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是個完全不怕劇透的故事。這個被稱為「哈德遜河奇蹟」的迫降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迫降,早已盡人皆知。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這架空中巴士A320-214在爬升過程中遭加拿大鵝撞擊,導致兩具引擎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前美國空軍飛行員,當值機長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接過駕駛杆,在短短的58秒時間內(電影中為35秒),做出判斷,確認飛機無法到達任何附近機場後,決定於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最後飛機在哈德遜河面上迫降成功,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無一傷亡。
電影《薩利機長》乍看一下是個典型的美國個人英雄主義電影。但剪輯恰到好處,節奏把控精妙,全程拒絕煽情,且淡化個人英雄色彩,都讓這部戲成為今年難得的好片。
不過,如果僅僅展現事件發生的過程,勢必會降低觀眾的期望值和敘事的懸疑感。所以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從NTSB(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事件的調查為切入點。
當薩利機長一方面被媒體捧為英雄的同時,當時民眾不知道的是,他卻正在接受調查,調查時間長達一年。NTSB認為,薩利機長的行為是將乘客的生命訴諸兒戲,如果飛機明明可以迫降到附近的迪亞瓜拉機場,但薩利卻選擇冒險迫降河面的話,那他將為自己的冒險行為付出代價:比如:提前退休,養老金泡湯,或者一夜翻盤,從英雄變惡人。
時間倒回到2009年,一方面是在事件發生後,成為媒體的寵兒,接到了300多個採訪要求。布希總統親自來電拉關係:哥們!聽說你也是德州人,咱們德州人就是棒棒噠!即將上任的歐巴馬來電邀請薩利參加總統就職典禮。這是薩利的A面。
夜裡,機長的B面上線,內心對事件無數次復盤,不斷從夢中驚醒,做著飛機最終失事的噩夢,同時為NTSB懸而未決的調查而還原自己近一年的全部軌跡:包括婚姻狀況,健康報告,家庭投資,負債率,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等。甚至連薩利執飛前吃了一個三明治,都要進行調查。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面對質詢,薩利有些無奈地說,我29年的飛行經驗和從業履歷,現在都僅靠這208秒來一錘定音。
看到這裡,很多人內心的天平可能已經傾斜。英雄的薩利遭遇NTSB的責難,突顯NTSB的冷酷無情。遭遇了911、深陷中東戰爭泥潭的美國人最需要的就是「哈德遜奇蹟」這樣的強心針,NTSB的調查,動機何在?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高級在於,並沒有販賣情緒,討好英雄。而是頗有點新聞媒體平衡報導的克制,對NTSB的渲染也相對公正。
電影中,導演並沒有刻意強調背後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的利益。而薩利機長本人,在從空軍退役轉飛民航班機後,本身也曾進入NTSB,作為專業人士進行過多次航空事故的調查組。所以,觀眾眼中的所謂「遭到不公正待遇」,在薩利本人看來,並不會憤慨,而是程序規定。
航空史上寫下的每一條規定,背後的代價都是慘痛的。
比如在1956年美國大峽谷空難之前,飛機沒有固定飛行航線。
許多機長會在飛過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上空時,帶乘客看看風景,而兩架飛機對撞這一極小概率事件竟這麼發生了,從此以後,飛機只能沿著固定航線飛。
比如,1987年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1771號班機空難發生之前,機組人員無須通過安檢,但正是一位憤怒的空乘攜槍登機,打死機長,導致墜機。
就算薩利機長確實是英雄不假,如果此次航班中有任何引以為戒的經驗,也都是珍貴的教訓。
如果非要聯繫一下國情,這種從內而外的冷靜克制其實在中國是相當稀缺的。國內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新聞,縱覽社交媒體甚至很多專業媒體,報導時能否做到客觀中立,表達方式選擇更能吸引眼球的盡情煽動,還是儘量冷靜克制?比如此前的「羅X笑,你給我站住」事件,一開始的煽動同情心,中間募捐的過程不透明,當事人被扒「深圳有三套房」後,媒體對他無情的鞭撻。
輿論風向無論如何翻盤,頭頂上都刻著兩個大字:過火。
再回到《薩利機長》本身,在最終報告呈現之前的一遍遍復盤中,薩利甚至也對自己的選擇產生過質疑,從29年飛翔經驗的自信滿滿,到對自己經驗主義的自我懷疑,直至衝破迷霧——機器重演時沒有考慮到的35秒的反應時間。
最終個人的經驗戰勝了機器,因為人是活的,機器是死的,遇到緊急情況時,還是要靠人的當機立斷。但薩利自我懷疑的過程其實更加難得,因為他表現出了一種比英雄行為更專業的職業精神。
在影片的末尾,觀眾們可以看到原型人物,切斯利·薩利·薩倫伯格別人出現在了電影銀幕上。事實上,電影中出現了一位渡輪船長,正是當年營救時候的船長本人。
在影片「飛機迫降」的情節段落中,鏡頭克制而全面地展現地面空勤團隊及各路救援人馬的行之有素,不妨再向上回溯,撞鳥後,空管和飛行員的對話也堪稱教科書級,冷靜扼要簡明。而美國空姐,或者說「空媽」們,雖然並不白瘦美,但是經驗豐富、臨危不懼,在相對冷靜的乘客的配合下,悉數獲救。要知道,當年當年衣索比亞水上迫降中,就有乘客在機艙內提前給救生衣充氣,最終被水頂在天花板無法遊出導致窒息。
這一切,都展現了美國社會,各行各業高效的運作機制和美國民眾的國民素質。
電影《薩利機長》講了一個好故事,但很遺憾。由於改檔期(從11月29日改檔為12月9日),文化背景水土不服等諸多原因,《薩利機長》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樣,並沒有在中國引爆票房。
但《薩利機長》絕對值得一看。誠意推薦!
文/編=饅頭卷
個人公共號:binhaivista 歡迎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如需廣告推介請發送email至18298000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