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疑問撥開臺灣F-35軍購迷霧

2021-02-15 海峽之聲

點擊上方「海峽之聲」關注我們

【編者按】:臺灣軍方幾欲出手F-35,預算有限緣何如此鍾愛,其背後是否暗藏玄機,海峽之聲聽眾向我臺投稿,層層撥開臺灣軍購迷霧,內容摘編如下:

美媒近日引述了臺軍消息來源指出,臺灣軍方意向美國購買210架F-35戰機。其實早在2015年10月的臺美國防工業會議上,臺灣就已經盯上了F-35。以臺灣目前狀況來看,購買如此多的F-35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臺灣沒有購買的現實條件,另一方面美國會不會不顧大陸反對而「涉險」同樣有待檢驗。那麼臺灣為什麼買,臺灣能不能買,買了有沒有用?軍購的背後是不是另有玄機,這些都值得細細品味。

       臺灣想要和美國購買210架F35戰機,這其中包括150架常規起降的F-35A和60架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隱身機。臺灣軍方對F-35情有獨鍾,對購買F-35戰機躍躍欲試,其原因有三:第一,臺軍戰鬥機已老化。IDF、F-16和幻影2000-5這類二代戰機已經服役20多年,根據澡盆曲線,這些作戰飛機將會進入第二個故障高發時期,臺灣地區空軍想保持戰鬥機完好率難度越來越大;第二,臺灣以山地地形為主,地形條件對戰機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35B的垂直/短場起降性能便使臺灣當局眼前一亮;第三,近年來,中國大陸成功研製了五代戰機殲-20,給臺軍十足壓力,為了爭奪臺海制空權,臺灣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F-35。


       答案是顯然的,臺灣在「美人」F-35面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目前來看,臺灣軍方2017年的軍費預算為103億美元,以美國從F-35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每架約8500萬美元的價格計算,210架F-35的總價高達178億美元。這還僅僅是保守估計,要知道日韓從美國取貨一臺F-35要花費1.1-1.3億美元,臺灣的分量恐怕沒那麼重。臺灣要想「抱得美人歸」,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那麼臺灣軍方最終會不會為了「美人」而放手一搏,不僅蔡英文當局要心中打鼓,臺灣各界都要仔細掂量。一方面,即便軍購成行,按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到2019年年產100架,2025年年產200架的計劃,完成手中的訂單將會到2032年,那麼臺灣軍方接收戰機的時間將不會早於2035年。另一方面,自民進黨上臺後頻繁觸碰北京底線,拋棄「九二共識」,導致大陸「武統」呼聲不斷,兩岸經濟合作已經受到了阻礙,如果繼續鋌而走險,後果將不堪設想。

    僅僅依靠武器裝備上的先進就指望戰無不勝,實在是一種「單純」的想法。無論是解放戰爭時期還是抗美援朝時期,人民軍隊早就用實際行動掌摑了這類幼稚的想法。更何況F35在作戰性能上雖具有一定優勢,但其在作戰半徑、載彈量、雷達搜索能力、以及信息化指揮能力上都與殲-20存在較大差距。退一步講,即便是臺灣購買了F-35,戰機服役也是若干年後的事情,等到臺灣的軍事實力提升了,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亦會同期增長。這樣來看,臺灣即使買了F-35也無濟於事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臺灣軍購背後實則是大國博弈。從臺灣角度來看,購買F-35絕非僅是軍事上的「壯膽」,其政治上的輸誠也是重要原因。一直以來,臺灣軍購都被外界稱為「凱子軍購」,臺灣的購買行為更多地是在向美國購買一份「保證」;從美國角度來看,美國自然希望臺灣能夠軍購,首先可以滿足軍工企業的經濟利益需求,其次有利於扼制中國大陸發展,再次可以繼續插手東亞地區局勢,將臺灣作為「棋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國早於2016年已在韓國部署了「薩德」飛彈系統,日本執政黨也開始正式討論要部署「薩德」,美國一直與臺灣當局保持曖昧關係,極有可能在F-35交易不成的情況下推銷「薩德」系統,形成東亞「小北約」。一旦臺灣地區部署「薩德」,不但會助力日本執政黨部署「薩德」,亦將第一島鏈的封鎖效應升級。在提醒臺灣當局「F-35雖好,但不要貪杯」的同時,更要警惕某些西方大國的別有用心。

        近日,臺軍演練蔡英文乘坐直升飛機撤離以防備大陸「斬首」行動,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表示,如果你不搞『臺獨』,你有什麼可怕的?」對臺灣當局而言,要想維護臺灣和平穩定不是更新幾架飛機就可以「大功告成」的,無論臺灣買不買,買多還是買少、買飛機還是買潛艇,大陸的實力擺在那裡,國際的基本認同擺在那裡。臺灣當局不應再做無謂掙扎,要想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惟有承認「九二共識」,堅持「一中原則」,共同致力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將納稅人的血汗錢投還民生,非但不需要斥巨資購買F-35,反而還能在兩岸的和平穩定中得到實惠。

