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快報|法國前外長: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軍事存在是「徹底的錯誤」

2022-01-22 華哥讀報


法國前外長:美國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軍事存在是「徹底的錯誤」


央視新聞:當地時間9月11日,法國前外長于貝爾·韋德裡納在接受歐洲廣播1臺採訪時表示,美國對阿富汗發動的所謂的「反恐」戰爭早已「變味」,在阿富汗長達20年的軍事存在是個「徹底的錯誤」。

1.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確診逾223394183例

截圖僅涵蓋累計確診前十的國家

騰訊疫情:截止9月11日23點07分,中國以外215個國家及地區累計確診223394183例,累計治癒199897782例,死亡4610483例。

2.拜登、歐巴馬及柯林頓均抵達世貿中心遺址

環球網:英國「天空新聞網」剛剛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已抵達世貿中心遺址,同樣抵達的有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柯林頓。

3.川普:上拳擊擂臺我會選拜登做對手,因為他很容易被KO

環球時報: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9日報導,在周四一場拳擊比賽的新聞發布會上,川普說,如果要在擂臺上對決,他會擊倒拜登。

4.美媒曝悲慘現實:今年,「芝加哥市被槍擊的孩子比全美死於新冠的孩子還多」

環球網:「今年芝加哥市被槍擊的孩子比全美死於新冠的孩子還多。」美國福克斯新聞10日以此為題道出美國本土尤其芝加哥市暴力槍殺案件頻發的悲慘現實。

5.英媒:20年前此時此刻,小布希被告知「美國遭到襲擊」

環球網:「9·11」襲擊事件20周年紀念儀式正在美國紐約等地舉行,英國「天空新聞網」剛剛回憶了一番往昔稱,就在20年前的此時此刻,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被告知「美國遭到襲擊」。

6.美媒調查:美軍在喀布爾空襲沒打死恐怖分子 卻誤殺無辜平民

海外網:美國《紐約時報》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稱,美國軍方於當地時間8月29日在喀布爾發動的無人機襲擊並未擊斃恐怖分子,而是誤殺了一名受僱於美國非政府組織的無辜阿富汗援助人員,以及前來迎接他的兒童。

7.普京任命亞歷山大·丘普裡揚為俄羅斯緊急情況部代理部長

央視新聞:當地時間9月1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任命俄緊急情況部第一副部長亞歷山大·丘普裡揚為該部門代理部長。

8.美媒:幾內亞政變士兵曾接受美陸軍特種部隊訓練數周

海外網:當地時間10日,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自7月起,在幾內亞發動政變的特種部隊一直在接受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綠色貝雷帽)的訓練。美國軍方曾稱,此次政變「與美國的軍事訓練教育並不一致」。

9.西班牙馬拉加省山火火情急劇惡化 火積雲形成不利滅火

央視新聞:截至當地時間10日,西班牙馬拉加省貝爾梅哈山脈8日燃起的山火,已經導致一名消防員死亡,超過1000名居民被迫撤離,接近40平方公裡森林地區被燒毀。有約300名消防人員參與到滅火工作中,但由於火情急劇惡化,大量消防人員10日不得不緊急撤離。

10.歐洲繼續收緊旅行限制:法國禁止未接種新冠疫苗美國旅客入境進行非必要旅行

環球網:「法國禁止未接種疫苗的美國旅客(進行非必要旅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以此為題報導稱,美國新冠病例激增後,法國成為最新一個針對美國收緊旅行限制的歐洲國家。

11.英國男子談逃離阿富汗經歷:得知英軍撤離後近乎絕望

海外網:近日,37歲的英國出租司機伊姆蘭和家人逃離阿富汗回到英國。他講述了驚險的逃生過程,並稱在英國軍隊撤離後自己近乎絕望,認為政府已經放棄了他們。

12.日本孕婦911當天失去丈夫 20年後仍對美政府失望至極

海外網:據日本朝日電視臺10日消息,20年前震驚全球的「9·11」恐怖襲擊事件致近3000人死亡,遇害的24名日本人中,有一位是日本女子杉山晴美的丈夫。事發時,杉山和丈夫已有兩個孩子,腹中還懷著第三個。

