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空空飛彈發展可以說是從零點起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空空飛彈已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本文是根據外刊報導編譯而成的,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了解一下我國空空飛彈的發展歷程。
西方人對中國空空飛彈的發展歷史,幾乎是一無所知。因此西方對中國空空飛彈的報導,往往是極不準確的。西方只有對中國出口的空空飛彈技術數據的報導,才可以說是八九不離十。
直到現在,西方還不清楚,中國的哪種飛機是第一個攜帶空空飛彈的飛機。據稱,攜帶空空飛彈的飛機是蘇制米格-17PFU飛機,它攜帶的是K-5(RS-1U)空空飛彈。但是,俄方對向中國出口這種米格-17變型機一事從未證實過。可以肯定的是,中俄在1958年所籤訂的協議中包括有轉讓特許生產米格-19PM飛機的全部文件資料的內容。而這種戰鬥機的制式裝備中就包括K-5M(RS-2U)空空飛彈。RS-2U空空飛彈,在中國生產時稱為PL-1飛彈。PL的意思是「霹靂」,此後中國所生產的所有空空飛彈都叫作「霹靂」。
「霹靂」-1空空飛彈實際射程極為有限,其飛行制導階段的持續時間只有12秒,該飛彈必須沿著飛機制導雷達持續不斷發出的波束飛行。因此,中國的其它飛機,如J-7和J-8從未採用過「霹靂」-1空空飛彈。
早期的紅外製導飛彈
1961年,蘇聯向中國交付過一小批掛裝有R-3空空飛彈的早期型「米格」-21F-13飛機,因此,中國生產的第二種空空紅外製導飛彈一「霹靂」-2是蘇制R-3飛彈的仿製品。在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繼續生產「霹靂」-2的一種改進型飛彈,但是,該飛彈的性能仍然趕不上蘇制R-3S飛彈的性能。
儘管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表過攜帶飛彈的J-7飛機的多幅照片,但是,實際上在10年後,才開始開足馬力大批量生產「霹靂」-2飛彈。1974年,一種改進型J-6戰鬥機樣機面世,這種戰鬥機可攜帶2枚「霹靂」-2飛彈。
「霹靂」-2飛彈的自動尋的頭內裝有硫化鉛光電探測器,探測角度不過3.5度。飛彈發射前必須鎖定目標,因為探測角度非常狹窄,這就需要飛機精確地對準目標,在25度錐角範圍內跟蹤目標。「霹靂」-2飛彈的最小有效射程為1000米,最大射程約為4000米。飛彈固體推進劑助推器的工作時間只有2秒鐘,可把飛彈加速到約700米/秒。這種飛彈的破片戰鬥部可產生約1000個破片,戰鬥力還算不錯,但其紅外近炸引信的靈敏度不夠,普通的幹擾措施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它矇騙。據中國近期發表的照片推斷,「霹靂」-2飛彈仍在使用,至少可以說,在JJ-7(殲教7)戰鬥教練機上還在使用著。
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研發出「霹靂」-2飛彈的改進型飛彈,即「霹靂」-2A飛彈。「霹靂」-2A飛彈的特點是裝有經改進的自動尋的頭,抗幹擾能力有所增強。其外形與美國的AIM-9D飛彈和蘇聯的R-13M飛彈一樣,但是,它有一個錐形彈頭部,為非冷卻光電探測器開設的自動尋的頭窗口小多了。這種飛彈的三角形空氣動力控制面和尾翼穩定器依然如故,而彈體略有增大。「霹靂」-2A飛彈雖然很可能是某種「臨時的」代用品,但是,它仍然被列入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序列。
