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非洲軍團」沙漠頭盔的故事

2021-12-20 大乾書局

■圖為布裡爾中校戴著M40式鋼盔,盔上帶有嚴重磨損的棕褐色迷彩塗裝;

當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同意向北非派遣一支遠徵軍以支持他陷入困境的義大利盟友時,德國的軍事規劃人員了解到,這支遠徵軍所要面臨的作戰條件與德國人迄今為止服役的任何戰線都十分不同。

北非的極端氣候和荒涼的環境需要獨特的制服和頭盔,以適應德意志非洲軍團(德語:Deutsches Afrikakorps,縮寫DAK)在那裡的作戰。

非洲軍團熱帶涼盔

■1941年,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一名德國士兵在縫紉機前等待他的同伴縫補好他的野戰服,兩人都戴著非洲軍團特有的木髓頭盔「M1940 Pith Helmet」

1940年7月,負責開發這種新制服裝備的任務被移交給了漢堡大學熱帶研究所。該研究所設計了一種全新的輕質棉質熱帶制服和軟木髓頭盔,它將取代納粹德國軍隊在歐洲戰場所使用的羊毛制服和普通鋼盔。

■圖為德國非洲軍團M40式熱帶木髓盔;

新的木髓頭盔被指定為非洲軍的制式頭盔,並將在非洲軍團官兵當中配發使用, 該盔在非洲軍團使用歷史直到1943年5月13日德意軍隊在突尼西亞投降時為終止。

木髓頭盔的重量輕,在炎熱的環境中佩戴起來很舒服。它的寬裙還為佩戴者的面部和頸部提供了保護,以在非洲烈日下戰鬥。無論戴上這頂木髓質頭盔是多麼令人愉快舒適,但事實上它無法提供任何有效的對子彈和破片的防護和抵禦。

■圖為非洲軍團的兩名德國士兵戴著髓質頭盔,同時配備MG34機槍;

人們很快意識到,儘管在舒適性方面有所下降,但德國士兵在其他戰場上所佩戴的鋼盔才是戰鬥中唯一真正有效的頭部保護手段。

隆美爾希望,如果非洲軍團將頭部受傷的發生保持在可控制的水平內,則將需要佩戴鋼質頭盔。然而,儘管德國士兵是可以使用鋼盔的,但木髓頭盔的使用並沒有停止。許多軍人更喜歡它的舒適而不是安全。大量的戰地照片,錄像和非洲軍團老兵的回憶都可以證明這點,即使在戰鬥中,很多德軍仍然佩戴著木髓質頭盔。

■「嘿,你們不想要鋼盔嗎?」非洲軍團官兵們在利比亞東部昔蘭尼加地區佩戴著髓質頭盔;

非洲軍團鋼盔

對於在北非獲得鋼盔的德國士兵,他們將佩戴與發給在歐洲的德國士兵完全相同的型號的鋼盔。在非洲軍團於1941年2月抵達北非時,德國軍隊中有著兩種標準鋼盔。

所謂的M35式鋼盔製造於1935年至1940年3月之間,其區別在於通風孔是在製造過程中另外安裝的單獨部件。

而到了1940年3月,出於簡化工藝的需要,對鋼盔設計進行了更改。通風孔不再是單獨的組件,而是直接在盔的兩側衝壓出了兩個通風孔,與鋼盔是一體的。這種變化的頭盔被收藏界稱為M40式的新頭盔,於1940年3月投入生產。儘管進行了這些修改,實際上德國最高統帥部並未具體明確區分這兩種鋼盔,並且所有已配發使用的M35式鋼盔將繼續佩戴直到戰爭結束。

■圖為一名非洲軍團士兵戴著M35式鋼盔的肖像照。他的頭盔漆面直接用光滑的工業油漆噴塗;

從1935年到1940年3月,五家不同的德軍頭盔製造商們總計生產了超過140萬頂M35式鋼盔。這意味著在北非戰役的初期,非洲軍的軍需庫中將有數以千計的M35準備供應。