猜你喜歡

編輯/徐  鵬

©海峽之聲

情牽兩岸·聲傳四海

微信號:voshxzs

相關焦點

  • 觀察 臺灣欲購F-35戰機?美專家:臺灣買不起
    臺灣購買美制F-35戰機的討論最近漸漸浮出水面,有美方專家認為,考慮到臺灣面臨的軍力差距挑戰,應當購買,但也有美方專家直言:以臺灣現在的防務預算,買不起這麼昂貴的戰機。兩年多前,美國軍售推手還認為,F-35戰機對臺灣在10到15年之內都不是可行的戰機軍購選項,F-16 C/D依然是首選。但最近關於臺灣應當購買F-35的聲音時有所聞。臺灣自製戰機也開始提上議事日程。
  • 何敏佳:撥開迷霧 工具機行業的現在與未來
    撥開迷霧:工具機行業的現在與未來何敏佳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當值理事長我國在建國後不久就開始規劃與建設工具機行業企業,並有著名的「十八羅漢」企業。當時一大批國有工具機企業製造大批優質工具機為新中國建設創下不朽業績。
  • 臺灣軍購秘史
    、政界高層後,完成了關於臺灣軍購的研究報告。2006年,李敖擔任「立委」時,曾因反對軍購在「行政院」痛罵軍購負責人,他出示一張三輪車的照片,說臺灣跟大陸搞軍備競賽,就像三輪車追汽車,永遠追不到。李敖進一步指出,根據臺灣關係法的條文,美國之所以「提供」(Provide)武器,是基於美國自己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的考慮。條文中用的字眼是提供,而不是臺灣自己花錢購買,其理甚明,天底下沒有狗要啃骨頭還要自己花錢買骨頭的道理。
  • 臺灣買F-35戰機?
    日前,有美國媒體報導,臺灣有意購入150架傳統起降的F-35A與60架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隱形戰機,以取代現役的幻影2000與IDF(「經國號
  • 黑鷹墜落:臺灣軍購秘史
    該報告認為,臺灣軍購缺乏嚴謹程序,風險突出,因為臺灣軍方獲得先進武器後,並未充分考慮是否有適當的操作與維修能力。臺灣軍方在部隊的訓練、維修、後勤能力上都嚴重不足,再加上部隊裡缺少核心人才,導致採購的高科技武器難以發揮性能。更扯淡的是,臺灣花天價購得的許多武器,其關鍵應用技術,還攥在美國人手裡,不時發生的臺灣先進戰機墜毀事件應驗了這個判斷。
  • 臺灣的軍購迷夢該醒了
    軍事專家說,佩裡艦幾乎沒有防空能力,只能算是反潛巡邏艦,戰鬥力現在屬於全球二流或三流水平。就是這樣的淘汰品,還能賣十幾個億,這生意誰不願意做?再說美國政府,除了會惹大陸不高興以外,也是獲利多多。戰略上,用一個小小的軍售,在兩岸之間豎起隔膜,給臺灣製造「我之所以安全,是因為有大哥保護我」的錯覺,從而更心甘情願地聽從美國調遣,最終達成「以臺制中」的目的。
  • 美國又要賣給臺灣F-16了,是不是接下來就要賣F-35了?
    2019年美國F-35A的價格已經跌破了1億美元,F-35B/C的採購價也是在1.1億和1.3億之間徘徊。除了印度外,很少有哪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政府,敢用買五代機的價格去買三代半戰鬥機了。話說臺灣有這個閒錢,為啥不直接買F-35啊?
  • 今日亞洲|臺灣將向美提F-35採購意向書 大陸軍機月內四次繞臺
    臺灣為何會看上美國耗費巨資研製的隱形戰機F-35?立場偏綠的《自由時報》這樣寫道,「在兩岸空軍實力逐漸失衡之際,臺灣欲採購新一代戰機的構想由來已久;尤其是具備短距離起降和隱身性能的F-35B戰機,尤其受到軍方青睞。」
  • 兵棋推演:撥開戰爭迷霧的一招好棋
    兵棋推演堪稱戰爭來臨之前的「彩排」,是撥開戰爭迷霧的一招好棋。利用戰爭模擬系統來推演戰爭,就是兵棋推演。從軍事遊戲到沙盤,再到錯綜複雜的電腦程式,兵器推演在人類戰爭發展的滾滾歷史洪流中不斷變幻,但其模擬真實戰爭、為軍事首腦與指揮參謀人員提供輔助決策、為打贏未來戰爭提供服務的核心訴求從未改變。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一別樣的戰爭形式,一探兵棋推演背後的奧秘。
  • 千億軍購錢坑 恐摧毀臺灣財政