13.日本札幌市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預算約超支67億日元

央視新聞:據北海道新聞11日消息,由於沒有制定預算明細而與多家營業主體籤訂代理業務合同等問題,日本札幌市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預算金額大約超支6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93億元)。

14.日本刪除教材中從軍慰安婦等表述 韓國深表遺憾

中新網: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10日報導,針對日本政府決定在教材中不再使用「從軍慰安婦」和「強徵」表述,韓國政府深表遺憾。

15.超標10多倍!駐日美軍擅排含有機氟化合物汙水遭抗議

央視新聞:針對日本衝繩縣的駐日美軍向下水道排放含有機氟化合物汙水一事,衝繩縣宜野灣市方面10日公布了汙水的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汙水中含有機氟化合物是日本政府設定的暫定目標值13倍多。

16.日本東京發生交通事故 致2人重傷

央視新聞:據共同社消息,當地時間11日下午4時20分左右,東京消防廳接到報警,在東京都千代田區,發生了一起計程車、行人、自行車相撞的事故。據東京消防廳稱,事故造成2人生命垂危。有消息稱,受傷人員共有6人,目前救援工作正在進行中。

17.日本擬回收奧運紙板床用於臨時醫療機構

海外網:據日本朝日電視臺10日消息,因新冠疫情持續蔓延,醫院床位告急,日本大阪府將考慮回收東京奧運村的紙板床,用於大阪內的臨時醫療設施。

18.日媒輿論調查顯示下屆自民黨總裁人選中河野太郎呼聲最高

央視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東京電視臺於9月9日至11日就自民黨總裁選舉相關情況,進行了緊急輿論調查。當被問及「適合擔任下任自民黨總裁兼日本首相的人選」時,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以27%的支持率排在首位。石破茂和岸田文雄分別以17%和14%的支持率位居第二和第三,其後還有高市早苗的支持率為7%,野田聖子的支持率為 2%。

19.美媒:美軍在阿富汗「最後一次空襲」,殺錯人了

觀察者網:《紐約時報》9月10日披露的調查資料顯示,美軍這次空襲的目標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恐怖分子」,死者同樣是這個阿富汗家庭的成員,是阿富汗當地的一名援助工作者。根據死者親屬的說法,他生前還向美國提交過庇護申請。

20.立陶宛議會外事委員會主席聲稱:立陶宛甚至可能會從中國的制裁中受益

觀察者網:除了其駐華大使在北京一解除防疫隔離就匆匆打道回府外,立陶宛議會外事委員會主席吉曼塔斯·帕維利奧尼斯(?ygimantas Pavilionis)9日也承認「一些立陶宛企業在向中國出口(商品)時遇到了困難」。不過,試圖「找補」的他依然妄稱,由於美國等國正向立陶宛提供政治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因此「立陶宛甚至可能會從中國的制裁中受益」。他甚至還倒打一耙地認為「中國認為可以迫使立陶宛改變立場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誤。」

21.俄羅斯:無論如何都不會參加阿塔臨時政府的就職典禮

觀察者網:據俄衛星社報導,當地時間1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不會以任何方式參加阿富汗塔利班新政府的就職典禮。

22.印度被指謀求政治勝利在喜馬拉雅建大壩,克什米爾數十村莊將淹沒

環球時報:據半島電視臺網站9月9日報導,隨著印度計劃在喜馬拉雅地區建造一座大壩,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數十個村莊面臨被淹沒的命運。

23.土庫曼斯坦今年前8個月GDP增長6.2%

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0日,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在政府會議上表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及本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但今年前8個月土庫曼斯坦的社會經濟發展成果顯著。

24.美股三大指數10日高開低走

界面新聞:當地時間9月10日,美股三大指數高開低走。截至收盤,納斯達克指數跌0.87%,報15115.49點;道瓊工業指數跌0.78%,報34607.72點;標普500指數跌0.77%,報4458.58點。本周,納指、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下跌1.61%、2.15%、1.69%。

