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軍購迷夢該醒了

2021-02-19 港臺腔

時隔4年半,美國又要向臺灣賣武器了。山姆大叔選了一個最敏感的時間點:一個月前 「習馬會」剛結束,一個月後臺灣「大選」就來了。這是要幹嘛?

若把兩岸關係看作一個天平,左邊裝著「統合」,右邊裝著「對抗」,美國手裡有不少能影響平衡的砝碼,對臺軍售就是其中一個。當美國覺得兩岸走得太近,就往右邊扔砝碼,覺得兩岸關係太緊張出現危險時,又會收回砝碼。

8年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框架得以建立,月前舉行的「習馬會」,更是衝擊力十足。美國這時候出手,意味深長,其中一句潛臺詞是「不要忘了,我還是老大」。

無論臺灣「大選」結局如何,美國都想在關鍵時刻「怒刷」一次存在感,保持自己在臺海地區的戰略地位和影響力。

往細了說,美國售臺武器,是多種合力作用的結果。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這次是受到了國會的壓力,才最終拍板定案。而國會背後,還有軍火商遊說集團。

美國軍火商特別喜歡臺灣,因為臺灣不挑剔,會把美國用了幾十年的、技術上早已過時的東西,用高昂的價格買走,一邊掏錢一邊還千恩萬謝。

比如這次美國要賣的武器中,最重頭的是兩艘佩裡級護衛艦。這種軍艦是上世紀70年代產品,已全部被美軍淘汰退役。要給臺灣的兩艘軍艦,已經分別服役32年和33年,屬於「大叔級」裝備。軍事專家說,佩裡艦幾乎沒有防空能力,只能算是反潛巡邏艦,戰鬥力現在屬於全球二流或三流水平。就是這樣的淘汰品,還能賣十幾個億,這生意誰不願意做?

再說美國政府,除了會惹大陸不高興以外,也是獲利多多。戰略上,用一個小小的軍售,在兩岸之間豎起隔膜,給臺灣製造「我之所以安全,是因為有大哥保護我」的錯覺,從而更心甘情願地聽從美國調遣,最終達成「以臺制中」的目的。同時,美國政府也順便贏得了軍火商的支持,不要忘了,美國明年也是要大選的,利益集團的關愛也很重要。

臺灣社會把「對美軍購」叫做「凱子軍購」,臺灣當局不會不知道自己買武器總是被坑,但這個「凱子」還是要心甘情願當下去。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陳以信幾個月前說,馬英九上任後對美軍購總額已達183億美元,平均每年軍購26億美元,分別是李登輝、陳水扁任內2倍以上。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看我多能幹,買了美國這麼多武器」。至於這些武器好不好用,有沒有實質意義,那不重要,因為只要證明「大哥還在收保護費,還會罩我」,就萬事大吉了。

國民黨當局估計把這次軍購當作了政績,甚至還覺得會對選情有正面影響。但歷史上每次軍購都讓綠營氣焰高漲,因為他們就是打著「有美國保護不用怕」的掩護才敢搞「臺獨」。而且綠營這次還完全不用擔負「凱子軍購」的罵名,完全沒有成本負擔。

「兩岸開戰,美方會協防臺灣」,這是臺灣一部分人多年的迷夢。實際上,美國從未承諾過協防臺灣。2007年陳水扁曾叫囂美國有協防義務,美國國務院的回應是當頭一棒的「建議讀讀《臺灣關係法》」。

美國的底線只有一條,就是美國利益。臺灣說穿了只是美國制衡中國大陸的一顆棋子,怎會為一顆棋子鋌而走險自斷手腳?美國希望臺海關係永遠保持一個動態平衡,而自己是關鍵制衡者,兩邊下注,兩邊得利。

針對軍購,臺灣《中國時報》近日一篇評論文章說,美國華府對「中國崛起」有疑懼的智庫,近期一再鼓勵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採取「聯美抗中」的戰略。由於蔡英文明年可能勝選,若她一廂情願寧當美日馬前卒,不僅將陷臺灣於險境,更可能為美國帶來大麻煩。美國鼓勵蔡英文「聯美抗中」,但卻沒有告訴臺灣,後果其實是由臺灣2300萬人自己來扛。(文/黑白自在)

本文為海外網「港臺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欄目原創,如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放眼兩岸三地局勢走向,獨家評論港臺時事熱點,港臺腔還有更多精彩分析。