「霹靂」-2飛彈最後一個改進型號是「霹靂」-2B飛彈,它比前兩種飛彈重,戰鬥部有所增大,三角形空氣動力控制面幾乎已經前移到彈體的尖端部位。據稱,該飛彈的其它改進還包括紅外近炸引信和更為可靠的電子裝置。在相當長的時期,這種飛彈被西方人稱為「霹靂」-3飛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霹靂」-5飛彈的變化較為明顯,因為它「借鑑」了AIM-9G飛彈的某些解決辦法。據中方有關人士稱,「霹靂」-5飛彈最明顯的特點有二:一是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更大,二是自動尋的頭採用壓縮空氣冷卻。「霹靂」-5B飛彈增設更大的尾翼穩定器和在彈頭部裝有雙三角形控制面。飛彈發射器與其說像蘇聯的APU發射器,不如說更像美國的LAU系列發射器。「霹靂」-5飛彈最多可承受30G的加速度,可以在有限偏離瞄準線時實施攻擊。
凡是能攜帶「霹靂」-2/2A/2B飛彈的飛機,都能攜帶「霹靂」-5飛彈。然而,中國新型噴氣式飛機為什麼往往裝有兩對性能大致相同卻型號不同的紅外製導空空飛彈,這一點依然不清楚。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較為新型的飛彈的交付數量不足,因此,中國空軍不得不在前線飛機上裝備一對較老式的飛彈,用來對付機動性較差的目標,再裝備一對較先進的飛彈,用來對付機動性好的目標。
「霹靂」-5E飛彈屬第三代飛彈,從1999年開始對外銷售。它採用一種新型自動尋的頭,因而,發射前的最大瞄準角可達25度,發射後的最大瞄準角可達40度,跟蹤速度高達20度/秒,飛彈可承受40G加速度的載荷。這種新型自動尋的頭能在前半球跟蹤目標,衝著太陽時的「盲區」不到15度。為了增加該飛彈的機動性,把尾翼穩定器稍稍往前移了,但是,尾翼穩定器的形狀和尺寸照舊。很可能,該飛彈彈體內各部分的布置也改變了,引信現在就放在戰鬥部的後面。
從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空軍開始購得國外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因此,完全可以肯定地說,「霹靂」-5E飛彈結構上出現的諸多新特點是中國利用國外技術的結果。中國在1987年展出了「霹靂」-7紅外製導飛彈,雖然中國官方對這種飛彈的來源從未加以證實,但是,這種飛彈與法國馬特拉550「魔術」飛彈可謂如出一轍。這樣看來,「霹靂」-7飛彈要麼是法國飛彈的特許仿製品,要麼也許就是法國的飛彈貼上中國的標籤。「霹靂」-7飛彈往往出現在中國出口的飛機(如F-7M、A-5C、FT-7P和K-8飛機等)上。
「霹靂」-8飛彈是1997年年中展出的,也源自外國,具體地說,是以色列。最可能作出的一種假設是,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購買了估計幾千枚「怪蛇」-3飛彈。「霹靂」-8飛彈的採用標誌著中國空軍作戰效能明顯提升,因為這種武器可以在前半球對付目標,自動尋的頭可利用來自飛機雷達的數據將飛彈導向目標。中國最新型的戰鬥機J-7M和J-8Ⅱ,在公海上空飛行巡邏時,通常攜帶一對「霹靂」-8空空飛彈(這是該機唯一攜帶的飛彈武器)。與美國EP-3電子偵察機相撞的J-8Ⅱ飛機是一個例證。
自行研製
由中國設計和製造的「霹靂」-9空空飛彈的露面,看來可以證實「霹靂」-7和「霹靂」-8飛彈的數量有限。「霹靂」-9飛彈的外形和彈體直徑雖然與以色列「怪蛇」3飛彈的一模一樣,但是,一看其控制面和穩定器就使人想起「霹靂」-5飛彈來。據中方有關人士稱,「霹靂」-9飛彈是全方位飛彈,可承受35G加速度的載荷。該飛彈上的自動尋的頭可由雷達或頭盔式瞄準鏡來導引,這種技術是烏克蘭賣給中國的。上述特點表明,「霹靂」-9飛彈的跟蹤距離增大,偏離瞄準線的性能增強。「霹靂」-9飛彈的雷射引信和自動尋的頭看來與「霹靂」-8飛彈一模一樣,而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也許還不如「霹靂」-8飛彈的先進,因為「霹靂」-9飛彈後半球的射程只有5000米。
「霹靂」-9飛彈雖然在1999年露面,但是,它的照片卻難得一見。即便是中國最新型的噴氣式飛機樣機攜帶的也是「霹靂」-5飛彈。
「天燕」-90飛彈是中國最新研製的空空飛彈之一,該飛彈在20世紀90年代末作為武裝直升機的專用飛彈展出過,但是,中國空軍服役的武裝直升機機隊約有30架武裝直升機,僅僅為這約30架武裝直升機研製專用的空空飛彈,這種說法是難以令人信服的。這種新型飛彈的名稱與中國所有其它空空飛彈的名稱不同,說明這種飛彈可能是中國研製新型「MANPADS」單兵可攜式防空飛彈的副產品。
雷達制導飛彈
