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丨霹靂炮、火藥作……揭秘北宋的「新兵器研發」

2021-02-13 清廉蓉城

火藥配方明確載入官修史書並公布於世,從京城到地方設立火藥武器製造機構,各型火藥武器大量研發製造裝備部隊並應用於軍事戰爭,尤其是管形火藥武器的發明與使用,使兩宋時期進入火器與冷兵器並用的新時代。由此帶來人類軍事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變革,火藥與火器的世界傳播也顯著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

《武經總要》所繪蒺藜火球圖

十世紀左右,火藥製作在黃河流域十分發達。十二世紀,北宋的首都開封成為中國製造火藥武器的中心。

火藥武器製造反映了兩宋時期整體國力的提高,成為當時科學技術進步的顯著體現。尤其是管形火器作為近代槍械火炮之雛形,是火器發展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影響深遠。火藥武器的發明與應用,標誌著我國古代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火器與冷兵器並用的時代,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頗具裡程碑意義。

燕雲十六州,也稱幽雲十六州,大致範圍就是現在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地區。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為了取得契丹的援助,認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自己甘願做「兒皇帝」,向契丹獻出燕雲十六州。從此中原地區失去了北方的戰略屏障,使得北宋政權遭受威脅160多年。

宋遼對峙的局面下,雙方時戰時和,但是北宋朝廷一直對燕雲十六州心心念念。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燕雲地區。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試圖收復燕雲地區,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與遼軍激戰,結果大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

公元1120年,宋徽宗為了收復燕雲地區,安排使者從山東經渤海到東北與完顏阿骨打達成協議,相約共同滅遼,史稱「海上之盟」。孰料在1125年滅遼之後,金軍卻大舉南侵,長驅直入直抵宋都開封城下。抗戰將領李綱、宗澤相繼領導了著名的「東京保衛戰」。雖經艱苦抗戰,但最終城陷,1127年北宋王朝滅亡。

宋金之戰中尤其令人值得關注的是雙方都使用了大量諸如火炮、霹靂炮、火藥箭、震天雷以及飛火槍等威力強大的火藥武器,這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尚屬首見。

火藥是中國古代重大發明之一。迄今為止,關於火藥的發明、火藥武器製造及各型火器應用於軍事的具體朝代,學術界見仁見智,仍各有所見。但火藥製造已有成法、火藥武器製作工場化、火器批量生產裝備部隊、各型火器應用於軍事戰爭,不僅見於宋代文獻明確記載,而且也證諸兩宋時期的戰爭實踐,卻是不爭的事實。

宋代是兵器革命性變革的時代亦為學界共識。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在《中華科學文明史》一書中就為此評論說:「每當人們研究中國科學史或技術史的任何特定問題時,總會發現宋代是主要關鍵所在」。

主流研究,一般認為火藥源起於中國古代煉丹術。古代著名的醫家,如葛洪、孫思邈等人在煉製丹藥時為了去除一些藥物(主要是礦物如硫磺、砒霜等)的毒性,會通過燒灼的方式來「伏火」。在這種煉製的過程中,古人發現了一些藥物的火藥特性。《太平廣記》裡面記載隋朝初年,杜春子拜訪一位煉丹老人,夜裡看見煉丹爐內有「紫煙穿屋上」,很快屋子就燃燒了起來。這應該就是煉製丹藥時火藥發生了燃爆所致。

在唐朝末年,火藥就已經應用於軍事。904年(唐昭宗天祐元年),楊行密率領軍隊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使用「發機飛火」帶領壯士攻入城中。「飛火者,謂火炮、火箭之類也。」這被公認為是火藥用於軍事之始。

火藥技術的發展,始於宋代。由於戰爭對火藥的需求,北宋建立了火藥製造機構,當時稱「火藥作」。據《宋會要》記載,宋仁宗天聖初年在京師開封設置名為「廣備攻城作」的手工業工場,其中就設有「火藥作」。這是「火藥」一詞正式見諸史籍記載,「火藥作」也是我國歷史上首座有明確文獻記載的火藥武器兵工廠。《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被任命為軍器監,負責改進和監督火藥武器的生產。沈括是北宋的科學家,在他的領導下,包括火藥武器在內的各種軍器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仁宗慶曆年間,由天章閣待制曾公亮與翰林學士承旨丁度主持編纂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大型軍事百科全書《武經總要》,則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宋軍裝備的火球類火器、火藥箭類火器等重要火藥武器。火球類火器有火球、毒藥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竹火鷂、鐵嘴火鷂等;火藥箭類火器有弓火藥箭、弩火藥箭、火藥鞭箭等。這些火藥武器是我國古代最早應用於軍事的火器,被稱為「軍中之利器」。

尤其是《武經總要》首次記載了火炮火藥法、蒺藜火球火藥法、毒藥煙球火藥法等三種不同效力的軍用火藥配方。這些火藥配方已經形成以硝、硫、炭為主要成分的三元體系火藥製法,成為世界史上最早的火藥配方,在火藥技術史和兵器發展史上頗具開創性價值。