相關焦點

  • 臺灣軍購秘史
    、政界高層後,完成了關於臺灣軍購的研究報告。該報告認為,臺灣軍購缺乏嚴謹程序,風險突出,因為臺灣軍方獲得先進武器後,並未充分考慮是否有適當的操作與維修能力。臺灣軍方在部隊的訓練、維修、後勤能力上都嚴重不足,再加上部隊裡缺少核心人才,導致採購的高科技武器難以發揮性能。更扯淡的是,臺灣花天價購得的許多武器,其關鍵應用技術,還攥在美國人手裡,不時發生的臺灣先進戰機墜毀事件應驗了這個判斷。
  • 黑鷹墜落:臺灣軍購秘史
    該報告認為,臺灣軍購缺乏嚴謹程序,風險突出,因為臺灣軍方獲得先進武器後,並未充分考慮是否有適當的操作與維修能力。臺灣軍方在部隊的訓練、維修、後勤能力上都嚴重不足,再加上部隊裡缺少核心人才,導致採購的高科技武器難以發揮性能。更扯淡的是,臺灣花天價購得的許多武器,其關鍵應用技術,還攥在美國人手裡,不時發生的臺灣先進戰機墜毀事件應驗了這個判斷。
  • 臺當局為美國軍售掏空臺灣,結果是「窮臺」又「坑臺」
    臺灣輿論批評這已大大超過出臺灣的財政能力。過去4年,民進黨當局向美軍購的費用已經累計高達175億美元。這個巨大的錢坑怎麼填?這幾年美國川普政府實施「全面圍堵」中國大陸的策略,在臺灣問題上大做文章,天天給臺灣挖坑,忽悠臺灣高價買美國武器,想讓臺灣做犧牲的棋子,而「臺獨」政客也積極配合,整天叫嚷著「軍購保臺」,生怕臺灣在毀滅路上走得不夠快。
  • 千億軍購錢坑 恐摧毀臺灣財政
    相較之下,李登輝執政12年,軍購費用221.4億美元;民進黨陳水扁任內8年,軍購總額256億美元;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軍購共計205億美元。由此可見,蔡英文兩任屆滿,軍購總額必大大超過其前任。軍購預算排擠民生支出林定芃表示,軍購預算屬於消費型支出,無法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必然蠶食了用於民生經濟的預算,將會讓臺灣陷入財政危機,將使臺灣的經濟轉型升級得不到更多的資源,同時也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蔡當局對於年金改革等種種民生支出都斤斤計較,但是對於軍購卻是大筆一揮,顯然是讓全民買單。
  • 四大疑問撥開臺灣F-35軍購迷霧
    ,層層撥開臺灣軍購迷霧,內容摘編如下:美媒近日引述了臺軍消息來源指出,臺灣軍方意向美國購買210架F-35戰機。其實早在2015年10月的臺美國防工業會議上,臺灣就已經盯上了F-35。以臺灣目前狀況來看,購買如此多的F-35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臺灣沒有購買的現實條件,另一方面美國會不會不顧大陸反對而「涉險」同樣有待檢驗。那麼臺灣為什麼買,臺灣能不能買,買了有沒有用?軍購的背後是不是另有玄機,這些都值得細細品味。
  • 臺灣軍購提升軍力 轉型主動以抗武統
    解放軍接連大規模軍演並在臺灣海峽展開實彈演習,臺灣不斷加購軍備,似作防備抵禦武統的可能。
  • 空軍排名世界第十,臺灣大肆軍購背後
    美國戰機仍稱霸全球根據該報導指出,不論是特種任務機、運輸機、空中加油機和戰鬥直升機和通用直升機數量,美國都是全球第一。而臺灣戰機數量會如此多,主要是該統計將臺灣空軍即將退役的25架F/RF-5E戰機也算入在戰鬥序列中,事實上此型機目前已經退至部訓機的二線地位,僅在戰況緊急時會出動應戰。
  • 傳美國扣住臺灣軍購結餘款兩千億「難拿回」,臺軍182名軍官記大過
    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日前證實,防務部門各項軍購目前滯留於美方戶頭中的軍購「結餘款」,至今額度仍高達近兩千億元(新臺幣,下同),目前每年僅約有八十億元繳庫
  • 臺灣軍購換來的西點軍校就讀名額,畢業生卻頻頻退伍......
    臺當局通過軍購從美軍獲得西點等著名軍校的就讀名額,讓陸軍官校優秀學生考取,從就讀到畢業耗資千萬元新臺幣。
  • 軍購達118億!臺灣成2020年美國軍售最大宗客戶
    》與「六項保證」對臺軍售,2020年臺灣是公認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宗客戶,總計118億美元的紀錄是臺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金額,折合約3422億元(新臺幣,下同),若以臺灣總人口2357萬計算,形同每人今年平均負擔約1.45萬元新臺幣軍費。
