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坦克綽號公開——黑豹!戰士評價:比較小巧,動力很足

2021-02-07 騰訊網

我們知道,武器裝備除了有正式的型號之外,往往還有綽號。我軍武器裝備中,尤其近年來研製的新式武器,幾乎都有綽號。

如陸軍的兩款專用型武直分別有「霹靂火」和「黑旋風」之稱,而我軍新式的輕量化主戰坦克也有自己的綽號——黑豹。

輕量化主戰坦克的正式型號是15式,其模型和原型車近年來不時出現在網絡上。但是其正式對外公開亮相則是在本次的閱兵式上。

在中國軍網的《我是排頭兵》系列節目中,採訪了輕型裝甲方隊的排頭兵——李軍。

這個方隊由履帶式指揮車、15式輕型坦克和04A步兵戰車組成,是三種車型的一個混編方隊。

李軍告訴大家:我們的輕型坦克綽號是黑豹。總師認為該型坦克可以像黑豹一樣敏捷和迅猛,因此以黑豹作為輕型坦克的綽號。

在採訪視頻中,提起黑豹坦克,李軍臉上洋溢出自豪的神情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得到。

提到坦克的性能時:他這麼說:我們這個坦克比較小巧,而且動力很足。

視頻中提到,李軍所屬部隊駐紮在西藏地區。我們知道在海拔動輒四五千米的高原地區,空氣含氧量稀薄,對裝甲車輛性能的發揮是影響很大的。

在海拔4500米高度,空氣密度下降,進而導致發動機功率下降,為了獲得適當的牽引力,發動機不得不加大噴油,使得燃油消耗增大;同時,發動機向高轉速區偏移,燃油消耗率也會增大。

在高原地區,還要面臨超低溫度、複雜的地形條件。

這就使得裝甲車輛發動機啟動困難、不能持久工作、部件磨損嚴重、故障率增高。

所以一般來說裝甲部隊是很少上高原的,即便上去了其綜合作戰性能也會比平原地區下降很多。

而15式輕型坦克在研製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在高原及南方水網地帶的客觀環境,其一方面嚴格控制了車重;另一方面極大地強化了坦克發動機功率以及綜合傳動系統。

以我國專門用於外貿的VT5輕型坦克為例,其戰鬥全重在33噸到36噸之間,但發動機馬力卻達到了884。

這個數字超過了96式坦克,但是其總重量卻比96式坦克輕了6到9噸之多。

以噸功率為例,VT5輕型坦克為18到19.6之間;以噸馬力為例,VT5坦克最大可達26.8。

這個數據意味著什麼呢?我們來做一個類比。

俄羅斯舉辦的坦克兩項軍事競賽中,俄軍自用的T72B3M的噸馬力為25.1,我軍96B坦克的噸馬力為22.2。

也就是說我們外貿的VT5坦克的發動機功率都要高於競賽型的T72B3M和96B。

我們自用的15式輕型坦克的功率指標只會比外貿的輕型坦克數據更好看,而不會更差勁。

而且15式輕型坦克採用了全新的傳動系統,駕駛更為輕鬆,而且應對複雜地形的能力較之以往的坦克有很大的進步。

這類坦克在高原和水網地形都可以「健步如飛」,受地形和海拔的影響較小。因此在實際操作的戰士們手中,即便是在不利於機械化部隊使用的青藏高原地區,都會有「動力很足」的評價。

我們知道,30多噸的15式輕型坦克上使用的是國產10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而受其噸位的限制,防禦能力比起50多噸的99A肯定是要差些的。

於是,很多朋友擔心15式坦克的火力和防禦能不能應對未來戰爭的威脅。

實際上,15式坦克部署和使用的區域,就現階段來說,國際上其他類型的機械化裝備絕大多數都是無法在這些特殊地域活動的,或者說即便能活動,但性能也會被極大的削弱。

因此,15式坦克在相應作戰地域內,很難遇到同類優於自己的對手。甚至可以說15式坦克主要的對手不是敵人的坦克,而是其輕步兵。

用裝甲合成部隊對付輕步兵,這個優勢就很大了。而且15式是信息化坦克,可作為體系作戰的信息化節點存在,其背後是整個作戰體系,所能發揮出來的威力是無窮的。

如今,15式坦克正式公開,今後我們在公開節目中將會看到更多該型坦克的身影;其作為一型先進的武器系統也將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和職責。