因此,可以假設這款M35盔是非洲軍團的主要頭盔,至少在有足夠數量的新型M40可用之前。由於生產的滯後、其他戰場的需求以及運送到北非的途中的糟糕的運輸條件,非洲軍團的官兵們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之後才能獲得大量M40式鋼盔以補充需求。

在北非戰役中期,納粹德國開始生產第三種頭盔,今天的收藏家將其稱為M42式鋼盔。新設計將採用切邊工藝,而不是M35和M40鋼盔上都採用的卷邊工藝。這種設計的頭盔將於1942年7月投入生產,並一直持續到1945年戰爭結束。因此,在1943年5月突尼西亞戰役失敗之前,這些頭盔中至少有一定數量很可能成功送到了北非前線,但與M35和M40鋼盔相比,其數量會很小。

非洲軍團迷彩漆

M35式鋼盔上的蘋果綠和M40式鋼盔上的深灰色的光滑色調完全不適合埃及和昔蘭尼加的沙丘和乾涸環境下的棕褐色調。緩解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方法是將頭盔重新塗成與沙漠背景相匹配的棕褐色或者沙黃色。

1941年3月17日,德軍統帥部發布了在北非戰場使用棕褐色塗料進行偽裝的第281號命令。該命令規定所使用的顏色根據 Reichs-Ausschuß für Lieferbedingungen顏色標準代碼指定為RAL 8000或Geldbraun(黃棕色)。然而,這種顏色最終將被視為在北非的戰場環境是無效的,並且德軍後勤部門將開發一種新顏色以根據代碼RAL 8020 Braun(棕色)使用。

這種新的色調將在1942年3月25日獲得德軍統帥部授權使用。雖然這第二份備忘錄「Heeresmitteilung Nr.315」確實授權了使用新顏色,它還規定RAL 8000顏色的油漆庫存也應使用完。因此可以確定,在三月備忘錄發布之後,這兩種顏色都會同時在北非德軍中使用。

■德國M35式鋼盔塗有所謂的「非洲粉紅」漆;

雖然現有的德國方面的諸多記錄,對於在北非戰場使用的官方授權顏色是相當清楚明確的,但在存世的原品頭盔實物上,和彩色照片中可以看到相當多的不同顏色塗裝。有時在某些人看來,幾乎任何只要是有著棕褐色色調的顏色都是正確的。

當代收藏家、遊戲設計師和戰爭重演愛好者根據自己的觀察研究並創建了自己的命名法來描述他們認為適合北非的顏色,例如「非洲粉紅色」或「非洲黃芥末色」,從而加重了鑑別上的混亂。

非洲軍團的頭盔顏色產生如此多的變化的可能原因有很多,一個明顯且有據可查的解釋是非洲軍團使用了來自義大利迷的彩塗料以及繳獲的英國和南非軍隊的塗料庫存。

■圖為在託布魯克的澳大利亞軍隊,兩人都戴著用棕褐色油漆偽裝的頭盔,很類似於德國人使用的頭盔塗裝;

另一種解釋是,近乎恆定的陽光照射和熱量,以及風沙侵蝕,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了油漆的顏色和質感。這種特殊的解釋可能會為所謂的「非洲粉紅色」棕褐色提供一些可信度。

而在有關非洲軍團的頭盔的討論中,非洲粉紅色「Afrika Pink」的顏色幾乎具有神話般的地位。理論上認為,德國最高司令部下令開發過一種非常特殊的棕褐色色調,以分發給北非的德國軍隊。這種棕褐色會和一定的沙紅色混合在一起,所以會有輕微的粉紅色調。推測的原因是利比亞和埃及的沙漠沙子是由遠古地中海消退時留下的碎珊瑚風化而來的,因而使地形呈現出了一種特別的粉紅色。

■圖為北非德式頭盔(來自投降被俘的德軍官兵)的原始彩色照片。注意非洲棕褐色的各種色調;