25.國際油價10日顯著上漲

新華網: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58美元,收於每桶69.72美元,漲幅為2.32%;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47美元,收於每桶72.92美元,漲幅為2.06%。

26.俄自然資源部:最近十年內俄石油儲備減少近33%

21世紀經濟報導: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在有關2020年環境保護和現狀的國家報告草案中寫道,2010年至2020年間,俄羅斯的原油儲備減少約33%,天然氣儲備減少27%,但是煤炭儲備幾乎沒有減少。文件中表示,2010至2015年間,俄羅斯石油儲量在300億噸左右,2015至2020年下降至大約200億噸。天然氣儲備在2015年之前保持在70萬億立方米的水平,2016年下降至50億立方米。

27.研究人員開發具有非凡機械性能的新材料 靈感源於蜘蛛絲

環球時報:受極強的蜘蛛絲的啟發,NTNU挪威科技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材料,它打破了以前看到的韌性和硬度之間的權衡。這種材料是一種被稱為彈性體的聚合物,因為它具有類似橡膠的彈性。

28.六成以上化石能源2050年前須「留在地下」

科技日報:想要實現「1.5℃」的控溫目標,全球需要更嚴格地限制化石燃料開採。據英國《自然》雜誌8日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建模研究指出,目前近60%的石油和化石甲烷氣體以及90%的煤炭儲量,必須在2050年前都「留在地下」,我們才有至少50%的機會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

「For me, survival is the ability to cope with difficulties, with circumstances, and to overcome them.」

