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4年半,美國又要向臺灣賣武器了。山姆大叔選了一個最敏感的時間點:一個月前 「習馬會」剛結束,一個月後臺灣「大選」就來了。這是要幹嘛?
若把兩岸關係看作一個天平,左邊裝著「統合」,右邊裝著「對抗」,美國手裡有不少能影響平衡的砝碼,對臺軍售就是其中一個。當美國覺得兩岸走得太近,就往右邊扔砝碼,覺得兩岸關係太緊張出現危險時,又會收回砝碼。
8年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框架得以建立,月前舉行的「習馬會」,更是衝擊力十足。美國這時候出手,意味深長,其中一句潛臺詞是「不要忘了,我還是老大」。
無論臺灣「大選」結局如何,美國都想在關鍵時刻「怒刷」一次存在感,保持自己在臺海地區的戰略地位和影響力。
往細了說,美國售臺武器,是多種合力作用的結果。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這次是受到了國會的壓力,才最終拍板定案。而國會背後,還有軍火商遊說集團。
美國軍火商特別喜歡臺灣,因為臺灣不挑剔,會把美國用了幾十年的、技術上早已過時的東西,用高昂的價格買走,一邊掏錢一邊還千恩萬謝。
比如這次美國要賣的武器中,最重頭的是兩艘佩裡級護衛艦。這種軍艦是上世紀70年代產品,已全部被美軍淘汰退役。要給臺灣的兩艘軍艦,已經分別服役32年和33年,屬於「大叔級」裝備。軍事專家說,佩裡艦幾乎沒有防空能力,只能算是反潛巡邏艦,戰鬥力現在屬於全球二流或三流水平。就是這樣的淘汰品,還能賣十幾個億,這生意誰不願意做?
再說美國政府,除了會惹大陸不高興以外,也是獲利多多。戰略上,用一個小小的軍售,在兩岸之間豎起隔膜,給臺灣製造「我之所以安全,是因為有大哥保護我」的錯覺,從而更心甘情願地聽從美國調遣,最終達成「以臺制中」的目的。同時,美國政府也順便贏得了軍火商的支持,不要忘了,美國明年也是要大選的,利益集團的關愛也很重要。
臺灣社會把「對美軍購」叫做「凱子軍購」,臺灣當局不會不知道自己買武器總是被坑,但這個「凱子」還是要心甘情願當下去。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陳以信幾個月前說,馬英九上任後對美軍購總額已達183億美元,平均每年軍購26億美元,分別是李登輝、陳水扁任內2倍以上。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看我多能幹,買了美國這麼多武器」。至於這些武器好不好用,有沒有實質意義,那不重要,因為只要證明「大哥還在收保護費,還會罩我」,就萬事大吉了。
國民黨當局估計把這次軍購當作了政績,甚至還覺得會對選情有正面影響。但歷史上每次軍購都讓綠營氣焰高漲,因為他們就是打著「有美國保護不用怕」的掩護才敢搞「臺獨」。而且綠營這次還完全不用擔負「凱子軍購」的罵名,完全沒有成本負擔。
「兩岸開戰,美方會協防臺灣」,這是臺灣一部分人多年的迷夢。實際上,美國從未承諾過協防臺灣。2007年陳水扁曾叫囂美國有協防義務,美國國務院的回應是當頭一棒的「建議讀讀《臺灣關係法》」。
美國的底線只有一條,就是美國利益。臺灣說穿了只是美國制衡中國大陸的一顆棋子,怎會為一顆棋子鋌而走險自斷手腳?美國希望臺海關係永遠保持一個動態平衡,而自己是關鍵制衡者,兩邊下注,兩邊得利。
針對軍購,臺灣《中國時報》近日一篇評論文章說,美國華府對「中國崛起」有疑懼的智庫,近期一再鼓勵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採取「聯美抗中」的戰略。由於蔡英文明年可能勝選,若她一廂情願寧當美日馬前卒,不僅將陷臺灣於險境,更可能為美國帶來大麻煩。美國鼓勵蔡英文「聯美抗中」,但卻沒有告訴臺灣,後果其實是由臺灣2300萬人自己來扛。(文/黑白自在)
本文為海外網「港臺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欄目原創,如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放眼兩岸三地局勢走向,獨家評論港臺時事熱點,港臺腔還有更多精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