相關焦點

  • 坦克世界閃擊戰坦克都有哪些綽號 德系坦克綽號整理
    格式:戰車名/綽號/綽號起源
  • PzKpfw-V中型坦克(黑豹坦克)
    儘管和T-34/76有很多類似,不過「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術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採用了交錯重疊式的負重輪排列,雙扭杆獨立式懸掛裝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駛能力。當時德國的裝甲兵總監海因茲.古德裡安事後評價道:「他們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統缺乏足夠的保護,由於經驗不足,損失了一些乘員。」最初的250輛「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輛,這些剩餘的後來被改裝成指揮坦克。後生產的600輛「黑豹」D型坦克(也稱為D2型)發動機換成了更強勁的HL230 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這成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標準發動機。
  • 「黑豹」挺進高原 ,15式列裝新疆軍區部隊
    在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軍駐防在高原的戰士們也陸續收到別樣的「年貨」。正在高原駐訓的新疆軍區某團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大禮包—— 15式輕型坦克。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新疆軍區部隊首次列裝15式輕型坦克,15式的列裝大大提升了新疆軍區在高原地區的地面突擊能力。說到15式輕型坦克這個裝備來頭不小,它被我軍官兵親切地稱為「黑豹」在國慶70周年閱兵中它首次亮相。
  • 黑豹坦克發展史:黑豹坦克F型專題
    1943年,早在黑豹坦克(Sd.Kfz.171)投入現役之後不久,德國的軍械局六處(Wa.Preuf.6)就在著手根據前線部隊反映的問題考慮重新設計黑豹坦克的炮塔。 有鑑於此,軍械局希望為黑豹坦克設計一款窄型炮塔。這種窄型炮塔的設計脫胎於之前為黑豹II準備的炮塔方案,正面投影面積應該比量產的黑豹坦克要小,而且正面裝甲要增加到120mm。不惟如此,新設計的豬頭防盾要有效地防止向下跳彈的危險。除了這些要求之外,軍械局還要求新設計的炮塔要可以容納一具測距儀,而過去炮手的直視式炮瞄鏡要被一具潛望鏡式炮瞄鏡取代。
  • 15式坦克再上央視:穿甲彈擺了一地,剛上手就打出97%命中率
    ,引發了大家對高原小黑豹的又一輪關注和討論。在這種環境下,對高精尖武器性能的發揮往往影響很大,但15式坦克恰恰是為高原作戰而生的,因此這些問題在15式坦克面前便不再是問題。央視這次公開報導的是15式輕型坦克的射擊訓練,而且是該型坦克列裝新疆軍區某部後的首次實彈射擊。
  • Le Panther:二戰後法軍的黑豹坦克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這個本土在戰時淪陷的國家可謂百廢待興,急切想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而黑豹(豹式)坦克是他們的考慮對象之一。
  • 4600碼外就能擊毀「黑豹」坦克:美國M36坦克殲擊車小傳
    早在漫天黃沙的北非疆場,美軍裝甲兵就領會到了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驚人威力。當時美國陸軍裝備的M4「謝爾曼」等主力坦克,根本無法貫穿「虎」式的厚重裝甲,自己卻會被88MM炮如摧枯拉朽般地擊毀。▲正在冰天雪地中行軍的美國M36坦克殲擊車,它是名副其實的「虎豹殺手」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美軍裝甲部隊便立刻在對方「虎」式、「黑豹」式坦克的頑強反擊下碰得頭破血流。美軍前線部隊可謂怨聲載道,強烈呼籲為自己配備一款性能足夠先進的新銳戰車,能夠完成「屠虎驅豹」的艱巨任務。
  • 黑豹坦克:一輛抵五輛,這是二戰中最出色的中型坦克,沒有之一
    五號坦克黑豹是二戰中納粹德國所製造的中型坦克,從1943年服役以來,一直被評為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時至今日,仍是近代戰鬥車輛戰鬥力的評價標準。 承載系統採用交錯式路輪扭力杆設計,可說是二戰中德軍設計最佳的坦克。也是因為如此設計,在蘇聯戰場的冬天時常發生路輪凍結,讓坦克無法動彈。
  • 世界攻擊性最強的十大坦克,美國排第三,中國15式輕坦竟然入榜
    可以說現代坦克是一個強大的戰鬥部隊,沒有坦克,很難想像戰場上如何進攻。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亮相以來,現階段坦克已成為衝突和戰爭的自己拼命花瓶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結果。機動和強大的坦克是任何國家武裝部隊的基礎。對此,美國在近期再度盤點了世界10大攻擊性坦克排行榜,而令人比較詫異的是此次排行榜中,中國99A坦克、96B坦克、VT-4坦克都沒有上榜,反倒是15式輕型坦克上榜了!