德國人同樣知道這一點,並會在創造他們新的沙漠迷彩塗料時充分考慮到這一事實。

但是這個理論的問題是,沒有任何確切的檔案證據來證明這種塗料的存在和相關研究。

事實上,從1942年初的RAL 8000到後來的RAL 8020的變化,似乎表明了德國人也同樣不確定究竟哪種顏色最適合北非戰場,而且兩種顏色都沒有包含粉紅色調。儘管如此,在收藏家當中有許多人堅信,除非頭盔的飾面呈明確的粉紅色,否則該頭盔不會在北非服役。即使沒有檔案證據,許多倖存下來的帶有北非軍團標誌的德國原裝頭盔確實有著這種所謂的「非洲粉紅色」的殘留。目前僅有的可信解釋,只可能是顏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一些偽裝塗料中的顏料可能會對高溫和陽光照射產生反應,從而使某些頭盔呈現特別的粉紅色。

非洲軍團油漆應用

德軍頭盔的塗裝是通過用氣動噴漆槍將頭盔的外部直接噴在原廠油漆上來完成的,或者在某些情況下,用手工刷子或抹布塗漆。頭盔裙邊的內側偶爾也會被塗上油漆。

■這頂非洲軍團M35式鋼盔的內部在裙甲周圍刷漆以增加偽裝,圓頂內部仍然保留它的原廠油漆;

將頭盔重新塗上合適的棕褐色的工作通常是由補給站的後勤人員完成的,但偶爾也會由使用者自己完成。頭盔通常塗有單一色調的棕褐色,但偶爾也會噴上第二種棕褐色、橄欖色或棕色,形成一種破壞邊緣性以增加偽裝效果的圖案。

■圖為北非補給站中的德國頭盔被重新漆成棕褐色,以便在沙漠中服役;

北非沙漠的嚴酷氣候會對這些頭盔的油漆塗層造成嚴重破壞。炎炎烈日通常會使油漆脫水發白或導致油漆層變脆開裂,三天兩頭的沙塵暴也會使油漆風化,造成剝落和碎裂。由於這些原因,頭盔經常被噴塗新的棕褐色偽裝棕褐色塗裝以覆蓋舊的塗裝。這一點,現代倖存的原品非洲軍團頭盔有一些就會被發現有幾層不同深淺的棕褐色油漆。

■這頂頭盔上的沙黃色偽裝塗漆幾乎已經磨損殆盡,只留下些許殘留痕跡;

雖然頭盔塗有啞光漆,但光滑的表面同樣很容易反射非洲的熾烈陽光。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是在噴塗之前將沙子混入油漆中,或者在噴塗之前將細沙子均勻灑在頭盔的溼漆表面上。

■圖為非洲軍團M40式鋼盔上的塗裝磨砂化處理;

沙子為頭盔創造了出一種有效的抗反光的效果,提供了比普通的油漆層更好的隱蔽性。儘管如此,並非所有德國士兵都普遍採用了沙面處理頭盔,許多人在北非戰役期間繼續佩戴表面光滑的頭盔。

■非洲軍團的兩名士兵都戴著可能是砂面處理過的頭盔;

一些關於非洲軍團的老照片中的頭盔出現了比普通頭盔更為精緻的手工繪製的迷彩圖案。

這些圖案很可能被視為打破頭盔輪廓以增加隱蔽性的一種方法。它們也可能代表某些士兵個人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他們自行開發了一種他們認為可以更充分地隱藏頭盔輪廓的圖案。其中許多迷彩圖案也是北非德軍所特有的,別無二家。

■圖為德國隨軍記者在突尼西亞的非洲戰役接近尾聲時拍攝的照片。這三個男人的頭盔上都有精心製作的手繪迷彩圖案;

雖然突尼西亞位於北非,但它的地形和氣候其實更接近於地處地中海的義大利,而不是利比亞。

當時,突尼西亞的鄉村以綠色農田、橄欖、棕櫚和柑橘園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物產而自豪。

根據一些的在北非戰場末期拍攝的存世照片所顯示,非洲軍團官兵們在一些頭盔上開始添加了綠色的模糊邊緣的噴霧。這樣做無疑是為了應對他們現在正在戰鬥的鄉村地區不斷變化的環境而對顏色做出了修改。