— Nelson Mandela, Former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

「對我而言,生存是處理困難、環境,並克服它們的能力。」– 納爾遜‧曼德拉 (前南非總統)
納爾遜‧曼德拉 (1918-2013) 為南非第一位全民公投選上的總統,年輕時身為反對黨武裝組織的領袖,因反抗種族隔離而被捕入獄 27 年,他在 71 歲獲釋後領導多黨協商,達成多元族群的民主共識,並在 1993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免責聲明本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海外快報|美國一老師從教室移走美國國旗:它不再代表「平等正義」;川普被曝常向美軍將領吐槽「福特」號航母外觀
    2.拜登被曝無視美防長和國務卿建議,執意從阿富汗迅速撤軍觀察者網:據美國親保守派報紙《紐約郵報》9月15日報導,鮑勃·伍德沃德和羅伯特·科斯塔在即將出版的新書《危險》爆料稱,美國防長奧斯汀和國務卿布林肯告誡拜登不要迅速撤軍,但拜登出於歐巴馬政府時期執政的經驗,執意快點撤軍,這最終導致阿富汗落入塔利班之手以及13名美軍士兵的死亡。
  • 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首次與阿塔會晤 美國阿富汗戰爭原因始末!美國在阿富汗近20年軍事行動結束
    此前,據海外網,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10月5日首次與英國官員會面,這是雙方自8月15日塔利班佔領喀布爾以來首次進行的外交活動。  阿富汗戰爭簡介  (2001年美國為首發動的阿富汗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
  • 美國為何下定決心撤軍阿富汗,即便知道會發生什麼?為此美國將付出什麼代價?
    在塔什幹,民用包機會接走從阿富汗撤離的人員,並把他們帶到德國。這些人是曾為德國駐阿富汗機構工作的當地工作人員,但也有處於特別危險的婦女、人權活動家和非政府組織的其他工作人員。除了德國,英國、法國也採取了類似撤離行動。可以說,誰也不確定未來阿富汗的局勢會怎樣,面對不穩定的未來,大部分國家都先選擇離開觀望。
  • 海外快報(7.1)|川普或退出總統大選?團隊:假新聞!又有社交平臺對川普動手了;《紐約時報》記者推特封面引眾怒;
    6.福奇:美國一些人反科學、反權威、反疫苗,比例高的驚人觀察者網: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博士6月29日坦言,就算市面上有足夠的平價疫苗可供接種,他也不認為美國能夠達成實現「群體免疫」並最終平息疫情,因為有很大比例的美國人存在反科學、反疫苗情緒。
  •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陰謀與較量
    2009年12月是蘇聯入侵阿富汗30周年紀念。30年間,阿富汗依舊在貧窮、戰亂中掙扎,蘇聯人來了又走,塔利班來了又走,美國人來了,什麼時候走呢?從2001年布希的阿富汗戰爭打響以來,8年多過去,歐巴馬政府雖意識到「我們重蹈了蘇聯的夢魘」,但仍執意在阿富汗增兵以徹底剷除塔利班武裝。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略讓它在阿富汗難以收身。
  • 每日大新聞 | 法國自認是印太地區大國;中西奪權百年巨變;美國女子槍指七歲女童;全球變暖危機加重
    有記者提問說,11月1號,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阿富汗局勢動蕩期間,美曾試圖說服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允許美國在其領土駐軍,但均遭到了拒絕。今年6月,俄美元首會晤期間,俄方對美方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美試圖在中亞國家部署軍事基地,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阿富汗前總統:美國留下的只有「恥辱和災難」
    日報導,阿富汗前總統哈米德·卡爾扎伊當地時間20日說,美國來到阿富汗是為了打擊極端主義,並為這個飽受戰爭折磨的國家帶來穩定,但在這兩方面都失敗了。報導稱,就在最後一批美國和北約部隊離開阿富汗、結束他們「無盡的戰爭」的幾周前,卡爾扎伊在接受本社記者的採訪時說,極端主義正處於「最高點」,而即將撤離的部隊正留下一場災難。
  • 英國國擁有海外的領土 - 海外領地
    在民族獨立的大潮下,今天僅剩英國、法國、美國、荷蘭、丹麥、挪威、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十國還擁有海外領土和屬地,或因特殊原因而組成的互屬或合作關係。距北美洲約900多公裡、美國東岸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裡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裡。  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頒布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許多巖礁組成。
  • 評論 | 胡仕勝:中國如何「建設性介入」阿富汗重建?
    在阿富汗就要轉進阿塔執政模式的當口,作為最大鄰國的中國,該如何應對20年來周邊地緣環境的這場最大變局呢?至少,中國未來的對阿經略要基於蘇聯10年的治阿教訓,要基於美國20年的治阿教訓。面對一個阿塔執政下的阿富汗未來重建進程,中國要做就做一個徹底而堅定的「建設性介入者」。首先,中國應該「介入」阿富汗未來重建進程。
  • 海外軍事基地對美國有多重要?
    ▲ 位於古巴東南部關塔那摩灣的海軍基地,始建於1898年,是美國第一批海外軍事基地在二戰爆發前,美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只有14處,多分布於東南亞和南美,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1950年在東北亞地區爆發的一場局部熱戰徹底改變了美國戰後的全球軍事戰略,美國的海外駐軍數量和分布以此事件為分界點,進入了狂飆突進的時期。
