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的35秒:高效的工業化社會 不止個人英雄主義

2021-02-10 潮娛體

《薩利機長》是個完全不怕劇透的故事。這個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蹟」的迫降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迫降,早已盡人皆知。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這架空中巴士A320-214在爬升過程中遭加拿大鵝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前美國空軍飛行員,當值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接過駕駛杆,在短短的58秒時間內(電影中為35秒),做出判斷,確認飛機無法到達任何附近機場後,決定於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後飛機在哈德遜河面上迫降成功,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傷亡。

電影《薩利機長》乍看一下是個典型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但剪輯恰到好處,節奏把控精妙,全程拒絕煽情,且淡化個人英雄色彩,都讓這部戲成為今年難得的好片。

不過,如果僅僅展現事件發生的過程,勢必會降低觀眾的期望值和敘事的懸疑感。所以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從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事件的調查為切入點。

當薩利機長一方面被媒體捧為英雄的同時,當時民眾不知道的是,他卻正在接受調查,調查時間長達一年。NTSB認為,薩利機長的行為是將乘客的生命訴諸兒戲,如果飛機明明可以迫降到附近的迪亞瓜拉機場,但薩利卻選擇冒險迫降河面的話,那他將為自己的冒險行為付出代價:比如:提前退休,養老金泡湯,或者一夜翻盤,從英雄變惡人。


時間倒回到2009年,一方面是在事件發生後,成為媒體的寵兒,接到了300多個採訪要求。布希總統親自來電拉關係:哥們!聽說你也是德州人,咱們德州人就是棒棒噠!即將上任的歐巴馬來電邀請薩利參加總統就職典禮。這是薩利的A面。

夜裡,機長的B面上線,內心對事件無數次復盤,不斷從夢中驚醒,做著飛機最終失事的噩夢,同時為NTSB懸而未決的調查而還原自己近一年的全部軌跡:包括婚姻狀況,健康報告,家庭投資,負債率,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等。甚至連薩利執飛前吃了一個三明治,都要進行調查。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面對質詢,薩利有些無奈地說,我29年的飛行經驗和從業履歷,現在都僅靠這208秒來一錘定音。

看到這裡,很多人內心的天平可能已經傾斜。英雄的薩利遭遇NTSB的責難,突顯NTSB的冷酷無情。遭遇了911、深陷中東戰爭泥潭的美國人最需要的就是「哈德遜奇蹟」這樣的強心針,NTSB的調查,動機何在?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高級在於,並沒有販賣情緒,討好英雄。而是頗有點新聞媒體平衡報導的克制,對NTSB的渲染也相對公正。

電影中,導演並沒有刻意強調背後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利益。而薩利機長本人,在從空軍退役轉飛民航班機後,本身也曾進入NTSB,作為專業人士進行過多次航空事故的調查組。所以,觀眾眼中的所謂「遭到不公正待遇」,在薩利本人看來,並不會憤慨,而是程序規定。

航空史上寫下的每一條規定,背後的代價都是慘痛的。

比如在1956年美國大峽谷空難之前,飛機沒有固定飛行航線。

許多機長會在飛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上空時,帶乘客看看風景,而兩架飛機對撞這一極小概率事件竟這麼發生了,從此以後,飛機只能沿著固定航線飛。

比如,1987年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號班機空難發生之前,機組人員無須通過安檢,但正是一位憤怒的空乘攜槍登機,打死機長,導致墜機。

就算薩利機長確實是英雄不假,如果此次航班中有任何引以為戒的經驗,也都是珍貴的教訓。


如果非要聯繫一下國情,這種從內而外的冷靜克制其實在中國是相當稀缺的。國內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新聞,縱覽社交媒體甚至很多專業媒體,報導時能否做到客觀中立,表達方式選擇更能吸引眼球的盡情煽動,還是儘量冷靜克制?比如此前的「羅X笑,你給我站住」事件,一開始的煽動同情心,中間募捐的過程不透明,當事人被扒「深圳有三套房」後,媒體對他無情的鞭撻。

輿論風向無論如何翻盤,頭頂上都刻著兩個大字:過火。

再回到《薩利機長》本身,在最終報告呈現之前的一遍遍復盤中,薩利甚至也對自己的選擇產生過質疑,從29年飛翔經驗的自信滿滿,到對自己經驗主義的自我懷疑,直至衝破迷霧——機器重演時沒有考慮到的35秒的反應時間。

最終個人的經驗戰勝了機器,因為人是活的,機器是死的,遇到緊急情況時,還是要靠人的當機立斷。但薩利自我懷疑的過程其實更加難得,因為他表現出了一種比英雄行為更專業的職業精神。