    相較之下,李登輝執政12年,軍購費用221.4億美元;民進黨陳水扁任內8年,軍購總額256億美元;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軍購共計205億美元。由此可見,蔡英文兩任屆滿,軍購總額必大大超過其前任。軍購預算排擠民生支出林定芃表示,軍購預算屬於消費型支出,無法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必然蠶食了用於民生經濟的預算,將會讓臺灣陷入財政危機,將使臺灣的經濟轉型升級得不到更多的資源,同時也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蔡當局對於年金改革等種種民生支出都斤斤計較,但是對於軍購卻是大筆一揮,顯然是讓全民買單。
  • 空軍排名世界第十,臺灣大肆軍購背後
    至於日本的現役戰機數量,目前為279架,數量上還要輸給臺灣,目前為全球第11名。但日本已採購高達131+3架的F-35A/B,在近幾年會快速成軍,一旦F-35機隊到位,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現役戰機將達到至413架的數目,數量與臺灣未來不相上下。
  • 臺灣軍購提升軍力 轉型主動以抗武統
    解放軍接連大規模軍演並在臺灣海峽展開實彈演習,臺灣不斷加購軍備,似作防備抵禦武統的可能。
  • 傳美國扣住臺灣軍購結餘款兩千億「難拿回」,臺軍182名軍官記大過
    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日前證實,防務部門各項軍購目前滯留於美方戶頭中的軍購「結餘款」,至今額度仍高達近兩千億元(新臺幣,下同),目前每年僅約有八十億元繳庫
  • MH17:無人生還背後的四大疑問
    接下來的事情就有些令人迷惑,烏克蘭官方第一時間站出來指責親俄勢力是罪魁禍首,但親俄勢力隨即予以否認,之後他們稱客機是官方軍隊所擊落,而烏克蘭官方則表示並未進行任何空中目標採取行動。截至推送前的最近幾個小時裡面,美國當局和烏克蘭當局證實了這架飛機是被擊落的。圍繞此次事件,我們提出四大疑問。
  • 冷眼 | 美媒稱美國助臺灣升級F-16戰機對抗大陸:大陸不當回事
    臺灣現在利用自己生產的配件來升級F-16戰鬥機,不過有些技術只能從美國才能得到,而需要的大部分配件在美國製造商提供的技術援助下都能得到,臺灣升級中心一年能夠升級24架飛機。與此同時,臺灣已經完成了對自產戰鬥機的升級。
  • 美國要租F-35給臺軍? 就算美軍親自來,也無法改變統一大勢
    日前,美國前國防部高官布萊恩建議美國政府,可準備一支F-35後備部隊租給臺軍,以應對大陸。對此,有島內軍事專家指出,這一提議實現可能性不大,因為F-35美國自己還不夠用。資料圖:F-35戰機民進黨自上臺執政以來,對美國方面提出的軍售案一直來者不拒,至今臺灣軍購總金額已超過4000億新臺幣。
  • 土耳其的F-35,這回是真沒了
    根據美國國防部發布的軍購合同顯示,美國空軍將出資8.6億美元採購8架原本是為土耳其生產的F-35A戰鬥機,這筆合同中還包括額外6架為空軍建造的F-35A戰鬥機,以及把土耳其版本的8架F-35A戰鬥機修改為美軍配置的費用。
  • 軍購達118億!臺灣成2020年美國軍售最大宗客戶
    》與「六項保證」對臺軍售,2020年臺灣是公認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宗客戶,總計118億美元的紀錄是臺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金額,折合約3422億元(新臺幣,下同),若以臺灣總人口2357萬計算,形同每人今年平均負擔約1.45萬元新臺幣軍費。
  • 臺灣軍購換來的西點軍校就讀名額,畢業生卻頻頻退伍......
    臺當局通過軍購從美軍獲得西點等著名軍校的就讀名額,讓陸軍官校優秀學生考取,從就讀到畢業耗資千萬元新臺幣。
  • 灣灣最新公布的軍購計劃,這裡邊有日本什麼事兒?
    蔡英文上臺之初剛剛向美國申請了3億美元軍購計劃,而現在又對外公布說2017年要實現這七大採購項目的軍事計劃,那麼蔡英文上臺之後為什麼要力推這種強軍計劃呢?第一,對於經濟方面來說,防衛裝備能夠提升經濟,提升上下遊經濟。但是武器裝備需要大批量生產才能夠有收益,你比方說美國原來的F-16,一生產5000架、6000架,這個美國大批量生產能夠帶來經濟效益,那臺灣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