  • 中國制裁美國武器製造商,這次必須長記性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菲律賓外長洛欽舉行視頻會談,闡述中方在南海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稱美國向南海增派艦機耀武揚威,值得高度警惕。(外交部網站)畫外音:如果有點腦子,菲律賓應該長記性。3.(新華網)畫外音: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為踐行使命,比方說默大媽。12.伊朗司法部14日宣布,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伊朗的一名間諜已經在上周被處決。(海外網)畫外音:美國新冠肺炎死了十來萬人,也沒見咋樣,何況只是一顆廢棄的棋子。13.
  • "帝國墳場"阿富汗,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且是在苦苦經營了20年,花費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金錢,付出了傷亡合計2萬美國人的代價之後?而且是在沒有取得顯著的軍事勝利甚至連現實的威脅都尚未清除的情況下? 是的,正如拜登所言,到他這裡前後四任美國總統都說過要撤軍,他不能再把這個決定傳給第五位了。 那麼,阿富汗對於美國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入侵決定也勃焉,撤軍宣布也忽焉,背後到底有沒有明確的戰略思考?
  • 前美國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 蘇比克灣
    )進行了長達20個月的佔領西班牙殖民當局才被迫將戰艦從沿馬尼拉灣的甲米地海軍基地轉移到蘇比克灣開始在蘇比克灣建設軍港和兵工廠並於1884年由西班牙國王發文正式確定蘇比克灣的軍港地位1898年美西戰爭(Spanish-American War) 爆發結果是西班牙全面戰敗
  • 全球觀察丨法國無視中國阻攔,對臺售軍事武器,宋忠說話了!
    近日,國防部發言人,以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先後表態,關於法國對臺灣地區出售武器進行指責,希望法國能夠儘快認知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 美國為什麼決定從阿富汗撤軍?
    1973年,在蘇聯的支持下,王室成員穆罕默德·達烏德汗發動政變,廢除了君主制。達烏德汗曾擔任前首相,後因為國王的民主改革而失勢下臺。政變成功後,達烏德汗自任新成立的共和國總統,開始實行獨裁統治。五年後,另一些更加激進的左翼軍官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達烏德汗的統治,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這一次阿富汗徹底倒向蘇聯。可在冷戰的陰影下,國內秩序愈發動蕩,走向極端。
  •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美國的反恐戰爭是什麼樣?
    儘管喬拜登總統承諾結束美國的「永遠的戰爭」,但他並不打算退出全球反恐任務。在他混亂的阿富汗撤軍一個月後,拜登正在繼續他的前任開始的工作,撤出高調的海外軍事任務,同時在麻煩地點保持全副武裝、高度參與的反恐特遣部隊。他說,總統計劃從「遠方」打擊恐怖主義,讓特種作戰人員空降,使用無人機和截獲的情報,並訓練夥伴外國軍隊。
  • 阿富汗前總統: 「我很害怕,非常害怕」
    在《明鏡》周刊的訪談中,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認為,目前最重要的是促成塔利班領導層建立一個包容性政府。這個政府應擁有各族裔代表,能真正代表阿富汗,內閣中也應包含女性。其於2010年辭職之後,批評卡爾扎伊的做法為「致命的錯誤和內戰的慣技」,並堅稱:「談判不能犧牲民主體制」、「尤其是婦女權益為代表的妥協」;「不能將阿富汗塔利班化」、「塔利班應該成為社會的一部分,按照民主的戲本行事」。譯者:呂恆君(德國漢學家,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哲學博士)塔利班接管政府後,哈米德·卡爾扎伊一直留在喀布爾。
  • 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北約在阿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
    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北約在阿軍事行動以失敗告終中新網7月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日報導,阿富汗前總統卡爾扎伊認為,北約軍隊在該國的活動結果是失敗的
  •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長達九年的戰爭,使蘇聯由盛轉衰以致解體!
    蘇聯進攻圖蘇阿戰爭是指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長達九年的戰爭。蘇聯原預計在3個月內結束。此次入侵被認為是其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使蘇聯由盛轉衰以致解體的原因之一。卡爾邁勒隨即要求並接受蘇聯增加援助鎮壓反政府武裝,準備已久的蘇聯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開始戰爭。最終在9年持續不斷的遊擊戰,以及美國、z國的援助下,阿富汗個別武裝組織擊退蘇聯而告終,然而富裕的城市與學校成為廢墟,大批學者與精英移民,阿富汗的未來幾乎被蘇聯摧毀殆盡,也因為戰後殘破不堪,很快再度陷入了內戰之中,並造成宗教極端組織壯大。
  • 「鋰礦界的沙特」 阿富汗的礦產何去何從?
    2010年,美國地質學家發現阿富汗的金、鐵、銅、鋰、鈷及稀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價值至少1萬億美元。其中,阿富汗的鋰礦資源尤其豐富,美國國防部當時甚至在內部備忘錄中稱阿富汗是「鋰礦中的沙烏地阿拉伯」。2020年,一位分析師曾在時事雜誌《外交學者》上刊文稱,阿富汗可能擁有6000萬噸銅、22億噸鐵礦石、140萬噸稀土,以及大量鋁、金、銀、鋅、鋰、汞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