■德國傘兵在突尼西亞休息,注意他們頭盔上的兩種色調迷彩圖案,可能是棕褐色和綠色;

非洲軍團的頭盔貼花

■圖為非洲軍團M40式鋼盔上的陸軍貼花;

M35和M40鋼盔都在工廠貼上了貼花。M35的頭盔左側有一個陸軍貼花,另一個是帝國三色的貼花。1940年3月,帝國的三色盾章貼花被取消,因此絕大多數M40式僅僅只使用了一個陸軍鷹徽貼花。

■圖為非洲軍團第15裝甲師存世至今的原品M40式鋼盔,可見其側面用模板噴塗的非洲軍團貼花,可能是個人臆造品?;

老照片以及北非戰場末期倖存的原品頭盔表明,貼花在頭盔的塗裝和修改過程中經常像普通的噴漆一樣被覆蓋掉,但也經常出現被刻意保存,未被油漆覆蓋的情況。即便是鋼盔上的帝國三色貼花已被德軍統帥部下令取消使用,卻仍然可以在非洲軍團頭盔上看到。佩戴者關於為什麼它們在已被下令移除的幾個月後仍然在使用帝國三色貼花的原因完全是猜測;

■圖為澳大利亞士兵看守被俘的非洲軍團官兵。請注意,其中兩個德國人佩戴塗有帝國三色貼花的M35式鋼盔,這些貼花在塗迷彩漆時沒有被掩蓋掉;

二戰中沒有為非洲的德軍頭指定特定的非洲軍團徽章或貼花。德國士兵和水手在歐洲戰場佩戴過的貼花在非洲軍種也被佩戴使用過。

比如著名的非洲軍團標誌「萬字棕櫚樹」被授權用於標記車輛,但並不適用於頭盔。多年來,非洲軍團棕櫚樹+萬字徽章被錯誤應用在頭盔上的情況已被好萊塢電影和重演者遊戲所多次犯下,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真實的證據存在以表明這種貼花在北非被製作過,而且還單獨佩戴。

■棕櫚樹長在您的桶車「Kübelwagen 」上,而不是您的頭盔上!

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過帶有這種棕櫚樹貼花的頭盔的照片,但已經發現了一小部分帶有這種手工彩繪徽章的頭盔。雖然它們的真實性可能值得懷疑,充其量就是個人的修改行為,但這些徽章很有可能被戰後出現的獸醫藝術「vet art」所借鑑。

非洲軍團的其他偽裝方法

使用油漆並不是偽裝非洲軍團頭盔的唯一方法,一些老照片顯示,德國士兵在北非也使用過頭盔罩。這些覆蓋物由粗麻布或帆布製成,並通過拉繩和掛鈎固定在頭盔外殼上。那個時代的照片顯示了許多不同的盔罩風格。大英帝國軍隊的頭盔上也有戴著粗麻布盔罩,因此這些盔罩中的許多很可能是從英軍的庫存中繳獲並被德軍轉為己用的。

■北非的德國官兵佩戴著用亞麻材料製成的盔罩;

佩戴盔罩時的不規則形狀和完全不會反光的質感,會破壞頭盔在環境中呈現的不自然的圓頂輪廓。粗糙的織物還可以消除陽光的眩光,這也有助於隱蔽。在一望無垠,開闊的北非沙漠中,這對佩戴者來說是個非常實用的優點。

但它們使用盔罩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盔罩會堵住頭盔的通風口,導致熱量積聚而不是消散。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戴頭盔的人的不適感,特別是悶熱,這也是為什麼在非洲軍團官兵當中可以看到使用盔罩的情況並不多的一種解釋。

■澳大利亞挖掘者隊 (Australian Diggers) 在看守非洲軍團俘虜。一名德國士兵在他的頭盔上系了一條橡皮筋帶;

