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引進美國M1A2坦克背後,很可能包含涉核的關鍵潛臺詞。
近日在臺灣公布的2019年度「機密預算」中,以「銳捷專案」的名義編列約9.72億美元預算採購108輛美國M1A2主戰坦克,而且指明要買最新的M1A2-SEP3型坦克。儘管臺灣採購M1A2表面上的重要性與威脅似乎沒有採購F-16V戰機那麼大,但此前對臺灣採購M1A2坦克的警惕性或許漏算了一項內容,那就是美國可能藉此跨過「核門檻」。
僅從技術效果來看,臺灣依靠有限國際技術升級M60更加合算。
與此前美國向臺灣傾銷「垃圾裝備」不同,此次採購M1A2不僅是臺灣主動對美提出,而且還鎖定了M1A2的最強型號。如果僅就裝備自身而言,臺灣通過國際上的無良軍火商獲得子系統技術對現役M60坦克進行升級更加現實(如加裝附加裝甲與120mm滑膛炮等),再加上M1A2坦克此前在沙特對葉門胡賽武裝軍事行動中表現糟糕,臺灣不會如此「自虐」。既然最終仍選擇M1A2,那表明美國至少能滿足臺灣兩項需求,即公道的價格與貧鈾相關技術。
沙特的M1A2坦克未裝備貧鈾裝甲,使其在葉門戰場上頻遭摧毀。
本次美計劃售臺M1A2主戰坦克單價900萬美元,對比此前的美臺軍售中高的出奇的售價相當厚道。而且從臺灣在M1A2在葉門表現糟糕後指定採購型號來看,未來售臺M1A2將與沙特的M1A2完全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裝備全套的貧鈾裝甲。此前美國出售沙特、埃及的M1A2主戰坦克均未裝備貧鈾裝甲,車體與炮塔前裝甲僅裝備間隙均質鋼裝甲,炮塔防禦穿甲彈的能力僅為2000m/330mm,勉強與T-72早期型號相當,因此在葉門戰場上損失慘重。
目前臺灣在島內已積攢大量核廢料,「無核」曾是蔡英文的口號。
說到這裡就需要「插播」一條消息,臺灣早在2017年9月就嘗試說服美國幫助其處理核廢料,儘管最初被時任美國環保署代理助理署長西田珍(Jane Nishida)冷淡拒絕,但隨後據美方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可以考慮幫助臺灣進行核廢料的「本土」處理與再利用。截至2017年,臺灣已在島內貯存了超過60萬桶低階液體核廢料與近5000噸鈾相關固體中低輻射核廢料。在臺灣大約於2015年無法再將核廢料運出本島之後,這些核廢料就一直存於島內。
貧鈾彈是對核廢料的主要再利用模式,臺灣掌握此類技術並不難。
美方表態中最重要的就是「再利用」。此前對核廢料的「再利用」主要集中在對高輻射核廢料的再次濃縮,這顯然不適合臺灣。而另一種「再利用」模式,就是對大量鈾238核廢料進行處理後製成貧鈾裝甲與貧鈾彈,這正是M1A2坦克的精華所在。將兩條信息放在一起可以推測,臺灣出重金從美國獲得鈾238核廢料「武器化」技術,自行為M1A2生產貧鈾裝甲與貧鈾彈,而臺灣在獲取核廢料技術上的巨額投資,也令美國能夠在M1A2的售價上厚道起來。
髒彈並不是恐怖分子的原創,最初是西方為應對蘇聯進攻而研發。
如果臺灣掌握了鈾238核廢料的「武器化」技術,裝備「全狀態」M1A2主戰坦克將只是一個開始。美軍在坦克裝甲、彈藥之外,在航空炸彈,尤其是鑽地彈上也大量採用了貧鈾材料以便提升穿透能力。而在冷戰高峰期,貧鈾材料還有一種更「喪心病狂」的應用,那就是髒彈。當初面對大兵壓境的蘇聯鋼鐵洪流,西方國家提出可在必要時在陣地前以炮彈、航彈的方式投放含貧鈾的髒彈,形成日後可處理的核沾染屏障,遲滯蘇聯無防護的人員、車輛進攻。
對於鼓吹「武力拒統」的無良政客而言,髒彈是可以考慮的選項。
因此,如果將美方口中的「再利用」推導到極致,那就是令臺灣在本土處理核廢料的模式下,研發含貧鈾的髒彈。而在臺灣「武力拒統」的作戰設想中,如果能在大陸發起兩棲登陸的情況下,能夠依靠髒彈迅速在灘頭陣地形成核沾染區域不僅能在理論上大幅遲滯大陸登陸部隊,而且也能為大陸制定登陸計劃時增添重大的不確定性。這對於某些在「臺獨」道路上越來越沒有節操的政客來說,雖然不足為外人道,但至少看起來也算得上是一根「救命稻草」。
貧鈾彈的危害早已從美國參與的歷次局部戰爭中顯現出來,所謂「可清理核沾染」或「低危害核武器」事實證明都是騙人的。如果考慮到在臺灣灘頭使用貧鈾彈可能會造成灘頭與相鄰海域的嚴重汙染,其中危害將比在伊拉克大得多,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臺灣採購M1A2,以及背後可能包含的核廢料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