有關中國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資料,非常罕見。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發表了一張極像美國AIM-7飛彈的中國雷達制導飛彈的首幅照片,即「紅旗」-61(HQ-61)地對空防空飛彈。該飛彈雖然酷似美國的「麻雀」飛彈,但是它比美國的「麻雀」飛彈要長(長330毫米),要大(彈徑大83毫米),要重得多(重90千克)。種種跡象表明,「紅旗」-61飛彈可能裝備J-8-I戰鬥機,但是,此說法從未得到證實。空中發射往往難度很大,因為地對空飛彈的控制面和穩定器安裝在不同的平面內(兩者相差45度),也就是說,當控制面的位置對頭時,穩定器的位置就不對頭了。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在國際航空防務展覽會上展出的大量戰鬥機模型和樣機上,攜帶一種「霹靂」-11飛彈。這種半主動空空飛彈,可能是義大利的「蝮蛇」(ASPIDE)飛彈,因為中國在1988-1989年從義大利購買了一定數量的「斯帕達」(SPADA)地對空飛彈零部件,「斯帕達」飛彈是「蝮蛇」飛彈的地面發射型。1997年,在網上出現多幅J-8Ⅱ樣機右機翼下方攜帶1枚「蝮蛇」飛彈的照片。自2002年年中以來,流傳J-LO新型戰鬥機攜帶2枚「蝮蛇」模型彈的照片。然而,這並不足以說明,「蝮蛇」飛彈已部署使用了。
1996年,中國仿製的「蝮蛇」飛彈露面。該飛彈的外形跟更為先進的「蝮蛇」-2飛彈相像,但是,中方宣稱的飛彈性能卻與「蝮蛇」飛彈的一樣。此後,中國出口的各種型號的戰鬥機通常裝備的就是這種飛彈,對外稱之「霹靂」-12。
採用自動尋的頭的「閃電」-10飛彈,據說已經研製了10年。在2002年年末,這種飛彈的簡易模型首次在巴基斯坦展出,數月之後,這種飛彈的首幅照片就刊登在中國的軍事報刊上。與早先的報導相反,「閃電」-10與俄羅斯飛彈外形上毫無共同之處。「閃電」-10飛彈的設計頗為傳統,呈三角形的穩定器和大型轉向面置於後部。人們對這種轉向面的形狀頗為好奇,這也許旨在改進該飛彈的靈活性。據中方有關人士稱,「閃電」-10飛彈試射了20多次,其性能超過了AIM-120飛彈,此說法令人置疑。
兩大突破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空空飛彈裝備出現驚人突破,俄羅斯除了向中國交付首批SU-27SK戰鬥機之外,還交付了R-27系列多種先進飛彈。俄羅斯6種批量生產的R-27飛彈型號中,向中國交付了哪幾種型號不得而知,但是,裝有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頭的R-27R和裝有紅外自動尋的頭的R-27T短程飛彈以及裝有半主動雷達尋的頭的遠程R-27ER飛彈,很可能就在其中。此外,SU-27戰鬥機也攜帶R-73近程紅外製導飛彈,作為其制式空空飛彈武器之一。
除了俄羅斯的幾種空空飛彈外,據報導,中國最近從烏克蘭獲得了特許生產R-27空空飛彈技術。人們對中國這種國產飛彈的稱謂不得而知,而且令人費解的是,這種國產飛彈據悉首次使用場合是在裝有垂直發射器的新型艦載地對空飛彈系統上。
另一個突破是,中國的一架SU-30MKK戰鬥機首次對俄羅斯R-77主動雷達尋的飛彈進行了一系列試射。俄羅斯向中國銷售了多少枚R-77主動雷達尋的飛彈仍然是個謎。而且,有傳言說,中國正在參與R-77改進型一R-77M飛彈(以火箭發動機和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為動力的飛彈)的研發工作。如果這個傳言得到證實,這可能就意味著,中國將有機會擁有世界上最新型、最完善的空空飛彈了。
最後,小編懇請大家做一件事,由於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沒有經常留言或點「在看」的,會慢慢的收不到推送!如果你還想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請將皓然正氣定乾坤加為星標或每次看完後點擊一下頁面下端的「在看」,拜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