《武經總要》所繪猛火油櫃圖

 

事實上,從宋朝建國伊始,出於維護國防、抗敵禦侮和戰略防禦的需要,宋朝統治者就十分注重新兵器的研發。據《宋史》等文獻記載,從宋初起,就先後有兵部令史馮繼昇、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知寧化軍劉永錫、冀州團練使石普等人,向朝廷進獻火箭法、手炮製法以及火藥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皆獲朝廷賞賜嘉獎。

儘管這時的火藥武器製造還處於初創階段,但發展卻甚為迅速。火器製造數量龐大,使用愈加廣泛。《宋會要》記載神宗時為解決火藥生產需求,官府招募商人一次購買硫磺10萬斤。為部署熙州(今甘肅臨洮)、河州(今甘肅臨夏)地區的防務,宋廷一次就從京城調撥運送去神臂火藥箭10萬支、火藥弓箭2萬支、火藥火炮箭2000支、火彈2000枚等火藥武器。

到北宋後期,尤其是宋金之戰中,火藥武器在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日漸突出,極大促進了火器製造技術的快速發展。各方都已大量製造使用爆炸威力更大的「霹靂砲」、「霹靂火砲箭」、「震天雷」等火藥武器,成為火藥武器應用於實戰的集中展示。

在太原之戰中,宋軍曾依靠擁有火器優勢數次擊退金兵進攻。完顏宗翰率領金軍進攻宋朝,圍困太原府。宋欽宗懦弱,一味求和自保,但是太原官兵民齊心抗金,利用火器優勢,令完顏宗翰束手無策、久攻不下。後來宋欽宗認識到太原的戰略意義,組織三路大軍救援太原,以解太原之圍。但是朝廷內部鬥爭激烈,宋欽宗軟弱無謀、優柔寡斷,致使宋軍被各個擊破,對太原救援宣告失敗。金軍深知太原的重要性,重新制定了各種戰術,而且很快仿製宋軍火炮、火藥箭等火藥武器作為攻城利器,創造製成更有威力的鐵火炮「震天雷」以及利於單兵攜帶的「飛火槍」。最後太原被金軍攻下,城中數十名官員壯烈殉國。

震天雷是一種鐵殼類爆炸性兵器。據《金史》記載,這種火器用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砲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裡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可見威力之大。飛火槍小巧輕便,並初具後代銃槍噴射鐵屑、碎瓷的殺傷力,又被稱為「噴火筒箭」,應是最早的一種可反覆使用的火焰噴射武器,由此「槍」的內涵也從冷兵器擴展至火器。南宋建炎初年即形之於四川大足北山的石刻「瓶狀銃炮」,或被認為「是世界上一切筒形火器的始祖」。

之後有德安府(今湖北安陸)知府陳規發明使用的長竹竿火槍。這是在部署德安防禦時,陳規採取「善守之策」,用「御砲之術」,「以火砲藥造下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作為御守利器。據《宋史·陳規傳》記載,當流寇來犯德安時,陳規即「以六十人持火槍自西門出,焚天橋,以火牛助之」,以擁有火器優勢打退敵軍,取得守城戰勝利。再後有壽春府(今安徽鳳臺)發明製造的突火槍。《宋史》記其制說:「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砲聲,遠聞百五十餘步。」這種槍也是以火藥燃燒為動力發射散裝彈丸的新型管狀火器。

銃炮、火槍、突火槍等管形火藥武器,成為近代槍械的最初形態,在中國兵器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火藥武器的發明與應用是人類軍事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變革,昭示著未來兵器及戰爭樣式的發展方向。正如恩格斯所說:「這種純技術的進步,使整個作戰方法發生了革命。」「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火藥與火器從中國走向世界,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張熙惟 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張熙惟)

大事記

公元1120年

宋、金締結聯合滅遼的「海上之盟」。宋朝官修大型繪畫史《宣和畫譜》成書。

公元1122年

宋宮廷大型園林「艮嶽」竣工,徽宗親撰《御製艮嶽記》。

公元1123年

八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病卒,太宗完顏晟即位。

公元1125年

宋徽宗退位,欽宗繼位。遼天祚帝被金兵俘獲,遼朝滅亡。

公元1126年

李綱堅守開封,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圍攻。金兵攻破開封汴梁,徽宗、欽宗被俘,扣押於金兵營中。