在影片的末尾,觀眾們可以看到原型人物,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別人出現在了電影銀幕上。事實上,電影中出現了一位渡輪船長,正是當年營救時候的船長本人。


在影片「飛機迫降」的情節段落中,鏡頭克制而全面地展現地面空勤團隊及各路救援人馬的行之有素,不妨再向上回溯,撞鳥後,空管和飛行員的對話也堪稱教科書級,冷靜扼要簡明。而美國空姐,或者說「空媽」們,雖然並不白瘦美,但是經驗豐富、臨危不懼,在相對冷靜的乘客的配合下,悉數獲救。要知道,當年當年衣索比亞水上迫降中,就有乘客在機艙內提前給救生衣充氣,最終被水頂在天花板無法遊出導致窒息。

這一切,都展現了美國社會,各行各業高效的運作機制和美國民眾的國民素質。

電影《薩利機長》講了一個好故事,但很遺憾。由於改檔期(從11月29日改檔為12月9日),文化背景水土不服等諸多原因,《薩利機長》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樣,並沒有在中國引爆票房。

但《薩利機長》絕對值得一看。誠意推薦!

文/編=饅頭卷  

個人公共號:binhaivista 歡迎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如需廣告推介請發送email至1829800083@qq.com


相關焦點

  • 《薩利機長》 聽湯姆·漢克斯為你揭秘迫降奇蹟!
    事故發生5秒後薩利機長啟動手動飛行模式並向空管宣布了緊急狀況故事發生後182秒薩利機長決定將飛機迫降至哈德遜河面上>電影《薩利機長》除了還原迫降事件,更重要的是把鏡頭對準了事後。「208秒只是故事的開始」,薩利機長在成功迫降後被全社會譽為英雄,但卻遭到了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調查。NTSB通過電腦進行事故重演,顯示薩利機長當時如果返回瓜迪亞機場或飛向備用機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迫降在哈德遜河上其實才是最危險的選擇。
  • 十年,致敬哈德遜河奇蹟機長——薩利機長
    機長「薩利」也一舉成名,被稱為「國家英雄」!二、事件處置成功之處      通過對美國處理哈德遜河客機迫降事件經過和所取得成效的分析研究,該起事件成功歸功於飛機上機組人員第一時間對險情的科學應對。      飛機遭受鳥擊失去動力後,機長帶領機組人員結合事故當時情形第一時間採取應急自救措施。
  • 薩利機長告訴你一個最真實的航空故事!
    《薩利機長》預告片《薩利機長》的故事改編自2009年震驚全美的「哈德遜河奇蹟」——一架飛機迫降在了紐約市中心的河面上。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起飛,兩分鐘後遭遇飛鳥撞擊,兩架發動機全部熄火,機長薩利當即決定在哈德遜河上緊急迫降。最後飛機完整地停在河面上,機上155人全部成功生還。
  • 薩利機長與「哈德遜奇蹟」十周年
    2019年1月15日,薩倫伯格(簡稱薩利)機長與他10年前挽救的旅客重聚在一起。
  • 電影《薩利機長》之程序正義(下)
    (四)薩利機長(Chesley Sullenberger
  • 運維與個人英雄主義
    什麼是個人英雄主義根據互動百科,個人英雄主義有以下釋義:不突出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而強調個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種社會任務的英雄主義思想和行為
  • 團隊不需要個人英雄主義?答案是不絕對!
    中國上千年的文化中都是在倡導集體主義而壓抑個人英雄主義,導致「一人是龍,兩人是蟲」和「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團隊表現。在團隊建設中適當倡導個人英雄主義是團隊保持持續創造性的有效途徑,是我們在團隊建設中可以嘗試的一種方式。從「槍打出頭鳥」等常被人掛在嘴邊的俗語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壓抑程度是很大的。
  • 川航駕駛艙擋風玻璃破裂,副駕身體飛出機艙一半,機長「世紀迫降」獲網友怒贊!
    小I看到這裡不禁想起去年入圍奧斯卡的一部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薩利機長》。有很多網友也在此次緊急迫降後稱讚劉傳健機長為中國版薩利機長。影片取材於全美航空公司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的真實故事:2009年1月15日,他駕駛的1549號航班起飛後遇到鳥群,導致雙引擎失靈。
  • 中國版「薩利機長」緊急迫降!這位英雄機長到底多牛?老外都嘖嘖讚嘆了
    在飛行途中,駕駛艙一側玻璃突然破碎,機艙立刻失壓,各種儀表失靈,離空難只有咫尺之遙,但機長在這種萬分緊急狀況下,成功駕駛飛機迫降在成都機場。具體情況,來看個場景還原視頻,了解下千鈞一髮的瞬間!↓3D還原川航機長史詩迫降↓航空業專業人員也都紛紛表示:此次事故極為罕見,迫降難度極大。
