公平鎮第一個鄉黨支部,有黨員十一人,陳桂靈任組織委員。(支部設在黃潭桑烈士家中)。青湖村農會的成立帶動了公平周邊村莊的革命高潮,黨支部的建立堅定了青圍村人民群眾的革命信心和立場,不怕國民黨反動派一次又一次鎮壓,青圍村的有志青年前赴後繼參加革命,在當時海陸豐革命運動高潮中寫下了濃墨重彩光輝革命史。
紅色青圍革命史(連上)——1928年農曆二月初三日(俗稱春分慘案)青圍農會組織赤衛隊接上級指示,在磁窯埔秘密開會,商議攻打」笏仔十二妹」國民黨民團總部時遭到叛徒告密,會場被國民黨反動派一個連和民團組織包圍。當時突圍的赤衛隊員黃泗德跳進黃江溪中,在溪中被射殺,當場犧牲,為革命獻出年僅20歲生命。被捕的包括赤衛隊組織委員陳桂零兄弟等革命同志共19人,第二天被殺害革命烈士共17人。突圍的赤衛隊員後有參加紅四師部隊,東縱六支隊,有陳陸烈士隨部隊轉戰黃羌,成長成為智勇雙全、手持雙槍的赤衛隊大隊長。有參加遊擊隊支支隊的黃倫烈士。有繼續擔任鄉蘇委員,活動於公平鎮、黃羌、平東的黃圓烈士。有以革命為
紅色青圍革命簡史
生命、以家幹革命,把自己家人生命置之度外,將家作為遊擊隊糧食中轉站的黃潭木烈士。有帶領一家七兄弟幹革命的黃潭桑烈士,利用家族兄弟多的優勢,將家建立成為公平鎮與其他革命組織的交通聯絡站,在家裡成立了公平鎮第一個鄉黨支部。有參加紅四師的連長黃爾(起恆)烈士,等等。青湖村的英烈事跡可以說是中國早期革命運動的宿影。
紅色青圍革命簡歷((連上)——青湖村赤衛隊員參加了黃羌合門戰鬥、苦竹園戰鬥、攻打陸河激石溪戰鬥、攻打陸豐縣城等多次戰鬥,也參加了海豐的三次武裝起義。由黃爾(起恆)烈士帶隊成功發動了海豐坡頭園劫獄,營救一批被捕的革命同志。有組織、巧妙地參加了扶送彭湃同志兒子彭仕祿的行動。在海豐大革命失敗後,青圍村民依然堅持和支持革命,在國民黨反動勢力多次圍剿下,青湖村、圍雅村,被放火燒毀房屋多達28間。有的赤衛隊員和革命群眾有家不敢歸,有的一時找不到組織、出走他鄉,有農會秘書長麥乃均兄弟等出走馬來西亞。青圍村的革命傳統一直在熱血青年身上傳承,後有黃文英、黃焯等有志青年參加了到革命隊伍中去,特別是圍雅村黃顯群烈士,從小受到革命先驅彭湃同志的影響,放棄富有家庭生活,投身到偉大的革命運動中,逐漸成長為一個優秀指揮員,從一個戰士到指揮千軍萬馬的高級幹部。!青湖村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被認評為紅色革命村。其紅色革命史豐富,遺址、遺蹟、故居多,有農會第一次會址:」九蓮佛」樹,有遊擊隊糧食中轉站,交通聯絡站,第一個鄉黨支部,彭湃同志宣傳和發展革命運動時的黃氏宗祠,彭湃同志曾洗腳、洗臉和飲水的古井等。新中國成立後,青圍村被認評為烈士有28人,土改運動時有7位烈士被人蔑告是假革命放撤銷烈士資格。青圍村(原稱紅星)這個革命的紅色村莊,特別是青湖村為中國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
黃漢銘收集整理
201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