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曝光一段視頻,一架帶空中加油管的轟-6N型轟炸機攜帶一枚巨型飛彈,正在準備降落。儘管帶有空中加油管的轟-6N轟炸機早已經不稀奇了,但是這架轟-6N機腹掛載的巨型飛彈還是讓人嚇了一跳,因為那是一枚彈道飛彈!
空射彈道飛彈的概念其實並不新穎。早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就相繼進行過研究,並都推出了自己的空射彈道飛彈。美國使用的是C-5A「銀河」巨型運輸機,搭載陸基「民兵I」型洲際飛彈進行測試;蘇聯則是使用安-124巨型運輸機搭載2枚P-29PM型空射彈道飛彈。
空射彈道飛彈的優勢在於,飛機可以為飛彈提供一定的初始飛行高度和速度,有助於提升飛彈的射程,而且飛機自身速度也很快、機動性強,比陸基和海基部署彈道飛彈更具優勢。最重要的是:飛機即使被派遣出去也可以中途召回,而飛彈就沒有這個能力。
不過,由於洲際彈道飛彈體積巨大,因此即使使用巨型戰略運輸機也只能一次運1~2枚,作戰效率明顯不高。美蘇的空射戰略飛彈計劃在進行了技術驗證之後,都轉為技術封存而沒有列裝部隊。
進入新世紀,一種新的空射彈道飛彈開始出現,這就是中短程彈道飛彈。目前,最典型且公開亮相的就是俄羅斯「匕首」飛彈,這種飛彈武器的出現對現有的作戰模式起到了一種顛覆性的作用。「匕首」飛彈是直接在「伊斯坎德爾」戰術飛彈的基礎上稍加改裝,由米格-31截擊機裝載發射。
如此一來,射程只有480公裡的「伊斯坎德爾」飛彈,一下子就擁有了2000公裡的巨大射程。而且由於是彈道飛彈,「匕首」全程平均飛行速度超過10馬赫,技術上還沒哪種防空系統能夠有效攔截,這讓俄羅斯在美俄對抗中贏得了一種極為有利的不對稱優勢。
俄羅斯將「匕首」飛彈和米格-31截擊機部署到著名的飛地加裡寧格勒後,整個歐洲基本上都處於其威懾範圍之內。戰爭爆發時,歐洲北約盟國的主要基地和大城市很快就會被「匕首」飛彈摧毀,嚴重削弱美軍在常規武器方面的優勢,將其嚴密的飛彈防禦系統打出個大窟窿。
從網上流出的視頻看,這架轟-6N攜帶的是去年在建國70年閱兵式上露面的最新式東風-17型飛彈,這種飛彈是東風家族短程彈道飛彈中的佼佼者。從外形上看,東風-17型飛彈採用了兩級火箭設計,其中第一級與東風-15的第一級通用,但第二級則改為一款全新研製的高超音速水漂彈作為有效載荷。
這種氣動布局的信息很明顯,意味著東風-17能在大氣層邊緣進行高超音速水漂式彈道飛行,獲得更大的射程和更複雜的飛行軌跡。理論上說,目前的防空飛彈技術同樣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型飛彈。改為空射方式後,其射程大約會在原陸基版東風-17基礎上增加3~5倍,保守估計也在2000公裡以上。
轟-6N在攜帶空射版東風-17飛彈時受飛彈重量限制,肯定不能滿油起飛,但空中加油讓問題得到完美解決。
經過一次空中加油,轟-6N的作戰半徑足以超過4000公裡,再加上射程2000公裡的東風-17型飛彈,這套轟-6N+東風-17飛彈的組合,足以有效打擊我國領土周邊至少6000公裡以內地區的任何目標,無論是空軍基地還是航空母艦,都可以打擊。
如果經過2次空中加油,則可以打擊距離我國本土8000公裡周邊的各類目標。可能有人對8000公裡這個距離沒什麼概念,具體而言,從我國東北的吉林省起飛到美國本土西部的華盛頓、俄勒岡等西海岸地區的距離即為8000公裡。
當然,在戰時應該沒有8000公裡這種方案的可能性,對手的威脅太大。不過和平時期執行戰略威懾的任務,絕對是「居家旅行必備之良藥」。
轟-6N+東風-17組合,完全可以稱得上戰略打擊力量,其效能並不比美軍的B-52或者俄羅斯圖-95轟炸機差多少,最重要的是東風-17飛彈具備多用途能力,不但可以在核彈頭和常規彈頭之間自由切換,還可以兼容打擊陸地和水上目標,這是以往任何空射彈道飛彈系統都不具備的能力。
在此之前,儘管我國已經裝備了東風-21D和東風-26兩種專用反航母彈道飛彈,但兩種飛彈體積和重量過大,不適合升格為轟炸機攜帶的空射彈道飛彈,而尺寸重量更小的東風-17型飛彈則完美適應轟-6N轟炸機的掛載,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戰功效。
在我國空射彈道飛彈系統完全成熟之後,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活動將會受到更大的限制,包括關島、中途島、馬裡亞納群島甚至珍珠港的第二、第三島鏈,都不再是安全之所。
感謝各位網友能百忙之中閱讀文章,你們的閱讀和評論是小編繼續堅持創作的動力,你們的每一個評論,小編都會去認真的閱讀,不斷去推陳出新,爭取每天更新最優質最有趣的內容。