  • 1943德軍黑豹坦克
    1943德軍黑豹坦克攝影、編輯:蔡葵監製:東曉汽車模型收藏館德軍黑豹坦克 1943 PANTHER TANK
  • 黑豹坦克發展史:黑豹D型專題
    筆者小時候做過的第一款坦克模型便是火柴盒的1/76黑豹G,此後就成為了忠實的豹迷。由於篇幅所限,本系列文章主要以一位模型製作者的角度從外觀上討論黑豹坦克的發展和變化,對黑豹坦克外形上的演進來一次儘可能詳盡的逐月考證。至於黑豹II和黑獵豹的內容,請見本文責任編輯「鍋爐房老王」之前撰寫的《末日未至:二戰德國黑豹II坦克專題》、《愁容之豹:黑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之中的變化與改進》。
  • 豹式坦克固定炮臺相關資料
    人們通常知道在戰爭中豹式被大量運用於進攻,但很少有人知道為了加強陣地的防禦力量,豹式還被大量固定於許多的防禦陣線。從1943年底開始,黑豹的炮塔就開始被改成碉堡了。有些碉堡用的是量產的黑豹的炮塔,不過絕大多數這些碉堡用炮塔還是改裝過了的。車長艙門被改成進出用的艙口,炮塔頂部裝甲也被增加到40mm(早期是16mm)來避免被炮擊輕易摧毀。
  • 二戰結束後,那些完好的德國「虎」式和黑豹等坦克都去哪兒了?
    「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是二戰中德軍圖騰一般的存在,即便是到了二戰末期也擁有很大的戰場優勢,盟軍隊伍一直都不敢小覷了這些德軍裝甲部隊裡的猛獸
  • 二戰德國中型裝甲王者「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也叫豹式坦克五號中型坦克,前型四號坦克,次型虎式重型坦克,作為應對T34危機而生產出的主流坦克,究竟有什麼武功能讓他能成為二戰中型坦克中王者級別的呢
  • 為什麼二戰德軍的虎式黑豹虎王坦克那麼重?
    德國在二戰中後期大規模裝備的坦克分別是虎式重型坦克,黑豹(豹式)中型坦克和虎王(虎II)重型坦克,這些型號不僅僅比德國之前的坦克型號要重,而且比盟軍蘇軍
  • 裝備 德媒評選全球九大最強坦克 中國99式位居第三
    但先進的反坦克武器和空中威脅也對坦克提出了新的挑戰。21世紀的戰爭不同以往,攻擊可能來自四面八方。坦克也必須能夠經受巷戰考驗。各國軍隊是否作好了準備?《焦點》在此簡介世界最強坦克。德國「豹2」:1979年投產的「豹2」坦克是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也是外銷搶手貨。它配備120毫米口徑滑膛炮,煙霧發射器和機槍。「豹2」的複合裝甲由鋼與陶瓷或凱夫拉構成。
  • 德國中型坦克巔峰之作,主戰坦克的先驅—豹式坦克
    ▲軍武正片預告《主戰坦克:豹之斑斕》豹式坦克(德語: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或者翻譯為黑豹坦克,最初的名稱為豹式五號坦克,後來於1944年更名為豹式坦克,從1943年開始服役以來,一直被評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出色的坦克。
  • 美軍的潘興坦克對虎式黑豹坦克:遲來的重坦仍有爭議
    有些軍官認為,德國那些性能較好的坦克交給專門的坦克殲擊車部隊對付就足夠了,美軍那些坦克殲擊車跑得飛快,採用敞開式旋轉炮塔減輕了重量且主炮靈活性很強,足以殲滅德國新式坦克。 2.簡化後勤理論。有些軍官認為,美國和歐洲戰場隔著大西洋,後勤線漫長。如果美軍裝備一些豪華的、奢侈的或者昂貴的裝備將拖累美軍的後勤運輸。
  • 解析15式坦克,一款高度模塊化的火力平臺,能開啟主戰坦克模式
    筆者以前寫了兩篇文章,根據自己的理解解讀了15式。 這兩天,我讀了很多其他網友的文章,對15式輕型坦克有了比較完整的了解,所以用這篇文章正式總結這個小系列。比較主流的稱呼有兩種,一種是輕型坦克,一種是輕型主戰坦克。 兩種稱呼都有各自的道理,爭論多年。 要平息這場爭論,當然需要官方的正式名稱。 終於在今年9月20日,南部戰區微博公眾號發表了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舉行頒獎儀式的報導,其中明確標示了15式的正式官方名稱——「ZTQ15式輕型坦克」,為這場爭論畫上了句號。
  • 【MENG TS-038】1/35 德國中型坦克Sd.Kfz.171「黑豹」D型評測
    一如一戰時面對「福克式災難」的協約國,德國在二戰東線戰場也遇到了令他們刻骨難忘的對手:蘇聯T-34中型坦克。這款綜合性能非常完善的坦克直接影響了德國坦克的設計--「巴巴羅薩」作戰開始研發的德國坦克,幾乎全部採用了與T-34同樣的設計理念,即傾斜裝甲、大威力主炮及寬幅履帶。1942年5月,MAN公司編號 VK30.02(M)的設計方案在德軍中型坦克方案競標中脫穎而出,被陸軍軍械局命名為「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