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一起穿越火線
1月2日上午,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南海某海域開展訓練試驗,南海上空首次迎來「飛鯊」身影:多批多架次殲-15艦載機從航母甲板上起飛上升,從而實現了在中國四大海域起降航母。
▲殲-15艦載戰鬥機滑躍起飛
▲起飛助理放飛殲-15艦載戰鬥機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在海上航行
這是中國執行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的遼寧艦編隊在南海某海域一系列訓練課目之一。連日來,中國航母編隊各艦及艦載機在指揮所的高效指揮下,開展了多個項目的訓練試驗。
這則新聞不長,卻傳遞出中國此次航母訓練的兩大亮點:
一是地點,二是科目
地理是戰略之母,更是制定軍事戰略和戰術的依據。南海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樞紐海域,也是中國彈道飛彈核潛艇理想的部署地點。不誇張地說,南海承載著中國走向海洋強國的希望。
此次中國航母進行訓練的地點是在南海海域。作為噸位最大的水面戰鬥艦艇,航空母艦需要遼闊的海域進行訓練與演習。按照美軍的標準,一個典型的單航母打擊群除航母外,還有巡洋艦2至3艘、驅逐艦2至3艘,核攻擊潛艇至少1艘,快速補給艦若干,連屬艦共計10艘左右,雙航母編隊數量更多,整個編隊展開後長達至少上百海裡。
如此龐大的海上編隊如果在黃海、東海等海域常年巡弋,難免引起日韓等周邊國家的反彈,並且對軍事上的保密也有不利之處。而南海的海域遼闊,美國在此地的勢力不及上述海域,是中國未來的航母編隊進行訓練與演習的理想場所。對中國而言,一支以航母為核心的遠洋作戰力量最好的部署位置便是南海。因此,在南海進行艦載機的起飛訓練是中國航空母艦未來的日常訓練科目,也是最基礎的訓練科目。
一艘航母從設計到形成戰鬥力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大體可分為:設計階段、平臺建造階段、設備舾裝階段、測試階段,測試交船服役之後還有完成訓練階段,包括單艦的訓練、編隊的訓練,等到能完整地形成一個航母戰鬥群的時候,才能說這艘航母已經形成了戰鬥力。
此次遼寧艦出航,其配置就是一個典型的航母戰鬥群,防空、反潛、反艦能力強大,在亞洲地區可謂首屈一指。而此次南海演訓,其重點就是航母編隊的拳頭——殲-15艦載機。
這款亞洲國家自行研發的雙發重型艦載機具有很強的奪取制空權的能力,並且對海/地攻擊能力強大。在此次南海訓練中,殲-15頻頻從航母上起飛,顯示出飛行員成建制地形成了戰鬥力,更顯示出航母編隊的戰場支援和後勤保障能力完全符合戰鬥標準。中國航母編隊開始逐漸走向成熟。
對於中國而言,航空母艦可謂意義重大:它不僅可以統合中國海軍的艦艇力量、提供遠程防空能力、提高海軍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海軍反潛戰能力、提供海上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提高海軍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還能使中國海軍真正成為一個戰略性的軍種,使中國更好地履行大國義務,承擔大國責任,為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此外,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說,航空母艦的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它意味著中國這個最大的陸海複合型國家開始堅定地釋放其海權潛力。這將深刻地改變亞太地區的海權戰略格局。而那個據說有7個世界第一的日本自衛隊旗下的「八八艦隊」(由8艘驅逐艦加8架艦載直升機組成),恐怕已成明日黃花。
互
動
話
題
/
給《全球零距離》欄目
提一個小建議吧!
請直接在本文最後評論,
抽取幸運梨粉送禮品!
想知道更多武器知識
敬請鎖定廣東衛視每周日晚 21:10 最新改版《全球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