覆蓋物並不是打破頭盔輪廓的唯一方法。可以從廢棄的內胎上剪下一個簡單的橡皮筋。現場製作的帶子在歐洲戰場的德國軍隊當中是很常見的,通常被稱為樹葉帶「foliage bands」,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用來插上樹枝草葉用以偽裝的帶子。

■圖為在歐洲戰場使用橡皮帶加迷彩網的德軍;

這個想法本來是它們可以用來將樹枝樹葉固定在頭盔上,以便更好地隱藏。然而,在幾乎沒有樹葉的北非,它們顯然很少被如設想般的利用。即使沒有樹葉,這些帶子仍然經常被非洲軍團的官兵在照片中所使用。即使在沒有樹葉的情況下繼續使用,說明這些帶子同樣起到了降低遠距離可識別度的效果。

■這張照片攝於1943年4月的突尼西亞,德國非洲軍團崩潰的前幾周。幾個士兵的頭盔上戴著橡皮筋帶。只有一個士兵將它用於樹葉偽裝;

在非洲的硝煙消散之後的故事

1943年5月,德國與義大利的非洲軍團在北非向盟軍投降後,許多逃出生天的非洲軍團官兵戴著之前的頭盔繼續在西西里島和義大利與盟軍作戰。在這些戰場他們將繼續使用在北非時使用的相同偽裝方法。

■法國北部,1944年6月21日:一名左手受傷的裝甲兵拿著地圖向前非洲軍團陸軍中尉問路,中尉在一個不明地點指明方向;

德國油漆工廠生產了大量用於非洲的棕褐色油漆,但是卻是供大於求,因而到了1943年,它已被分發到德國人參與的每一個前線使用。這種棕褐色油漆用於頭盔、野戰裝備以及從蘇聯到諾曼第的車輛,通常在與其他顏色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隱藏所使用於的目標。

■圖為一頂由盟軍獸醫在突尼西亞繳獲的非洲軍團M40鋼盔,綠色噴漆已被使用在上面,這位獸醫在上面塗寫了他可能在非洲服役期間經過的北非幾個城市的名字;

到今天,這些帶有北非軍團標誌的原品頭盔廣泛受到收藏家和二戰愛好者的追捧。

原品頭盔的售價經常達到數千歐元。雖然棕褐色偽裝的德國頭盔會在其他戰場上看到實例,但其顏色將始終與北非戰役聯繫在一起。也許這是正確的,因為這些棕褐色色調是為了應對不同於德國人參與的任何戰場的北非而開發的。但它在二戰德國的歷史上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德國人在二戰期間涉足的任何其他戰線都不能真正作為一種特定的頭盔作為其所處戰場的代表。然而,當今天遇到棕褐色偽裝的德國頭盔時,即使是那些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有基本知識的人也會指著那特別的偽裝表面說「那個頭盔是非洲軍戴的」。