公元1127年

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

公元1129年

嶽飛等高舉抗戰大旗,抵抗金軍南侵。杭州升為臨安府,成為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火藥
    (火炮)是把火藥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藥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引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藥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藥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
  • 義大利炮來了,但這是後裝的
    ,最早是從道教煉丹法術中偶然發現的一種火藥爆炸現像,關於火藥的配方和實際應用只是到了宋元時代才得以實現。南宋時期,已經開始製造火槍、火球、火禽和火獸等用來進攻作戰;北宋時期,出現了霹靂炮、震天雷、鐵火炮和金屬爆炸兵器。13世紀,火藥和火器製造技術經阿拉伯傳入歐洲,14世紀歐洲人才學會火藥的配製和火器的製作,比中國整整晚了300年。
  • 貓王能連藍牙的「雙響炮」,跟著音樂重回霹靂時代
    80年代能擁有一個雙響炮錄音機一定是這條gai最酷的崽貓王致敬抖腿40年
  • 揭秘電磁軌道炮
    作為發展中的高技術兵器,電磁軌道炮的未來軍事用途十分廣泛,美海軍一份試驗評估報告認為,電磁軌道炮是對200海裡外目標實施致命打擊的革命性作戰系統。美國海軍研究處日前宣布,電磁軌道炮已完成科目廣泛的地面測試,計劃於2016年開始在「米利諾基特」號聯合高速船(即高速雙體船)上安裝原型炮,並進行海上測試。屆時,該原型炮可發射重10千克、飛行速度達7倍音速的炮彈。炮彈成本僅為飛彈的1%。
  • TPK 資深研發經理 餘建賢確認演講《奈米銀摺疊觸控解決方案進展》——2020全球顯示觸控技術與材料應用趨勢峰會
    丨此會議為收費會議丨宸鴻科技(TPK)資深研發經理 餘建賢確認參加2020全球顯示觸控技術與材料應用趨勢峰會
  • 名震天下的回回炮
    中國古代戰場上的炮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應該寫成「砲」,就是一種投石器,火藥在戰場上廣泛應用之後才出現了火器意義上的炮,為了區別一般會加個火字偏旁,叫火炮。
  • 火藥是中國衰落、西方崛起的元兇嗎?
    歐陽泰在書中通過翔實的史料依據揭示指出,古代中國早於西方在軍事上使用火藥、火器。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從宋代到明代初年的古代中國,戰爭間隔期並不長,朝廷必須要配備火器部隊,才能避免在重大戰爭中失敗。· 中國古代火藥兵書《武經總要》有意思的是,有別於其他史學家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評價,這本書將之稱為「火藥皇帝」,
  • 霹靂長嘯 劃破長空:中國霹靂系列飛彈發展歷程
    PL的意思是「霹靂」,此後中國所生產的所有空空飛彈都叫作「霹靂」。        「霹靂」-1空空飛彈實際射程極為有限,其飛行制導階段的持續時間只有12秒,該飛彈必須沿著飛機制導雷達持續不斷發出的波束飛行。因此,中國的其它飛機,如J-7和J-8從未採用過「霹靂」-1空空飛彈。
  • 美國海軍電磁軌道炮改弦更張?
    電磁軌道炮發射炮彈時使用的不是火藥,而是電。軌道炮使用大電流產生的磁場將炮彈推至6馬赫。這種速度足以使軌道炮打擊到200千米處的目標。海軍研究辦公室2005年開始研發電磁軌道炮,2012年推出技術展示樣品進行試射,2015年海軍宣布測試計劃,2017年海軍公布了軌道炮多發齊發的視頻。但是,這個項目似乎並沒有順勢而上,而是漸入頹勢。
  • 頭條 | 外媒:中國研發國產空空飛彈 讓對手無法擁有制空權——
    作為中國第一款隱形戰鬥機,成都殲-20目前正在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很可能在2020年之前廣泛入役。霹靂-10飛彈於2015年入役,它為中國空軍提供了性能可與美國、英國、日本、南非和以色列擁有的同類武器相媲美的高機動紅外成像制導飛彈。這款飛彈正取代霹靂-8和俄羅斯的R-73飛彈,成為中國最強大的近程飛彈。霹靂-10使用了一種紅外成像導引頭,能更好地對抗反制措施,可以選擇對目標進行攻擊的位置,從而提高命中率。
  • 宋太宗真的是 「北宋最大的敗家子」嗎?
    那麼,宋太宗真的是「北宋最大的敗家子」嗎?除了在軍事指揮上缺點很多,宋太宗為宋朝歷史的發展有沒有正面的貢獻呢?我們該如何站在一個儘量客觀的視角評價宋太宗的功過得失?一、糟點多多的軍事指揮說實話,宋太宗真心不適合指揮打仗,他的軍事才能比他的哥哥趙匡胤差遠了。
  • ​共和國的霹靂-霹靂12空空飛彈
    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裝備的空空飛彈種類僅限於紅外製導的近距空空飛彈,比如霹靂2,霹靂5,霹靂8和供應出口的霹靂9等等。歐美和蘇聯較早涉足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領域,在中國空空飛彈發展歷史上有著相當長的空白期。  其實在較早的時候,我國發展過一款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飛彈——霹靂4。
  • 中國霹靂-霹靂12空空飛彈
    但是長期以來我國裝備的空空飛彈種類僅限於紅外製導的近距空空飛彈,比如霹靂2,霹靂5,霹靂8和供應出口的霹靂9等等。歐美和蘇聯較早涉足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領域,在中國空空飛彈發展歷史上有著相當長的空白期。其實在較早的時候,我國發展過一款半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飛彈——霹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