  • 推薦一本有趣的英文原版書 :《請教機長》,關於航空旅行你應該知道的事
    全書貫穿著無數個由普通旅行者向機長發出的靈魂提問。比如,我猜你一定有過對下面這個問題的好奇:How do heavy metal tubes with tons of passengers and cargo stay in the air? 載著成噸旅客和貨物的巨大飛機,如何在空中飛行呢?
  • 華航機長空中「睡出雙下巴」?背後竟是兩尺駕駛艙中的宮鬥大戲!
    一些國家/地區的法規允許駕駛艙內的上座飛行員在巡航階段輪流休息,但前提是與操縱飛行員有明確的交接 圖片來源:TVBS十年前成功將雙發撞鳥,失去動力的A320在水面成功迫降,創造了「哈德遜河奇蹟」的機長薩倫伯格說過
  • 飛機機長收入到底有多高?機長曬出個人收入後,還以為看花眼
    剛剛上映的《中國機長》可以說是目前排名第二的電影。劇中紮實的演技,以及是由真人真事改編。在看完之後,讓很多人好奇,駕駛飛機的機長等人,他們要面對很多意外情況,那麼薪資究竟能夠有多少呢?雖然機長是受到許多專業訓練,但並不是一畢業出來後,就可以駕駛飛機。按照慣例,他們還是要在駕駛室裡面擔任助手之類的角色,並且累積一定的飛行時間後,由前輩認可後,才可以正式接觸飛行這一任務。
  • 教大家通過機長制服辨認機長身份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機長制服中的學問。首先介紹一下機長這個職業:民用航空器運輸機長(以下簡稱機長),是依據中國民用航空規章取得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並被航空運輸企業聘為機長的飛行員。機長又稱正駕駛,是航機內擁有最高指揮權的人,制服上擁有四條金色或白色斑紋,而帽子也會與別的不同。
  • 華航機長起飛前昏迷去世 18年前同航線機長也昏迷不治
    您可點擊標題下「飛行員培訓」關注,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源自@航空圈  民航資源網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一名35歲的機長3月28日執行越南胡志明市飛往臺中航班任務,卻在旅客登機完畢後突然昏迷,送醫不治。
  • 機長的收入有多高?機長曬出個人收入後,網友:以為看花眼了
    關於中國飛行事業的機長這個角色,隨著最近電影《中國機長》的熱播,大家對於這個職業的了解應該僅限於電影了,電影中將這個角色刻畫的還是非常生動的,但是一般在我們印象中的機長都是高大帥氣嚴肅認真的,所以大家會不會想知道機長的收入是怎麼樣的呢?
  • 飛機機長的收入有多高?機長曬出個人收入後,網友:以為看花眼了
    很多網友吧感動震撼匯聚成一句話:厲害了,劉機長!而機長這個職業的偉大與不容易也走進了很多網友視野中。很多網友說看完中國機長再也不敢做飛機了,但是也有網友表示看完中國機長更想坐飛機了,因為中國機長讓很多網友看到了機長的職業素質,很多網友好奇,機長的職業素養這麼高,那他們的工資和收入到底是多少呢?
  • 中國的工業化,西方的「黃禍」?
    這本書的第五章,標題叫作「中國的工業化」,其中有個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是「黃禍」,何為「黃禍」?那個時代中國人口眾多,國家又很亂。然而真正的「黃禍」是什麼?他認為西方人一直沒搞清楚,而他搞清楚了:中國的工業化才是西方真正的「黃禍」。中國有這麼多勤勞的、廉價的、聰明的勞動力,中國人的身體耐力遠遠超過西方人。
  • 「英雄機長」突然離世
    一起戰鬥過的優秀機長,有著溫暖的笑容,有著傑出的飛行技術,完美詮釋了肩上那四道槓的意義,就這麼突然離開,曾用過硬的飛行本領拯救了整架飛機的生命,卻無法避開意外的來臨……賀機長,願您在天堂一切都好明天跟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21號才見過面聊天的機長,太突然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灰暗的2020,賀老一路走好!
  • 力斯頓定製型助聽器,工業化4.0與私人定製的匠心之作.
    什麼是工業化4.0?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加快釋放。工業4.0由德國率先提出並持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戰略。西萬拓蘇州世界定製機製造工廠的工業化4.0全球最先進的HA90 外殼3D列印設備工業4.0時代讓網際網路技術直接參與生產過程,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的交織和融合,精益生產是實現工業4.0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