  • 【聚焦】美國將向臺灣出售軍事武器,大陸專家評骯髒的交易與危險的挑釁
    大陸專家受訪表示,美國打「臺灣牌」步步升級,不斷將臺灣推向遏制中國大陸的最前線。民進黨當局主動配合美方從事這種骯髒交易,拉高臺海危險係數,嚴重損害臺灣民眾利益福祉,只會給臺灣帶來災禍。對這種嚴重挑釁行徑,必須高度警惕,採取有效反制措施。
  • 臺灣曝出2000億飛彈軍購計劃,有哪些值得我們警惕的細節
    ▲外媒報導截圖 根據臺灣媒體的報導,除了這次在正式防衛預算之外的「『飛彈全量產』特別預算案」以外,臺灣明年的正式「防衛預算」是3726億新臺幣(約合125億美元),相比於2021年度的防衛預算,增長了3%。
  • 臺媒炒作「美增加駐臺兵力」,民進黨強行通過軍購項目
    《外交政策》引述五角大樓「國防人力數據中心」(Defense Manpower Data Center)的資料,宣稱目前部署在臺灣的美軍數量進一步增加,共39人,包括29名陸戰隊、5名空軍、3名海軍和2名陸軍官兵。根據該中心6月的追蹤數據,當時共有30名現役美軍官兵在臺,其中23人是陸戰隊官兵。
  • 傳美扣住臺軍購結餘款兩千億
    據路透社的最新消息,美軍已擬對臺灣出售7項主要武器系統,包括水雷丶巡航飛彈及無人機等,決定將其從「刺蝟」升級為「箭豬」,讓中國這頭雄獅無從下口。然而,隨著軍購預算的增加,近日竟爆出兩千億新臺幣被美方扣留的消息。內部的貪汙腐敗、美臺的經濟糾葛,島內的拉法葉慘案恐將再次重演。圖:美國對臺開放軍售的掠奪者無人攻擊機。
  • 30億新臺幣軍購訂單剛剛拋出,解放軍空潛200傍晚再巡臺,專家:這是警告
    就在美國媒體接連發出對拜登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的祝賀時,臺灣再次拋出了高達30億新臺幣的軍購訂單,據悉此次的軍購訂單項目全部鎖定在海上艦艇使用的艦炮炮彈
  • 「臺獨」該醒了!解放軍33分鐘內3次亮劍,臺媒嗅到不尋常信號
    事實上,民進黨當局為了政黨私利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勾連外部勢力,不顧臺灣民眾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福祉,執意開放有問題的外國食品進口,已經引發了島內民眾的極大擔憂和強烈義憤。民進黨當局站在臺灣民眾對立面的種種言行,必將遭到民意的懲罰。二;「臺獨」囂張不了多久了,離滅亡又近了一步!    「臺獨」分子是對國家完整最大的威脅,他們想方設法分裂中國。
  • 美國戰艦準備再入臺灣海峽,我們該不該·順手把它擊沉?| 深度分析
    該扣留就扣留,該擊沉就擊沉。學學朝鮮人當年的果斷,甭客氣!告訴美國佬,來吧,不疼。小英政府的「外交」被逼到絕路,種種跡象表明:臺灣又掀起了哈美熱。最近臺與美的接觸頻繁了。臺與陸的漸行漸遠,也符合美國佬的利益,有傳言,繼2007年後,美國擬派軍艦,到臺灣海峽向中國耀武揚威。
  • 馬丁·雅克又來了,這次他戳破英國人的迷夢
    有時候,我覺得很多英國人一直活在過往的迷夢之中,他們從未真正適應自己不再是超級大國的現實。英國把「一國兩制」的「兩制」解讀為「中國制度和英國制度」,所以,即使1997年之後,英國也從未真正尊重過中國對香港的主權。
  • 灣灣最新公布的軍購計劃,這裡邊有日本什麼事兒?
    蔡英文上臺之初剛剛向美國申請了3億美元軍購計劃,而現在又對外公布說2017年要實現這七大採購項目的軍事計劃,那麼蔡英文上臺之後為什麼要力推這種強軍計劃呢?第一,對於經濟方面來說,防衛裝備能夠提升經濟,提升上下遊經濟。但是武器裝備需要大批量生產才能夠有收益,你比方說美國原來的F-16,一生產5000架、6000架,這個美國大批量生產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那臺灣能嗎?
  • 加碼軍購!蔡英文:給我刷到800億!
    掏空臺灣!民進黨當局所謂的「駐美代表」蕭美琴8月12日曾宣稱,臺灣正在與美國就軍購進行討論,包括「岸防巡航飛彈系統」(CDCM)與智能水雷等都在討論之列。臺灣「中時新聞網」27日援引臺軍方消息人士說法稱,民進黨當局向美採購的「岸置魚叉飛彈」(即「岸防巡航飛彈系統」),「美方可望於總統大選前宣布」。報導還稱,臺軍依據蔡英文要求進行了加購,使採購總價達到約800億元(新臺幣,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