相關焦點

  • 新書推薦 | 「沙漠之狐」——隆美爾非洲軍團
    廣袤無阻的沙漠環境不僅造就了那種夢寐以求的無儘可能性,也是唯一可以真正通過實戰檢驗戰前裝甲戰理論的絕佳戰場。——埃爾溫·隆美爾,1942年北非,一個讓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登上榮耀頂峰的地方,大英國協拼盡全力試圖摧毀德意聯軍,卻多次損兵折將,難以阻擋「軸心國」向埃及進軍的步伐。
  • 這款隆美爾戴過的頭盔為何被二戰德軍如此嫌棄?
    這款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而來的鋼盔,在戰場上成功地挽救過無數德軍士兵的性命,因而也深受部隊官兵們的喜愛。然而,隨著德軍於1941年介入北非地區的戰事,原本這些用於保命的鋼盔變得不再那麼適合官兵們佩戴:北非沙漠的炎熱少雨,甚至連放在坦克引擎上的雞蛋都能被煮熟!作為非洲軍團的指揮官,隆美爾也曾抱怨過德式鋼盔的沉重與不舒適性。因而這也催生了德國人獨居代表性的熱帶涼盔系列。
  • 海灣戰爭中的「沙漠風暴」
    ,其目的在於解放科威特,也標誌著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歷時5個多月部署的「沙漠盾牌」行動的結束。作戰計劃「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由總體作戰計劃、空中作戰計劃、海上作戰計劃和地面作戰計劃四部分組成。總體作戰計劃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即戰略性空襲、奪取科威特戰區制空權、戰場準備和地面進攻;其主要目標是要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並徹底消除伊拉克日後對該地區的威脅。
  • 阿聯在「非洲之角」的戰略布局
    阿薩布機場擁有3,500米跑道,可停放大型運輸機,包括阿聯空軍使用的大型軍用運輸機C-17——「環球霸王」。作為回報,海灣國家同意向厄特提供一系列經濟援助,承諾為厄特阿斯馬拉國際機場配備現代化裝備、修建基礎設施,同時提高對厄特的油氣供給。
  • 軍團限定機體「敢達·維達爾」登陸《敢達爭鋒對決》!
    來自《機動戰士敢達:鐵血的奧爾芬斯》,在阿瑞安赫德艦隊進行長期間整修、調整的機體「敢達·維達爾」與其機師「維達爾」已登錄《敢達爭鋒對決
  • 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地,對非洲難民「越境」進入有巨大的誘惑力
    歷史成因摩洛哥,北非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一個美麗的國家,集非洲、歐洲、阿拉伯風情於一身。但到近代以來,摩洛哥一直遭遇來自法國、西班牙、德國、英國的幹涉壓力。尤其法國,在控制了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以後,一直謀求繼續控制摩洛哥。不僅在摩洛哥國內施加各種影響,甚至與西班牙達成瓜分摩洛哥的密約。
  • 二戰的兩個沙漠之神,誰的軍事才能更加的優秀
    戰例:1942年7月,北非沙漠中的英國第8集團軍,被「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擊敗,退守埃及境內的阿萊曼地區。1942年8月4日,邱吉爾任命蒙哥馬利將軍為第8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的到來改變了一切。他得到邱吉爾的支持,英國的密碼破譯專家向他提供隆美爾的戰術計劃的全部概況。
  • 「沙漠之狐」為何隕落?
    隆美爾目睹他驕傲的非洲軍團在盟軍強大的火力下分崩離析,雙方的物資對比完全不成正比。任憑他再有軍事才能,也無法挽回北非的敗局。儘管希特勒最後為了不讓隆美爾的榮譽因為北非的失敗而受到打擊,而調回了這位心腹愛將,可是德軍在北非的失敗仍舊給了隆美爾巨大的打擊。此後,隆美爾被調遣至法國,負責法國海岸線的防禦工作。
  • 英國為什麼沒有「皇家陸軍」?
    有一個廣泛流傳的中文留言認為,英國陸軍之所以不冠「皇家」,是因為他們曾經殺死過國王:在 17 世紀的英國內戰中,議會軍 —— 英國陸軍的前身 —— 在領袖克倫威爾的領導下推翻並處決了英王查理一世,與王室結下深仇。復闢後,英國宮廷便再也不願以「皇家」為陸軍冠名。這個故事與英國歷史的本來面目相去甚遠。
  • 《英靈神殿》銷量破300萬;暴雪上架巫妖王「統御頭盔」模型擺件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動力資訊,為你搜羅每天有關遊戲的一切新聞
  • 鼠年說鼠:「沙漠之鼠」的小故事
    第七裝甲師的彪炳戰功包括二次大戰在北非戰場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以及在改編為第七裝甲旅,隸屬第一裝甲師後參與海灣戰爭,對伊拉克部隊痛下殺手。這支傳奇部隊的綽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該師前身為1935年英軍為防止義大利擴大非洲戰事而組建的埃及機動部隊(Mobile Force(Egypt)),由於地處海外,初期該師並未受到重視,資源優先級也很低。
  • 「Warframe情報」Inaros Prime Access(沙漠之王)即將登場
    通過 Inaros Prime 來喚起沙漠之怒!
  • 身體就是武器 「黑色沙漠」新職業決鬥家曝光
    《黑色沙漠》研發商Pearl Abyss在日前的玩家見面會上,公布了全新職業「決鬥家」。
  • 「模型說」自殺式冒險,市場花園行動
    「市場行動」的參與空降部隊為盟軍第1空降軍團五個空降師當中配屬於英軍第一空降軍下的三個師外加一個旅。盟軍司令部高層領導誤以為傘兵空降當時就已經把當地德軍掃蕩殆盡,但事實並非如此,大部分德國第15軍團逃跑之後又繼續反攻至加拿大部隊正面。
  • GI 獨家:《德軍總部》系列成長史:FPS 鼻祖背後的故事
    幾年過後,遊戲界開始流行起了「類毀滅戰士風」的遊戲,這種第一人稱視角結合槍械射擊的遊戲風格逐漸自成一派,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遊戲類型,隨後像《雷神之錘》、《毀滅公爵 3D》,《半條命》、《彩虹六號》以及《星際圍攻:部落》、《007 黃金眼》等遊戲皆掀起了熱潮。玩家們得以在主機和電腦上以第一人稱視角的體驗施瓦辛格和湯姆克蘭西電影中的那些情節,有著如同親身扮演影片主角般的沉浸感。
  •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一生功過
    但北非畢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戰區,原則上隆美爾要接受義大利的非洲戰區總司令的指揮,但他根本就沒把義大利人放在自己的眼裡,而是直接聽命於柏林。由於希特勒全力傾注於蘇聯方面的情況,不太在意北非這個「次要」的戰場,所以隆 美爾幸運地得到了比其他德國將領更多的行動自由,得以在大沙漠裡攪動昏天黑地的風暴。
  • 上新:世界上最經典的兩款軍用防彈頭盔復刻M35和M88
    戴上頭盔,穿上防彈衣,可以減少八成的意外死亡。防彈頭盔最經典的,是1935年德軍開始裝備的M35頭盔。這個頭盔代表了當時世界頂尖的機械加工技術。一片平整的的鋼板,做成頭盔,需要上千噸的液壓機和精密衝壓模具,分很多道工序,經過「拉伸–裁邊–退火–整形」幾個循環,最後一道工序是卷邊,把邊收進去,讓邊緣光滑。
  • 「Warframe戰甲」Baruuk超暴力武僧解析,推廣一下
    Mod配置首先,先上今天的主角---反動風暴Baruuk原來最為人詬病的大概就是沙漠之風觸發只有10%而這張集團則是直接送25%觸發,相當於把觸發直接拉到35%,而且更扯的是受技能強度影響」被侵蝕,Baruuk 用「寧靜風暴」來使拳腳作出強大的範圍攻擊。
  • 這位功高難賞的德軍「戰神」,他的逆天戰績有沒有水分?
    這位看上去一無是處的學渣正趕上了納粹黨「街頭政治」如火如荼的時代,受到希特勒「為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間而戰」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想蠱惑,整天在大街上閒逛的他很快成了一個狂熱的小納粹,而且到老也死不悔改。於是他回到國內,在斯圖加特的「斯圖卡」飛行學校刻苦練習轟炸機的飛行技術。這次回爐深造耗費了他一年的時間,讓他錯過了德軍取得輝煌勝利的法蘭西會戰。1941年,魯德爾學成出師,被編入第2轟炸機聯隊,終於走上了夢寐以求的戰鬥崗位。
  • 蘇聯的泥濘和冰雪讓德軍寸步難行?事實並非你想的那樣
    」:蘇聯那破爛泥濘的道路條件和寒冷的冬季嚴重阻礙了德軍的腳步,最終讓蘇聯紅軍成功擊敗了德軍。雖然蘇軍的進攻在1月底暫時停止了,但該師的指揮官卡爾•薩克斯非常清楚,一旦進入春季回暖,冰雪融化後將把當地的道路變為一片泥沼,而這時的德軍將面臨更加艱巨的考驗。因此,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Hilf dir selbst!」意為「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